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北京昌平区初三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资料共2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北京昌平区初三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基础·运用(共 16 分) 学校开展“中国梦·航天梦”宣传活动,你所在的班级要制作关于航空航天内容的宣传手册,请你完成审 稿任务。 1. 宣传册的第一部分为“缘起”,下面是同学们找到的材料。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① 航空航天科技属于现代化科技的研究成果, ② 早在 2000 多年以前,我国和航空航天科技就已经结下了 ③ 。《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 776 年的日食,《汉 书·五行志》所书公元前 28 年发现的太阳黑子,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太阳黑子的记载。此外,我国还有著名 的“嫦娥奔月”这一神话小说,还有鲁班制作木鸟的飞天尝试。这些典籍中的天文记录、古人勇敢的实践 和丰富的想象对于现代航空航天技术的萌芽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1)结合语境,文中画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虽然②但是③金玉良缘 B.①因为②所以③金玉良缘 C.①虽然②但是③不解之缘 D.①因为②所以③不解之缘 (2)画线的句子作为这段文字的总结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 修改: (3)手册中收录了一张“嫦娥奔月”的邮票,版面中 “中国人民邮政”采用篆书书写,请你结合书体特 点和邮票内容说说收录这张邮票的理由。 2. 宣传册的第二部分是“征途”,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2021 年 6 月 17 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将 3 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遨游浩瀚,逐梦九天。从“东 方红一号”到“神舟”,从“嫦娥”“玉兔”到“天宫”“天问”,遥远 xiāo( )汉,不仅寄托着中国 人民千百年来探索宇宙的美好梦想,也镌刻下中国不畏艰难、追求科技创新的铿锵步伐。唯其艰难, 方 显
勇毅;唯其磨砺,始得玉成。“成功是差一点点失败,失败是差一点点成功这是航天领域流传甚广的一句 话。“一点点”的背后,是一种顽强和坚韧一种无惧挑战与困难、直面挫.折与失败的战斗精神。在建成社 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人都要心怀梦想、奋勇拼搏, 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在奋力奔跑和接续奋斗中成就梦想。 (1)文中加点字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载(zǎi) 宵 C.载(zài) 霄 挫.折(cuō) 挫.折(cuò) B.载(zǎi) 霄 D.载(zài) 宵 挫.折(cuò) 挫.折(cuō) (2)在文中处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3)“方”在词典中有如下释义:①才,刚刚 ②方法 ③还,尚 ④方向。下列词语中“方”字意思与 选文中画线“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四面八方 B.教导有方 C.来日方长 D.如梦方醒 (4)同学们搜集了很多祝贺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的对联,请从下面四个语句中选出两句,组 成一副对联(2 分)(填写序号) ①勇立奇勋,英才圆梦,华夏声名冠古今。 ②前仆后继,追梦千年,诗祖传来赞颂歌。 ③宏开伟业,神器入宇,风云气象惊天地。 ④神舟遨宇,英雄揽月,华夏九霄圆国梦。 上联: 下联: 3. 宣传册第三部分是“荣光”,收录了同学们的一些感言,其中使用成语或修辞方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华民族,在实现梦想的“飞天”之路上,跨越的何止千山万水? B.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事迹真是如雷贯耳! C. 中国航天人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献出了青春年华,献出了聪明才智,献出了热血汗水。 D. 中国航天人知难而进,顽强拼搏,谱写了共和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壮丽史诗。 【答案】1. (1)C (2)这些典籍中的天文记录、古人丰富的想象和勇敢的实践对于现代航空航天技术的萌芽有着非常重要的 推动作用。 (3)篆书,匀称齐整,古朴典雅,展现古人对星辰的崇拜 2. (1)C
(2)B (3)D (4)上联:③ 下联:① 3. B 【解析】 【1 题详解】 (1)“航空航天科技属于现代化科技的研究成果”与“早在 2000 多年以前”是转折关系,因此①②分别 用“虽然”“但是”进行连接; 金玉良缘:原指符合封建秩序的姻缘,后泛指美好的姻缘,出自《红楼梦》。不解之缘:不能分开的缘分, 指亲密的关系或深厚的感情。根据“我国和航空航天科技”可知,③处要用“不解之缘”; 故选 C。 (2)画线的句子语序不当,“勇敢的实践”和“丰富的想象”不符合逻辑顺序,二都位置要互换。 (3)“嫦娥奔月”是非常古老的传说,体现了古人对日月星辰的崇拜。因此画面所配的文字也要体现古朴 典雅的特点,篆书笔画匀称齐整、有古代象形字的特点,体现了“古老”这一特性,与嫦娥奔月的画面很 和谐。 【2 题详解】 (1)载人(zài rén):承载着人; 霄汉(xiāo hàn):云霄和天河,指天空; 挫折(cuò zhé):失败,失利; 故选 C。 (2)“成功是差一点点失败,失败是差一点点成功”是不完全引用,因此第一个方框中要先用后引后,再 用逗号;“是一种顽强和坚韧”“一种无惧挑战与困难、直面挫折与失败的战斗精神”是并列关系,中间 要用逗号; 故选 B。 (3)“唯其艰难,方显勇毅”的“方”,是“才”的意思。 A.方向; B.方法; C.正,还; D.才; 故选 D。 (4)②“前仆后继,追梦千年,诗祖传来赞颂歌”,太笼统,体现不出宇航事业的特点。④“神舟遨宇,
英雄揽月,华夏九霄圆国梦”,载人飞船发射与“揽月”无关。 ③“宏开伟业,神器入宇,风云气象惊天地”尾字“地”是仄声,①“勇立奇勋,英才圆梦,华夏声名冠 古今”尾字“今”是平声。根据“仄起平收”的原则,上联为③,下联为①,内容也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 船发射圆满成功相关。 【3 题详解】 B.如雷贯耳:意思是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本句用“如雷贯耳”形容事迹,对象误 用,使用不恰当; 故选 B。 二、古诗文阅读(共 18 分) (一)默写(共 4 分) 4. 默写。 (1)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与挫折,我们可以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 ___________ , __________”两句自勉。 【答案】 ①. 醉翁之意不在酒 ②. 到乡翻似烂柯人 ③.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④. 直挂云帆济 沧海 【解析】 【分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 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醉、翁、翻、帆、济、沧”的正确书写。 (二)(共 7 分) 阅读《水调歌头》,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 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 这首词上片用“我欲”“ ①______”“何似”来体现诗人情感的起伏,从对月宫的向往,到犹豫不决, 再到②______。
6. 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前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及缘由。 B. 词人把酒问月,对明月产生的疑问,气势不凡,充满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体现了词人郁闷伤感,无法释怀的情感。 D.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以反问的语气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又含蓄表达对不幸离 人们的同情。 7. 请你说说这首词结尾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与王维的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 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答案】5. ①. 又恐 ②. 对人间生活的留恋 6. C 7. 同:都表达了思亲之情; 异:王维借此两句还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苏轼借此两句还表达了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展现了词人豁达 乐观的人生态度。 【解析】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能力。 “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去”言简义丰,飞天入月,为什么说是归去呢?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 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 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 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和留恋。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 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 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留恋之情。 【6 题详解】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含义是人生本就有悲欢离合,月儿常有阴晴圆缺,好 事自古就难以两全。这里,词人将人世悲欢离合看作月亮的阴晴圆缺,说明人世的聚散悲欢和月亮一样有 着它的规律,自古以来就不是月全圆,蕴含着人生不会完美无憾,要有豁达的胸襟;本项“体现了词人郁 闷伤感,无法释怀的情感”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 C。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本词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 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
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 亲”,写的是九九重阳节不能与家人团圆的惆怅,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据此概括即可。 (三)(共 7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岳阳楼记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 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苏轼)自密徙徐①。是岁,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 公曰: “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②杖策,亲入 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 ③,吾侪④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梃⑤入火伍⑥中,率其徒短衣徒跣⑦持畚锸⑧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 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 注:①[自密徙徐]从密州调任徐州。 ② [屦]粗布鞋。 ③ [涂潦]路上积水。 ④ [侪]同辈,同类的人。 ⑤ [梃]棍棒。 ⑥[火伍]泛指队伍。 ⑦ [跣]光着脚,不穿鞋袜。 ⑧[锸]铁锹,挖土的工具。 (选自苏辙《栾城集》) 8.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吾谁与.归 B. 水至.堤下 与.民同乐 宾至.如归 C. 春和景.明 良宵美景. D. 不以.物喜 不以.为然 与.人方便 人迹罕至. 触景.伤情 以.身报国 9. 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翻译:(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端着酒,迎着风,那
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理解:这句话写出了“迁客骚人”登楼览物的愉悦心情,强调其心情受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的影响。 B.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翻译:这样他们在朝廷做官也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官也忧虑,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理解:这两句话写出 “古仁人”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始终不改。 C. 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 翻译:长堤筑成,大水就漫到了堤下,但没有毁坏城墙,民心才安定。 理解:这句话写出百姓的心安来自大堤的坚固,强调凡事要提前做好准备。 10. 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在苏轼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8. B 9. C 10. “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胸襟旷达,忧国忧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乙文中苏轼心系百姓,身先士卒,带领 大家治水守城。 【解析】 【分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辨别词义。 A.与:和/和/给; B.至:到/到/到; C.景:日光/风景/景物; D.以:因为/认为/用; 故选 B。 【9 题详解】 C.“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这句话写出了苏轼和从卫兵筑堤防水的功效,强调了苏轼 身先士卒,一心为民的功绩;本项“强调凡事要提前做好准备”说法错误; 故选 C。 【10 题详解】 《岳阳楼记》选文第三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 退亦忧”,意思是:不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 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可见,“古 仁人之心”是从博大的胸襟(忧民)和忧虑国家大事(忧国)两方面阐述的;结合“然则何时而乐耶?其
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意思是: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 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呀。可以得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胸怀天 下,忧国忧民,不以自己的利益为重,而以天下为己任,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乙文写的是苏轼徐州的作为。从“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及“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 卒全其城”等语句看出苏轼身先士卒,保全徐州百姓,从中看出了他的勤政爱民,以百姓安危为己任。因 此体现出苏轼“以天下为己任”的“古仁人之心”。 【点睛】译文 甲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 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 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 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 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 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 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 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 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 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 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苏轼从密州到徐州赴任。这年,洪水决堤要淹没曹村,富民们争着要逃出城避洪水。 苏轼说:“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就会动摇民心,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水就绝不会冲了 城。”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穿着粗布鞋拄着木棍,亲自到武卫营,将卒长呼出来,对他说:“河水将 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虽然是禁军也要为我尽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逃避洪水,是我们这些 小人效命于您的时候了。”于是拿着梃率领众人穿短衣赤着脚,拿着箕畚铁锹出城,从东南方向筑起长堤, 首起戏马台,一直到城门口。长堤造成,水涨到长堤下,没有危害到城。民心才安定。 三、名著阅读(共 4 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