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学年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
案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考试形式:闭卷)
一、书写(5 分)
用正楷或行楷临写下面句子,并要求卷面整洁....、规范..、美观..。
二、积累与运用(40 分)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5 分)
①当一群大原冲破了 3 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利奥波德《大雁归来》)
②再过两个月,燕子 piān 然归来。(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
③假定是暖融融的春宵,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常下缓步寻一脉幽悄.,意味
应是深长的。(吴伯箫《灯笼》)
④耳畔是一声 miǎo 远的鸡啼。(刘成章《安塞腰鼓》)
(1)给①③句中的加点字注音,根据②④句中的拼音写汉字。(4 分)
(2)③句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1 分)
2.名句默写。(10 分)
(1)读书破万卷,__________。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__________,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窃窕淑女,__________。
(《诗经·蒹葭》)
(4)青青子衿,__________。
(《诗经·子衿》)
(5)阡陌交通,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6)__________,悄怆幽邃。
(柳宗元《小石潭记》)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现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苦闷的诗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8)《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作者希望得到举荐,婉转含蓄地表达自己从政心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我国部分城市正在推广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垃圾处理系统。”这句话的语病
是语序不合理。
B.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指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C.《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 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
分。风,又叫“民风”,是各地的民歌。
八年级语文第 1 页共 6 页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那一次令人叹为观止....的失败彻底断送了他在律师界的前途。
B.他出了一张专辑后就在歌坛销声匿迹....了。
C.奶奶常对我说:“你已经长大了,要懂得人情世故....。”
D.足球场上,他们配合得天衣无缝....,让对手无法进攻。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2 分)
①如果说成功是青春的一个梦,那么,追求即是青春本身,是一个人心灵年轻的最好证明。
②一个人的青春是在他不再追求的那一天结束的。
③我宁愿做一个未必成功的追求者,而不愿是一个不再追求的成功者。
④每个追求者都渴望成功,然而,还有比成功更宝贵的东西,这就是追求本身。
⑤谁追求不止,谁就常在。
A.④②①⑤③
B.②④①③⑤
C.②⑤①④③
D.④③①⑤②
6.名著阅读。(15 分)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傅雷家书》中的许多家信以相当多的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艺术修养等。其中一封
信由莫扎特乐曲的特点谈起,论及艺术家要有颗赤子之心。
B.傅雷常常现身说法,教导儿子,想随处给儿子“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使儿子成为他
的影子。
C.《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作者认为有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一种是把自己摆在前台,另一种是把自己摆
在后台。
D.《苏菲的世界》中米雷特斯的三位哲学家都相信:宇宙间有一种基本物质是所有事物的源头。
(2)阅读《傅雷家书》选段,回答问题。(6 分)
生活要过得体面而省俭;要小心而勿小气;愤慨而勿易于上当;享受生活乐趣,但切勿为满足一时欲
望而过分奢侈,即使当时觉得这种欲念不可或缺也罢。这是种极不容易的艺术,只有性格坚强的人,运用
明智,意志力与极大极大的耐性,再经过一些大大小小的惨痛教训,才办得到!
①概括选文中傅雷“教子”的内容。(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合《傅雷家书》整本书阅读,简要分析傅雷的父亲形象。(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苏菲的世界》选段,回答问题。(3 分)
第二个句子是“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
这是怎么比较呢?如果哲学家的意思是,那些明白自己并不知道太阳底下每一件事的人,比那些知道
不多却自认懂得很多的人要聪明,她还比较可以同意。苏菲过去从来没有想过这件事,但她愈想愈明白:
知道自己无知,也是一种知识。她所见过最愚蠢的人,就是那些对某些自己一无所知的事自信满满的人。
(选自《苏格拉底》)
为什么说“知道自己无知,也是一种知识”?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选段,回答问题。(3 分)
【甲】人生来好动,好发展,好创造。能动,能发展,能创造,但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不动,
不发展,不创造,便是摧残生机,便不免感到烦恼。
(选自《谈动》)
【乙】静的修养不仅是可以使你领略趣味,对于求学处事都有极大帮助。释迦牟尼在菩提树阴静坐而
证道的故事,你是知道的。古今许多伟大人物常能在仓皇扰乱中雍容应付事变,丝毫不觉张皇,就因为能
镇静。现代生活忙碌,而青年人又多浮躁。你站在这潮流里,自然也难免跟着旁人乱嚷。不过忙里偶然偷
闲,闹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裨益。
上面两段文字的观点是否矛盾?为什么?
