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天津市南开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
答案
第 I 卷(选择题共 28 分)
一、(共 11 小题,共 28 分)
1.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钝.( dùn)
宽宥.(yǒu)
强聒.不舍(guō)
B. 箴.言(zhēn)
娉.婷(pīng)
矫.揉造作( jiǎo)
C. 篝.火(gōu)
坍.塌( dān)
不言而喻.(yù)
D. 渺.茫(miǎo)
羡.慕(xiàn)
自惭形秽.(suì)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宽宥.(yǒu)——yòu;
C. 坍.塌(dān)——tān;
D.自惭形秽.(suì)——huì;
故选 B。
2. 将相关词语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
的道德操守和处世方法。家风中蕴藏着
先人所
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也包含着简单朴素的为人
。千百年来,家风在
一个个家庭里承载、延续,奠定了整个民族文明的基础。
A. 传播 恪守 规则
C. 传承 恪守 准则
【答案】C
【解析】
B. 传承 保守 规则
D. 传播 保守 准则
【详解】第一组,“传播”是指“传送或散布”,多与“消息、信息”等搭配。“传承”泛
指对某文化、技艺、教义等的传递继承。这里应该用“传承”与“道德操守和处世方法”搭
配。
第二组,“恪守”是指谨慎而恭敬遵守。“保守”指守旧不知变革。这里用“恪守”与“价
值理念和道德规范”搭配。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第三组,“规则”是运行、运作规律所遵循的法则。“准则”是言论、行动等所依据的原则。
这里应该用“准则”,与“为人”搭配。
故选 C。
3. 下面一段话选自某班的《班级日志》,其中表述有语病的一句是( )
①我们班负责本周的校园执勤工作,大家深感责任重大。②每天,只要广播声一响起,
我们就按时到岗,各司其职。③一周下来,我们班获得了“优秀执勤班级”的称号,是因为
所有同学共同努力的原因。④通过这次执勤,我们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B. ②
C. ③
D. ④
A. ①
【答案】C
【解析】
【详解】C.句式杂糅,应删去“因为”或“的原因”。
故选 C。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括号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 )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
不适实用了( )唯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 )用现在的话讲( )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运用。
第一空,“简易”“直捷”为并列关系,短暂停顿,应使用顿号;
第二空,“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陈述句末尾,应使用句号;
第三空,“主一无适便是敬”是完整的引用内容,应使用双引号和句号,句号在引号内;
第四空,“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均为句子中不同意群,应使用逗
号;
故选 A。
5. 下面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 第一联中“弃置身”三个字,点明是被放逐、被“抛弃”。这一联,字里行间,表达了
无限的辛酸和悲凉。
B.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联堪称千古警语,充满哲理意味,尽显慷
慨激昂的气概。
C. 凄凉的巴山楚水,“闻笛赋”和“烂柯人”,这些意象带有鲜明的秋天的特征,显露出
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之情。末联表面是点明酬答之意,实则是写亲情,写对亲人的思念。
D. 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气,奔放中有哲思,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有误,颔联用“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写诗人被贬归来的感触:昔日友人,多已离世,
如今孤身归来,物是人非,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尾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既有
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含共勉之意;
故选 C。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①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
的好处。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走向优雅。
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②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他认为,古代圣贤所
述所作的就是经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但问
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
崇。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可以说,经典之所以
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
时空、启迪后人。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
③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品读经典,可以引发思考,启迪智慧,陶冶情
操。例如,孔子所强调的“仁者爱人”,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不可替代的价值。又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
穷。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
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的深入思考,荡涤心灵。
④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例如,
《史记》中荆轲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的追求
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享“。品读这部历史经典,我们可以读出并且学习
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
⑤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美景也美;“七八个
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让人感到清新、舒旷,意境悠长。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
入历史,人物长廊: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梁山泊一百单八好汉的忠义令人回肠
荡气,等等。文学经典往往也是历史经典。例如,一部《红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
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
⑥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经典蕴含的深刻哲
思、美妙文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气
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6. 如果请你为本文拟写一个能作为中心论点的标题,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为人处世的道理
B. 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C. 何谓经典
D. 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
7. 下面对第③段中“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这句话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
项是( )
A. 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
B. 品读经典,可以引发思考,启迪智慧,陶冶情操。
C. 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历史人物长廊。
D. 品读经典一定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
8.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运用设问句,从正反两个方面把“品读经典,可以让人感到清新、舒旷,意境悠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长”这个道理分析得全面透彻,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B. 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文学经典往往也是历史经典。例如,一部《红
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
C. 第④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以《史记》中的史实为例,充分论证了“品读经典,
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这一分论点。
D. 经典蕴含的深刻哲思、美妙文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
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气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
【答案】6. B
7. B
8. A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题目。根据题干“为本文拟写一个能作为中心论点的标题”可知,本题拟写题
目实际上就是提炼本文的中心论点。
首段“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
的好处。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走向优雅”。
论述了读书的意义,最后点明中心论点“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故选 B。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理解。
第③段“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中体现的是品读经典的意义,“人们可以沐
浴思想的光华”是比喻的说法,“思想的光华”就是好的思想,在本段后文“品读经典,可
以引发思考,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有具体解释;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首段“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
来的好处。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走向优雅”,
从正面直接论述读书的的意义,未使用设问句,未从反面进行论述;
故选 A。
阅读《醉翁亭记》一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
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
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
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
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9.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峰回.路转 回:曲折、回环
B. 山肴野蔌. 蔌:菜蔬
C.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酣:苍老的容颜
D. 觥.筹交错 觥:酒杯
10. 下面句子中的“也”,表达陈述语气的一项是( )
A. 环滁皆山也。
B.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D.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1.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介绍醉翁享之所在,引出人和事。第②段,写山中早晚的阴晴变化,四时景物
的迥然不同。
B. “野芳发而幽香”写春,“佳木秀而繁阴”写夏,“风霜高洁”写秋,“水落而石出”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写冬,一句一景,字字不虚。
C. 第③段,写滁人之游和太守之宴。这一段描写,由景物转移到人事上。滁人之游,描绘
了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
D. 文章②—④段是按照写“乐”——写景——写人的顺序写的,脉络清晰。第④段中“夕
阳在山,人影散乱”,寥寥八个字,写出了西南峰壑之美,琅琊山草木之秀。
【答案】9. C
10. D
11. D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C.句意: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酣:尽兴地喝酒;
故选 C。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式判断。
A.句意:环绕滁州的都是山。判断句;
B.句意: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判断句;
C.句意: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判断句;
D.句意: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陈述句;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D.有误,文章②—④段是按照写景—写人—写“乐”的顺序写的,脉络清晰。第①段中“西
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写出了西南峰壑之美,琅琊山草木之秀;
故选 D。
【点睛】参考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
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
间飞泻而下,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
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
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
且年纪又最大,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
则自明而暗,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
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
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
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
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那是
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
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
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
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
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
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二、(1 题,共 7 分)
第 I 卷(非选择题共 92 分)
12. 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___________。(《蒹葭》)
(2)潭西南而望,___________,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
(3)其必曰“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4)云横秦岭家何在? 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6)《行路难》(其一)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李白在这首诗中,
既展现自己乐观、自信的品格,又表现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答案】 ①. 宛在水中坻
②. 斗折蛇行
③. 先天下之忧而忧
④. 雪拥蓝关
马不前
⑤. 千里共婵娟
⑥.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⑦. 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宛、坻、忧、婵娟、沧。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