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第六节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
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
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
出
不断地推开。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
1.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1)“大陆漂移说”:由魏格纳提出,他认为地球的陆地
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2)“海底扩张说”:在
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
起向两边移动。
【答案】(1)2 亿;(2)大洋;上涌;两边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大陆漂移假说和海底扩张说的了解掌握。
【详解】 (1)“大陆漂移说”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他认为地球的陆地 2 亿年前还是彼此相
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2)“海底扩张说”认
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
岩石向两边推开。在洋壳上方是大陆板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故答案为:(1)
2 亿;(2)大洋;上涌;两边
2.板块构造学说
(1)地球的岩石圈好像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这些一小块一小块的“七巧板”叫做
。它们是
被
、
和巨大的
分割而成的。
板块、
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2)全球由
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3)板块的
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板块的
形成了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答案】(1)板块;海岭;海沟;山脉;(2)亚欧;太平洋;印度洋;(3)碰撞;张裂;碰撞;张裂
形成了巨大的山脉,板块的
板块六大板块组
和
【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板块构造学说
(1)地球的岩石圈好像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这些一小块一小块的“七巧板”叫做板块。它们是被
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地震号板状边界(2)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
生碰撞和张裂。(3)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板块碰撞的形成了巨大的山脉,
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故答案为:(1)板块;海岭;海沟;山脉;
(2)亚欧;太平洋;印度洋;(3)碰撞;张裂;碰撞;张裂
3.日本是个地震多发的国家。下列关于日本多地震原因的图示表述,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分析】
【详解】日本是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日本群岛地处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
界地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火山、地震活动频繁,危害较大的地震平均 3 年就要发生 1 次。日
本东部沿海地震是由太平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造成的,故 D 正确,ABC 错误。故选:D
4.如图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 100km 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的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岩层距
离现在的年数。这一现象支持了( )
A.板块是运动的
C.生命是不断演化的
B.地球是一个球体
D.海水对地形具有侵蚀作用
C.海底扩张学说
D.板块构造学说
B.大陆漂移学说
【答案】A
【解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
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
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板块运动的内容。
【详解】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从大西洋中脊山
脉及其周围约 100 千米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的示意图得知,板块是运动的。故选:A.
5.目前能较好地解释火山、地震等地壳变动现象的学说是( )
A.大爆炸宇宙论
【答案】D
【解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
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分析】本题考查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属于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板块构造学说的
内容,牢记即可。
【详解】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目前能较好地解释火山、地震等地壳变动现象的
学说是板块构造学说。故选:D.
6.下列描述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有( )
①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十分吻合 ②南极洲发现有浆炭资源的存在 ③喜马拉雅山脉所在
地原是一片汪洋大海 ④荷兰全国约四分之一的陆地低于海平面
A.①②
【答案】A
【解析】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
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
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分析】本题考查大陆漂移假说的依据,理解解答即可。
【详解】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假说证据有: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十分吻合、南极洲有煤说明南极
地区并非在南极地区,后来由于大陆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地球上有七大洲四大洋,喜马拉雅山原是一
片汪洋大海和荷兰全国约四分之一的陆地低于海平面不能够证明大陆漂移假说。故选:A.
7.下列关于六大板块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欧板块是唯一跨两大洲分布的板块
B.南极洲板块是只占一个大陆的板块
C.印度洋板块是唯一全部分布在大洋中的板块
D.在亚欧、印度洋、南极洲、美洲四大板块之间的是太平洋板块
【答案】D
【解析】全球地壳可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
括澳洲)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D.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依据板块的划分来解答此题。
【分析】考查六大板块的划分,结合板块分布图解答即可。
【详解】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都跨两大洲;南极洲板块除了南极大陆以外还包括部分海域;太平洋板
块是唯一全部分布在大洋中的板块;在亚欧、美洲、南极洲、印度洋四大板块之间的是太平洋板块。
故选:D.