(选自《谈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4 分)
八(1)班准备 4 月 30 日在教室开展主题为“古诗里的绿色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有关
任务。
(1)活动开始前,班主任委派你邀请王校长参加本次活动,你将怎样邀请?(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级准备为《诗经·蒹葭》诗朗诵选配一支背景乐曲,根据下列名曲的曲风,旋律或节奏介绍,你认
为选配最恰当的一项(1 分)
A.《平沙落雁》,曲风静美舒缓,优美动听。
B.《十里埋伏》,曲风凄冷悲壮,激昂健慨。
(3)在“诗词接龙”环节,要求每位同学说一句古诗,表现古人也有绿色生活,必须是连贯的上下句,你
打算写哪句?(1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45 分)
(一)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5 分)
新年作①
(唐)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②。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③,从今又几年。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被贬为南巴尉后新年抒怀之作。②潸(shān)然:流泪的样子。③长沙傅:指贾谊。
曾受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这里借以自喻。
在写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处。(2 分)
8.诗中哪句诗与王维“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写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处。(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3 题。(15 分)
慧庆寺玉兰记
(清)戴名世
慧庆寺佛殿下,有玉兰二株,高数丈,盖二百年物。花开时,茂密繁多,望之如雪。虎丘亦有玉兰一
株,为人所称。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然非朱先生①以太史而为重客,
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久之,先生去,寺门昼闭,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余寓舍距慧庆一里许,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时玉兰方开,茂密如前。余叹花之开谢,
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原与人世无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衰,
而在慧庆者如故,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②者之可久也。花虽微,而物理③有可感者,故记之。
【注】①朱先生:指朱彝尊,清初文学家,普任史官。②幽潜:幽居避世。③物理:事物盛衰的道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为人所称.__________
(3)距慧庆一里许.__________
11.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2 分)
(2)花易.得名__________
(4)故.记之__________
例:因叩门而入
A.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央记》)
B.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C.已而之细柳营(《周亚夫军细柳》)
D.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花开时,茂密繁多,望之如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久之,先生去,寺门昼闭,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虽微,而物理有可感者,故记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借玉兰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4~17 题。(10 分)
扫地机器人
