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四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
真题及答案
一、用心思考,认真填写。
1. 数一数图中有(
)个直角,(
)个锐角和(
)个钝角.
【答案】
①. 1
②. 8
③. 5
【解析】
2. 如果 A×B=120,把 A、B 分别扩大到原数的 2 倍、3 倍,积是(
)。
【答案】720
【解析】
【分析】根据积的变化规律,A 不变时,B 扩大 3 倍,积也扩大 3 倍。B 不变时,A 扩大 2
倍,积也扩大 2 倍。则把 A、B 分别扩大到原数的 2 倍、3 倍,积也扩大 2×3 倍。据此解答
即可。
【详解】120×2×3
=240×3
=720
则积 是720。
【点睛】熟练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如果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也扩
大相同倍数。
3. 10 升=(
)毫升
420 秒=(
)分
【答案】
①. 10000
②. 7
【解析】
【分析】(1)把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乘单位间的进率,即列式:10×1000=10000(毫
升)
把低级单位化成高级单位,就除以单位间的进率,即列式:420÷60=7(分)
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1)1 升=1000 毫升,
10×1000=10000(毫升)
(2)1 分=60 秒,
420÷60=7(分)
【点睛】此题考查了容积和时间的单位换算,关键是明确: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乘单
位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化成高级单位,就除以单位间的进率,据此解答即可。
4. 一块长方形绿地的面积是 560 平方米,现将宽增加到原来的 2 倍,长不变扩大后的绿地
面积是(
)平方米。
【答案】1120
【解析】
【分析】长×宽=长方形面积,一个因数长不变,另一个因数宽扩大 2 倍,积面积也就扩大
2 倍,560×2=1120 平方米。
【详解】一块长方形绿地的面积是 560 平方米,现将宽增加到原来的 2 倍,长不变扩大后的
绿地面积是(1120)平方米。
【点睛】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 除外),积也乘或除
以几。
5. (
)里最大能填几?
60 (
) 419
612 (
) 80
90 (
) 520
【答案】
①. 6
②. 7
③. 5
【解析】
【分析】(1)60×7=420>419,60×6=360<419,所以括号里最大填 6;
(2)8×80=640>612,7×80=560<612,所以括号里最大填 7;
(3)90×6=540>520,90×5=450<520,所以括号里最大填 5。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1)60×6<419
(2)612>7×80
(3)90×5<520
【点睛】熟练掌握整数乘法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 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 149600000 千米,这个数是(
)位数,最高位是
(
)位,这个数读作(
)千米,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
万千米。
【答案】
①. 九
②. 亿
③. 一亿四千九百六十万
④. 14960
【解析】
【分析】一个整数有几个数字它就是几位数;左边第一位是它的最高位;整数的读法:从高
位到低位,一级一级的读,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出来,其他位上有一个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
一个零;整万数的改写:去掉万位后的 4 个 0,然后在数的后面写上“万”。
【详解】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 149600000 千米,这个数是 9 位数,最高位是亿位,这个
数读作:一亿四千九百六十万千米,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14960 万千米。
【点睛】熟练掌握整数的读写和改写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 用分数表示下列图中的空白部分。
1
3
【答案】
【解析】
8. 在数 2,4,8,9,12,27,45,60,72 中,2 的倍数有_____,3 的倍数有_____,5 的
倍数有_____.
【答案】
①. 2,4,8,12,60,72
②. 9,12,27,45,60,72; ③. 45,60.
【解析】
【详解】略
9.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 7 厘米,在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画一条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
的长是(
)厘米。
【答案】7
【解析】
10. 如图是一个_____角,它是_____度.
【答案】
①. 平
②. 180
【解析】
11. 在( )里填“>”“<”或“=”.