8.下列最符合“大陆漂移说”叙述的是( )
A.大陆像一块漂浮在水面上的木板,不断地漂来漂去
B.许多小块的大陆不断漂移、碰撞,最终变成一个整块大陆
C.陆地本是一个整体,后来分离漂移形成各个小块大陆
D.全球由六大板块构成
【答案】C
【解析】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学说认为,地球的
岩石圈被分割成若干“块”,即岩石圈板块,简称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上地幔的软流层上。两
个板块的交接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太平洋板块和亚洲板块相撞处,形成很深的海沟和弧状的
岛链,并产生频繁的火山和地震活动。大西洋、东非大裂谷就是由于板块张裂而产生。
【分析】本题考查了对大陆漂移学说的认识。
【详解】A.大陆像一块漂浮在水面上的木板,不断漂来漂去,说法错误;B. 许多小块的大陆不断漂
移、碰撞,变成一整块大陆,说法错误;C.陆地本是一个整体,后来分离漂移形成各小块大陆,符合
“大陆漂移”的说法;D.全球由六大板块构成,说法错误,还有很多小板块。故选:C.
9.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由魏格纳创建的 ②板块构造学说是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
廓的可拼合性创立的 ③地球的岩石圈被海沟、海岭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六大板块 ④板块票浮在软流
层之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 ⑤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A.①②③
【答案】C
【解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
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
洋。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
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分析】考察板块运动的有关知识,要理解记忆。
【详解】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大陆漂移说是由魏格纳提出的,①错误;
大陆漂移说是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创立的,②错误;地球的岩石圈被海沟、海岭和巨
大的山脉分割成六大板块,③正确;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④正确;板块的
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⑤正确。故选:C.
10.下列现象与其形成原因的组合,错误的是( )
A.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的化石---地壳抬升
B.台湾海峡海底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断梨下沉
C.非洲的西部海岸与南美洲东部海岸轮廓相似——板块断裂
D.地中海将会不断扩张成为新的海洋大陆——大陆漂移
【答案】D
【解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
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多火山、地震。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板块运动的内容。说出六大板块的名称。
【详解】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
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在喜马拉雅山区发现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的化石这是由于地壳抬升造
成的。台湾海峡海底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这是由于断裂下沉形成的。非洲的西部海岩与南美洲东部
D.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海岸轮廓相似是板块断裂形成的。地中海将会不断缩小成为新的陆地。故选:D.
11.魏格纳提出全球构造理论的第一证据是( )
A.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
B.凭着大脑中产生的直觉
C.美洲和非洲都是黑人居住
D.大洋两岸的居民都有共性
【答案】A
【解析】1910 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在地图上,南美洲东岸与非洲可以很好的拼接在
一起。1911 年,魏格纳开始搜索资料,验证自己的猜想,他从地质学、古生物学、气候学等中搜集
到了证明自己猜想的资料。
【分析】本题考查了对大陆漂移学说的认识。
【详解】大陆漂移学说较好地解释了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地形、地质构造,是大陆漂移学说的第一证
据。故选:A.
12.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一些论述,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有五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
B.每一大板块之中都有一块大陆
C.位于亚洲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形成的
D.位于亚、非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这是由于非洲板块与欧洲板块在不断地张裂
【答案】C
【解析】【分析】该题考查板块的运动。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地球表面有六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板块是不
断运动的;位于亚洲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形成的;位于亚、非之间的
红海在不断扩张,这是由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在不断地张裂。所以正确的是 C.
13.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的原因是( )
A.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地张裂
B.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不断地张裂
C.印度洋板块不断地挤压非洲板块
D.亚欧板块不断地挤压非洲板块
【答案】A
【解析】板块和板块之间运动频繁,但力的方向不同。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
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造成断裂陷落,地表会产生裂谷或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向
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
【分析】考查板块运动的有关知识,要理解记忆。
【详解】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因为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正不断发生张裂运动,因
此红海的面积应不断扩大,形成新的大洋。故选:A.
