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
本试卷共 8 页,150 分。考试时长 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
案
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7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所在的空间站“天和号”核心舱的位置,在距地 400 公里高处的轨
道运行,要从那里返回地球可是个技术活。它是如何返回的呢?
在神舟十二号飞船和空间站分离之后,需要经过绕地球 15 圈左右的飞行来调整轨道高
度和姿态,轨道高度由距地 400 公里通过调姿、制动、减速等操作从原飞行轨道下降到距地
100 多公里进入返回轨道;飞行姿态由水平方向逆时针转动 90°,由轨道舱在前、推进舱在
后的状态变为横向飞行姿态;总飞行距离约 70 万公里,这一过程叫做制动离轨阶段。之后
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推进舱和返回舱组合体又变成推进舱在前、返回舱在后的飞行姿态,
这时就进入了飞船返回时的减速变轨阶段,飞行速度从每秒 7.9 公里左右开始下降,这一阶
段是飞船的刹车阶段,会启动推进舱的变轨发动机点火工作,产生与飞船飞行方向相反的作
用力,同时降低飞船速度和轨道,进入返回轨道。在这一轨道上会经过一段时间的惯性滑行
阶段,飞船自由下降。
在距地大约 100 公里时,推进舱会再入大气层销毁,返回舱则调整姿态,建立飞船再入
大气层的攻角姿态,底面以一定的角度正面迎向大气层。此时,返回舱不能因与大气的撞击
而发生翻滚,不然返回舱会全方位与大气层摩擦生热,会危及到内部的航天员人身安全,所
以这需要十分精确的控制技巧,寻找到非常恰当的再入角度并加以保持。飞船再次进入大气
层,高度一般为距地 80——100 公里,被认为是最危险的阶段,飞船要承受气动加热,航天
员要承受再入过载,而且处于地面雷达监测、天地通信时的“黑障”阶段。
大约在距地 10 公里高度时,返回舱上的静压高度监控装置启动回收着陆程序,主伞舱
盖弹射掉后,拉出引导伞和减速伞。速度变慢到每秒 20 米左右时拉出主动降落伞和短波通
信机,建立与地面的联系。速度继续变慢,抛掉防热大底,抛洒吹除推进剂燃料等,之后进
入接触地面的阶段。
(取材于央视直播节目《返回地球!神舟十二号乘组返回东风着陆场》)
材料二
飞船表面达到很高的温度时,气体和被烧蚀的防热材料均发生电离,形成一个等离子区,
它像一个套鞘包裹着返回舱。于是,在飞行器的周围形成一层高温电离质,因为等离子体能
吸收和反射电波,会使返回舱与外界的无线电通信衰减,对飞船内部造成电磁屏蔽。此时,
地面与飞船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便中断了,这被称为“黑障”。在这一阶段,地面也不能通过
任何遥控方式对飞船进行控制,所有的操控都必须由宇航员自己完成。由于高空、高温、高
速、高重力加速度和无法通信,这一阶段就是返回大气层的关键阶段,也是事故易发阶段。
1971 年 6 月 30 日,前苏联“联盟 11 号”宇宙飞船返回舱再入大气层,因分离时返回
舱的压力阀门被震开导致密封性能受损,返回舱内的空气从该处泄露,三名宇航员死亡。事
后,苏联对“联盟”系列飞船做了改动,将乘员从 3 人减为 2 人,并增加了一套生命保障设
备,规定在上升、返回段必须穿上航天服。不过,这样的防护方式也未必有效。2003 年,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即将返回地面前 16 分钟在德克萨斯州上空爆炸解体,共 7 名
航天员全部遇难。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调查报告认为,宇航员即便有时间穿上防护衣物,
在飞机失压后给自己增压,也只能多活一段时间,依旧不可能生还。
在距地 40 公里左右高度时,飞船就基本脱离“黑障区”。在距地 10 公里左右高空时,
飞船的速度已降到每秒 330 米以下,相当于“音速”。此时,返回舱上的静压高度拉制器通
过测量大气压力判定高度,自动打开伞舱盖,首先带出引导伞,引导伞再拉山减速伞。此时,
返回舱速度大约为 180 米/秒,航天员将会受到很大的开伞冲击力。通过减速伞的作用,返
回舱的速度下降逐渐由 80 米/秒左右。减速伞工作 16 秒后,与返回舱分离,同时拉出主伞。
这时,返回舱的下降速度逐渐由 80 米/秒减到 40 米/秒,然后再减至 8——10 米/秒。
在返回舱下降至距地高度约 1 米时,着陆反推发动机启动,返回舱减速到每秒 2 米左右
