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梳理·探究(28 分)
班级开展诗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确定研究对象】
【确定研究对象】
意象是诗中寄寓了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飘 yì(
)的白云,摇曳.(A.yè
B.yì)
的树影,对同一诗人而言,会因境遇不同而有不同感受;薄.(A.báo
B.bó)暮苍山,野
渡舟 jí(
),对不同诗人来说,更有不一样的意趣体悟。诗人以独特的意象塑造出丰富
的意蕴空间。读懂诗歌的秘 jué(
)之一就是读懂意象。
1. 根据拼音写汉字,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1)飘 yì(
)
(2)摇曳.(A. yè
B.yì)____ (3)薄.暮(A. báo
B.bó)
____
(4)野渡舟 jí(
)
(5)秘 jué(
)
2. 画线句搭配不当,请修改。
【答案】1.
①. 逸
②. A
③. B
④. 楫
⑤. 诀
2. 将“塑造”改为“营造”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1)飘逸.(yì):洒脱,自然,与众不同;
(2)摇曳.(yè):逍遥;轻轻地摆荡, 形容东西在风中轻轻摆动的样子,也指优游自得的
样子。故选 A;
(3)薄.暮(bó):傍晚时分。故选 B;
(4)舟楫.(jí):船和桨,泛指船只;
(5)秘诀.(jué):能产生良好效果而不让人知道的巧妙方法或技术。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搭配不当,“塑造”多指用语言文字等艺术手段描写人物形象,在这里搭配“意蕴空间”,
因此在这里应将“塑造”改为“营造”。
【搜集研究资源】
材料一
向太阳(节选)
艾青
初升的太阳
照在我们的头上
照在我们的久久地低垂着
不曾抬起过的头上
太阳照着我们的城市和村庄
照着我们的久久地住着
屈服在不正的权力下的城市和村庄
太阳照着我们的田野,河流和山峦
照着我们的从很久以来
到处都蠕动着痛苦的灵魂的
田野,河流和山峦……
今天
太阳的炫目的光芒
把我们从绝望的睡眠里刺醒了
安慰
顾城
青青的野葡萄
淡黄的小月亮
妈妈发愁了
怎么做果酱
我说:
别加糖
在早晨的篱笆上
有一枚甜甜的
材料二
红太阳
①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②千嶂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③料峭春风吹酒醒,
,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风波·莫听
穿林打叶声》)
④溪云初起日沉阁,
。(许浑《咸阳城东楼》)
⑤
,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⑥但愿人长久,
⑦鸡声茅店月,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温庭筠《商山早行》)
⑧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3. 根据积累,补全材料二。
【选定研究方法】
方法一 分类梳理法
4. 小语对材料二中的意象进行了分类梳理,请在横线处补全情感。
方法二 比较探究法
5. 研读材料一,根据表格提示,完成探究单。
现代诗歌“太阳”意象探究单
《向太阳》
《安慰》
诗歌
“太
阳”的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特点
现代诗歌中,“太阳”常用来象征③_____________,
探究
表达④_________。
方法三 改写创作法
6. 请你参考示例,从材料二中任选一则,将其改写成一节现代诗。
要求:(1)保留原作主要意象,体现原作意境;(2)语言凝练,可适当融入联想想象。
【撰写研究发现】
7. 通过以上探究,我们发现:富有表现力的意象,是诗人传情达意的载体。
同
是表现愁绪,“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写愁之绵长;“只恐
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则以舟载愁,写愁之深重。因而,我们在鉴赏诗歌时,既要了
解诗歌意象确定的一面——继承性,又要了解诗歌意象变化的一面——创造性。( )
①夕阳之下,有游子的乡关之思,也有光阴易逝的无奈感怀。
②意象具有创造性还表现在相似的情思,可以用不同的意象来表现。
③意象又是有创造性的,同一个意象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
④意象具有继承性,有的意象表达的情思是比较固定的,如以柳表惜别。
A. ①④③②
B. ④③①②
C. ④②①③
D. ①②④③
【答案】3. ②长烟落日孤城闭;③微冷;④山雨欲来风满楼;⑤露从今夜白;⑥千里共婵
娟;⑦人迹板桥霜
4. (1)伤感悲凉(2)思念/思乡/思亲
5.
