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2021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初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资料共2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0-2021 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初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 卷及答案 一、基础(27 分) 1.(7 分)本学期,学校开展了“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小说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小说家通过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体 验,借助超凡的想象力,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我们知道这是鲁迅笔下甲的杨二嫂;“那是一只满 是皱纹的水手的手”,“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先生之言,①dùn kāi máo sè 我们被小说乙的情节深深吸引,被人物的悲欢离合深深打动,被小说家丙的深刻 所震惊。通过一部部小说,使我们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从 中②jí qǔ智慧与力量。 (1)请你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 ②: (2)请你结合语境,将正确的字母选项写到相应的横线上。 A.跌宕起伏 B.入木三分 C.咄咄逼人 甲: 乙: 丙: (3)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2.(2 分)下列句子中配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读小说,实际上也就是随着小说家的笔触,神游于小说所虚构的世界之中。 ②小说离不开虚构和想象。 ③当然,想象不要太离谱,要尽可能遵循原作的思路。 ④其实,这种想象的快乐不是小说家的专利,也可以通过你自己的尝试来获得。 ⑤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A.①②⑤④③ B.②①⑤④③ C.⑤②④③① D.②⑤④①③ 3.(2 分)以下两句是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桃花岛试剑亭上的一副对联,但小鹏区 分不出上下联,请你帮帮他。你认为上联和下联分别是哪一句? 上联: 下联: (均填字母) A.碧海潮生按玉箫 B.桃花影落飞神剑 提示:对联要求平仄相谐……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 反,下联为平。
4.(4 分)目前网络小说盛行,很多学生爱读此类作品。在此次活动中,同学们就“初中 生能不能读网络小说”展开激烈讨论。 请你就这个问题发表你的看法,做到观点明确,有说服力 5.(10 分)默写。 (1)寂寂江山摇落处,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2) (3)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4)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5) 寄之》) ,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 (6)古人写诗,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妙的佳句。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有“孤 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一佳句 , ”相同,皆意 在表达朋友分离时依依不舍之情;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 直 , ”均显示了边塞独特的风光。 6.(2 分)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射天狼。 A.“老夫聊发少年狂”开篇出手不凡,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豪放之气。 B.接下来四句描绘出猎的雄壮场面,“卷”字用得好,极言行动之快,可见猎者情绪高 昂。 C.此次密州出猎,倾城百姓看到了孙郎亲自射虎的壮举。 D.“遣冯唐”“射天狼”两处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渴望得到重用、杀敌报国的豪情。 二、阅读(48 分) 7.