的速度着陆,航天员承受的惯性力大约相当于从 1——2 米处跳下时的冲击力,而且飞船内
部还有缓冲座椅,航天员落地时的力量还会得以缓冲,所以是很安全的。
(取材于邱天人的相关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飞船的返回轨道处于距离地球约 400 公里的高处。
B. 轨道舱在前、推进舱在后时飞船为横向飞行状态。
C. 飞船再入大气层之前返回舱需要调整为攻角姿态。
D. 速度变慢到每秒约 200 米时飞船适时拉出减速伞。
2.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制动离轨阶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飞船需要绕地飞行来调整轨道高度和姿态。
B. 轨道高度由距地 400 公里下降到 100 多公里。
C. 飞行姿态由之前的水平方向逆时针转动 90°。
D. 飞行速度由高速逐渐降到了每秒 7.9 公里。
3. 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联盟 11”号宇宙飞船事故发生源于空气泄漏。
B. 防护衣物并不能绝对地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C. 返回舱返回地面的过程中飞船的速度逐渐下降。
D. 人体可以承受从 1-2 米处跳下时形成的冲击力。
4.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对黑障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飞船表面的高温是黑障形成的必要条件。
B. 飞船表面被烧蚀的防热材料会发生电离。
C. 高温电离质的外在形态和套鞘非常相似。
D. 无线电通信衰减导致地面雷达无法监测。
5. 2022 年 4 月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完成科研任务后将返回地球。根据以上两则材料,
请你简述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地球的步骤。
【答案】1. C
2. D
3. D
4. C
5. ①制动离轨阶段,绕地飞行调整轨道,改变飞行姿态;
②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减速变轨,进入返回轨道;
③再入大气层,建立攻角姿态,进入“黑障”阶段;
④脱离“黑障区”,与返回舱分离,同时拉出主伞;
⑤着陆反推发动机启动,减速着陆。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A.“距离地球约 400 公里的高处”错误。原文表述是“在距地 400 公里高处的轨道运行,要
从那里返回地球可是个技术活”“轨道高度由距地 400 公里通过调姿、制动、减速等操作从
原飞行轨道下降到距地 100 多公里进入返回轨道”,“距地”不代表“距离地球”。
B.“轨道舱在前、推进舱在后时飞船为横向飞行状态”错误。原文表述是“飞行姿态由水平
方向逆时针转动 90°,由轨道舱在前、推进舱在后的状态变为横向飞行姿态”,说明“轨道
舱在前、推进舱在后的状态”是未变为“横向飞行姿态”之前的飞行形式,即“水平方向”
的姿态。
D.“每秒约 200 米时飞船适时拉出减速伞”错误。原文表述是“大约在距地 10 公里高度时,
返回舱上的静压高度监控装置启动回收着陆程序,主伞舱盖弹射掉后,拉出引导伞和减速伞。
速度变慢到每秒 20 米左右时拉出主动降落伞和短波通信机,建立与地面的联系”,拉出减速
伞是在大约在距地 10 公里高度时,没有说明此时的速度。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
D.“由高速逐渐降到了每秒 7.9 公里”错误。原文是“飞行速度从每秒 7.9 公里左右开始下
降”,选项略去“左右”绝对。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D.“人体可以承受从 1——2 米处跳下时形成的冲击力”错误。原文是“航天员承受的惯性
力大约相当于从 1——2 米处跳下时的冲击力”,“航天员”可以“承受”,不代表人体可以承
受。
故选 D。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
C.“高温电离质的外在形态和套鞘非常相似”错误。原文表述是“飞船表面达到很高的温度
时,气体和被烧蚀的防热材料均发生电离,形成一个等离子区,它像一个套鞘包裹着返回舱。
