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仲量联行-广州工业和产业空间新格局-2023-39页.pdf

第1页 / 共39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5页 / 共39页
第6页 / 共39页
第7页 / 共39页
第8页 / 共39页
资料共3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研究部 广州 | 2023 广州工业和产业空间新格局 joneslanglasalle.com.cn
前言 近年来,新冠疫情给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显著冲击,对产 业链与供应链的稳定与安全造成打击。世界各国逐渐认识到, 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技术和产业革新推动和引领,并加快对新能 源、生物医学、新材料等产业领域的发展规划、部署。对于我 国而言,当前全球产业技术发展趋势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 面,随着国际保护主义抬头,各项技术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变得越发困难,尖端技术的研发挑战重重;另一方面,我国也 可以借助经济相对平稳的优势,率先针对未来产业提前布局, 获得先机和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在此背景下,2022年初, 广州市正式提出“坚持产业第一, 制造业立市”的发展路线,加快推动传统优势制造业智能化、 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并打造自主可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 端高质产业集群。本报告将聚焦广州新兴产业链、基础建设、 科研资源等产业发展要素,深入探讨广州制造业的独特性,以 及其多样化的转型升级路径。通过研究广州新能源汽车、生物 医药产业和现代化港口建设,本报告将总结广州工业转型的成 功案例、发展成果和前景展望,并具象化地呈现广州产业空间 的发展格局变化与未来蓝图。 广州工业和产业空间新格局
目录 01 01 制造业发展综述 02 广州产业转型升级路径 04 03 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本地产业链建设提速 06 04 加大基础研发投入,持续推动生物医药发展 16 26 05 科技赋能基建设施,提升广州产业链效率 06 结论:广州工业和产业空间发展新格局 32 广州工业和产业空间新格局
1 制造业发展综述 广州是传统制造业大市,产业结构蓄势蝶变 随着中国自 2017年起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路径,建设现代化 产业体系成为了工业发展的新方向。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称 “大 湾区 ”)是我国五大城市群之一,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 中起到支撑与引领作用,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果。 目前,大湾区九个内地城市工业发展呈现出 “一超三强两梯队 ” 的格局。由深圳、佛山、东莞和广州组成的大湾区工业第一梯 队,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大湾区九市总值达约 80%。 从规上工业总产值角度而言,广州与大湾区 “一超 ”城市深圳 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广州制造业依然有较大发展空间。究其原 因,广州虽然工业终端产品的门类齐全、数量已呈一定规模, 但其优势主要集中于汽车制造、石油化学等传统工业领域;新 兴行业发展进程仍有待提速,尤其是新材料、高端装备、软件、 生物医药等产业核心技术掌控能力不足,导致广州制造业仍未 全面走向数字化、智能化、前沿化转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本地制造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这些企业在价值链的定位。 广州制造业转型升级正当时 近年来,广州工业制造现代化转型步伐较快,产业转型已经初 见成效。2021年,广州先进制造业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 例已经达到 60%;在此基础上,同年广州先进制造业依然以 7% 的速度增长,该产业的整体发展势头喜人。从先进制造业细分 产业增长率来看,广州市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表现尤为突出, 2021年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高达 30%;另外, 广州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业发展同样较快,2021年生 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9%。由此可见, 这上述两个细分行业对广州先进制造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 作用。 1 广州工业和产业空间新格局
“战略新兴产业”指明广州产业发展方向 广州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优势,大力发展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 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装备与机器人、轨 道交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与精细化工、数字创意在 内的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且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以 2020 年为例,当年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合计约为 7,609亿 元人民币,占同年全市 GDP比重达 30%,其在广州经济中所 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 其中,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 被定义为广州市的三大新兴支柱产业;具体而言,2020年, 这三个产业增加值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例分别为 19%、17%和 17%,三者合计占比超过 50%,可见三大新兴支 柱产业对于广州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展望未来,在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 “十四五 ”的规划中, 2025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为 12,100亿元,与 2020年 水平相比增长幅度接近 60%,占 GDP的比重也从 30%上升 至 35%。