①扫地机器人逐渐走入千家万户,为我们的家居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一句话就能“吩咐”扫地机
器人完成扫地甚至拖地的工作。别看扫地机器人个头很小,它的身上可谓是集合了众多的科技创新,涉及
到机械、电子、控制、机器人甚至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领城,多种科技协同才能完成看仅简单的清洁工作。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扫地机器人身上的高科技吧。
②扫地机器人又称为智能吸尘器或机器人吸尘器,其系统可以分为四个模块,分别是移动模块、感知
模块、控制模块和吸尘模块。它多是利用毛刷并辅助吸尘来进行清扫。内部装置有集尘盒,将清扫的尘土
和垃圾收集起来。随着技术的成熟,后来的扫地机器人身上还可以安装清洁布,在完成吸尘与清除垃圾后
对地面进行进一步地清洁。
③机器人身上搭载着各种测距仪与传感器,这是机器人能够感知外界环境、并能及时做出最优决策的
基础。超声波传感器可以持续向外发射超声波信号,接收器利用遇到障碍物时反射回来的信号判断前方障
碍物的大小和距离。红外测距传感器发射的是红外信号,利用反射回的红外信号的强度也可判断出障碍物
的距离。接触式传感器可以分为电感式、电容式、电位器式和霍尔式位移传感器,可以对空间的大小以及
桌椅等的高度进行测量,以防止扫地机器人钻入下面后出不来情况的发生。防碰撞传感器可以通过光电开
关实现,在碰撞过后及时做出反应。防跌落传感器一般置于扫地机器人下方,多是利用超声波测距来感知
前方地面高度,防止在楼梯上跌落。
④除此之外,扫地机器人中还有常用的如防过热传感器、集尘盒满检测传感器以及电子罗盘和陀螺仪
等传感器。这些传感器担负起机器人的眼睛、耳朵等功能,对周围环境以及自身模块做到了如指掌,从而
能正常地工作。
⑤扫地机器人中另一大关键技术就是其路径规划技术。路径规划的好坏决定了扫地机器人工作的效率。
合理选择沿边清扫、集中清扫、随机清扫和直线清扫等多种路径清扫方案,能够遍历所有的清扫区域并对
较脏的区域适当多次清扫,是扫地机器人的基本功。最早的扫地机器人采用的是随机碰撞的模式,依据其
搭载的传感器,通过多次的碰撞选择出合适的路径。这种方式效率比较低。
⑥随着技术的发展,更为准确、高效的路径规划模式应运而生。激光测距式导航是利用机器人顶端搭
载的可旋转激光发射器进行激光测距生成室内地图,弄清楚墙壁以及家具的位置,在此基础上进行路径的
规划。首先,我们需要在屋里建立起一个固定点的信号发射装置,机器人可以通过这一基准点进行定位,
再通过碰撞的方式建立起室内地图,以方便清扫。图像式测算导航系统首先利用顶部的摄像头对全屋进行
巡航扫描,结合红外传感器实现对屋内环境的精确建模,在此基础上进行导航和路径规划。
14.对于扫地机器人身上的高科技,文章主要是从______、______两个方面加以说明的。(2 分)
15.阅读第②段,说说什么是“扫地机器人”?(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简要阐述第⑤段的说明思路。(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8~21 题。(15 分)
爆米花香
林海蓓
①腊月的一个下午,阳光正好。走在古老的东禅巷,阳光照亮了半条巷子,巷子的另一边则在背阴处。
②近年来随着旧城改造的推进,浙江黄岩留下的旧街老港已经不多。而留在这些巷子里生活的,也大
多是上了年纪舍不得离开的人。每每走在这些街巷,我都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恍惚感。远远地,听到沉闷的
一声“碎”响,好多年没有听到这种声音了。没多久,就闻到了熟悉而又陌生的爆米花的香味。走近了一
看,果然有一群人,手里正拿着各种容器,容器内装着还散发着热气的爆米花。
③小时候在北方,每到快过年时,放学回家的路上,远远地就会听到这种声音。我们老远就把耳朵捂
着,眼睛也不敢看那个炉子的“爆破”过程。但实际上心里却很欢喜。常常是飞快地跑回家,拿来各种能
够“爆破”的粮食。有的同学拿来玉米,“爆”出来的是“苞米花”;有的拿来大米,“爆”出来的是“大
米花”。大家还会互相交换,这样能吃到不同的口味。
④那一声“巨响”后,小锅炉里的米花会冲进一个长长的、有着细密网眼的布袋里。等热气消散,打
爆米花的人会拎住长布袋的一头,将米花瀑布般地倒出来。我们这些孩子将它们用一个干净的脸盆接住,
装好后带回家。一碗米刚好“爆”一盆米花。回家后,等盆里白白胖胖的米花彻底冷却,再装进密封的饼
干桶、玻璃罐、布袋中,留着慢慢享用。
⑤那时候,我们会把干燥的食品直接放在衣服口袋里。上学前,我们常常在口袋里塞几把米花,一路
上,时不时地伸手到口袋里抓一把出来吃。放学后回到家里,还会把米花放到糖水里,这样吃出的是另一
种味道。
⑥其实,我的母亲自己就会做不少美食。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一年四季地总能做出一些美味。冬
天的北方,每家都会储藏大白菜、萝卜和大葱。母亲把萝卜切成厚度一厘米左右的片,在每片上再切几刀,
然后挂在铁丝或绳子上晾晒,之后放些盐腌制起来,没多久就可以吃了。这些萝卜干既可以当零食,也可
