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河北省衡水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
案
本试卷共 8 页,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
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切已死的先辈
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当人们好像刚好在忙于改造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并
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时,恰好在这种革命危机时代,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为自己效劳,
借用它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
出世界历史的新的一幕。
当黑格尔辩证法还很流行的时候,我就批判过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方面。但是,正当我
写《资本论》第一卷时,今天在德国知识界发号施令的、愤懑的、自负的、平庸的模仿者们,
却已高兴地像莱辛时代大胆的莫泽斯·门德尔松对待斯宾诺莎那样对待黑格尔,即把他当作
一条“死狗”了。因此,我公开承认我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并且在关于价值理论的一章
中,有些地方我甚至卖起黑格尔特有的表达方式。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但这没有
妨碍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在他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
必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人类思维发展的规律决定了文化的连续性。人们是在改造现实世界的过程中认识和表现
现实,从而创造文化的。但是,人们在表现现实世界、创造文化时,必然要遇到前人所创造
的文化思想,并受它们的影响。虽然人们的文化思想归根到底是以该时代的物质生产所创造
的经济关系为基础的,但是,意识形态的完成过程,表现为思想依据前人留下的思想资料进
行创造的过程。物质生产所创造的经济关系是通过对原有文化思想的影响来起作用的,它并
不重新创造出任何东西。
批判继承人类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发展的规律,任何时代的文化,都包含前人所创造的
文化成果,都与前人所创造的文化有着批判继承关系,没有批判继承关系就不会有文化的选
择和积累,没有文化的选择和积累,就不会有文化的丰富发展和变革。
相同阶级的文化彼此有相互继承的关系。后起的德国资产阶级的思想家曾从英、法资产
阶级文化中汲取营养;中国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也曾从外国特别是欧洲资产阶级文化中汲取营
养;英、法等国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为各国资产阶级所接受。同样,马克思和恩格斯
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不仅为英、法、德等国无产阶级所接受,也为俄国、中国和其他国家
的无产阶级所接受。相同阶级的文化彼此可以继承,这很好理解,因为它们有着相似的经济
基础、相似的阶级本质、相似的社会的需要,并且会遇到相似的社会问题,因此有相似的文
化。
不同阶级之间的文化也有批判继承关系。孙中山先生就讲过:“抑自人类有史以来,能
纪四五千年之事翔实无间断者,亦惟中国文字所独有;则在学者正当宝贵此资料,思所以利
用之。如能用古人而不为古人所惑,能役古人而不为古人所奴,则载籍皆似为我调查,而使
古人为我书记,多多益善矣。”他本人也确实批判改造了传统儒家思想中某些有意义的思想,
如其中的民本思想和大同思想等。这些思想本来是封建统治阶级中一些比较具有政治远见的
人物,用来调解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封建统治的,孙中山则赋予传统儒家的有关“重民”和
“民本”思想的言论以同近代“民权”思想相近的含义,把它们纳入自己的民权主义思想中
去,提出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民有、民治、民享,从根本上否定封建主义的君民关系和皇权
至上思想。
不同阶级之间的文化之所以能相互继承,一方面是因为其有共同的自然的环境和社会的
环境,共同的文化传统,面对相同的问题等;另一方面是因为批判继承不是简单地原封不动
的照搬,而是一个再创造和重构的过程。孙中山先生的民权主义显然不是对“重民”和“民
本”思想的照搬,而是一种重构。虽然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革命就是
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
的决裂。但是,共产主义文化的产生也离不开它以前的文化成果。与以往的所有制关系的彻
底的决裂,是以往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了解了人类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历史趋势,只有
