中国医疗美容行业研究报告
©2022.11 iResearch Inc.
摘要
现状洞察
用户研究
市场空间
趋势展望
监管趋严、消费升级、颜值经济、技术进步共同推动医疗美容行业的发展。轻医美项目凭风险
低、创伤小、恢复期短成为当下热门。注射填充类材料根据用户需求持续裂变,玻尿酸、肉毒
素、再生材料、胶原蛋白、活性材料、骨性材料、羟基磷灰石等材料百花齐放,各具特色;光
电医美器械市场海外品牌仍占主导,国产品牌技术瓶颈待突破。医美机构品牌化建设大势所趋;
“公域+私域”渠道共同发力,助力医美机构获客与运营。
本次调研用户以80、90后女性为主,多生活在一二线城市,收入较高,消费能力强,用户年轻
化趋势明显。用户审美趋于个性化,抗衰需求持续增长,轻医美成为新消费趋势。用户获取信
息方式多样化,“线上+线下” 并行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安全性为首要关注因素。仍有
约半数用户对轻医美项目认知模糊,消费者缺少识别合规产品能力,市场教育仍需加强。
随着疫情的好转及轻医美的发展,市场逐步回暖,2021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达到2179亿
元,增长率达到12.4%,预计2025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108亿元(21年至25年
CAGR为17.2%)。非手术类医疗美容市场迅速扩大,2021年市场规模达752亿元,预计2025
年市场规模将上升到2279亿元(21年至25年CAGR为31.9%),有望成为医美主力市场。
随着用户的多元需求不断裂变,活性材料市场空间大,预计将在2030年达到1137亿元的市场
空间;消费者对无创抗衰日益增长的需求驱动光电项目市场热度持续增加,推动国产品牌加速
技术突破,国产替代脚步加速;运用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系统化管理客户,减少信息不对称,
提高新客转化率及老客留存率,提升企业标准化运营能力;随着监管持续纵深,多跨协同,政
府牵头,第三方监管公司通过互联网技术助推“线上+线下”医美监管成为新的监管发展方向。
来源:艾瑞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2022.11 iResearch Inc
www.iresearch.com.cn
2
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市场现状
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消费者洞察
中国医疗美容行业产业链分析
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案例分析
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发展趋势
1
2
3
4
5
3
医疗美容定义
运用创伤性或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的美容手段
美容分为生活美容与医疗美容,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运用医疗手段。根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医疗美容是指
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
塑。生活美容则是运用非医疗性手段对人体进行的非侵入性的美容护理,脱离医疗行为,是一种日常消费行为。此外,二
者对工作环境及从业人员的要求也有巨大差别,医疗美容机构对场地环境的要求很严格,手术室、医疗器械、医护着装、
消毒设备等都必须达到《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卫生标准,而生活美容因不必侵入人体对环境和设备的要求不
高;医疗美容必须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进行,此外还需具备整形外科资质,由卫生行政部门监管;而生活美容由美
容师进行,多为未经注册的非专业医师,由人社部门监管。
医疗美容与生活美容的对比
生活美容是指运用化妆品、保健品
和非医疗器械等非医疗性手段,对
人体所进行的皮肤护理、按摩等带
有保养或者保健性质的非侵入性的
美容护理。
服务对象 正常求美者
美容手段 非侵入性、非医疗手段
美容属性 日常美容护理
生
活
美
容
医
疗
美
容
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
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
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
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
患者及正常求美者
服务对象
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疗手段
美容手段
对人体各部位形态修复与再塑
美容属性
从业人员 非专业医师,由人社部门监管
执业医师,还需整形外科资质,由卫生行政部门监管
从业人员
工作环境 对环境和设备的要求较低
对环境和设备的要求严格
工作环境
来源:《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公开资料整理,艾瑞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2022.11 iResearch Inc
www.iresearch.com.cn
4
医疗美容项目分类及区别
轻医美项目凭风险低、创伤小、恢复期短成为当下热门
医疗美容分为手术类和非手术类,均由经注册的专业医师及医疗专家进行。其中,手术类医美属于外科诊疗,是指通过手
术对人体各部位进行侵入性的改变,由执业整容医生进行,旨在从根本上改变外观,这类项目一般操作较难、创伤大、恢
复期长、风险较高,消费者心理压力及决策成本高。非手术类属于非外科诊疗,也称轻医美,指用无创或微创医学疗法满
足求美诉求,主要包括注射疗法和光电疗法。注射疗法指通过注射玻尿酸、肉毒素、胶原蛋白等材料达到消除面部皱纹、
塑形的目的;光电疗法指使用激光射频等技术收紧深层皮肤、去除色素和重塑肌肤表层。相较于手术类项目,轻医美项目
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期短、风险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消费者的决策成本,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医疗美容项目分类及区别
非手术类
操作简单
创伤小
恢复期短
风险低
消费者的心
理压力及决
策成本较低
➢ 玻尿酸
➢ 肉毒素
➢ 再生针剂
➢ 嗨体
➢ 胶原蛋白针
…
➢ 激光项目:
皮秒…
➢ 射频项目:
热玛吉
热拉提…
➢ 强脉冲光项目:
光子嫩肤…
➢ 超声波项目:
超声刀…
注
射
光
电
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艾瑞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 眼部整形:
开眼角
眼睑整形术...
