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年河北保定蠡县六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
积累与应用
1. 读拼音,写词语。
观看国庆 yuè(
)兵仪式,我们 rè xuè fèi téng(
)、心 cháo(
)péng pài
(
)。祖国犹如一条巨龙,yì(
)立在世界东方。目 dǔ(
)她日新月异的
变化,我们感 kǎi(
)万千。豪情万丈!愿中华儿女不忘初心继续 pǔ(
)写新时代
的美好篇章!
【答案】
①. 阅
②. 热血沸腾
③. 潮
④. 澎湃
⑤. 屹
⑥. 睹
⑦. 慨
⑧. 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拼写能力。
解答此题时,要认真拼读题目给出的字音,结合语境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
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一定要做到,工整、规范、正确。
“沸腾、澎湃、慨”笔画较多,书写时注意。
2. 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
)架子
呆(
)呆( )
(
)(
)流水
巧(
)
天(
)
唱白( )
(
)色(
)流
(
)凛凛
画(
)
点(
)
①舍弃一些可有可无的_____,在教育实践中找到一条务本求实的路,才能实现自己最平实
的教育理想!
②“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古代的伯牙、子期用_______,来传递世间的情谊之
美。
③北京故宫太和殿前的石雕真是栩栩如生,堪称_________。
【答案】
①. 花
②. 头
③. 脑
⑨. 翠
⑧. 脸
⑫. 龙 ⑬. 睛 ⑭. 花架子
⑥. 夺
⑦. 工
⑤. 山
④. 高
⑩. 欲 ⑪. 威风
⑮. 行云流水 ⑯. 巧夺天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和选词填空。
花架子:1、指花哨而没有真功夫的武术动作。
2、比喻只是外表好看而不起实际作用的事物。
呆头呆脑:形容迟钝的样子。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唱白脸:扮演反面角色。
翠色欲流: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
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恐惧。
画龙点睛: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①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是:舍弃一些可有可无的不起实际作用的事物,在教育实践中找到一
条务本求实的路,才能实现自己最平实的教育理想!所以应选择“花架子”。
②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古代的伯牙、子期用高妙的乐曲,来传递世间的情谊之美。所以
选择“高山流水”。
③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北京故宫太和殿前的石雕真是栩栩如生,技艺极其精巧胜过天然。
所以选择“巧夺天工”。
3.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仿写人物
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
(2)望着窗外飘舞着的鹅毛大雪,我不由得担心起来;_________。(展开想象,补充出心
理活动。)
【答案】 ①. 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举起双手叫道:“好极了!”
②. 早上为了赶
时间,没有带雨伞,这下肯定要被淋了。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要求:人物说话时,不用“说”来表达,可以用其他词语代替。
如: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2)本题考查按照要求补写句子。
题目给出的要求是,补充心理活动。给出的情境是,窗外正在下的大雪引起我的担心,所以
此时的心理活动应该是我担心的事情。
如:爸爸妈妈在外面干活,这么大的雪会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安全。
4. 精彩回放,积累运用。
(1)【名言践行】民族精神与国家进步息息相关,正如鲁迅先生所说:“_______,________,
中国才有真进步。”
(2)边防部队某连队需要一则宣传标语,来提醒官兵们守土有责,可以采用宋朝爱国将领
李纲的名言“祖宗疆土,_______,______”。
(3)(盼)一文紧扣“盼”字,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具体
事例,让读者对“我”盼的心情感同身受。
(4)想象画面是理解古诗词的好方法之一。当读到苏轼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时,
我仿佛看到了山雨欲来和骤雨倾盆而下的画面;读到杜牧的诗句“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
旗风”时,我脑海中浮现出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象。
(5)《书戴嵩画牛》中曰:“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句话告诉我们__________。
(6)【诗言志】《七律。长征》中,“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高度概括了红军战士
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浪淘沙,(其一)》中“________,同到牵牛织女家”,抒发了诗人刘
禹锡逆流而上、直冲云霄的豪迈气概。
【答案】 ①.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
②. 惟有他发扬起来
③. 当以死守
④.
