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3四川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真题与答案.doc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资料共1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3 四川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真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请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1.关于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发展特点,不正确的是()。 A.古代教育是封闭的,现代教育是开放的 B.古代教育是制度化教育,现代教育是非制度化教育 C.古代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关 D.古代教育多采用个别教学,现代教育多采用班级授课 【答案】B 2.“为了使年轻一代在与大自然的可怕威力的斗争中不致牺牲,为了使人不变为野兽,便产 生了进行教育的必要性。”从教育的起源来看,这是()。 A.“生物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 D.“神话起源说” 【答案】C 3.下列关于实用主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A.教育即生活 B.忽视了知识的传授 C.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 D.教育即个体经验持续不断地增长 【答案】B 4.美国的教育努力培养“民主”社会中能适应生活需要的理想公民;而英国着重培养品行, 以养成绅士风范,这说明() A.文化影响教育目的 B.文化影响教育内容 C.政治决定教育性质 D.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标 【答案】A 5.教育活动具有迟效性(滞后性),因此教师的劳动具有()
A.创造性 B.复杂性 C.灵活性 D.长期性 【答案】D 6.一个好的教师要拥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 A.专业信念 B.专业精神 C.专业理想 D.专业情意 【答案】D 7.把教育的社会目的绝对化,完全割裂人与社会的关系,极易导致教育对人的培养只见社会 不见人。这意味着() A.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B.满足个人需要是教育的根本价值 C.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才是正确的 D.教育应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 【答案】D 8.指导整个课程编制最关键的准则是() A.课程目标 B.教学目标 C.课程计划 D.教学计划 【答案】A 9.当学生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时,教师在适当批评、处分的同时,还要讲明道理,疏通思想。 这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 B.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D.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 【答案】D
10.重视创设情境的教学模式是() A.程序教学模式和发现教学模式 B.发现教学模式和暗示教学模式 C.发现教学模式和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D.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和暗示教学模式 【答案】B 11.在 1903 年出版《教育心理学》而正式确立了教育心理学独立学科地位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 B.华生 C.杜威 D.巴普洛夫 【答案】A 12.对事物颜色、大小、声调等个别属性和特性的认识属于() A.感觉 B.知觉 C.直觉 D.认知 【答案】A 13.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建构主义发展观,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识的发展从一个状态向 另一个较高状态过渡的过程,皮亚杰称之为() A.图式 B.同化 C.顺应 D.平衡 【答案】D 14.根据加涅对学习的分类,能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之处,并做出对应反应的学习是() A.刺激一反应学习 B.连锁学习 C.言语一联想学习 D.辨别学习 【答案】D
15.罗杰斯的教学观被称为() A.随机通达教学 B.支架式教学 C.非指导性教学 D.情境式教学 【答案】C 16.某学生为了获得同学的认可而勤奋努力。这个学生学习动机类型是() A.内部动机 B.正确的动机 C.外部动机 D.直接性动机 【答案】C 17.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匮乏性需要和发展性需要。下面不属于 发展性需要的是()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审美的需要 D.智力成就的需要 【答案】B 18.意义或观念的最小单元是() A.命题 B.概念 C.表象 D.图式 【答案】A 19.学生学会了加法、减法和乘法运算后会促进除法运算学习。这种迁移学习是() A.水平迁移 B.正迁移 C.垂直迁移 D.负迁移
【答案】B 20.教师头脑中掌握与教室有关的信息,包括:学生、黑板、课桌、讲台等,能够预想到整 个教室的布置和上课的情景。这体现的知识表征形式是() A.表象 B.图式 C.产生式 D.命题网络 【答案】B 21.在动作技能的学习中,部分学生学到的一定阶段会出现进步暂停现象。在心理学上这种 现象称为() A.起伏现象 B.高原现象 C.抑制现象 D.挫折现象 【答案】B 2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资源管理策略的是() A.时间管理策略 B.努力管理策略 C.认知结构管理策略 D.学业求助管理策略 【答案】C 23.下面关于创造性与智力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高创造性者,智力一定高 B.低智商者,创造性一定低 C.高智商者,创造性可高可低 D.低创造性者,智商可高可低 【答案】A
24.一些缺乏良好纪律习惯的学生,在严肃的集体气氛中,会被迫遵守纪律,这种现象叫作 () A.从众现象 B.服从现象 C.认同现象 D.信奉现象 【答案】B 25.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权的组成部分包括() A.家庭教育权、学校教育权、教师教育权 B.学校教育权、社会教育权、学生教育权 C.国家教育权、社会教育权、教师教育权 D.国家教育权、家庭教育权、社会教育权 【答案】D 2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设立学校应当具备的基本条 件的是() A.有固定的办学场所 B.有稳定的财政收入 C.有合格的教师 D.有先进的理念 【答案】C 27.某老师为了掌握学校的最新动向,多次翻看学生书包。这位老师的做法() A.不合理,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 B.不合理,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C.合理,教师有管理学生的权利 D.合理,教师有教育学生的权利 【答案】B 28.某校要求教师暑假加班两周,并扣罚不加班老师的部分工资。对于该校做法判断正确的 是() A.侵犯了教师专业发展权 B.履行了教师管理权 C.侵犯了教师带薪休假权
D.履行了自主办学权 【答案】C 29.某老师对工作十分负责,课前认真备课,课后认真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这表明该老师 () A.做到了爱国守法 B.践行了爱岗敬业 C.做到了终身学习 D.践行了为人师表 【答案】B 30.某班主任老师认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应该同向同行,所以每次学生犯错他都会联系家 长并严厉批评家长失职。该老师的做法() A.不正确,应以严厉批评学生为主 B.正确,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 C.不正确,这是不尊重家长的行为 D.正确,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 【答案】C 二、判断简析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 1.师德的灵魂是立德树人。() 错误 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与核心。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 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 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2.教师进行有偿补课,违背了严格治学教师职业道德() 错误。 教师进行有偿补课,违背了为人师表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而不是严谨治学。为人师表要求 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 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 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故题干说法错误。 3.接受学习就是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就是有意义学习。 错误 奥苏贝尔认为接受学习未必是机械学习,发现学习未必一定是有意义学习。在他看来,无论 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都有可能是机械的,也都有可能是有意义的。 4.智力是创造力的充要条件。
错误 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从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来看,高智力者,创造 力可低可高;低智力者,创造力一定低。反过来看:高创造力者,智力较高;低创造力者,智 力可高可低。智力是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创造力还受到 知识、人格特征、动机等因素的影响。故题目说法错误。 5.学习动机越高,学习效果不一定越好。 正确。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 而是倒 U 形的 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即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 高。因此,学习动机越高,学习效果不一定越好。故本题说法正确。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1.简述教育的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答案:(1)促进人的观念社会化。(2)促进人的智力和能力的社会化。(3)促进人的职业和身份 的社会 2.简述教师个体化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 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包括职业道德建设、教学能力提升、专业素养提升、教师自我 发展、教师团队合作和专业发展规划等。 3.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奥苏贝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的条件为:(1)有关学习的理论必须具备,即必须有适当的学习 目标; (2)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或动机;(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同化新 知识所必须的适当观念;(4)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理倾向。 4.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是美国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继承并且发展了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根据“汉 斯偷药”的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旨在发展儿童的道德发展 判断力问题。 5.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 1、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即自然人、机构和组织、国家; 2、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即物质财富、非物质财富、行为; 3、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即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据法律规定而享有的权利与义务。 学校、教师、学生的物质财富、非物质财富以及这些主体依法进行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活动都 受法律的承认和保护,都是教育法律关系的重要客体。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1 小题,10 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