以就稀饭,还可以炒菜。快过年时,母亲还会用北方最常用的面粉,做出各种小点心:麻花、油条、猫耳
朵、叶片、金果条等。普普通通的面粉在母亲的摆弄下,变成了花样百出的小吃。
⑦随父母从部队转业到黄岩,已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时物资供应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许多小时候
觉得稀罕的东西都变得寻常起来。比如,在街上可以看到农民担着自己种的新鲜蔬菜在售卖,街巷里时不
时地飘来阵阵大海的咸腥味。那些原来母亲做给我们吃的小点心,也可以在街头小店里买到,不必再等到
过年才有口福。
⑧但有一样东西,似乎还是只有临近过年时才能吃到,那就是爆米花。
⑨南方的爆米花,与北方相比有些许不同。比如把年糕切成片,“爆”出来的是扁圆形的“糕片”;
切成条,“爆”出来的则是长条形的“糕条”。有时候人们还会用豆类来“爆”。另外,“爆”的时候放
少许糖精,则多了份松而甜的口感。物资越来越丰富,让人们慢慢淡忘了年少时对食物的渴望。平时街上
也再难见到,那个巷口的小车和车上小小的锅炉,还有摇炉的人不声不响站起时孩子们见状奔跑的瞬间……
⑩可是,当那不经意的一声闷响传来时,当那特有的香味远飘来时,便又勾起了人们的记忆,眼前仿
佛看到了一个个欢呼雀跃的身影,耳边仿佛听到了一阵欢声笑语。
18.文章开头写古老的东禅巷有何作用?(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要求,回答问题。(6 分)
①等热气消散,打爆米花的人会冷住长布袋的一头,将米花瀑布般地倒出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平时街上也再难见到,那个巷口的小车和车上小的锅炉,还有摇炉的人不声不响站起时孩子们见状奔跑
的瞬间……(体会这句话所蕴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⑥~⑧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章以“爆米花香”为题,有哪些妙处?(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60 分)
22.破晓微光划破黑暗,让我们看到希望;萤火微光汇成星河,让我们看到力量。伟大出自平凡,世间每
一点微小的努力和付出都值得被铭记。你的生命是否也曾被一束微光照亮?
请以(微光)为题写篇作文。要求:(1)完成作文提纲
......;(2)不少于 600 字;(3)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
名和地名。
一、书写
八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5 分)按照书写整洁、规范、美观程度,酌情记 5、4、3、2、1、0 分。如临写有错别字,最多得 1 分。
二、积累与运用(45 分)
1.(5 分)(1)(共 4 分,每个 1 分)ǎi 翩 qiǎo 渺(2)“霄”改为“宵”(1 分)
2.(10 分,每空 1 分)
(1)下笔如有神
(2)渭城朝雨浥轻尘
(4)悠悠我心
(5)鸡犬相闻
(3)君子好逑
(6)凄神寒骨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8)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3.(2 分)D 4.(2 分)A 5.(2 分)D
6.(15 分)(1)(3 分)B (2)(6 分)①(2 分)示例:生活节俭,小心慷慨,并享受生活乐趣;做
性格坚强的人。
②(4 分)示例:傅雷是一位教子有方,爱子情深、严格的父亲。例如傅雷在关心、教育傅聪时事无巨细,
既教给做人的方法,也教育挫折的价值;既要性格坚强,也要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傅聪遭遇挫折的时候,
鼓励他同时又告诫他不要过分焦急或自满。还让儿子立下了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
祖国的事、不入他国国籍。
(3)(3 分,意对即可)示例:因为苏菲认为“最愚蠢的人,就是那些对某些自己一无所知的事自信满满
的人”,事实上,每一个人知道的并不一定比别人多,明白自己的无知,既是谦虚的表现,也是对知识的
尊重。这是苏菲对哲学家“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的最好的理解。
(4)(3 分,意对即可)示例 1:不矛盾。作者分别对动、静的好处进行阐述,每个人只有知道动与静各
自的优点,在动静的平衡中才能得到充分发展。示例 2:不矛盾。作者分别对动、静的好处进行阐述,希望
中学生学会生活,既要发挥“人生来好动”天性,去发展,去创造,又要心境空灵,于静中领略人生的趣
味。
7.(4 分)(1)(2 分)示例:王校长,您好!我们八(1)班于 4 月 30 日在教室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想
邀请您参加,您有空吗?
