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2021学年天津市静海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资料共16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0-2021 学年天津市静海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 试题及答案 一、(本大题共 11 小题,共 27 分。1~4 小题,6~7 小题,每题 2 分;5 小题,8~11 小题, 每题 3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莅.临(lì) 粗犷.(kuàng) 憔.悴(qiáo) 咄.咄逼人(duō) B. 侍.弄(shì) 徘徊.(huí) 啄.食(zhuó) 人迹罕.至(hǎn) C. 贪婪.(lán) 诅.咒(zǔ) 闪烁.(shuò) 众目睽.睽( kuí) D. 干涸.(gù) 滑稽.(jī) 中.伤(zhòng) 随声附和.(h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粗犷(guǎng); B.徘徊(huái); D.干涸(hé)。 故选 C。 2.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读书之妙,在你的心境。读如春,你心便无冬;读如秋,你心中便挂满果实。从阴雨读 出晴日,从暗夜读出 ,从枯黄读出 ,从沙漠读出清泉,你就读出了常人所读不 到的意境。读的最高境界是读出 ,这样才能把被读的生命与自己的生命读在一起。 A. 霞云 翠绿 灵魂 C. 霞云 丰润 灵魂 【答案】A 【解析】 【分析】 B. 光明 翠绿 生命 D. 光明 丰润 生命 【详解】试题分析:这道题作答时首先观察句子可知,“阴雨”和“晴日”是一对反义词, 因此“从暗夜读出”后面所填词语必须是“暗夜”的反义词,其中“霞云”是具体的事物, 而“光明”是抽象概念,所以选“霞云”更符合语境;“枯黄”的反义词应选“翠绿”。据 此,可排除 BCD 三项。第三空,用“灵魂”也符合“才能把被读的生命与自己的生命读在一
起”所表达的意思。故答案为 A。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习近平对南水北调工程中无私奉献的移民表示敬意,希望他们在新的家园生活幸福。 B. 通过直播,人们看到了南京青奥会上精彩纷呈的体育比赛和观众的热烈喝彩。 C. 校长对打造高效课堂工作作了具体安排,全体教师对教育局的有关规定也引起了足够的 重视。 D. 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要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认真地组织、选择材料。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B.“看到”与“观众的热烈喝彩”不搭配,在“观众的热烈喝彩”前加上“听到”。 C. 主客颠倒,应该是:“校领导对减负工作做了具体安排,教育局的有关规定也引起了全 体教师足够的重视。” D. 词语顺序颠倒,改为:认真地选择、组织材料。 故选 A。 4.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莫斯科发表演讲的习近平主席,给俄罗斯学生留下了平静,睿智,大气的印象。 B. 在即将到来的暑假里,同学们是想学习一些特长呢?还是想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C. 对待一切善良的人,都应该做到真和忍;真者,真诚相待,不虚情假意。忍者,宽容忍 让,不针锋相对。 D. 那条路两侧的枫叶落了一地,深红色的、浅红色的、红黄相间的、红黄莫辨的……或一 片片贴在路上,或一叠叠铺在路旁,令人不忍落脚。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平静”“睿智”后用顿号; B.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这 是选择疑问句; C.分号改为句号,该句与后文不是分句关系。“虚情假意”后的句号改为分号,此处属于 并列分句; 故选 D。
5. 下列各项中,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 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两句,抒发了作者思念亲人的情感。表面看来,好 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与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几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 然和社会做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 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 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是错误的,词以月起兴,以与其 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 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 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故选 A。 阅读《当洪水来袭,动物们都是如何逃生的》一文,回答后面小题。 当洪水来袭,动物们都是如何逃生的 ①如果动物面对汹涌的洪水又没有人救该怎么办办?他们会被大水冲走吗? ②常见的什么动物最小?当然是虫子。大部分昆虫都会飞,洪水来了怎么办?飞走就行 了。我们重点说说不会飞的。比如蚂蚁不具备飞行能力,洪水来了就沉底?不是的。它们会 互相拉助手连接在一起,组成一艘庞大的“饼形船”,这样只有最下面的一批会淹死,其他 都可以获救。最常见的小型哺乳动物之一—老鼠是会游泳的,不过它们体型实在太小,在湍 急的水流中很容易被冲走。所以老鼠往往会寻找地势较高的地方避难。 ③会飞的动物,比如鸟类和蝙蝠都会飞到高处,基本..不受洪水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蝙 蝠不光是会飞,如果掉入水中,会张开翅膀用很标准的姿势游泳。 ④体型更大一些的哺乳动物,如狗、狼、老虎、狮子等,都是会游泳的。2016 年第比 利斯发生严重洪水,动物园的很多动物都游泳逃了出来。甚至看上去很笨的树懒,都是游泳 高手。可以说,大部分哺乳动物都会游泳,只有少数由于身体结构原因不适合游泳,如某些 短腿或者短鼻子的狗学游泳会比较困难。还有大猩猩也不怎么擅长游泳,但是他们攀爬能力
较强,可以爬到高处躲避洪水。蛇没有四肢,但基本上所有蛇都会游泳,无论体型大小,而 且姿势也差不多:把身体弯曲成独特的“s”型并左右扭动,并借助水提供给它们..的反作用 力前进。 ⑤那么动物能否预知洪水呢?很多动物的听觉极其灵敏,能够提前察觉大水将至。另外, 大水引起的震动会导致气压变化,而气压变化又能起到预警作用,并提醒动物向安全地带迁 移。当天气平静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爱护动物,尤其是保护他们的生存环境,这样当环境发 生变化的时候,他们就能有更多的生存机会。 6. 下面有关动物逃生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大部分的昆虫都会飞,在洪水来临的时候可以飞走逃生。 B. 老鼠的游泳能力很强,他们总是能够通过游泳在洪水中逃生。 C. 树懒作 为哺乳动物,看上去很笨却能在遇到洪水时通过游泳逃生。 D. 不会游泳的哺乳动物会利用身体的其他优势选择逃生的最佳方式。 7. 下面对文中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蚂蚁不同于会飞的昆虫,它们需要手拉手组成“饼 形船逃生。 B. 使用分类别、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不同的昆虫在洪水来临时,逃生的方式也各不相 同。 C. 使用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描述了蚂蚁在洪水来临的时候团结起来逃 生的现象。 D. 使用分类别、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蚂蚁在手拉手逃生的时候,会以牺牲一部分蚂蚁 为代价。 8.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以问句引出说明内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起读者的思考。 B. 第③段加点的“基本”表示推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 第④段加点的“它们”指的是没有四肢,却能够在水中游泳的蛇。 D. 第 5 段中动物能否预知洪水的来临,其听觉是否灵敏是原因之一。 【答案】6. B 7. C 8. B 【解析】 【6 题详解】 B.根据第②段“老鼠是会游泳的,不过它们体型实在太小,在湍急的水流中很容易被冲走。
