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淮安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江苏省淮安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数 学试卷及答案 一、认真读题,谨慎填写。(共计 24 分) 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小刚体重约为 35( ); (2)一支粉笔长 10( ),约重 6( )。 【答案】 ①. 千克 ②. 厘米 ③. 克 【解析】 【分析】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数据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详解】(1)小刚体重约 为35 千克; (2)一支粉笔长 10 厘米,约重 6 克。 【点睛】根据情景选择计量单位,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掌握。 2. 填一填。 7 时=( )分 2000 克=( )千克 10 米=( )分米 5 千克 300 克=( )克 【答案】 【解析】 ①. 420 ②. 2 ③. 100 ④. 5300 【分析】1 时=60 分,1 千克=1000 克,1 米=10 分米。 【详解】7 时=420 分 2000 克=2 千克 10 米=100 分米 5 千克 300 克=5300 克 【点睛】熟练掌握时间、质量和长度单位的换算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 在括号里填“>”“<”或“=”。 332÷3( )90 4×403( )1600 3 分( )67 秒 5000 克( )50 千克 【答案】 ①. > ②. > ③. > ④. < 【解析】 【分析】第 1、2 题计算出算式的结果再比较大小;第 3、4 题把单位统一后再比较大小。 【详解】332÷3=110……2>90 4×403=1612>1600 3 分=180 秒>67 秒 5000 克=5 千克<50 千克 【点睛】熟练掌握整数乘除法、时间和质量单位换算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 最大的一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的积是( ),它比最小的四位数小( )。 【答案】 ①. 900 ②. 100 【解析】
【详解】略 5. 红红今年 6 岁,奶奶的年龄是红红的 12 倍,奶奶今年( )岁,叔叔今年 36 岁, 叔叔的年龄是红红的( )倍。 【答案】 ①. 72 ②. 6 【解析】 【分析】红红年龄乘 12 等于奶奶的年龄;叔叔的年龄除以红红的年龄即等于叔叔的年龄是 红红的多少倍。 【详解】6×12=72(岁) 36÷6=6 【点睛】熟练掌握倍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 在□÷7 中,如果有余数,余数最大是( )。 【答案】6 【解析】 【详解】根据凡是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可知( )÷7 的余数可能 是 6、5、4、3、2、1,最大的是 6。 7. 850 克的盐再添加( )克,就是 1 千克。 【答案】150 【解析】 【分析】1 千克=1000 克,用 1000 克减去 850 克即可解答。 【详解】1 千克=1000 克 1000-850=150(克) 【点睛】熟练掌握质量单位的换算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 芳芳练习跑步。她沿着长 55 米,宽 35 米的长方形操场跑了 1 圈,一共跑了( ) 米。 【答案】180 【解析】 【分析】操场的长加宽的和乘 2 即等于芳芳跑的路程。 【详解】(55+35)×2 =90×2 =180(米) 【点睛】熟练掌握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 用 24 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厘米。 【答案】6 【解析】
【分析】要想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需要把 24 厘米长的铁丝都用上,那么围成的正方形 的周长就是 24 厘米,根据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即可求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24÷4=6(厘米) 所以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6 厘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根据题干列式解答即可。 10. 一辆卡车一次运走 62 袋水泥,运走 300 袋水泥,需要( )次。 【答案】5 【解析】 【分析】用要运走的水泥袋数除以一次能运走的袋数即可解答。 【详解】300÷62=4(次)……52(袋) 4+1=5(次) 【点睛】熟练掌握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 小明和他的 3 个好朋友去儿童乐园游玩。如果每张门票 22 元,他们一共要用________ 元买门票。 【答案】88 【解析】 【分析】根据已知,一张门票 22 元,小明和他的 3 个好朋友一共是 4 个小朋友去游玩,需 要买 4 张 22 元的门票。 【详解】22×4=88(元)。 12. 对折 2 次后的绳子长度是 5 厘米,这根绳子长是( )厘米。 【答案】20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对折一次绳子长度减少一半,对折 2 次后,原绳子的长度是对折 2 次后绳子长度的 4 倍,所以对折 2 次后绳子长度乘 4 等于原绳子的长度。 【详解】5×4=20(厘米) 【点睛】分析清楚原绳子长度是对折 2 次后绳子长度的多少倍,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 小苗看一本 105 页的连环画,第一天看 10 页,第二天看的页数是第一天的 2 倍,第三 天应从第________页看起。 【答案】31 【解析】 【分析】用第一天看的页数乘 2 求出第二天看的页数,然后用加法计算出两天一共看的页数, 再加上 1 就是第三天开始看的页数。 【详解】10×2=20(页)
