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资料共15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 试题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u-64 Fe-56 S-32 C-12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 2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个选项 .....符合题意) 1. 2022 年春节即将来临、下列春节习俗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B. 放烟火 C. 贴春联 D. 包汤圆 A. 挂灯笼 【答案】B 【解析】 【分析】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详解】A、挂灯笼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错误; B、放烟火时,火药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此选项正确; C、贴春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错误; D、包汤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错误。 故选 B。 2.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对“化学”有一定的认识,下列对“化学”的认识,错误的 是 A. 化学能创造新的物质 B. 化学可以提高粮食产量 C. 化学能帮助人们改善生活 D. 化学只会造成环境污染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通过化学变化能够产生新物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利用化学知识,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能够有效提高粮食产量,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化学对人类合理利用化石燃料,缓解温室效应,减少空气污染等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帮 助人们改善生活,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化学不是只会造成环境污染,合理利用化学知识就可以保护环境,说法错误,不符合题 意;
故选 D。 3. 人体缺少钙元素易患的疾病是( ) A. 甲状腺疾病 B. 贫血 C. 骨质疏松 D. 夜盲症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人体缺碘会患甲状腺疾病,此选项错误; B、人体缺铁会患贫血,此选项错误; C、儿童缺钙会患佝偻病,老年人缺钙会患骨质疏松,此选项正确; D、人体缺少维生素 A 会患夜盲症,此选项错误。 故选 C。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过滤粗盐水 B. 存放氧气 C. 滴加石灰水 D. 称量氯化 钠 【答案】C 【解析】 【详解】A、过滤操作中倾倒混合液时应用玻璃棒来引流,操作错误,故 A 错误; B、存放氧气时集气瓶应正放,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 B 错误; C、向集气瓶中滴加石灰水时,滴管悬空垂直于容器口正上方,使用正确,故 C 正确; D、称量药品时,药品要放在天平的左盘,不是右盘,故 D 错误。 故选:C。
5. “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由硝酸钾、硫磺、木炭组成。“黑火药”属于 B. 化合物 C. 单质 D. 混合物 A. 纯净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由硝酸钾、硫磺、木炭组成,属于混合物; 故选 D。 6.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 氧化物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 置换反应生成物是单质和化合物,则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分子种类发生改变,说明有新物质生成了, 所以一定是化学变化,此选项说法正确; B、氧化物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高锰酸钾中含 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氧化物必须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此 选项说法错误;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 同,如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此选项说法错误; D、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有 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 碳,不属于置换反应,此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 7. 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关系淮安长远发展,事关各行各业,惠及全市人民,人人都是主力军, 个个都是责任人。淮安市民的下列生活方式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A. 乘电动公交车,提倡低碳出行 B. 淘米水浇花,节约淡水资源 C. 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D. 回收垃圾,直接露天焚烧处理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乘电动公交车,提倡低碳出行,能够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方法可行,不符合 题意; B、淘米水浇花,增加了水的利用率,可以节约淡水资源,方法可行,不符合题意; C、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能够保护环境,防止空气污染,方法可行,不符合题意; D、回收垃圾,直接露天焚烧处理,会造成资源浪费,同时会释放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空气, 方法不可行,符合题意; 故选 D。 8. 开展实验学习的前提是安全,下列危险化学品标志适合贴在盛放酒精的试剂柜上的是 B. D. A. C. 【答案】A 【解析】 【详解】乙醇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液体,故应贴上易燃液体的危险化学品标志。 A、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液体标志,符合题意; B、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不符合题意; C、图中所示标志是剧毒品标志,不符合题意; D、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固体标志,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2021 年 9 月,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的科研团队经过 6 年探索,在实验室里首次实现了 淀粉分子的人工合成,也是国际上首次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据介绍,这一成果使淀 粉生产由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向工业车间生产模式转变成为可能,被国内外专家评价为“典型 的 0 到 1 原创性突破”。淀粉的化学式为(C6H10O5)n,淀粉在人体中可以转化为葡萄糖,葡萄