(12 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舍生而取义者 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则凡可以得生者何 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所 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乙】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 父曰:“夫圣人者,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①?何故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②,受物之汶汶③者乎?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④之白,而蒙世之温蠖⑤乎?”乃作《怀沙》 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注】:①醨:薄酒。②察察:洁白的样子。③汶汶:浑浊的样子。④皓皓:莹洁的样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 子。⑤温蠖(huò):尘滓重积的样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甚.于生者 ②死亦我所恶. ③颜色.憔悴 ④遂.自投汨罗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善于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说理,使抽象的道理 变得浅显易懂。 B.“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这个句子的断句是正确的。 C.甲文用比喻的方式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并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加以阐明。 D.乙文通过人物间的问答勾勒出屈原矢志不渝的精神风貌。 (4)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像屈原一样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 请你另举出一个事例:并说说今天还有坚持“义”的必要吗 8.(11 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地摊经济,升温不能“发烧” 秦川 落一子而全局活。地摊经济一放开,不少地方出现了“千树万树梨花开 .......”的景象。 比如,近期成都等地放开马路经济,给流动摊贩“松绑”。截至 5 月 28 日,允 许临时越门经营点位 17147 个,允许流动商贩经营点 20130 个,复苏了城市烟火气,也 让经济逐渐恢复景气。 这一举措给摊贩们带来更多尊严和获得感,正如一名摊贩感慨:“我没什么其他 技能,又租不起门面,收入不稳定,压力好大 地摊经济之所以能成为近段时间以来的热门话题,一方面是因为它能在一定程度 上拉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另一方面是因为它所带来的烟火气唤起了国人对城市生活 的最初记忆。其实,别一见地摊就蹙眉、拒斥,很多老百姓是欢迎和支持的。
但是,热话题也需冷思考,面对遍布大街小巷的地摊 过去,一些城市的监管者过于苛刻,对摊贩缺乏起码的包容。而现在,缺乏基本 的治理。从一些媒体披露的场景看,有些地摊存在脏乱差等问题,确实令人不敢恭维。 热度不减的地摊经济,会不会被紧急叫停?如何跳出“一管就死 “该管起来就能够迅速地管起来,该放开又能够有序地放开,收放自如,这是一种能力。” 同样的逻辑,对地摊经济也是一样。应奉行这一治理思路,也不是放松,而是讲究“有 序”二字。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一些地方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比如有的划定固定摊位,还 有的要求经营食品加工的必须办理健康证……这些要求都不过分,属于依法监管,也是 对广大消费者的权益负责。事实上,柔性执法和审慎包容并不矛盾,在审慎包容中柔性 执法,探索治理效能最大化 “抓紧出台和落实各项刺激消费的措施,千方百计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放管 得当,就能激活一池春水....,就能提升民众的美好预期,就能让城市更有温度,让经济更 快恢复热度。 (选自《人民日报》2020 年 6 月 6 日) 【链接材料】 地摊经济,是指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而形成的经济形式。地摊经济是城市的 一种边缘经济,往往是影响市容环境的因素之一:但地摊经济也有其独特优势,一定程 度上能缓解就业压力。2020 年 5 月 27 日,为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明确要求不将 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1)本文作者善于运用比喻和古诗词概括新闻现象,请你认真阅读材料,解释以下加点 (综合自百度百科“地摊经济”词条及《人民日报》新闻) 字所喻指的新闻现象。 ①地摊经济,升温不能“发烧..” ②地摊经济一放开,不少地方出现了“千树万树梨花开 .......”的景象。 ③放管得当,就能激活一池春水....。 (2)观点,是一篇评论中最核心的要素,是评论的灵魂。读者看评论 (3)时评的标题往往表明作者对于某事的态度和观点。请阅读以下时评的标题,推断哪 一则时评与本文观点一致? A.《一线城市不宜进行“地摊经济”》 B.《深圳大力繁荣“夜间经济”背后:“地摊经济”是否会有一席之地?》 C.《如何可持续发展“地摊经济”》 D.《“地摊经济”中不文明行为亟需强化管理和引导》
