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学年北京顺义区初三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
案
一、基础·运用(共 14 分)
北京是人类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北京古代人类生活,感受先民的智慧
与荣光,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考古知识、探寻古代文明”的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
成任务。
1. 同学们走进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参观采访。有同学分享了下面的参观感受,大家对其
中信息产生了不同的理解,你认为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①“考古学”是一门学科,不仅研究如何寻找和获取古代人类社会的实物遗存,②而且
还研究如何依据这些遗存探索人类历史的发展特点。③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是最早开始培养中
国考古专业人才的教学机构,④几代学者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将专业发展壮大成考古文博
学院。⑤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是中国考古学研究的学术重镇,⑥享有“中国考古学家的摇
篮”之美誉。
A. ①句中“考古学”加引号表明这是专用术语,属特定称谓。
B. ①②句之间是递进关系。
C. ⑤句中“学术”意思是有系统的、较专门的学问。
D. ⑥句的主语是前文中的“几代学者”
2. 同学们对“北京猿人”感兴趣,来到北京房山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参观,有
同学记录了下面一些信息,其中的一些内容引发了大家讨论。请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后
面小题。
“北京猿人”又称“北京人”,科学命名为“北京直立人”。“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
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距今约 77 万年(地球正处于一个小冰期),他们仍保留猿的①。20 世
纪初,考古人员在周口店地区的龙骨山周围,发现了早期人类活动的遗址,并于 1929 年发
掘出第一具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此后经过几十年的发掘,又发现很多古人类骨骼化石
以及 10 多万件石器材料。周口店遗址出土的化石涵盖了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三个
古人类阶段,构成一个②的古人类演化序列,是有关远古时期亚洲大陆人类社会的罕见的历
史证据,这在古人类遗址中③,具有极重要的科研价值。
“北京人”手脚分工明显,他们能制造简单工具,把树枝砍成木棒,用砸击、锤击等方
法把石块打制成石器,石器多以小型为主,加工比较精细;他们会把天然火保存下来,用以
取暖照明,烧烤食物,驱赶凶猛的野兽;他们群居共享成果,逐渐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1)在横线①②处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特征
B.①特征
②陆续
②连续
)
C.①特色
②陆续
D.①特色
②连续
(2)根据文意在横线③处填写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绝无仅有
B.一丝一毫
C.微不足道
D.聊胜于无
(3)结合上面文段对“北京人”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北京人”凭着很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难的斗争。
)
B.劳动和生活的经验积累促进“北京人”提高打制石器的水平。
C.“北京人”学会使用火、管理火,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
D.“北京人”因为不耐寒冷和要繁衍后代所以形成原始社会。
3. 2016 年,我国考古团队在北京通州发掘出 1092 座古墓和一座汉代古城遗址。此次出土
的万余件文物中,有 26 根相对完好的计数用的骨质算筹。有同学对“算筹”这一考古发现
很感兴趣,拟写了一份解说稿,准备将相关知识介绍给大家。请你完善这个稿件。
算筹就是用竹子或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做成的一根根小棒。算筹的出现年
代已经不可考,但据史料推测,算筹最晚出现在春秋晚期战国初年。如图所示,在算筹计数
法中,以纵横两种排列方式来表示单位数目 1-9.算筹计数的规则为:个位用纵式,十位用
横式,百位用纵式,千位用横式,以此类推,遇零则[①zhì]空。这样从右到左,纵横相间,
就可以用算筹表示出任意大的自然数了。这种计数法遵循十进位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当中,算筹功不可没,它是在珠算发明
以前中国独创并且是最有效的计算工具。中国古代数学的早期发达与持续发展都是受[②huì]
于算筹的。
(1)在文中横线处填写一个句子,使前后内容和表达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很早那些古代人类就以这么好的计算方法,人文思想先进。
)
B.中国人那么早就发明了多么不错的数学方法,让人匪夷所思。
C.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懂得这样精妙的计算方法,真神奇!
D.中国古人在数学计算上如此智慧,难道这是最好的证明吗?