①. 炫目/光芒四射/普照
②. 温暖甜蜜/温馨美好
③. 光明、美好(的事物)
④. 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对光明的向往。
6. 示例 1:我选第②则,孤雁声声/戍鼓阵阵/白露秋分/那落在衣襟间的月光/是我回不去
的故乡
示例 2:我选第③则,远山连绵/大漠孤烟/夕阳的余晖/洒在边陲孤城/一寸山河一寸血/四
面的风号马鸣/吞没了征夫的呜咽
示例 3:我选第⑥则,鸡鸣凄冷地/在空寂的小屋/旁响起/乡间的早上/寒霜打湿了/早起行
人/的心
7. B
【解析】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
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以下
字形特别容易写错:落、孤、满、共婵娟等。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情感分析。
①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我)踏着泛黄的秋草,独自去寻访贾谊的故居,只
见夕阳斜斜映照着,林子散发着森森寒意。“秋草”“寒林”“人去”“日斜”使贾谊宅笼
罩在一种凄清、冷落的环境中。而诗人正是定立在这日暮荒村中,独寻着,一个“空”字表
现出诗人无可奈何的痛苦和怅惘。
②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在那千山万岭、层层环绕的苍茫暮色中,天边一缕长烟映着落
日,落日馀晖照着紧闭城门的孤城。作者描写秋日边塞的苍茫景色,千嶂、长烟、落日、孤
城,气象悲凉而雄浑。
④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溪边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
面,山雨欲来,满楼风声飒飒。此句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
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表达了作者的悲凉之感;
由此可概括出,“日”所传递的情感为:伤感悲凉。
⑤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突出了作
者对故乡的感怀。
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
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这句话常用于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
⑦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鸡鸣报晓,荒村野店的上空还亮着一片残月,早起的行人已在
铺满白霜的木板桥上印下了足迹。
由此可概括出,“月”所传递的情感为:思乡。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意象特点分析。
①结合“太阳的炫目的光芒把我们从绝望的睡眠里刺醒了”可以概括出,太阳具有“炫目”
的特点;
②结合“在早晨的篱笆上有一枚甜甜的红太阳”可以概括出,太阳具有“温暖甜蜜”的特
点;
太阳的象征意义是很正能量的,它象征着希望、生命、力量和生机。人们通过对太阳的歌颂,
表达对光明、希望等的追求和向往。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创作。符合现代诗“内容上要求具有想象,思想上要求有个人情感的流露,格
式上则是要注意分行”的特点即可。
示例:我选第⑥则,悠悠鸡鸣/穿透微凉的风霜/月亮落下去了/早起的行人/还在他乡流浪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衔接与排序。
首先根据最后面的“既要了解诗歌意象确定的一面——继承性,又要了解诗歌意象变化的一
面——创造性”确定首句为第④句,介绍意象最基本的特点——继承性;接下来是③,用
“又”字连接,说明其“创造性”的特点;接下来是①,举例说明③中的“同一个意象可以
表达不同的情感”;最后是②,进一步解释③句中的“创造性”的特点,“还”表明它排在
③的特点的后面,又由后面的例句照应它的“相似的情思,可以用不同的意象来表现”。因
此排列顺序是④③①②;
故选 B。
二、阅读(52 分)