糖的化学式为 C6H12O6。下列关于淀粉和葡萄糖说法正确的是 A. 淀粉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B. 淀粉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 葡萄糖是由 6 个碳原子、12 个氢原子、6 个氧原子构成的 D. 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80g 【答案】A 【解析】 【详解】A、物质由元素组成,淀粉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淀粉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n):(1×10×n):(16×5×n)=36:5:40,所以 淀粉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葡萄糖是由葡萄糖分子构成,1 个葡萄糖是由 6 个碳原子、12 个氢原子、6 个氧原子构 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6+1×10+16×6=180,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 说法不正确。 故选 A。 10.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 足量的镁条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B. 加热一定量的 KMnO4 固体 C. 电解水生成气体与时间变化关系 D. 将一定量铜和锌混合物加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A、镁条燃烧消耗密闭容器中氧气、氮气等气体,反应结束冷却到室温后容器内的 压强应比反应前容器内的压强小,不符合题意;
B、加热高锰酸钾产生氧气逸出,固体中的氧元素质量减少,锰元素的质量不发生改变,不 符合题意; C、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H O 通电 2H 2  +O  2 ,根据方程式可计算水电解产生的氢气 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4:32=1:8,不符合题意; D、锌的活动性比氢强能够与稀硫酸反应,铜的活动性比氢弱,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将一 定量铜和锌混合物加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锌完全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导致固体质量减少,铜 的质量不发生改变,故随着时间的延长,固体质量先减小后保持不变,符合题意; 故选 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 40 分) 11. 请用适合的化学符号....填空: (1)2 个铜原子______; (2)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______; (3)若用“ ” 表示一个氧原子,则“ ”可表示为______。 【答案】(1)2Cu (2) 1  2H O (3)2O2 【解析】 【分析】 【小问 1 详解】 原子的表示方法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 数字,所以 2 个铜原子就表示为 2Cu; 【小问 2 详解】 元素的化合价的正确标法是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的正上方标明化合价的种类和价目,故 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符号为 1  2H O ; 【小问 3 详解】 “ ” 表示一个氧原子,则“ ” ,其每个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表示一个氧分子, 2 个“ ”表示 2 个氧分子,符号为 2O2。 12. 化学来源于生活,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请完成下列问题: (1)“含氟牙膏”,这里的氟指的是______(填“元素”、“原子”或“单质”)。
(2)生活中可以用木材作燃料,通常将其架空来促进燃烧,架空的目的是______。 (3)取某水样,滴加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该水样属于______(填 “硬水”或“软水”)。 (4)铁桶不能用于盛放波尔多液(硫酸铜、氢氧化钙和水混合而成),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释原因______。 【答案】(1)元素 (2)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Fe+CuSO FeSO +Cu = 4 4 (3)硬水 (4) 【解析】 【小问 1 详解】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故“含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元素; 【小问 2 详解】 使用木材作燃料时,将其架空能够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燃烧; 【小问 3 详解】 水中滴加肥皂水时,若观察到泡沫少,浮渣多,说明是硬水,若观察到泡沫多,浮渣少,说 明是软水; 【小问 4 详解】 铁的活动性比铜强,能够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使波尔多液失效,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 FeSO +Cu 。 = 4 4 13. 我国宣布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节能减排术语,“碳”即二氧化碳 等温室气体,“中和”即正负相抵。排出的二氧化碳或其它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 等形式抵消,这就是所谓的“碳中和”。 “碳捕捉、碳封存”是我国的一项先进技术。该技术是从大气中分离出二氧化碳将其压缩液 化泵入地下长期储存,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氢能源研发推动中国走向“碳中和”, 氢能源将成为“碳中和”战略中的核心一环。 阅读上述资料回答问题: (1)“碳中和”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缓解的问题是______。 (2)为实现“碳中和”,我们中学生可以做到______。(任写一点即可) (3)“碳封存”后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变______。(选填“大”、“小”或“不变”) (4)氢气被人们看作是理想的“绿色能源”,氢能源将成为“碳中和”战略中的核心一环。
同学们查阅资料后还知道了使水分解的另一种方法:光解水法。我国科学家已研究出在新型 高效光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的方法。水在通过并接触催化剂表面时,分 解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催化剂), 则水分解的微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答案】(1)温室效应 (2)节约用纸或随手关灯、爱护绿色植物等 (3)小 (4)①④②⑤③ 【解析】 【小问 1 详解】 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根据题目中碳中和的含义,可知“碳中和”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缓解 温室效应的问题; 【小问 2 详解】 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在学习和生活中通过节约用纸、随手关灯、爱护绿色植物等等行动为实 现“碳中和”贡献绵薄之力; 【小问 3 详解】 根据题目可知,“碳封存”是指将气态二氧化碳压缩液化,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小问 4 详解】 根据题目信息可知,水在光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水 分子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为氢分子和氧分 子,故正确的顺序为①④②⑤③。 14. 已知某载人飞行器中的空气更新过程如下图所示: (1)座舱中人呼吸消耗氧气时会______热量。(选填“放出”或“吸收”)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