(2)根据文中①②两个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汉字
①zhì(
)
②huì(
)
4. 货币是历史的实物,更是历史的见证。一些同学通过品析古代钱币上的汉字体会中国传
统文化。下面是同学们分享的古代钱币图片,对这几幅图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图币文为隶书,直读。线条圆润流动,柔中寓刚。“泰和”寓意安泰和顺。
B. 乙图币文为楷书,直读。字体端正典雅,骨秀格清。咸丰是当时皇帝年号。
C. 丙图币文为行书,旋读。笔画流畅隽永,风格潇洒。“通宝”意为通行宝货。
D. 丁图币文为草书,旋读。字体结构简省,笔画连绵。“至”字意为极、最。
【答案】1. D
2.
①. B
②. A
③. D
3.
①. C
②. 置
③. 惠
4. A
【解析】
【1 题详解】
D.⑥句的主语应该是上句中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故选 D。
【2 题详解】
(1)B.“特征”: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特色”:事物所表现的独特
的色彩、风格等。根据语境可知,“北京猿人”还保留着猿的“特征”。
“陆续”:表示前后相继,时断时续。“连续”:一个接一个;一次连一次。根据语境可知,
周口店遗址出土的化石涵盖了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三个古人类阶段,构成一个“连
续”的古人类演化序列。
故选 B。
(2)A.“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一丝一毫”:一点点儿,
极小或极少。“微不足道”: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聊胜于无”:比完全没有稍
好一点。语境强调的是“周口店遗址出土的化石涵盖了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三个古
人类阶段,构成一个连续的古人类演化序列……这在古人类遗址中”是“非常少有的”。应
该用“绝无仅有”。故选 A。
(3)D.根据材料第二段可知,“北京人”形成原始社会与“不耐寒冷和繁衍后代”不相关。
故选 D。
【3 题详解】
(1)C.根据下句“在这当中,算筹功不可没”可知,横线上所填内容应该是表达感叹语气。
根据上文“据史料推测,算筹最晚出现在春秋晚期战国初年”可知,我们祖先发明的算筹这
种计算方法是在两千多年前。材料主要表达对古人发明的算筹这种精妙计算方法的赞叹之
情。故选 C。
(2)“置空”:留空。“受惠”:得到好处。注意“置”“惠”的写法。
【4 题详解】
A.甲图币文为篆书。瘦劲挺拔,曲线较多,直线较少。故选 A。
二、古诗文阅读(共 17 分)
(一)(共 4 分)
5. 默写。
(1)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泰伯》)
(2)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3)冰天雪地的冬季其实也富有诗意。给你印象较深的与冬季有关的两句古诗或古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任重而道远
②. 月有阴晴圆缺
③. 示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
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④.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
《江雪》)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
声。(白居易的《夜雪》)
【解析】
【详解】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任重、蓑
笠翁、独钓、犬吠、时闻。
(二)(共 5 分)
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后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唐代)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 这首诗中,作者首先回忆往事,感慨万端,表达了_____的情感,继而又在思考中表现了
诗人的____精神气概。
7. 刘禹锡在《秋词》中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
诗情到碧霄。结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秋词》这两首诗,分别解释说明其中什么
意象最富有表现力。
8. 请你写一段希望同学们多阅读刘禹锡诗歌的推荐语。
【答案】6.
①. 无限悲凉怅惘
②. 乐观进取,慷慨激昂
7. “千帆过”表现出刚健昂扬的精神(或“万木春”)“晴空一鹤排云上”白鹤凌空,直
冲云霄寄托着作者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 。
8. 要求符合推荐语特点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要了解诗歌内容,结合具体语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
首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
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
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
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
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意象的能力。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表达效果。“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
万木春”句意: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皆春。刘禹锡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
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
的襟怀,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
沉颓唐。“千帆过”“万木春”,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表现出刚健昂扬
的精神。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
必将取代旧事物。“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
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
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推荐语的能力。要知人论世,言之有理。示例: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他
的诗歌雄浑爽朗,语言干净明快,节奏和谐响亮,洋溢着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
操,表现着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不仅反映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
染力,我向大家推荐刘禹锡的诗歌。
(三)(共 8 分)
阅读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节选),完成后面小题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
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
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9.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南极.潇湘
