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年山东德州庆云县六年级下册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部编版).doc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资料共1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年山东德州庆云县六年级下册期中语文试卷及答 一、积累运用 案(部编版) 1. 将下面文字抄写在横线上,做到行款整齐,布局合理。注意标点符号。 一部手机,一个笔记本,一支笔,怀着一颗求知的心开始学习……这段时间的网课,我不但 学到了新知识,还学会了自觉与自律,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部手机,一个笔记本,一支笔,怀着一颗求知的心开始学习……这段时间的网课, 我不但学到了新知识,还学会了自觉与自律,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 完成此类题目较简单,注意笔画、笔顺,将字写工整、正确、舒展、美观。书写时要注意“颗、 段、律、惯”等词语容易写错。 2. 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鲁滨逊在 háng hǎi( )时流落 huāng dǎo( ),他一点儿也不 kǒng jù( ), 反而到船上 fān xiāng dǎo guì( ),找到许多生活用品,充分加以利用,战胜了重 重困难,以超人的智慧走出了 kùn jìng( ),历经 màn cháng( )的二十八年的 荒岛生活,最终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答案】 ①. 航海 ②. 荒岛 ③. 恐惧 ④. 翻箱倒柜 ⑤. 困境 ⑥. 漫长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 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航、荒、惧、倒、境、漫”容 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3. 按要求填笔画。 “袭”的第三笔是______ “每”的第五笔是_____ 【答案】 ①. 竖弯钩 ②. 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笔画的掌握。 “袭”的笔顺是:横,撇,竖弯钩,撇,点,点,横,撇,竖提,撇,捺。第三笔是竖弯钩。 “每”的笔顺是:撇,横,竖折/竖弯,横折钩,点,横,点。第五笔是点。 4.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波罗的.(de)海 正.(zhēng) 月 温馨.(xīn) 黄焖.(mèn)鸡 B. 头涔涔.(cén) 暂.(zǎn)停 演绎.(yì) 白云观.(guàn) C. 掺.(chān)和 藤蔓.(wàn) 北纬.(wěi) 商业簿.(bù)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A.波罗的(de)海——dì:指欧洲北部的内海。 读“de”时,用在定语的后面;读“dí”时,指真实,实在。读“dì”时,指箭靶的中心。 B.暂(zǎn)停——zàn:停止一段时间。 C.正确。 5.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个人都讲究卫生;我们的健康就会有保障。 B. 爷爷声音洪亮,被人称作“大喇叭”。 C. “鲁滨逊漂流记”是我最爱读的一本书。 D. 我的书包里有课本、笔、纸、等文具。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作答此类题要熟悉各种标点的基本用法,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判断对错。 标点符号歌:句号(。)是个小圆点,用它表示说话完。逗号(,)小点带尾巴,句内停顿要 用它。顿号(、)像个芝麻点,并列词语点中间。分号(;)两点拖条尾,并列分句中间点。 冒号(:)小小两圆点,要说话儿写后边。问号(?)好像耳朵样,表示一句问话完。叹号 (!)像个小炸弹,表示惊喜和感叹。引号(“”)好像小蝌蚪,内放引文或对话。话里套 话分单双,里单外双要记牢。省略号(……)六个点,表示意思还没完。破折号(——)短 横线,表示解说话题转。书名号(《》)两头尖,书刊名称放中间。圆括号学标点,并不难, 多看多练才熟练。
A.有误。分析句子可知,两句中间表示停顿,应用逗号。 B.正确。 C.有误。“鲁宾逊漂流记”是书名,应用书名号括起来。 D.有误。“课本”“笔”“纸”都是并列关系的词语,之间都加顿号,“纸”后面的顿号 多余。 故本题选 B。 6. 下面句子与例句表达感情的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A. 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 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B. 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 C. 我一想起自己顶多还有一个月学习中文的时间,心里就难过,真希望把整本语文书一下 子全学会。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说明、抒情、议论,表达方式主要是指文章的写作方法,以及这 种方法所表现出来的语言形式特点。 解答从“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可知,个句子通过“阳光明 媚”的景物描写烘托人物愉快的心情。 A.“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 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一句通过“一派荒凉”的景物描写写烘托男孩儿沮丧的心 情。 B.“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中的“坐在”“翻 看”可知,是动作描写。 C.“我一想起自己顶多还有一个月学习中文的时间,心里就难过,真希望把整本语文书一 下子全学会。”中的“一想起”可知,是心理描写。 因此 A 与例句表达感情的方法相同。故本题选 A。 7. 补全成语,并选择其中一个成语写一个完整的句子。 ①归心( )( ) ②( )见天( ) ③五( )四( )