于是,在飞行器的周围形成一层高温电离质”,这是将离子区比作了“套鞘”,并不是说“高
温电离质的外在形态和套鞘非常相似”。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根据“神舟十二号飞船和空间站分离之后……这一过程叫做制动离轨阶段”可以得出:制动
离轨阶段,绕地飞行调整轨道,改变飞行姿态。
根据“之后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同时降低飞船速度和轨道,进入返回轨道”可以得出:
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减速变轨,进入返回轨道。
根据“推进舱会再入大气层销毁,返回舱则调整姿态……航天员要承受再入过载,而且处于
地面雷达监测、天地通信时的‘黑障'阶段”可以得出:再入大气层,建立攻角姿态,进入
“黑障”阶段。
根据“在距地 40 公里左右高度时,飞船就基本脱离‘黑障区’……自动打开伞舱盖,首先
带出引导伞,引导伞再拉山减速伞”得出:脱离“黑障区”,与返回舱分离,同时拉出主伞。
根据“在返回舱下降至距地高度约 1 米时,着陆反推发动机启动,返回舱减速到每秒 2 米左
右的速度着陆”可以得出:着陆反推发动机启动,减速着陆。
二、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诸生相从于.此,甚盛。恐无能为助也,以四事相规,聊以.答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
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其慎听,毋忽.!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
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
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昔人有言,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
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
苦而不为善、为君子?使为恶而.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如此而为恶,可也;
为恶则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何苦而必为恶、为小人?诸生念此,亦可以
知所立志矣。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
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诸生试观侪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
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
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
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
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
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
改过。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于孝友之道,陷于狡诈偷刻之习者
乎?诸生殆不至于此。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误蹈.,素无师友之讲习规饬也。诸生试内省,
万一有近于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然亦不当以此自歉,遂馁于改过从善之心。但能
一旦脱然洗涤旧染,虽昔为盗寇,今日不害为君子矣。若曰吾昔已如此,今虽改过而从善,
将人不信我,且无赎于前过,反怀羞涩疑沮,而甘心于污浊终焉,则吾亦绝望尔矣。
(选自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
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慎听,毋忽.