不可以尺寸与人
⑤. 得到新雨衣
⑥. 渴望下雨
⑨. 黑云翻墨未遮山
⑧. 实现愿望在雨中穿上新雨衣
千里莺啼绿映红 ⑫. 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
⑬. 万水千山只等闲 ⑭. 如今直上银河去
【解析】
⑦. 下雨天妈妈不让我出去
⑩. 白雨跳珠乱入船 ⑪.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与填空。
(1)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指的是:最能代表一个
民族的就是他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就是民族魂。只有民族魂发扬
起来,民族才能站立起来,国家才能发展。
(2)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意思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土地,应当拼死捍
卫,不能让人分毫。
(3)《盼》这篇课文围绕“盼”字,作者以孩子的视角展开,记述了得到新雨衣,渴望下雨
到下雨天妈妈不让我出去,最后愿望实现,在雨中穿上了新雨衣的故事,用细腻的语言描述
了小主人公情感和心理的变化,表现了童真童趣,让读者对“我”盼的心情感同身受。
(4)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全诗: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其中“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意思是: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
船。描写的是山雨欲来和骤雨倾盆而下的画面。
唐代杜牧的《江南春》,全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
楼台烟雨中。其中“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意思是: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
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
旗。描写的是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象。
(5)“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意思是: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这句话告
诉我们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
(6)毛泽东《七律·长征》,全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其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意思是: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
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高度概括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浪淘沙·其一》唐刘禹锡,全诗: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其中“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意思是:如今好像要直飞上
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抒发了诗人刘禹锡逆流而上、直冲云霄
的豪迈气概。
阅读感悟
课内阅读材料
《竹节人》
①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
好(hào hǎo)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hòng hōng)作鸟兽散。
②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
(jiāng jiàng)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③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
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④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
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⑤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得要命,便一起悄悄溜到办
公室
窗户下的冬青丛里转悠,希望老师能像往常一样,把没.(mò méi)收的东西扯散了,随
手扔出窗外。
⑥蹲着身子,瞪大眼,可一无所获。正悻悻然准备离去,却见同桌趴在窗玻璃旁看得津
津有味。
⑦我也凑过来,一探头,咦,看见了什么?
⑧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屈里扯着线,嘴
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⑨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
⑩于是,我跟同桌相视一笑,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地溜了
⑪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5. 用“/”划去文中加点的多音字不正确的读音。
6. 文中画“
”的句子属于________(正面 侧面)描写,描写出“我们”在斗竹节
人时,斗争的激烈,表现出“我们”__________________。
7. 选文中“屏风”加了引号,其作用是(
)。(选序号)
A. 表示特定称谓
B. 表示引用部分
C. 表示否定或讽刺
D. 表示特
殊含义
8. 第③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具体的动词,写出了后面同学看
“我们”玩竹节人时的人迷。我也会写这样的句子:__________。
9. 如果要聚焦对老师的描写,你会读_______、_______两段的内容,这两段生动传神地对
老师进行了动作描写与_______描写,也从侧面表现出“竹节人”游戏的_______。
10. “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这种说法矛盾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5. hǎo hōng
jiāng
mò
6.
8.
①. 侧面
②. 对斗竹节人的痴迷
7. D
①. 看
②. 伸
③. 探
④. 只见妈妈两眼放光,直直地盯着那件旗袍,
双手不停地抚摸着旗袍的下摆,还把它放在胸前对着镜子晃来晃去。
9.
①. ⑧
②. ⑨
③. 神态
④. 趣味性