其中,三大新兴支柱产业规模预计将持续壮大,三 者 2025年目标增加值预计较 2020年实际增加值增长约 67%, 占 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预计将接近 60%。因此,未 来三大新兴支柱产业有望继续发挥引领广州工业转型升级的作 用,不断夯实广州产业基础,带动广州制造业走向 “质变 ”。 ) 元 亿 ( 币 民 人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大湾区内地九市规上工业总产值 第二梯队 45,000 第一梯队 29% 18% 17%16% 35% 30% 25% 20% 15% ) % ( 比 占 10% 5% 0% 7% 4% 4% 4% 3% 深圳 佛山 东莞 广州 惠州 中山 江门 珠海 肇庆 2020年规上工业总产值 2021年规上工业总产值 2021年各市占大湾区内地九市总产值比重 2021年大湾区内地九市先进制造业 工业增加值 第二梯队 第一梯队 8,000 70% 7,000 6,000 5,000 ) 元 亿 ( 币 民 人 4,000 3,000 60% 64% 60% 52% 49% 50% 40% 33% 2,000 1,000 0 20% 10% 深圳 广州 东莞 佛山 惠州 珠海 中山 江门 肇庆 先进制造业工业增加值 先进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0% 2021年大湾区先进制造业第一梯队 增长情况 8,000 80% 70% 60% 50% ) % ( 比 占 40% 30% ) 元 亿 ( 币 民 人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30.4% 18.7% 7.2% 2.9% 21.2% 19.6% 8.7% -3.7% 0.6% -9.0% 35% 30% 25% 20% 15% 10% 5% 0% -5% -10% -15% ) % ( 率 长 增 比 同 深圳 广州 东莞 佛山 先进制造业工业增加值 先进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注:深圳市未公布2021年先进制造业中各个细分行业的工业增加值 及增速情况 资料来源:广东省统计局,仲量联行 2 广州工业和产业空间新格局
广州市工业发展阶段 稳定发展阶段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广州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工业发 展步伐,工业生产总值稳步增长。 转型升级阶段 制造业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 量、绿色发展。寻求提升核心 竞争力的同时,产业发展目标 逐步由“量变”转向“质变”。 工业4.0 以互联网以及软硬件协 同驱动,将各个制造环节 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 元 亿 ( 币 民 人 27,000 24,000 21,000 18,000 15,000 12,000 9,000 6,000 3,000 0 工业生产总值 资料来源:广东省统计局,仲量联行 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四五”发展目标 指标(亿元)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 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 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增加值 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产业增加值 轨道交通产业增加值 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 新材料与精细化工产业增加值 数字创意产业增加值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注:*“2025年增长目标”根据规划文件中的“2025年目标值”计算得出 资料来源:广州市人民政府 规上工业生产总值 2020年完成值 2025年增长目标 * 1,301 1,471 1,318 509 311 728 684 1,287 7,609 30% ↑ 84% ↑ 60% ↑ 59% ↑ 38% ↑ 93% ↑ 30% ↑ 32% ↑ 63% ↑ 59% 35% 3 广州工业和产业空间新格局
广州产业转型升级路径 广州制造业发展模式具有其独特性 2深入参与国际竞争,需持续提升自身竞争力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广州凭借优良的地理位置 和坚实的制造业基础,一向是我国参与国际大循环的重要窗 口之一,也是国际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广州海关数据显示, 2021年广州外贸进出口总值突破 1万亿元,同比增长 13.5%, 成为我国第 7座 “外贸万亿之城 ”。然而,拥有着外向型经济 产业类别较为多样,各行业转型进程不一 广州拥有完备的制造业产业体系,包含了联合国认定的 41个 工业行业类别中的 35个。产业类别齐全的同时,企业数量众 多,截至 2021年,市场主体数量已突破 300万。值得注意的是, 广州拥有规模庞大的传统产业,包含汽车、电子、石化纺织服 的广州,更容易受到全球经济疲软、低端产业转移、保护主义 抬头、供应链紊乱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要面对更为激烈的国 际竞争。因此,广州制造业更迫切地需要强化自身国际竞争力, 并打造更为稳定的制造业供应、产业链。 装、美妆日化、家居建材等多种细分产业。这些传统制造业对 于各自的供应链以及生产过程中所必须的核心技术的把控和掌 握程度有差异,导致不同产业的转型和发展进程不一。 4 广州工业和产业空间新格局
结合上述两大特点,目前广州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已经初步呈现出三种有效的发展路径。在后文的章节之中,本文将结合 数个产业发展的案例,深入分析三大转型升级模式的特点。 路径一 打造优势先进产业链,拓宽传统产业发展赛道 通过引进或培育更多具备更强技术实力的制造业企业,在本地打 造更多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具备优势的先进产业链。一方面, 这可以强化本地制造业技术和终端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 可以促进本地传统产业与自身业务相关的先进产业链达成合作, 以拓宽未来发展的赛道。 路径三 科技赋能,发展数字化新基建 随着 5G通讯、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 的快速发展,传统基础设施融合新技术、走向智能 化亦成为基础设施发展的一大趋势。通过数字化改 造,提升电力、交通、物流等传统基础设施的运营 效率,加快本地生产要素的流通。 路径二 加强基础科研能力,实现关键性自 主创新 生物医药、半导体等高科技、高技术 产业领域的发展与创新高度依赖于基 础研究水平。通过持续提升基础研究 投入,提升相关产业的自主创新和相 关技术的终端应用能力,推动广州制 造业的长足发展。 5 广州工业和产业空间新格局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