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衣服晾干
B. 冰雪融化
C. 钢铁生锈
D. 海水晒盐
【答案】C
【解析】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衣服晾干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冰雪融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滴加液体
B. 稀释浓硫酸
C. 检查气密性
D. 测溶液 pH
【答案】C
【解析】
【详解】A、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中,防止污染试剂,故该项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不
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故该项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
漏气,故该项操作正确;
D、测定溶液的 pH 时,不可将 pH 试纸直接置于溶液中,防止污染试剂,故该项操作错误。
故选 C。
【点睛】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
关键。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2022 年北京冬奥会秉承“绿色、开放、共享、廉洁”理念,是首个真正实现“碳中和”的奥运会。中国奥
运健儿奋力拼搏,实现了全项目参赛,金牌和奖牌数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本届冬奥会是在全球新冠肺炎病
毒蔓延的背景下我国举办的一届精彩、安全的全球性体育盛会,彰显了中国智慧和大国担当。
3. 生活中的下列常见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
4. 下列做法没有体现绿色理念的是
B. 生理盐水
C. 苏打水
D. 碘酒
A. 采用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为北京冬奥会场馆提供电力支持
B. 采用清洁低碳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技术制冰造雪
C. 在赛事场馆附近和周围大力植树植草
D. 鼓励市民乘坐私家车观看奥运赛事
5. 下列冬奥会比赛用品的材料不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冰壶壶体——天然石材
B. 滑雪板基础材料——聚乙烯
C. 护目镜镜片——聚碳酸酯
D. 冰球——合成橡胶
6. 冬奥会期间,“戴口罩、不聚集、常消杀”仍是控制疫情传播的有效措施。酒精(C2H5OH)溶液是最常
用的消毒剂之一、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常用 75%的酒精溶液消毒
B. 酒精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
C. 酒精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2
D. 酒精是由 2 个碳原子、6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的
【答案】3. A4. D5. A6. D
【解析】
【3 题详解】
A.牛奶不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不属于溶液;
B.生理盐水是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C.苏打水是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D.碘酒是均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故选 A。
【4 题详解】
A.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属于新能源发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体现了绿色理念;
B.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技术制冰,利用了二氧化碳,体现了绿色理念;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C.植树植草,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体现了绿色理念;
D.乘坐私家车,增加了二氧化碳等的排放,没有体现绿色化学,
故选 D。
【5 题详解】
A.天然石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该选项符合;
B.聚乙烯属于塑料,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该选项不符合;
C.聚碳酸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该选项不符合;
D.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该选项不符合,
故选 A。
【6 题详解】
A.生活中常用 75%的酒精溶液杀菌消毒,该选项说法正确;
B.酒精(C2H5OH)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C.酒精(C2H5OH)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3:2,该选项说法正确;
D.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而不是由原子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D。
7. 下列有关说不正确的是
A. 氮气常用作保护气,说明氮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B. 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C. 气焊时用纯氧代替空气使气体燃烧更剧烈,以获得更高温度
D. 将食物放置冰箱冷藏,以延长它的保质期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因为氮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说法正确;
B、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而不是氧气易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氧气具有助燃性,气焊时用纯氧代替空气使气体燃烧更剧烈,以获得更高温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D、将食物放置冰箱冷藏,分子运动慢,不易与氧气反应,可以延长它的保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8.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河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净化过程得到自来水
B. 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汽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
C. CO2 和 CO 的化学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D. 电解水实验中得到氢气与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答案】A
【解析】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详解】A、河水经过沉淀(使悬浮的杂质沉降)、过滤(除去难溶性杂质)、吸附(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消毒(除去细菌和病毒)等净化过程得到自来水,无需蒸馏,符合题意;
B、通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差异很大,不符合题意;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
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9. 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利用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CH3OH),这不仅可以减少“碳排放”,还
将成为理想能源的补充形式,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中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 1:1
B.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变
C. 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都没有改变
D. 该反应可以使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过程示意图,甲是 CO2,乙是 H2,其化学方程式为: 2
CO +3H
一定条件
2
CH OH+H O
3
2
,
反应中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 1:3,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均发生改变,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
4 2
0
2CO +3H
2
一定条件
元素化合价没有改变,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2
1
2 1
2
C H O H + H O
1
3
2
,C、H 元素化合价均发生变化,只有 O
D、CO2 是无机物,CH3OH 是有机物,该反应可以使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 D。
10. 分析、推理、归纳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故混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B.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 氯化钠、硫酸锌等盐中都含有金属离子,故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D. 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 H2O 和 CO2,则该物质中一定含 C、H,可能含 O
【答案】D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解析】