(4)某网站转载了这则时评,并附上了一个简单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请你结 合材料 你所在的城市,在地摊经济和城市文明之间的平衡上做得好吗? 9.(17 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理发的 筱敏 ①他的装备是一只方凳和一只棕黄色人造革提包,一只提耳断了,他用一根红色的尼龙 绳两头拴住,原来的那只,被剩下的尼龙绳多绕了几绕,依旧做着提耳的模样。他的店 面在人行天桥之上。这座天桥比较长,半边的下面是过火车,火车道和汽车道之间还有 人工的绿化带以及非人工的残存的荒草容蟋蟀们在晚间鸣唱。 ②理发的在天桥上开业已经有一些时候了,那时这天桥还仅仅是座横跨铁路的天桥,上 上下下都罩着铁丝网,写着“高压危险!”“禁止攀爬!”“禁止掷物!”等等。那时 两边都是低矮的村舍,天桥的台阶神下去,眼看着远远近近的灰瓦成片地倒下去,连连 绵绵的菜畦成片地铲起来,倏忽是渺无涯际的磅礴泥浆。再一日,上上下下下的铁丝网 都被覆上了模板和油毡纸,迫使他不得不用剪子加刀片去开几个孔洞,偷偷放进几束光 来,接连不断的人造的地震,头顶的模板和油毡纸不时被由天而降之物砸得乱响,溅开 在他的摊位上。到得甬道重见天日的时候,他好一阵子头晕,像豆荚爆开了,而徒然在 空中打旋的模样。一幢遮挡住了天空的楼宇出现在铁丝网的这一边,一条直通地平线的 汽车路出现在铁丝网的另一边,还有另一座天桥赫然插过来,已经接合了这一座老桥的 桥面。他就这样被卷裹在城市的巨腹之中了。 ③理发的开工很早,他用的是乡下的钟点。他在桥面的一隅放下他的方凳,把人造革提 包钩在铁丝网上,梳子,推子,依次排好在水泥栏杆的小平面上,然后展开一块还能看 得出曾经葱绿的的竹布,将竹布的四只角扎紧了头顶的铁丝网,就成了一方可以遮阳也 姑且挡得一阵子细雨的屋顶。这样,那列蓝白相间的早班客车正好从桥底驶过去,再等 一阵子 ④桥面还是很清冷,几个学生跑过去,几个老者踱过来。卖盐水菠萝的要到日头燥了才 会出现,就是个游魂,出出没没都是无常的事情。 ⑤生意也是清冷。早晨的风从桥面拂过去,也是空落落的,依稀有一点青草的气味。他 抄了手支住栏杆,匆匆过往的汽车,无论由西向东,都是飞驰着离他远去。车里的人是 望不到的,就像周遭日渐繁密的超高楼宇里的人,城里的人都隔着玻璃。
⑥今天运气还好,如此这般望到日落,一共望来五位主顾。日头落了,是城市一个窄窄 的缺口,日头就在那个缺口里红浊浊地落了。城里人看不见落日 ⑦桥脚处开夜档的出来了。理发的将自己的摊子收拾到提包里,走下去,坐在自己的方 凳上,因为是熟客,汤是可以送的,使他有了享用一碟炒河粉的心情。 ⑧回家走的是夜路了,他不喜路灯,只拣火车路和人工绿化带之间残存的荒草地走,还 能听到蟋蟀的鸣唱。 ⑨一只蟋蟀撞到他怀里,他一掌拿了,握住,挣蹿,但他是熟手了,编一个小笼,将小 东西养进去。他知道怎么喂它,小笼顶上弯一个铁丝钩子,可以挂在天桥的铁丝网上, 便胜过火车汽车飞驰远去的动静。 ⑩他想得高兴,不觉脚下的残草愈窄愈浅,路灯取代月亮悬着,松开手,竟让那小东西 去了。 选自《捕蝶者•角落》 (1)本文第③到⑩段主要记叙了“理发的”的哪几件事? (2)第②段划线句子“到得甬道重见天日的时候,他好一阵子头晕,像豆荚爆开了,面 徒然在空中打旋的模样。”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该句。 (3)文章写理发的,第②段主要写的却是天桥及城市的变化,这一段是否多余?为什么? (4)文章题目是《理发的》,有同学提出,“理发的的提包”“理发的的摊子”说起来 太拗口了,题目可以改成《理发匠》或《理发师》。你觉得可以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5)最后一段写“他站了一站,松开手,竟让那小东西去了。”你觉得,他在想什么? 请在以下空行中补充他当时的内心活动。 他站了一站,想到 ,松开手,竟让那小东西去了。 (6)生活在城市角落里的人也有尊严,也有生活的诗意与温情。请结合文中语句,举两 个例子 10.(5 分)名著阅读。 《儒林外史》被鲁迅誉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其讽刺艺术突出表现在对人物的 刻画上。吴敬梓描写人物,从不站出来直接说好说坏,所谓“直书其事,不加断语,在 A、B 两处横线上写下你的旁批;并将事例三中的 C 空格填充完整。 人物描写手法 事例 旁批 采用漫画式的夸张,有 事例一:胡屠户一个巴掌把范进打得 批注示例:这个“舞”字带 意夸大其词,以显现人 昏倒在地,“众邻居一齐上前,替他 有明显的夸张意味:手舞足 物 抹胸口、捶背心,渐渐喘息过来。” 蹈,漫无章法,根本不是正 经救人。作者分明是在有意 渲染他们的谄媚逢迎