➢ 鼻部整形:
假体隆鼻
鼻翼缩小
歪鼻矫正…
➢ 面部塑形:
下颌磨骨
颧骨磨骨
面部凹陷填充…
➢ 胸部塑形:
假体丰胸
自体脂肪丰胸...
➢ 身体塑形:
吸脂…
面
部
身
体
手术类
操作较难
创伤大
恢复期长
风险高
消费者的心
理压力及决
策成本较高
©2022.11 iResearch Inc
www.iresearch.com.cn
5
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市场规模
医美市场进入稳定发展阶段,轻医美将成为主力市场
艾瑞研究发现,从2019年开始医美行业扩张速度放缓,2020年受疫情影响中国美容用户的医美行为有所减少,增速放缓
至9.9%,随着疫情的好转及轻医美的发展,更多爱美者涌入医美市场,市场逐步回暖,2021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达
到2179亿元,增长率达到12.4%,预计2025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将达到4108亿元(21年至25年CAGR为17.2%)。其中,
随着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抗衰需求,及非手术类医美项目风险较小、恢复期较短、效果自然等特点,非手术类医疗美容市场
始终保持高增速扩张并挤压手术市场,2021年市场规模达752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上升至2279亿元(21年至25
年CAGR为31.9%),有望成为医美主力市场。
2017-2025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
28.8%
21.8%
9.9% 12.4% 13.8% 17.5% 18.5% 19.1%
4108
3450
2912
2479
2179
1939
1764
1448
1124
982
752
578
451
277
355
2017-2025年中国非手术类医疗美容市场规模
28.2% 27.0% 28.2% 30.1% 30.6% 32.6% 32.8% 31.8%
2279
1729
1302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e 2023e 2024e 2025e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e 2023e 2024e 2025e
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亿元)
增速(%)
中国非手术类医疗美容市场规模(亿元)
增速(%)
来源:艾瑞研究院根据国家统计局,上市公司年报,专家访谈自主研究及绘制。
来源:艾瑞研究院根据国家统计局,上市公司年报,专家访谈自主研究及绘制。
©2022.11 iResearch Inc www.iresearch.com.cn
©2022.11 iResearch Inc www.iresearch.com.cn
6
中国医疗美容行业产业链图谱
上游
药械生产商
药品/器械
光电仪器
2022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产业链图谱
中游
公立医美服务机构
下游
线上获客渠道
垂直平台
民营医美服务机构
综合性平台
终
端
消
费
者
社群
线下获客渠道
美容院
推荐
电梯
广告
异业
合作
口碑
推荐
品牌
活动
监管
机构
政府部门
第三方监管机构
卫健委
药监局
商务部
各地协会
来源:艾瑞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注释:该图谱仅展示国产品牌,部分品牌为被国产企业全资收购的外企;产业链图谱中logo位置不分先后,不涉及排名。
©2022.11 iResearch Inc
www.iresearch.com.cn
7
医美行业的发展动力—监管趋严
行业监管政策逐渐收紧,细分赛道成为监管新风口
监管始终是中国医疗美容行业的政策重点,从行业初步发展阶段行规门槛的确定,到加速发展阶段整治力度的加强,再到
如今医美行业项目持续裂变、细分赛道层出不穷,对细分市场的监管成为行业下一步的政策重点。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和
监管维度的拓展,未来医美行业的监管将持续向纵深推进,医美行业逐步向规范化、透明化、标准化方向迈进。
中国医疗美容行业重要监管政策概览
2021年-至今
1994-2014年
行业处于起步阶段,政策聚焦于准入
规则的设立,初步建立行业监管框架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要求医美机构及
医生必须取得相应执业许可证方可开展经营
活动和行医
•《医疗美容机构基本标准(修订意见稿)》
对美容机构的床位、面积、人员配置、设备
等方面提出要求,符合要求才可以开展医疗
美容业务
•《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规定美容外
科项目分为四级,对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所
开展的医美项目级别做出严格的规范与限制
确定行业准入门槛
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艾瑞研究院自主研究绘制。
2015-2020年
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乱象丛生,
政策聚焦于加大监管力度,严加整顿
行业违法乱纪现象
• 《医疗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旨在打击
医美行业出现的违规执业、医疗诈骗、虚假
宣传、乱收费行为
•《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综合监管执法工
作的通知》要求未获得批准和或未达到法定
条件时,药品和医疗器械不得上市,单位和
个人不得开展医疗美容服务
•《涉及医疗服务信息及广告宣传用语负面清
单》为医疗广告涉及的违法行为划出了更清
晰的红线,禁止使用绝对性和夸大用语
加大行业整治力度
行业从整形医美向轻医美时代迈进,
细分赛道层出不穷,政策下沉,聚焦
于规范各大医美细分市场
• 《关于征求《医疗器械分类目录》调整意见的
通知》明确将水光针纳入三类医疗器械管理
• 《重组胶原蛋白类医疗产品分类界定原则》要
求重组胶原蛋白类产品的管理类别不低于二类医
疗器械,并提出应按照一定标准综合判定产品管
理类别
•《关于医用透明质酸钠产品管理类别的公告
(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规定不可被人体吸收
且用于非慢性创面的产品按第二类医疗器械管理,
用于改善皮肤状态的产品按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
深入行业细分领域
©2022.11 iResearch Inc
www.iresearch.com.cn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