掌握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才能得出共产主义的结论,创造出共产主义文化。
(摘编自赵常林、林娅《马克思主义文化学》)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克思所说的“亡灵”,是指可供利用的已经死亡了的先辈们。人们可以借用它们的传统
改造旧世界、创建新世界。
B. 文化是人们在改造现实世界的实践中产生的对现实的认识,人们有怎样的独立的实践活
动就会有怎样的思想文化。
C. 文化的丰富、发展和变革是以文化的选择和积累为前提的,而文化的选择和积累又必须
以批判继承关系为前提。
D. 共产主义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但并不拒绝人类所创
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基本国情,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
了多年建设这一基础上开创的。
B. 批判和继承是对立统一的,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要带有批判性,决不能全盘接受,也决不
能全盘否定。
C. 对传统文化要区别对待,相同阶级的文化彼此可以直接继承,而不同阶级之间的文化则
需要批判地继承。
D.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发展可以批判地继承本国本民族的文化遗产,也可以批判地继承
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文化遗产。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庞朴说:“如果某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每一天都在从头开始去练习生
存本领,其情景当然是不堪设想也不忍设想的。”
B. 余秋雨说:“文明的人类总是热衷于考古,就是想把压缩在泥土里的历史扒剔出来,舒展
开来,窥探自己先辈的种种真相。”
C. 萧伯纳说:“人生不是一根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暂时由我们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
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D. 习近平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
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 材料一中马克思承认自己“批判过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方面”,但又公开承认自己“是这
位大思想家的学生”,怎样理解马克思这种貌似矛盾的做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5. 鲁迅在《拿来主义》里批判过这样两种人:一种是面对大宅子“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
光”;一种是“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鲁迅称前者为“昏蛋”,后者为“废
物”。试用材料二的观点说明这两者各有怎样的错误。
【答案】1. B
2. C
3. A
4. 黑格尔辩证法有合理的内核,但它是倒立着的;马克思“批判过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方
面”,正是批判其颠倒了关系;而承认自己是黑格尔的学生,则表示自己赞成黑格尔辩证法
的合理内核马克思对待黑格尔辩证法的看似矛盾的态度,正是他批判地继承黑格尔辩证法的
表现。
5. ①放一把火烧光大宅子,这是一种全盘否定的历史虚无主义。这种人不懂得历史不是凭
空创造的,也不懂得文化的连续性。
②“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这是一种全盘接受的投降主义。这种人不懂得
前人的文化遗产是前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创造的,后人必须批判地继承,不能全盘接受。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B.曲解文意。“人们有怎样的独立的实践活动就会有怎样的思想文化”错误。原文材料一第
一段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
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这说明人
们的实践不能是“独立”。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C.于文无据。“相同阶级的文化彼此可以直接继承”文中没有如此说法,对前人的文化遗产
的继承,都需要批判地继承。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的观点是对先人创造的遗产的继承问题。
A.论述的正是文化遗产继承问题。
B.论述的是考古的实质,未涉及文化遗产继承问题。
C.论述对象 是人生,而不是文化遗产。
D.论述的是“中国精神”,而“中国精神”与“传统文化”为交叉关系,不能用“中国精神”
的论述来阐述批判继承传统文化者一论题。