B. 薄.暮冥冥
C. 去.国怀乡
D. 把酒临.风
10.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极.目远眺
登峰造极. 物极.必反
厚今薄.古
如履薄.冰
薄.利多销
大势已去. 去.粗取精
去.日苦多
如临.大敌
背山临.水
玉树临.风
A. ①段的景物描写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气势磅礴、水波壮阔的变化气象。又用“然则”
引出提问式的议论,开启下文。
B. ②③两段富有文采,作者以对偶、排比手法使两段内容形成对比,表现出不同的景象在
游人心中的不同反响。
C.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可理解为“不因为外界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
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此句表明了迁客骚人的共同情怀。
D. “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可译为“(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
作者用这样一句感慨表达了对古仁人崇高思想境界的向往与敬慕之情。
11.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这种忧患
意识激励后代仁人志士奋发有为。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说明这种忧患意识各自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一
衙斋①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②吾曹③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清代)郑板桥《墨竹图题诗》
注:①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②些小:很小。③吾曹:我们。
材料二
道光十八年,鸿胪寺①卿黄爵滋②请禁鸦片烟。则徐言:“此祸不除,十年之后,不惟无
可筹之饷,且无可用之兵。”宣宗深韪③之,授钦差大臣,赴广东查办。檄谕英国领事义律
查缴烟土,驱逐趸④船,呈出烟土二万余箱,亲莅虎门验收,焚于海滨,四十余日始尽。道
光二十四年,(林则徐)新疆兴治屯田。周历南八城,濬⑤水源,辟沟渠,垦田三万七千余顷,
请给回民耕种,改屯兵为操防。
注:①鸿胪寺:古代官署。②黄爵滋:清代官吏,倡导禁烟的先驱之一。③韪:是,对。④
(取材于《清史稿·林则徐传》)
趸(dǔn) :整批地购入。⑤濬:疏通,挖深。
【答案】9. D
10. C
11. 示例:材料一:诗人从写竹入手,由竹叶声响联想到民间疾苦,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
作为普通官吏对民众的忧虑关切之情,只要是有关民众疾苦,无论事情大小,都会放在心上。
这首诗体现了郑板桥为民解忧的责任感与清官心态。材料二:林则徐忧虑国家命运,在朝廷
上毫不犹疑地支持黄爵滋的禁烟主张,力主内除烟弊,外抗强权,亲莅虎门销烟,体现出他
迫切拯救国家于危难的民族精神与责任担当。被贬新疆,他兴修水利,开垦良田,坚持操防,
这些都体现了他置个人荣辱于度外,始终将百姓及国家安危放在第一位的忧患意识。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尽,达到顶点/最高点/顶点/尽;
B.迫近/与“厚”相对/少/轻视;
C.离开/过去的/离开/除去;
D.面对/面对/面对/面对;
故选 D。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和内容分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结合第四段“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可知,这里写的是古仁人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而迁客骚人则是有“以物喜,
以己悲”的情怀。
C 错误,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答题思路:结合材料内容,分析两个人物的哪些行为具有“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1)材料一。
诗文翻译: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
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结合“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可知,作者把竹叶萧萧作响之声听成了民间百姓
啼饥号寒的怨声,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出了诗人时刻关心百姓疾苦、时刻关心百姓生活
的心情,把百姓的愁苦放在最前面,体现“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结合“些小吾曹州县
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可知,作者虽然位卑,但是不忘忧国,把百姓的每件小事都放在心头,
体现了作者为官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展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
(2)材料二。
结合“道光十八年,鸿胪寺卿黄爵滋请禁鸦片烟。则徐言:‘此祸不除,十年之后,不惟无
可筹之饷,且无可用之兵。’”可知,林则徐在朝廷上毫不犹疑地支持黄爵滋的禁烟主张,
力主内除烟弊,外抗强权,表现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
结合“檄谕英国领事义律查缴烟土,驱逐趸船,呈出烟土二万余箱,亲莅虎门验收,焚于海
滨,四十余日始尽”可知,林则徐不惧外国侵略者的压力,莅虎门销烟,表现出对禁烟的坚
决态度,体现出他迫切拯救国家于危难的民族精神与责任担当。
结合“道光二十四年,(林则徐)新疆兴治屯田。周历南八城,濬水源,辟沟渠,垦田三万
七千余顷,请给回民耕种,改屯兵为操防”可知,即使被贬新疆,林则徐也没有自怨自艾,
而是兴修水利,开垦良田,坚持操防,他置个人荣辱于度外,始终将百姓及国家安危放在第
一位,体现出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林则徐的一言一行都体现着对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把个人的荣辱置之度外,
全力奉献国家、民族,体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点睛】译文: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
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
无尽。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
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
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
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
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
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
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
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
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
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
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