④焉知( )( ) ⑤( )象( )新 我选的成语是____(填序号),造句: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似 ⑧. 福 ⑨. 万 的客商。 【解析】 ④. 日 ⑤. 湖 ③. 重 ②. 箭 ⑩. 更 ⑪. 五湖四海 ⑫. 新建的贸易大厦吸引了五湖四海 ⑥. 海 ⑦. 非 【详解】本题考查了补全词语和造句。 ①归心似箭: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样急。形容想回家的心情十分急切。 ②重见天日:比喻摆脱了黑暗的环境,又见到了光明。 ③五湖四海:泛指全国或世界各地。 ④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 变为好事。 ⑤万象更新:指一切事物都改变了面貌,显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选择一个词语造句即可。如:万象更新: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农民又开始耕种了。 8. 按要求写句子。 (1)在下面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__没有饺子吃,__必须买杂拌儿。 (2)从下面词语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写句子。要求用上夸张手法表现出来。 冷 热 快 讨厌 紧张 兴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越是在疫情防控最困难的时候,越是要让广大居民安心放心,坚信党和政府一定能带 领大家共渡难关,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终胜利。(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即使 ②. 也 ③. 示例:他害怕极了,只听到心脏猛烈地跳动着, 要是没有胸膛挡着,心脏怕要跳出来了。 ④. 我未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 ⑤. 越 是在疫情防控最困难的时候,越是要让广大居民安心放心,坚信党和政府一定能带领大家共 渡难关,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终胜利。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 使句子连贯。两个分句间是递进关系,可以用“不但……而且……”相连。 “没有饺子吃”与“必须买杂拌儿”是假设关系,可选“即使……也……”相连。 (2)本题考查写句子。 要求选择一个词语,用夸张手法表现出来。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 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示例:热:火辣辣的太阳撕开了大地的皮。 (3)本题考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首先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有不去不,没不加不。)其 次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最后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 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本句改为:我未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 (4)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首先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其中要 注意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 句子成分残缺,在第二个“疫情防控”前加上“取得”,因为句子的结尾“最终胜利”是 宾语成分,且要与前面一个短句“坚信党和政府一定带领大家共渡难关”句式一致。所以加 上谓语“取得”。 9. 积累填空。 (1)阳春布德泽,_________。 (2)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 (3)我掩面叹息,但是_________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4)昔我往矣,_________。_________,雨雪霏霏。 (5)小时候听奶奶给我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只知道织女不仅漂亮,而且非常勤劳。《迢迢牵 牛星》中“_________,_________”是对织女形象的完美诠释。 (6)于谦在《石灰吟》中借石灰的特性来表明自己保持高尚节操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这句俗语的意思是:不要总以为你非常努力,其实还有很 多比你更加努力的人。 【答案】 ①. 万物生光辉 ②. 轻烟散入五侯家 ③. 新来的日子的影儿 ④. 杨柳依依 ⑤. 今我来思 不怕 ⑨. 要留清白在人间 【解析】 ⑥. 纤纤擢素手 ⑦. 札札弄机杼 ⑩. 莫道君行早 ⑪. 更有早行人 ⑧. 粉骨碎身浑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与课文内容的掌握能力。 (1)“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出自汉朝汉乐府的《长歌行》。意思是:春天把希望洒 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2)“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意思是:夜色 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3)“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出自朱自清的《匆 匆》。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采薇》。意思是:回想当初出 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5)“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出自《迢迢牵牛星》。