【详解】A、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但是混合物不一定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如铁和铜的混合物,
由不同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但是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物质,但是
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钾、硫酸锌等盐中都含有金属离子,但是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离子,如氯化铵,不符合题意;
D、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
成物中含 C、H、O 元素,故该物质中一定含 C、H,可能含氧元素,氧元素可能来自氧气,符合题意。
故选 D。
11. 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
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区分 O2 和 CO2
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气体的集气瓶中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氯化镁
先加水溶解,然后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最后
将滤液蒸发结晶
除去铜粉中的少量碳粉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区分四种白色固体:碳酸钙、氢氧化钠、硝
酸铵、氯化钠
分别取样,加适量水,观察现象
B. B
C. C
D. D
A. A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
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
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A、氧气有助燃性,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燃烧的更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
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
理;
B、氯化镁和氢氧化钠能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过滤,最后将滤液蒸发结晶,能除去杂质,且没
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C、除去铜粉中的少量碳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碳粉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
不仅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D、区分四种白色固体:碳酸钙、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加水,碳酸钙不溶于水,氢氧化钠溶于水放
出大量的热,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大量的热,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
设计合理。
故选:C。
12. 为了验证镁、锌、铁、铜四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甲所示),充分反
应后发现试管中均有少量固体残留。实验结束后,将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一只洁净的烧杯中,最终
得到无色溶液 a 和固体 b(如图乙所示)。由此得出以下结论:①反应前后三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均发生明
显变化;②固体 b 中至少含有 1 种金属;③固体 b 中最多含有四种金属;④溶液 a 中至少含有 2 种金属离
子;⑤该实验能得出 4 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Mg>Zn>Fe>Cu。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B. 2
C. 3
D. 4
A. 1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第 1 支试管在反应前溶液为无色,稀盐酸与锌粉反应后生成氯化锌,溶液仍为无色。第 2 支试
管在反应前溶液为无色,稀盐酸与铁粉反应后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变为浅绿色。第 3 支试管在反应前溶液
为蓝色,镁粉与氯化铜溶液反应后生成氯化镁,溶液变为无色。由此可知,反应前后只有 2 支试管中溶液
颜色发生了明显变化,故该条结论错误;
②当把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中后,最终得到无色溶液和固体。由此可知,溶液中的氯化亚铁和
氯化铜都已完全反应,则固体 b 中至少含有铁和铜两种金属,故该条结论错误;
③当在甲图实验中镁粉过量时,不仅能把第 3 支试管中氯化铜中的铜置换出来,剩余的镁粉在倒入烧杯后,
还会和氯化亚铁、氯化锌反应,把铁、锌置换出来,所以固体 b 中最多含有镁、锌、铁、铜四种金属,该
条结论正确;
④当镁粉过量时,镁粉会和氯化铜、氯化亚铁、氯化锌反应,那么反应后的溶液只含有氯化镁一种溶质,
溶液 a 中的金属离子只有镁离子,所以溶液 a 中至少含有 1 种金属离子。故此条结论错误;
⑤通过图甲中实验可知,锌粉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速率比铁粉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速率快,说明锌>铁,
镁粉能把氯化铜中的铜置换出来,说明镁>铜。把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一只烧杯中最后得到无色溶液
和固体,此现象无法比较镁与锌、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故此条结论错误;
综上所述,故答案选 A。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二、填空题(本题共 5 小题,每空 1 分,共 19 分)
13. 用化学用语填空:
(1)3 个氢原子___________。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
(3)标注四氧化二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4)小苏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构成它的阴离子是___________。
【答案】(1)3H(2)CH4
(3)
(4)
2
4
4N O
-
3HCO
【解析】
【小问 1 详解】
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表示微粒的个数在微粒前面加对应数字;3 个氢原子 3H;
【小问 2 详解】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物质符号用分子符号(化学式)表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CH4;
【小问 3 详解】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四氧化二氮中氮元素
的化合价为+4,
4
4N O
2
;
【小问 4 详解】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
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小苏打是碳酸氢钠,构成它的阴离子是碳酸氢根离子
3HCO 。
-
14. 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
(1)最近,中国科学家不利用光合作用,直拉以二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成功合成了淀粉。
淀粉属于大大营养素中的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帮妈妈做饭,刮山药皮时手上皮肤奇痒难忍(山药中含有的碱性皂角素所致)。常用厨房中
的___________(填调味品名称)来止痒。饭菜做好后,关闭阀门以熄灭燃气,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
(3)2022 年 6 月 5 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发射飞船的遥十四火箭的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火箭
推进时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糖类(2)
①. 食醋
②. 清除可燃物
(3) 2
2H O
点燃
2
2H O
2
【解析】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小问 1 详解】
淀粉属于六大营养素中的糖类;
【小问 2 详解】
山药中含有的碱性皂角素,去除皂角素要涂弱酸性物质,常用厨房中的食醋呈弱酸性,所以能止痒;饭菜
做好后,关闭阀门以熄灭燃气,其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小问 3 详解】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H O
点燃
2
2H O
2
。
15. 图 1 是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图 2 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图 1 中 x=___________。
(2)图 2 中的粒子对应的元素共有___________种。
(3)已知溴化镁由离子构成。根据以上信息,请写出溴化镁的化学式___________。
【答案】(1)18(2)3##三
(3)MgBr2
【解析】
【小问 1 详解】
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图 1 中 x=35-2-8-7=18;
【小问 2 详解】
质子数相等的属于同种元素,图 2 中粒子的质子数分别有 12、17、8,共表示 3 种元素;
【小问 3 详解】
溴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7 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化合价为-1 价,镁元素的化
合价是+2 价,因此溴化镁的化学式为:MgBr2。
16. 甲、乙两种固体(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2 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