1 吨( )999 千克 1001 克( )1 千克
62×21( )62×20+62
4000 米( )4 千米
2 米( )202 厘米 16+12×5( ) (16+12)×5
【答案】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解析】
【详解】略
二、仔细推敲,认真辨析。
12.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答案】√
【解析】
【分析】因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以腰为公共边,其上底
和下底分别对另一梯形的下底和上底,因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平行,组成后图形的对边(上底
+下底)等于(下底+上底),且平行,据此解答。
【详解】如图所示:
因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平行,组成后图形的对边(上底+下底)等于(下底+上底),且平行,
所以组成后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故原题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来判断,组合后图形是不是符合平行四边形的
特征。
13. 任何数乘 0 都得任何数,任何数乘 1 都得 1。 _____
【答案】×
【解析】
【详解】由于 0 表示没有,所以任何数乘 0 都 0;
因为 1 和任何数相乘仍得原数,所以,任何数乘 1 都得原数。
所以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4. 人们将圆平均分成 360 份,把其中的 1 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
【答案】√
【解析】
【分析】根据对角的认识可知:人们将圆平均分成 360 份,其中 1 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
单位,它的大小就是 1 度,记作 1°,把 1°的角作为角的单位;由此解答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将圆平均分成 360 份,人们把其中 1 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此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了角的度量的知识,注意平时基础知识的积累。
15. 大于 3.1 小于 3.9 的一位小数有 7 个。
(
)
【答案】√
【解析】
16. 894507810 是一个九位数,最高数位是亿位。_____
【答案】√
【解析】
【详解】略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7. 下面图形中,有两组平行线的图形是(
)。
①
②
③
④
B. ①④
C. ①②④
D. ②④
A. ①②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①长方形有两组平行线;
②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平行线;
③五边形没有平行线;
④梯形只有一组平行线;
所以上面图形中,有两组平行线的图形是①②。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考查了平行的特征和性质,要熟练掌握。
18. 2 时整,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成的角是(
).
A. 30°
【答案】B
【解析】
B. 60°
C. 90°
19. 小东、小雪、小明同时来到学校的医务室找校医检查身体.小东需要 5 分钟,小雪要 1
分钟,小明要 3 分钟,要使 3 人等候总时间最少,应该按(
)安排 3 人的检查顺序。
A. 小东→小雪→小明
C. 小雪→小明→小东
【答案】C
【解析】
【详解】略
B. 小明→小东→小雪
D. 小东→小明→小雪
20. 下面选项(
)最接近 60 度。
A.
C.
【答案】A
B.
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60 度的角是锐角,比 90 度的直角少了 30 度,比 30 度的锐角多了 30 度,
因此 60 度角的大小处于 30 度与 90 度的中间位置,不偏大,也不偏小。
【详解】根据分析:
A.这个角的大小比 90 度小,比 30 度大,所以符合题意;
B.这个角的大小偏小一些,更接近 30 度的角,所以不符合题意;
C.这个角的大小偏大一些,接近 90 度,接近直角的角度,所以不符合题意;
D.这个角的大小偏小一些,也更接近 30 度的角,所以不符合题意。
故而此题选:A。
【点睛】此题考查角的大小的认识,根据角的大小特征进行选择即可。
21. 一杯水连杯重 400 克,小明喝了半杯水,这时杯子连同水的重量,(
)
A. 比 200 克重
C. 比 200 克轻
【答案】A
【解析】
B. 正好是 200 克
【详解】因为 400 克包含这杯水和空杯的重量;
所以半杯水的重量小于 400÷2=200 克,小明喝了半杯水,这时杯子连同水的重量比 200
克重.
故选 A.
四、细心计算,认真检查。
22. 直接写得数。
240÷30=
110×60=
150÷5=
356÷90≈
320×2=
720÷8=
800×4=
143÷20≈
【答案】8;6600;30;4;
640;90;3200;7
【解析】
【详解】略
23. 脱式计算。
(980-109)×12
600×(643-489)
224÷56+256
700÷28+91
200-150÷25×2
25×40÷40×25
【答案】10452;92400;260
116;188;625
【解析】
【分析】(1)(2)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小括号外面的乘法;
(3)(4)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5)先算除法,再算乘法,最后算减法;
(6)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详解】(980-109)×12
=871×12
=10452
600×(643-489)
=600×154
=92400
224÷56+256
=4+256
=260
700÷28+91
=25+91
=116
200-150÷25×2
=200-6×2
=200-12
=188
25×40÷40×25
=1000÷40×25
=25×25
=625
24. 竖式计算。
52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