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安徽亳州涡阳县幼儿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把( )放在首位。
A.幼儿教育
B.幼儿智育
C.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
D.幼儿美育
2.《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 )。
A.基本活动
B.教育活动
C.主要活动
D.生活活动
3.在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中,( )是首要的,它是幼儿教育的前提。
A.爱心
B.观察力
C.组织能力
D.与儿童沟通的能力
4.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被誉为“幼儿园之父”的是世界著名的幼儿教育家( )
A.陈鹤琴
B.福禄贝尔
C.夸美纽斯
D.陶行知
5.提倡教育要适合孩子“敏感期”的教育家是( )。
A.洛克
B.蒙台梭利
C.杜威
D.陶行知
6.从狭义上理解,幼儿园环境是指( )。
A.生活环境
B.心理环境
C.幼儿园教育的一切外部条件
D.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
7.以下几种游戏中,( )属于创造性游戏。
A.数学游戏
B.角色游戏
C.音乐游戏
D.体育游戏
8.对幼儿发展状况评估的目的是( )。
A.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
B.教师反思性成长
C.提高保教质量
D.帮助指导家长
9.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幼儿( )。
A.学习能力的发展
B.音乐感的发展
C.全面发展
D.音乐知识技能发展
10.实施幼儿德育最基本的途径是( )。
A.日常生活
B.集体教学
C.游戏活动
D.户外活动
11.儿童语言最初是( )。
A.独白式
B.对话式
C.连贯式
D.创造性的
12.幼儿舞蹈教学的基本方法是( )。
A.演示法
B.范例法
C.观察法
D.示范法
13.实现保教合一的前提是( )。
A.良好的工作伙伴和师生关系
B.教师的保育意识
C.保育员的工作态度
D.幼儿的自理能力
14.下列符合儿童动作发展规律的是( )。
A.从局部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
B.从边缘部分发展到中央部分
C.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
D.从下部动作发展到上部动作
15.歌唱活动本身的教育目标,最基础的目标是( )。
A.发展幼儿运用嗓音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
B.让幼儿享受参与歌唱活动的快乐
C.发展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
D.掌握粗浅的歌唱知识技能
16.幼儿教师最常用和最普遍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是( )。
A.语言法
B.角色扮演法
C.表扬鼓励法
D.直观形象法
17.保证幼儿每天睡( ),其中午睡一般应达到 2 小时左右。午睡时间可根据幼儿年龄、
季节的变化和个体差异适当减少。
A.8—10 小时
B.10—11 小时
C.11—12 小时
D.12 小时以上
18.幼儿园中班儿童在音乐发展上能够记住( ),多数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注意到速
度变化,基本做到动作与音乐合拍。
A.节奏
B.歌词
C.旋律
D.休止
19.韵律活动的目标,重点是培养儿童的参与意识和( ),尝试自由律动,培养幼儿的
自我表现力。
A.模仿能力
B.创造能力
C.发现能力
D.舞蹈能力
20.幼儿园的重要任务之一是( )。
A.要满足家长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B.要促进家长身心的健康发展
C.要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D.要为家长留下单独生活的时间和空间
21.下列不属于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内容的是( )。
A.生活习惯与能力
B.保护自身安全
C.身体活动的知识和技能
D.能听懂并理解多种游戏规则
22.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形象思维
B.聚合思维
C.直觉思维
D.发散思维
23.目前我们最常用的音乐记谱法是简谱和( )。
A.纽姆谱
B.减字谱
C.五线谱
D.六线谱
24.教育史上第一本附有插图的儿童百科全书是( )。
A.《世界图解》
B.《大教学论》
C.《蒙台梭利教学法》
D.《政治论》
25.幼儿一般只能感受事物表面的简单的形式美,这说明幼儿审美感知具有( )。
A.低级性
B.浮躁性
C.冲动性
D.肤浅性
26.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 )特征。
A.阶梯型
B.差异性
C.阶段性
D.相似性
27.以下几种游戏中,( )与舞蹈教学无关。
A.智力游戏
B.体育游戏
C.音乐游戏
D.律动游戏
28.视觉发展的敏感期为( )。
A.0—4 周
B.4—8 周
A.0—3 个月
B.D.0—6 个月
29.“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30.能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是( )。
A.维生素 A
B.维生素 B
C.维生素 C
D.维生素 D
31.《幼儿园工作规程》所提出的教育目标中,“培养儿童活泼开朗的性格”属于( )
目标的范畴。
A.智育
B.体育
C.德育
D.美育
32.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
应。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33.根据动机的起源,动机可分为( )。
A.高尚的动机和卑劣的动机
B.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C.主导动机和次要动机
D.长远动机和短暂动机
34.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具有法制观念取向者属于下列( )时期的特征。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道德成规前期
35.“心理学有一段漫长的过去,但仅有一短暂的历史”,这一观点出自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