10+20+1=31(页) 14. 图中的大长方形表示 420,涂色部分表示( )。 【答案】70 【解析】 【分析】根据上图可知,把大长方形平均分成 6 份,涂色部分占 1 份,用 420 除以 6 即可解 答。 【详解】420÷6=70 【点睛】熟练掌握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反复比较,精心选择。(共计 12 分) 15. 下面算式中( )的积,最接近 1800。 A. 180×9 【答案】C 【解析】 B. 3×650 C. 598×3 【分析】先求出各个算式的积,再求出积与 1800 的差。比较差的大小,差最小的那个数最 接近 1800。 【详解】A. 180×9=1620,1800-1620=180 B. 3×650=1950,1950-1800=150 C. 598×3=1794,1800-1794=6 6<150<180 则 598×3 的积最接近 1800。 故答案为:C 【点睛】三位数乘一位数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的每一 位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在那一位的下面写上相应的积。 16. 王师傅第一天买了 500 克大米,第二天又买了 2500 克大米,一共买了( )千克大 米。 A. 3000 【答案】C 【解析】 B. 30 C. 3 【分析】把第一天买的大米重量+第二天买的大米重量,就可以求出两天一共买了多少千克 大米;1 千克=1000 克。据此解答。 【详解】500+2500=3000(克);
3000 克=3 千克;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进率。 17. 今年小明和妈妈的年龄之和是 60 岁,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 4 倍,小明今年( )岁。 A. 15 岁 【答案】B 【解析】 B. 12 岁 C. 10 岁 【分析】根据题意,妈妈今年的岁数是小明的 4 倍,即小明岁数数的(1+4)倍是 60 岁, 由和倍公式进一步解答。 【详解】小明:60÷(4+1) =60÷5 =12(岁); 妈妈:12×4=48(岁). 故答案为:B。 【点睛】根据题意,知道他们的年龄差与倍数的关系,由和倍公式求解:两数和÷倍数和= 较小数。 18. 如图,甲、乙、丙三个图形的周长相比,( )。 A. 甲的周长长 B. 乙的周长长 C. 丙的周长长 【答案】C 【解析】 【详解】略 19. 六一儿童节这天,三(1)班同学用气球装饰教室:红色、黄色、紫色、红色、黄色、 紫色、红色……第 65 个是( )色。 A. 红 【答案】B 【解析】 B. 黄 C. 紫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红色、黄色、紫色三种颜色的气球为一组,不断重复排列,周期数 为 3,位置数除以 3,余数是 1,说明是红色,余数是 2 说明是黄色,没有余数,说明紫色, 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65÷3=21(组)……2(个),余数为 2,说明第 65 个是黄色。 故答案为:B。
【点睛】分析清楚几个为一组的排列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 把 2、3、5、7 四个数字分别填入□里,写成乘法算式:□□□×□,要使积最大应该 填( )。 A. 357×2 【答案】C 【解析】 B. 237×5 C. 532×7 【分析】四个数字写成三位数乘一位数,最大数字为一位数,其余数字按从大到小排列组成 三位数,这样积最大,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把 2、3、5、7 四个数字分别填入□里,写成乘法算式:□□□× □,要使积最大应该填 532×7。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整数乘法知识的掌握。 三、注意审题,细心计算。(共计 24 分) 21. 口算。 11×7= 900÷9= 69÷3= 2×213= 9×180= 122-3= 200+4= 67÷2= 8×13+5= 200×2×4= 【答案】77;23;1620;204;109 100;426;119;33……1;1600 【解析】 【详解】略 22. 竖式计算,加※的要验算。 148×6= 4×205= 820×5= 521×4= ※266÷2= ※398÷3= 【答案】888;4100;133 820;2084;132……2 【解析】 【分析】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法则:从右边起,依次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乘到哪一 位,得数的末尾就和哪一位对齐,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如果最高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二 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详解】148×6=888 820×5=4100 ※266÷2=133
148 6  888 820 5  4100 133 2 266 2 6 6 6 6 0 验算: 133 2  266 4×205=820 521×4=2084 ※398÷3=132……2 205 4  820 521 4  2084 132 3 398 3 9 9 8 6 2 验算: 132 3  396 2  398 四、动手实践,操作应用。(共计 8 分) 23. 在下面方格纸上先画一个长 7 厘米,宽 3 厘米的长方形,再画一个和它周长相等的正方 形。(每个小方格表示边长 1 厘米的正方形) 【答案】见详解 【解析】 【分析】长方形的周长=(7+3)×2=20(厘米),20÷4=5(厘米),所以画一个长 7 厘 米、宽 3 厘米的长方形和一个边长为 5 厘米正方形即可。
【详解】 【点睛】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4. 计算下面各图形周长。(单位:厘米) 【答案】18 厘米;15 厘米 【解析】 【分析】(1)图形 1 的周长等于长为 5 厘米、宽为 3 厘米长方形的周长,加上 2 个 1 厘米的 长度; (2)把 4 条边的长度相加即可解答。 【详解】(1)(5+3)×2+1×2 =8×2+2 =16+2 =18(厘米) (2)4+5+3+3 =9+6 =15(厘米) 五、活用知识,解决问题。(共计 32 分) 25. 一壶果汁,连壶称正好 2 千克,已知壶重 250 克,这壶果汁的净含量是多少克? 【答案】1750 克 【解析】 【分析】2 千克等于 2000 克,用 2000 克减 250 克即可解答。 【详解】2 千克=2000 克 2000-250=1750(克)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