意思是:(织女)伸出细长而白 皙的手 ,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 苦忧伤的心情。 (6)《石灰吟》出自明代诗人于谦。 全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意思是:(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 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此诗借吟石灰的锻炼过程,表现了作者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 的可贵精神。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中“烈火焚烧”, 指烧炼石灰石,加上“若等闲”三字,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似乎还象征着志士 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中的“粉骨碎身”极形象 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的过程,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 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 人。
(7)“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出自宋代释道原的《景德传灯录》。意思是:不要说你 走得早,还有比你走得更早的人,多指比喻办事已被别人抢先下手了。 10. 口语交际,即兴发言。 请你从下面的场合中选择一个合适的话题,作即兴发言。把发言的内容写在下面横线上。 话题①:放学路上,遇到记者采访你,让你谈谈近期在家上网课的体会。 话题②:马上校运会了,老师要求作为体育委员的你到讲台上给大家做动员。 话题③:开班会时,班主任临时让你对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提一些意见或建议。 我选的是话题_____。发言内容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我喜欢上网课。 ②. 原因有二:一是可以让我们认识到网络的发达给 我们带来的便利,也可以让我们学习到更多课堂上无法学习的内容,比如在网上听别的老师 讲课,认识一些新的知识,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二是在网上学习可以让我们认识到自觉的 重要性,如果我们不自觉,我们的作业就会写不好,也就会被家长和老师批评,这会让我们 更加的自觉,学会自主学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即兴发言的掌握情况,对其知识点、步骤的识记能力和联系生活实际的 能力,以及语言的组织、表述能力。 首先需要注意即兴发言的步骤,以及注意使用正确的用语、措辞。其次,要根据题目内容来 作答,不要偏题。按照即兴发言的步骤:先提前打个“腹稿”,想清楚重点说什么,先说什 么,后说什么。把说的内容写下来,注意对象。语句一定要通顺,表达要清楚。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它以一种潜移默化、 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对美好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和向 往,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的重要载体。 材料二:端午节,它本质上蕴含着屈原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包含着人们 对屈原所代表的民族品格的追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 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而龙舟竞赛则是最具活力的体现,展示的是奋发向上的精神, 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记忆。 材料三:每年的端午节,全国各地的龙舟竞赛五花八门,各有特色。湖南汨罗江:参赛 者点着蜡烛,抬着龙舟,先到“屈原祠”去祭祀,然后“挂红”下水。一声炮响,纵舟竞飞; 四川万县:龙舟赛都在长江进行,每艘大舟可容纳 70—80 人,每艘龙舟有一手执令旗手立
于船头,领呼号子。竞赛终点以夺旗或抢鸭子告捷;广西:除分男子、女子两种外,还有手 划和脚划之别。除了比速度之外,还要评比龙舟的设计和装饰等。 11. 请用一句话概括你对以上材料研读的探究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端午节将至,艾东同学想写一副对联表达对节日的喜爱,但只写出了上联,请为他补齐 下联。 上联:划龙舟,划出民族品格。 下联:______________ 【答案】11. 示例:端午节多地举行龙舟赛来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12. 包粽子,包出历史记忆 【解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概括。 阅读可知,材料一介绍了传统节日的意义;材料二和材料三讲了端午节的习俗。以上材料主 要讲了端午节多地举行龙舟赛来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对联。 要求与上联对仗,内容合理。注意围绕“端午节”来写。如:忆屈原,忆出爱国情怀。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竹 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3. 解释加点词语。 任尔.东西南北风。尔:___________ 14. 下列停顿正确的是( )。 A. 立根/原在/破岩中 B. 千磨/万击还/坚劲 15. 这首诗表面是在赞美____,其实是借此表达诗人_______的品格(精神),这种表达方法 叫_________。 【答案】13. 你 14. A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