所以老鼠往往会寻找地势较高的地方避难。”可知,B 选项中“总是能够通过游泳在洪水中 逃生”的说法错误; 故选 B。 【7 题详解】 A.划线句没有将蚂蚁与其它昆虫作比较,故“使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错误; B.划线句讲的是蚂蚁面对洪水时的逃生技巧,并没有涉及到其它昆虫,故没有使用分类别的 说明方法; D.划线句举了“蚂蚁在手拉手逃生的时候,会以牺牲一部分蚂蚁为代价”的例子,是具体说 明蚂蚁面对洪水时的避难措施,没有使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故选 C。 【8 题详解】 B. 第③段加横线的“基本”表示范围,是“大致、大体上”的意思。“表示推测”的说法 错误; 故选 B。 阅读《岳阳楼记》的节选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 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在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 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 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9. 对文中加点的词浯,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胜状:胜景,好景色。 B.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C. 南极潇湘:潇水和湘水的南边极远。 D. 骚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世称诗人为骚人。 10. 对第一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段文字简要记述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 B. “越明年”的意思是“到了第二年”。 C.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写滕子京虽为“谪守”亦政绩显著。 D. “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予”即范仲淹的朋友滕子京。
11. 对第二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段文字详细描写了洞庭湖及其周围的景色。 B. “前人之述备矣”是对“岳阳楼之大观”的小结,简洁不繁。 C. “然则”轻轻—转,引出“迁客骚人”可能有的不同的情怀。 D.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反问,引出下文的写景抒情。 【答案】9. C 10. D 11. A 【解析】 【分析】 【9 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词语的理解。C 项的意思应该是“南面直到潇水、湘江”。故选 C。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D 项中句意“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这里的 “予”是作者本人。故选 D。 【11 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A 项“详细描写”表述有误,这里是略写。故选 A。 【点睛】译文: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 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家和今人 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 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 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 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 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二、(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 分) 12. 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2)浮光跃金,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3)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4)_______________,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5)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槲叶落山路,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7)《醉翁亭记》中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何事长向别时圆 (2). 静影沉璧 (3). 直挂云帆济沧海 (4). 戍鼓断人行 (5). 到乡翻似烂柯人 (6). 枳花明驿墙 (7). 野芳发而幽香 (8). 佳木秀而繁阴 【解析】 【详解】注意以下字形特别容易出错:何事、沉璧、济沧海、戍鼓、枳花等。特别注意“壁” 和“璧”的区别,“戌”“戍”“戊”的区别。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7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 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壤。绘图列说干②州官,州官亦好事, 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③,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 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列说,到处游说;干,求见。③沟洫,沟渠;甫,刚。 1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1)自谓可将.十万( ) (2)会.有土寇( ) 1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15. 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13. (1). 带领 (2). 适逢,恰好遇到 14. 沟渠刚挖成,大水冲过来,顺着沟渠灌进村子里,人几乎都成了鱼。 15. 做事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能死搬书本 (意思对即可)。 【解析】
【分析】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根据具体语境确定词义。 (1)句意:自己认为可以统领十万人马。将:带领,统领。 (2)句意:恰逢有土匪强盗出没。会:适逢,恰好遇到。 【14 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重点词“沟洫:沟渠。洫:田间水道。甫:刚刚,才。几: 几乎”要翻译准确。 【15 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刘羽冲两次学习,后又两次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只注 重研读古代兵书和古代水利著作,但是没有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才导致失败了。所以这 篇文章告诉我们要想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另外我们在学习时也要 学会探究和变通,不能一味地死搬硬套。 【点睛】译文: 有一回,刘羽冲偶然得到一部古代的兵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己认为可以统领十万 人马。这时,恰逢有土匪强盗出没,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匪强盗较量,结果全队溃败覆没, 乡兵差不多都被擒获。有一次,刘羽冲又找到一部古代有关水利建设的书,伏案读了整整一 年,自认为可以使千里之地变成沃土。他绘了水利图依次向州官游说,州官也认为于国于民 这是好事,就派人在一个村子试行。沟渠才挖成,大水流到,顺着沟渠灌入村子,村民几乎 都被淹死了。从此之后,他抑郁寡欢,很不自在,他常常独自在庭院散步,摇头自言自语说: “古人怎会骗我!”像这样一天就说千百遍,只说这六个字。不久,他得重病死了。 四、(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5 分) 阅读《槐花》一文,回答后面小题。 槐花 季羡林 (1)自从移家朗润园,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溢 满鼻腔。抬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 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高空,让我立刻 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 (2)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的香气中,但却从来没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