(2)(1 分)A
(3)(1 分)示例:①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③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三、阅读理解(45 分)
(一)(5 分)
8.(2 分)乡心新岁切
9.(3 分)①适逢新年,思乡心切②老年被贬的痛苦之情③客居他乡的羁旅之情(孤独)。④时光流逝,
归期渺茫(的无奈)。(写出 1 点得 1 分,写出两点以上得满分。)
10.(4 分)(1)称道、称赞(2)容易(3)上下、左右(4)所以
(二)(15 分)
11.(2 分)D
12.(6 分,每句 2 分)示例:
(1)花开时,花朵密集繁盛,看上去就像堆砌的白雪。
(2)过了很久,朱先生离开了,寺门白天也是关闭着,不再有人专为看花而来了。
(3)花虽然轻微,但所寓含的事物盛衰的道理还有让人可以感悟的方面,所以作文记下来。
13.(3 分,意对即可)示例:作者通过两处玉兰花的对比,表达了不要被虚名迷惑,要靠自己的观察体悟
来认识事物,以及只有潜心钻研,凭借真才实学才能走得久远的感悟。
【参考译文】
慧庆寺佛殿的下面,有两株玉兰,好几丈高,约有二百年树龄。花开时,花朵密集繁盛,看上去就像
堆砌的白雪。虎丘山也有玉兰一株,历来被人们称道。虎丘是繁华的游览胜地,游客来来往往,那儿的玉
兰花容易出名,其实远远不如慧庆寺的这两株。如果不是朱先生因有太史的名望而成为贵客的话,那么慧
庆的玉兰,竟然会没有知道的人。过了很久,朱先生离开了,寺门白天也是关闭着,不再有人专为看花而
来了。
我的寓所离慧庆寺一里多,我白天闲空无事,独自在野外漫步,便敲开寺门进去。时值玉兰刚开,茂
盛繁密如过去一样。我赞叹花开花落,自有一定的时节,开谢盛衰的气运机遇各自适应自身的自然规律,
原本与人事无关,并不因人对它的知遇与否而决定它的盛衰与否。现在虎丘的玉兰,形神逐渐衰败了,而
在慧庆寺的依然如故,由此也可见虚名是靠不住的,而幽居独处潜在厚实的却可以保持久远。花虽然轻微,
但所寓含的事物盛衰的道理还有让人可以感悟的方面,所以作文记下来。
(三)(10 分)
14.(共 2 分)(各种)测距仪与传感器,(1 分)路径规划技术(1 分)。
15.(2 分)示例:扫地机器人多指是利用毛刷并辅助吸尘清扫,利用集尘盒收集尘土、垃圾,也可安装清
洁布来进行清洁的机器。
16.(共 3 分)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1 分)作用是具体而有条理地介绍了扫地机器
人的各种测距仪与传感器的特点及作用。(2 分)
17.(共 3 分)示例:)示例:首先说明路径规划技术是扫地机器人的关键技术之一;(1 分)接着介绍扫
地机器人的基本功;(1 分)最后指出最早的扫地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的缺陷。(1 分)
18.(共 2 分)营造了一种怀旧思昔(回忆过往)的氛围,奠定了文章的感悟基调;并自然引出本文的感
(四)(15 分)
悟触发点(写作对象)——爆米花。
19.(共 6 分,意对即可)
①(共 3 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 分)把“爆米花”比作“瀑布”,(1 分)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米花
多而白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爆米花的喜爱。(1 分)
②(共 3 分)这句话再现了童年炸爆米花的情景,(1 分)流露出对童年美食的留恋以及对童年美好时光的
怀念。(2 分)
20.(共 4 分,言之成理即可)①运用插叙,丰富了文章内容;②把母亲平时做的美食小吃与爆米花对照,
突出作者对爆米花的喜爱,进而点出爆米花“香”这一中心;③赞美了母亲的心灵手巧。(答出两个方面
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