忽:快捷、迅速
B. 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笃:一心一意
C. 自矜自是.
是:认为正确
D. 皆其不知而误蹈.
蹈:踏进、实行
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诸生相从于.此
自当从事于.学
B. 聊以.答诸生之意 人果遂以.彼为无能
C. 立志而贤,则.贤矣 为善则.父母爱之
D. 使为恶而.父母爱之 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
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即使靠技术为生的各种工匠,(也)没有不以立志为根本的
B. 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
他们竟然把无能当作资本,而不希求成为人上人
C. 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
但不妨碍他最终成为一个大贤人,是因为他能够改正过失
D. 而甘心于污浊终焉,则吾亦绝望尔矣
就自甘堕落到终老,那我也对你绝望了
9.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一文中,王阳明提了四条建议,目的在于教诲学生进德与修业。
B. 第二段谈立志,主要谈到了三个内容:立志的重要性、立志的方法以及不立志的危害。
C. 在谈到勤学时,相较于聪明智慧机警敏捷,王阳明更看重学生们的勤奋真诚谦逊退让。
D. 第四段谈改过,作者教育学生“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反躬自问,有错必改。
10. 本文第三段谈勤学的问题。请具体说明该段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述的。
【答案】6. A
7. C
8. B
9. B
10. ①首先通过立志来引出观点,要勤奋学习。
②然后通过将身边人的事例进行正反对比,突出观点。
③最后总结观点——君子应勤于治学。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的能力。
A.“忽:快捷、迅速”错误。句意:你们千万要认真听讲不要忽视。“忽”,忽视。
故选 A。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第一个“于”,介词,到;句意:追随我到龙场驿的学子们。
第二个“于”,介词,在;句意:自然应当从事于学问。
B.第一个“以”,连词,来,用来;句意:姑且用来答谢各位同学的深情厚意。
第二个“以”,动词,认为;句意:他人果真就以为他是无能。
C.第一个“则”,连词,就;句意:立志做贤人就可成为贤人了。
第二个“则”,连词,就;句意:做好事就使父母疼爱他。
D.第一个“而”,连词,表转折,但是,却;句意:假使做坏事可是父母疼爱他。
第二个“而”,连词,表并列;句意:学习别人的长处,并且能明白自己的短处。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B.句意:他固然以无能者自居,并且不求超过他人之上。“固”,固然。
故选 B。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立志的重要性、立志的方法以及不立志的危害”错误。第二段只提到立志的重要性和不
立志的危害,没有谈如何立志。
故选 B。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由“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意思是“已经立志做一个君子,自然应当从事于学问”
可知,首先通过立志来引出观点,要勤奋学习。
由“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
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
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
乎”意思是“同学当中有不痛恨厌恶他的吗?有不鄙弃轻视他的吗?他固然可以欺骗人,别
人果真就被他欺骗,有不暗中讥笑他的吗?假如有人谦虚沉默自我持重,以无才能自居,坚
定意志努力实行,勤奋求学,喜好请教;称赞别人的长处,并且责备自己的过失;学习别人
的长处,并且能明白自己的短处;忠诚信实和乐平易,外表内心一致的人,即使这个人天资
禀赋虽然很愚鲁迟钝,同学当中,有不称赞羡慕他的吗”,可知,通过将身边人的事例进行
正反对比,突出观点。
由“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意思是“各位同学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可以知道为
君子应勤于治学了”可知,最后总结观点——君子应勤于治学。
参考译文:
追随我到龙场驿的学子们人很多,我担心没有什么能力帮助你们,用四条要求劝勉诸位,
姑且用来答谢各位同学的深情厚意:一是立志,二是勤学,三是改过,四是责善。你们千万
要认真听讲不要不重视。
志向不能立定,天下便没有可做得成功的事情。即便是各种工匠、有技能才艺的人,也
没有不以立志为根本的。现在的读书人,旷废学业,堕落懒散,贪玩而荒费时日,因此百事
无成,这都是由于(他们)未能立定志向罢了。所以立志做圣人就可以成为圣人了;立志做
贤人就可成为贤人了。志向没有立定,就好象没有舵的船,没有衔环的马,随水漂流,任意
奔逃,最后又到什么地方为止呢?古人所说:“假使做好事可是父母和他生气,兄弟怨恨他,
族人乡亲轻视厌恶他,如像这样就不去做好事是可以的;做好事就使父母疼爱他,兄弟喜欢
他,族人乡亲尊敬信服他,何苦却不做好事不做君子呢?假使做坏事可是父母疼爱他,兄弟
喜欢他,族人乡亲尊敬信服他,如像这样就做坏事,是可以的。做坏事就使父母和他生气,
兄弟怨恨也,族人乡亲轻视厌恶他,何苦却一定要做坏事、做小人呢?”各位同学想到这点,
也可以知道为君子应立定志向了。
已经立志做一个君子,自然应当从事于学问。凡是求学不能勤奋的人,必定是他的志向
还没有坚定的缘故。跟随我求学的人,不是以聪明智能机警敏捷为高尚,却是以勤奋确实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