10. 不矛盾,“两手空空”是说老师没有将竹节人还给我们,“心满意足”是说不但我们爱
玩,老师也喜欢,内心感到无比的喜悦、满足和自豪。
【解析】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对多音字的辨析。
结合语境理解,好:[hǎo]用 在形容词前面问数量或程度。[hào]喜爱。根据语义应选“hǎo”。
哄:[hōng]许多人同时发出声音。[hòng]吵闹;开玩笑。根据语义应选“hōng”。
将:[jiāng]助词。表示动作的开始。[jiàng]军衔名。将官。在校之上。根据语义应选
“jiāng”。
没:[méi]无;没有。[mò]沉下去;把财物充公。根据语义应选“mò”。
【6 题详解】本题考查了对描写方法的理解。
结合内容理解,读“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
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可知,这句话是侧面描写,描写
出“我们”在斗竹节人时,斗争的激烈,表现出“我们”对斗竹节人的痴迷。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引号的作用。
联系课文内容可知,该“屏风”不是真正的屏风,而是把书本竖起来当作屏风:句中“屏风”
一词加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殊含义。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和仿写。
结合文中“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
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可知,“看”、“伸”、“探”写出了后面同学看“我
们”玩竹节人时的人迷。结合例句用动作描写人入迷的样子即可,例:他目不转睛地盯着试
题,时而托着下巴,时而挠头,百思不得其解。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和描写方法的掌握。
要聚焦对老师的描写,要看文中第⑧、⑨自然段。结合“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
抽屈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他
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中“扯着线”“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入
迷”可知,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也从侧面表现出“竹节人”游戏的趣味性。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阅读文章可知,“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这种说法不矛盾,根据“蹲着身子,瞪大眼,
可一无所获”,可知“两手空空”是说老师没有将竹节人还给我们;根据“他脸上的神情,
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样”,可知“心满意足”是说我们看到老师也爱玩竹节人,内心感到
无比的喜悦、满足和自豪,同时也感到了老师的可亲。
课外阅读:
捡来的手机
一天散步的时候,我在地上发现了一部手机。没等我反应过来,儿子已经蹦过去一把捡
起来,是款崭新的黑色手机,很漂亮。四处看看,还真不好说是谁丢的,决定等失主自己打
电话过来联系。
看着捡来的手机,儿子问:“要是没有人打电话联系呢?”我似乎猜到了他的心思,给
了他三条建议:第一,通过存在手机里的电话号码寻找失主。第二,次日把手机交给老师,
由学校处理。第三,如果确实没人来找,这部手机就归他所有。
儿子歪着脑袋想想:“第一条可以考虑。第二条无聊透顶。我们班同学有次和他妈妈在
外面捡到手机,也不理别人打电话过来,硬是等第二天带到学校交给老师。联系到失主后,
还要人家写感谢信。开校会时校长拼命表扬、还说这是学校的荣誉。绕来绕去就是为了让别
人知道。第三条……”他没继续说,我也不问。知道他心里的那个结:说起来全家前前后后
丢了 5 部手机,都没能找回来。最可气的就是儿子的那款苹果绿的手机,那是他儿童节礼物,
喜欢得不行。用了还没半个月,落在出租车里,发现时那车都没走远,打过去居然关机。倒
是他对手机交给学校的那番评论,出乎我预料。我很惊讶,也很欣慰。
果然,儿子有些想不通:“为啥别人捡到手机都不还,我们捡到了却要还给别人?”我
想都没想就说:“我也想不通。我只是相信:人不能贪小便宜,贪小便宜的人肯定会吃大亏。
我丢手机那次,打过去听到关机,气得我一个劲地诅咒那个拿我手机的人。被人诅咒可不是
件好事。”儿子不再言语。
总算等到失主的电话,告诉他我们所在的位置。很快就看见一个小伙子急匆匆地从远处
奔过来,估计是附近院校的学生,看他急成那个样子,真替他庆幸,他遇到的是我们。儿子
把手机递给他时,可能是没想到手机如此轻易地失而复得,他竟愣在那里不知所措。好不容
易缓过神,只知道冲着我们不停地说:“谢谢您啦,叔叔!谢谢阿姨!谢谢这位小弟弟!”
挥挥手和他道别,直到我们走远,他还呆呆地站在那里。儿子心情很好,拉着我们有说有笑,
还不时模仿那丢手机的小伙子语无伦次的样子。
快到家时,儿子忽然不好意思地说:“其实,刚捡到手机那会儿,我还在想:要是没人
打电话过来联系就好了。”我牵紧他的手:“不管怎样,你真的很棒。你比好多成年人都做
得好。最起码,你不仅善良,而且不虚伪。”
儿子抬起头,朝着我笑……
11. 仔细阅读上文,根据要求填空。
故事主要情节_______→讨论如何处置手机→_______→袒露真实想法。
儿子的情绪变化:惊喜→________→心情很好→_______
12. 文章第 5 自然段描写了小伙子的“不知所措”“语无伦次”,这样描写的作用是:
________。
13. “我”表扬儿子“不仅善良,而且不虚伪”。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别找出表现儿子“善
良”和“不虚伪”的关键语句,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善良”:____________
“不虚伪”:_____________
14. “儿子抬起头,朝着我笑……”你喜欢文中的“我”吗?为什么?请你说出至少两个理
由。
__________________
15. 读完全文,你有怎样的收获或想法?假如你捡到了别人的手机,你会选择怎样做?为什
么? 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
①. 捡到手机
②. 归还手机
③. 想不通
④. 不好意思
12. 突出惊讶、激动,说明手机失而复得出乎小伙子的意料。
13.
①. 儿子心情很好,拉着我们有说有笑
②. 快到家时,儿子忽然不好意思地说:
“其实,刚捡到手机那会儿,我还在想:要是没人打电话过来联系就好了。”
14. 喜欢。善于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对孩子进行教育,教子有方;善于鼓励孩子。
15. 我认识到做人要善良,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做法。假如我捡到了别人的手机,我也会等着
失主打电话过来,把电话还给他。因为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做人的原则,要善良,不贪小便
宜。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