(一)文学作品阅读(17 分)
班级将开展“读小说,讲故事”活动,以下是小尚选定的小说,请你帮他完成任务。
蝉鸣
莫小谈
①安化寺很小,在西山,一溜三间禅房,隐于郁郁葱葱的树木里。寺的正殿前栽有两排
银杏,看上去有些年头了,生得枝繁叶茂。盛夏时节,这里蝉多。
②我与伙伴们常在山脚下马棚里拔一根马鬃做套子,来到寺庙前的树林中套蝉。其实蝉
也没什么好玩儿的,不过半日就死掉了,偶尔有不死的,也被哪个顽童掐掉它的口器放飞,
还说“去吧,判你饿死,再吸不了树汁儿”。
③这日,我守在银杏树下举着套蝉的杆儿,瞄准一只鸣蝉下套。马鬃是棕黄色的,映着
枝叶间的阳光,混混绰绰。蝉不明纹理,好奇,用前爪试探着触碰马鬃套环,只在恰到好处
的时机里,一顿,就得手了。但这次,在我将顿未顿时,无意间回头望见端坐在正殿当中的
慧明和尚,他冲我招了招手。
④慧明和尚很和善,经常下西山,褊衫的外面斜挎着一个土灰色的布兜,里面装着一沓
鏊饼,薄薄的,酥酥的,还带有一丝丝的甜。看到我们在山坡下玩耍,慧明和尚就招手说,
过来,过来孩子们,发饼了,发饼了。一帮孩童围将过来,伸手讨要,一人一张,不偏不向。
有不懂事的吵闹着让他再发,慧明和尚就俯下身子轻声说,不多了不多了,回家让奶奶烙给
你吃。孩子仰着脸,口中说“奶奶不会呢”。慧明和尚倒认真起来,说,告诉奶奶,调些玉
米糊糊,再支起一张鏊子升起火,将黄糊糊薄薄地摊在鏊子上,烙,四周翘起皮儿了,翻个
面,再烙,两面焦黄就成了。孩子不听,还嚷嚷着要吃。怎奈,他又一人发了一张,还说:
“幸亏今儿烙的多,才不至于辜负了后街的那些孩子。”
⑤我曾错过好几次慧明和尚发鏊饼的时机。前日在慧明和尚返寺时,我拦住他,说:“再
不给饼吃,就不与奶奶到寺里捐香火了。”慧明和尚笑着唤我为“小施主”,还撑开褊衫上
的布兜给我看,打一声佛号:“阿弥陀佛,没了,确实没了,哪天小施主上山来,我做给你
吃。”
⑥今儿在套蝉的当儿,慧明和尚冲我招了招手,我想他定是施我鏊饼,就放下套杆走向
大殿。我站在殿外,依在殿门旁的柱子上注视着他。慧明和尚双目微闭,端坐在蒲团上,手
持念珠,口中念念有词,诵经。站了一会儿,慧明和尚依然在打坐,在诵经,不理我。我觉
得奇怪,既然招手让我过来,这会儿却又偏不理我了。
⑦我不敢打扰,轻轻走进殿内,在他对面的蒲团上坐下,又故意弄出些许声响来,引他
注意。慧明和尚还在打坐,还在诵经,还不理我。我等得无聊,无事可做,就四周打量殿内
的陈设,殿内规规正正干干净净,到处一尘不染,那条他常斜挎在肩的土灰色布兜就陈在香
案旁边,半敞着口,还依稀散发出丝丝香甜。布兜里面一定装有烙好的鏊饼。
⑧我想,既然慧明和尚说了“上山来,我做给你吃”,既然适才在套蝉的当儿还向我招
手示意,此刻讨一张解馋,也算了了心愿。我不由站起身来,向布袋走去。刚伸出手触及布
袋,却听见慧明和尚“嗯”了一声,还拖了一个长音的后音。这声音在大殿内荡了一下,异
常庄重,不及他平时与我们玩耍时那样亲切。他彼时也会发出类似“嗯”的一声,但听起来
无比的可亲可暖。我只好又返回蒲团上,坐下,等待着慧明和尚诵经完毕。
⑨时间慢慢划过,香案上始终青烟袅袅,布袋里始终散发着香甜,大殿外不时传来阵阵
蝉鸣,慧明和尚依然双目微闭,手捻着念珠诵经,纹丝未动。久了,我便无聊得窘迫,于是
便起身走出大殿。慧明和尚没有挽留,也没有说一句“小施主慢走”,好像我根本不曾来过。
⑩伴着一阵阵蝉鸣,我下了西山。
⑪此后,我时常回味那次与慧明和尚的相见。出家人不打诳语,既然答应了上山后给我
鏊饼,还在大殿内向我招手,我进去了,不给,不理我,是何用意呢?多年以来,我好像落
下了病根,每每听到蝉鸣,就会回想起那次捕蝉之景,就会冥想着那日慧明和尚的种种举止,
却终探不出一个究竟。
任务一 情节梳理
8. 请根据要求梳理小说情节,并完成问题探究。
梳理角度 情节
(有删改)
原因
(1)_____________
“我”私自取饼被慧明阻止
结果
“我”放弃捕蝉等待施饼
(2)_____________
(3)小说插叙了④⑤段的内容,有何用意?请概括情节并谈谈你
探究
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 配乐选择
9. 讲述⑦⑧段内容时,你认为选配什么类型背景音乐更合适?请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种,
并说明理由。提示:可从背景音乐与故事的环境气氛、人物情绪的契合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A.柔和舒缓
B.俏皮急促
C.时而舒缓,时而急促
任务三 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