故选 A。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个人见解的能力。
他批判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方面,从材料一第二段“在他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必须把
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可见,批判的是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问题,而
不是其辩证法的内核。而如果倒过来,黑格尔的辩证法是有合理内核的。
由此可见,马克思并不是一味地否定黑格尔,而是批判它不合理的一面(辩证法是倒立着的),
承认它合理的一面(合理内核),故而他一面批判,一面又承认自己是黑格尔的学生。这种
做法看似矛盾,但正是批判继承的表现。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第一段“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
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和材料二第一段“人类思维发展
的规律决定了文化的连续性。人们是在改造现实世界的过程中认识和表现现实,从而创造文
化的。但是,人们在表现现实世界、创造文化时,必然要遇到前人所创造的文化思想,并受
它们的影响”可见,面对“大宅子”象征的传统文化,“一把火烧光”,实际上是没有认识到
历史不可能凭空创造,全盘否定了历史对于创造的影响,造成了历史文化的断裂,是一种历
史虚无主义。
根据材料二第二段“批判继承人类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发展的规律,任何时代的文化,都包
含有前人所创造的文化成果,都与前人所创造的文化有着批判继承关系”,第四段“不同阶
级之间的文化也有批判继承关系”和第五段“不同阶级之间的文化之所以能相互继承,一方
面是因为其有共同的自然的环境和社会的环境,共同的文化传统,面对相同的问题等。另一
方面是因为批判继承不是简单地原封不动的照搬,而是一个再创造和重构的过程”可见,继
承历史文化,并不是全盘接受,而应该批判继承。而“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
则是不辨好坏全盘接受,这种做法是没有考虑到文化遗产具有时代性,适合过去的文化不一
定适合现在,前人的文化遗产是前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创造的,后人在继承时必须去粗存
精,批判地继承,不能全盘接受。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平凉之地
蒋子龙
古凉州,即现在的河西走廊,从来就是经略西北的军事要地,还是古丝路西去的咽喉。
其形如一把长剑,而平凉就是剑柄,是蓄力、发力的地方。自古以来谁掌握了这把长剑,谁
就能控制中原。因为平凉位于陕甘宁交汇的几何图形中心,横跨关山,襟带泾水,外阻河朔,
内当陇口,屏障三秦,拥卫畿辅。
春秋五霸时期,齐桓公就据此西伐大夏;而秦穆公则伐西戎,开地千里。汉武帝时能够
喊出“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也是因霍去病手握“平凉长剑”,所向披靡,成为一代
“战神”。左宗棠为解决由陕甘民变引发的西北乱局,进驻平凉,在此地控制局面,策应各
方,后受命从平凉出发收复新疆,立下不世之功。直至近代的工农红军长征时期,平凉的静
宁仍是长征领袖的驻地。1936 年,静宁的界石铺成为“红军会师的中心基点”,当年 10 月 8
日,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这里会师,并以此为落脚点开始纵横穿插。到
今天,“平凉长剑”还在守护着国家领空乃至太空……
平凉是目前考古所能证实的最早有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从平
凉境内采集到的石器、人类头骨化石及相伴的牛、马、羊等动物化石证明,60 万年前这里
就出现了人类活动的痕迹。
平凉还有相当数量的古树,其中尤以两株古槐最为珍奇。一株生长在关河村,巍巍然一
树擎天,气象非凡。三千多年来吟风啸雨,铁皮棱锃,全无破损,通身上下竟没有一个枯枝,
体现了极其强盛的生命力。经国家林业局的专家测定,它的树龄已有 3200 余年,是国内现
有的槐树之最,被奉为“华夏古槐王”。古槐王的树干、树枝上还寄生着杨树、花椒树、五
贝子、玉米、小麦等十来种植物,都还长得很不错,也是一大奇观。过去这里是深山老林,
人迹罕至,由于人们相信老树通神,古槐王理所当然地成了神树。每年从全国各地来朝拜的
人不计其数,大树下永远摆着各色供品,在古槐四周的栅栏上还挂满了大红绸缎,洋溢着吉
祥喜庆的氛围。距离古槐王一千米左右,另有一株已有 3000 多年树龄的老槐树,它的一多
半倒掉,剩下的少半扇树干却依然高高挺立,枝叶翠绿,生机老道,堪称“活的文物”,仍
旧顽强地述说这块古老土地上的传奇……
古凉州横跨关山,关山(又称陇山、六盘山),被称为“西出长安的第一道天然屏障”。
南北绵延 240 千米,在距离平凉市庄浪县东北 33 千米处的山巅林海之中,兀自出现一片山
顶湖泊,海拔 2860 米,湖面约 50 亩,状若卧蚕。湖水清湛,其深莫测,无论旱涝,水位不
变,四周青黛环拱,草木蓊郁。这就是名声赫赫的“雷泽”,今称“朝那湫”。乃中华民族的
人文始祖伏羲的孕育之地,历来被视为朝觐、探寻华夏文明之源的圣地。
《帝王世纪》载:“太皞帝庖牺氏,风姓也,母曰华胥。燧人之世,有大人之迹出于雷
泽之中,华胥履之,生庖牺于成纪。”这是个美妙的故事,美丽健硕的姑娘华胥,在绿草茵