事例二:马二先生游西湖,见三间大 A.我的旁批: 楼,“楼上供的是仁宗皇帝的御书, 慌忙整一整头巾,理一理宝蓝直裰, 恭恭敬敬,朝着楼上扬尘舞蹈 在客观冷静的描写里, 事例三:范进为 C 批注示例:只是如实拍下范 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 (人物)送行,“学道轿子,一拥而 进送行站了很久这一镜头, 者爱憎。 去。范进立着,看不见了,方才回到 便充分刻画出二个人物的 下处。” 关系及范进恭谨的神态和 感恩戴德的心情。 事例四:匡超人在船上遇见牛布衣和 B.我的旁批: 冯琢庵,闲聊中,冯琢庵问其对马二 先生选本的看法。匡超人道:“这也 是弟的好友。这马纯兄理法有余;所 以他的选本也不甚行。选本总以行为 主,若是不行;惟有小弟的选本,外 国都有的!” 11.(3 分)孟子曾提出“大丈夫”的标准:一是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二是无 论得志与否都不放弃自己的原则:三是外部施加的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 《儒林外史》中的王冕便是这样一位淡泊名利、蔑视权贵、坚守本心的名流。请从以下 名著中自选一个人物,结合具体情节(她)是如何体现孟子所言“大丈夫”本色的。 A.《简•爱》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红岩》 三、写作(45 分) 12.(45 分)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发起策划《我们深圳》非虚构系列丛书,聚焦深圳人文, 带领读者发现深圳。内容上围绕小切口深挖掘 城市的角落里,有老旧的民居,也有翻新的祠堂,也有曲折的村巷;有热闹不再 的小店,身上都镌刻着生活赋予的故事。凝视这些城市的角落,和角落里生存的人们 请写一篇记叙文,展现你记忆里的城市角落故事,投稿至该丛书出版方,不得抄 袭或套用。不少于 6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及个人信息。 13.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发起策划《我们深圳》非虚构系列丛书,聚焦深圳人文,带领读者 发现深圳。内容上围绕小切口深挖掘 为了推广这套丛书,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深圳本土文化、感知深圳人文情怀,出 版方拟面向在校大、中学生
请围绕比赛主题,撰写一篇演讲稿参赛,题目自拟。 要求:根据自选的任务,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将对应的选项用 2B 铅笔涂黑。符合 文体特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及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基础(27 分) 1.(7 分)本学期,学校开展了“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小说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小说家通过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体 验,借助超凡的想象力,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我们知道这是鲁迅笔下甲的杨二嫂;“那是一只满 是皱纹的水手的手”,“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先生之言,①dùn kāi máo sè 我们被小说乙的情节深深吸引,被人物的悲欢离合深深打动,被小说家丙的深刻 所震惊。通过一部部小说,使我们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从 中②jí qǔ智慧与力量。 (1)请你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 顿开茅塞 ②: 汲取 (2)请你结合语境,将正确的字母选项写到相应的横线上。 A.跌宕起伏 B.入木三分 C.咄咄逼人 甲: C 乙: A 丙: (3)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分析】(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dùn kāi máo sè”写作“顿开茅塞”,“jí qǔ”写作“汲取”。 (2)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 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 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 发展迅速,给人压力。根据“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的语言描 写可见,甲处的杨二嫂咄咄逼人。根据“情节深深吸引”的语境可知,乙处应填写“跌 宕起伏”。根据“深刻”的语境可知,丙处应填写“入木三分”。 故甲处选 C,乙处选 A,丙处选 B。 (3)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错在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使”。 【解答】答案: (1)①顿开茅塞 ②汲取 (2)甲:C 乙:A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