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静电知识及防御.pdf

第1页 / 共35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5页 / 共35页
第6页 / 共35页
第7页 / 共35页
第8页 / 共35页
资料共35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防静电 第一章—静电知识和产生途径; 第二章—静电放电及静电破坏; 第三章—静电控制原理及依据; 第四章—防静电项目管理。
 第一章—静电知识和产生途径 一、什么是静电:   静电: 静止未流动的电荷。能够长时间停留在某些物料上。 (若保持“静止”状态下是安全的。) 静电放电: 当两个带不同静电电位的物体相互接近到某种程度或 接触时,静电从一个物件突然流放到另一物件上的现象。 二、静电序列表:   + 带正电 带负电 人 玻 人 尼 铅 铝 纸 聚 镍 硬 聚 聚 聚 硅 手 璃 发 龙 氨 铜 橡 酯 丙 乙 橡 酯 银 胶 烯 烯 胶  说明: 1、序列中任两物质接触后,位居前面的带正电,后面的带负电;  2、两种物质在序列表上的位置相距越远,接触后产生的电量越大。
 静电的“产生”途径 静电的产生有四个途径: Ø 接触分离(最常见的‘摩擦’); Ø 电感效应; Ø 电容效应; Ø 压电效应。 主要来源: 接触 + ‘摩擦’或压力+ 分离 Contact + Friction + Separation - - - - + + + + - + - + - + - +
 摩擦和接触生电 • 静电不是由摩擦产生的! • 摩擦过程增加接触面,接触产生静电。 • 许多物料的表面都不够平整或具备足够的柔性, 来达到接触分离所需要产生静电的程度。 • 片状物和粘带具备良好的接触条件,所以较容易 产生静电。 • 除了增加接触面,摩擦也同时增加分离速度。 • 摩擦过程所产生的热能增加电荷的迁移程度。
电 感 效 应 ++++++ ++++++ _-- - - - - - - - - - - - - ++ ++ ++ ---------- ---------- ++++++ ++++++ 绝缘体不能够被电感生电!
电 容 效 应 电容效应只增加静电破坏的风险程度,并没有改变 电荷量。 1000v 因为:C=ε0 εA/d; V=Q/C 所以: d V d 10v 以人体为例:人体电容极小,约50-250pF,少量静电 荷的积累便造成较高的静电位,若人体接地不良,便 成为一个孤立的带电体。
第二章—静电放电及静电破坏 决定静电量的主要因素: v 材料(包括材料的相对性) v 接触面积和表面粗糙情况 v 接触力 v 分离速度 v 环境湿度 在干燥和快速移动活动中使用不当的材料容易 产生高静电和增加静电破坏风险。
典 型 的 静 电 量 相对湿度 10% 40% 55% 拆除印制板的非防静电气泡包装 26KV 20KV 7KV 走过毛地毯 35KV 15KV 7.5KV 工作台上的一般移动 6KV 800V 400V 从工作台上拾取塑胶袋 20KV 3KV 1.2KV 一切活动都可能产生静电! 即使在高达90%的湿度下,大量的静电还是可能产生!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