茵的雷泽湖畔发现了一对清晰而巨大的脚印,她好奇地将自己的脚踩到这个大脚印上,12
年后,她在成纪生下了被尊为“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伏羲所创造的“成纪文明”,成为
华夏文明的起点,记录了中华民族创始的童年。
至今在平凉的静宁、庄浪两县之间,还保留着古成纪的城垣,依然可以看得出当初的恢
宏和雄峻。它标志着中国的“道文化”始于伏羲画卦,而升华于黄帝问道。道,是中国哲学
的思想内核,也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无论是历史逻辑演绎的必然,还是文明进程中的巧合,
伏羲画卦和黄帝问道,竟都发生在平凉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
平凉城西 15 千米,便是“道源圣地”崆峒山其实也是关山的支脉。秀岭奇峰,峻极于
天,林木葱茂,岚气朦胧,远眺神思缥缈,走近则爽气侵骨。4700 多年前,黄帝为求治国
安邦之道,“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史记·五帝本纪》),即沿着北斗星柄指引的方向,长
途跋涉登崆峒。这是中国历史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向仙人求道的盛事。于是这一年被奉为道
历纪元的开始,也就是今人所熟知的“黄历”。黄帝从广成子处获受自然之经,求得大道之
理,并以此道治理天下,开创了长期的圣治,中华文明再次达到高峰。
黄帝问道之后,周穆王也西来登崆峒、拜王母。《穆天子传》中记载,西王母在关山另
一条支脉回山,接见了周穆王,并馈赠给他八车玉石。后来,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也
相继跟着北斗七星的斗柄登临崆峒山,朝圣访道,以期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获得修
身治国的玄妙法门。秦始皇朝圣后,还命丞相李斯在崆峒山刻石以颂:“西来第一山”。
由此,平凉便成为千古圣地,历代的名流墨客,争相西来,一登崆峒,想从“大道”这
个中国本源文化的母体中汲取营养。同时,这些先圣、先贤也为中华文化宝库留下了诸多经
典:伏羲八卦揭示宇宙和生命的本质;广成子的《自然经》和黄帝的《阴符经》是对“道”
的阐发;《黄帝内经》解读生命真相;《黄帝四经》论述治世方略;葛洪在平凉静宁的云台山
行医修道,并著《肘后方》。中国第一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就是从《肘后方》中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得到启发,提炼出人类治疗疟疾的“青蒿素”。
行笔至此,不禁心生感佩,整个深深植根于华夏文明的平凉,究竟蕴藏着多少中华文化
最古老的“基因密码”呢?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既有对平凉历史的追溯,也有对今天的叙写,多次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有力地突
(有删改)
出了平凉历史对今天的重要影响。
B. 文章写道古凉州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的孕育之地,并引入华胥履巨人脚印生伏羲的
神话传说,为这个圣地增添了浪漫色彩。
C. 屠呦呦从《肘后方》中得到启发,提炼出“青蒿素”这一事例,既写今人可以从典籍中
汲取营养,更写屠呦呦为人类作出的杰出贡献。
D. 文章写崆峒山是为了表现道教对平凉的影响,从黄帝写起,到秦始皇、汉武帝等人,再
到历代名流墨客登临崆峒山,丰富了文章内容。
7. 下列关于平凉之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平凉之地自古以来就是西北的战略要地,西北地区的征战、平叛、驻守等军事活动多在
此经略,故被作者称作“平凉长剑”。
B. 平凉之地是中国古人类重要的发祥地,古树的生命力旺盛且与人类生活联系密切,这印
证着此处是人类最早繁衍生息的地方。
C. 平凉之地是探寻华夏文明之源的圣地,是人文始祖伏羲的孕育之地,伏羲所创造的“成
纪文明”成为华夏文明的起点。
D. 平凉之地是“道文化”的重要起始地,“道文化”在此处不断升华和发展,作为中国的本
源文化为历代名流墨客提供营养。
8. 请简要赏析文章最后一段的妙处。
9. 有人评价蒋子龙的散文“不局限于自然的书写,而彰显历史文化感”。请简要分析本文是
如何彰显平凉的历史文化感的。
【答案】6. B
7. B
8. ①以问句结尾,表现平凉文化神秘不可测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由衷的感佩之情。
②收束全文,有力地突出了平凉之地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指出平凉文化植根于华夏文明,蕴
藏着中华文化最古老的“基因密码”,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9. ①文章融神话传说、历史文献、考古资料于一体,内容翔实,写出了平凉之地历史悠久、
文化深厚。
②文章选材典型,详写崆峒山,以点带面,通过写作为“道源圣地”的崆峒山,表现了平凉
浓厚的历史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③文章着眼于对平凉之地纵向历史文化的挖掘,展现其文化的博大精深,历代文人受其吸引
而不断到来,在增加其历史厚重感的同时,又将这种文化不断进行传承。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