14.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构想的最初来源是两个洲大陆海岸线的良好契合。这两个洲是( )
A.南美洲和非洲
【答案】A
【解析】【分析】【详解】略
15.现在的南极大陆常年冰天雪地,寸草不生。科学家在南极科考中发现,南极大陆地下埋藏着丰富
的煤炭。我们知道煤炭是由古代的植物埋藏在地下,在千百万年的时间里经过复杂的变化生成的。对
南极大陆地下煤炭的来源,你认为最合理的解释是
①南极大陆在千百万年前有耐寒植物生长
②千百万年前的南极大陆的温度适合植物生长
③南极大陆在数亿年前在中低纬度地区,有茂盛的植物生长,后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答案】③
【解析】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南
B.北美洲和欧洲
(填序号)。
C.大洋洲和亚洲
D.亚洲和美洲
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的一部分。受海
陆因素影响,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是南极地区,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南极和北极地
区都有极昼、极夜现象,但出现的日期相反。
【分析】该题考查两极地区的特点,比较记忆更有效。
【详解】现在的南极大陆常年冰天雪地,寸草不生。南极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主要的存在形式是冰川。
科学家在南极科考中发现,南极大陆的地下埋藏有丰富的煤炭。我们知道煤炭是由古代的植物埋藏在
地下,在千百万年的时间里经过复杂的变化生成的。南极大陆地下煤炭的来源的理由是:南极大陆在
数亿年前在中低纬度地区,有茂盛的植物生长,后漂移到现在的位置。根据题意。故答案为:③.
16.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
过程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
(1)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别为( )
①碰撞挤压
②张裂运动
③生长边界 ④消亡边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B.日本地震的发生
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
(2)下列地理现象中,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
A.渭河谷地的形成
C.青藏高原的隆起
【答案】(1)B;(2)D
【解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
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
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
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分析】本题考查了板块的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的结果,读图记忆解答此题。
【详解】本题是一道实验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1)根据材料分析,铝盆中由于蜡烛加热
区的水流上升,导致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移动,说明该实验模拟的是板块运动中的张裂作用,其边界
是生长边界。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2)渭河谷地是地堑,是岩层断裂下沉形成的,故 A 错误;日本地震是因为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
平洋板块消亡边界,故 B 错误;青藏高原的隆起是因其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故 C
错误;东非裂谷带是由于非洲板块的内部张裂而形成的,故 D 正确。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
17.夏威夷群岛东南部的基拉韦厄火山(19.43°N,155.29°W)于当地时间 2018 年 5 月 3 日发生熔岩
喷发。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火山位于( )
A.东半球,南半球
C.西半球,南半球
B.东半球,北半球
D.西半球,北半球
(2)该火山易喷发,说明该地( )
A.位于太平洋板块中部的活跃区
B.位于太平洋板块中部的稳定区
C.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D.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答案】(1)D;(2)D
【解析】【分析】【详解】(1)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20°W 以东、160°E 以西为东半球;20°W
以西、16°E 以东为西半球;基拉韦厄火山(19.43°N、155.9°W)为北半球和西半球;D 符合题意。
(2)一般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美国夏威夷群岛东南部的基拉韦厄火山位于美
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D 符合题意。
18.20 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于是他提出了
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 1915 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1960
∽1962 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
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
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
学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
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多选)。
是引
A.火山和地震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B.宇宙的起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案】(1)碰撞和张裂;(2)B;C;(3)不对,“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
【解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
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
地带,地壳不稳定。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是由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面的基本面貌,是由板块相
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张裂而形成的。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
西洋就是这样形成的。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山脉。引起地貌变化的还有一种是外力,如流
水、风力、生物作用等。板块构造学说迄今被视为不解之谜的地球活动大多得到了解释但仍有不少内
容无法解释,学说需完善和修正。
【分析】【详解】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引起海陆变化的原因应该是板块的碰撞和张裂;2、“板块
构造学说”解决的主要是地球表面壳的变化,选项 B 是宇宙的起源问题超出了“学说”适用的范围,
选项 B 是无法解释的。选项 C 是外力作用下形成的所以选项 C 也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3、
“板块构造学说”能解决很多地壳运动的问题,但仍有部分问题无法用现在的“板块构造学说”解释
所以说它是完美理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故答案为:(1)
碰撞和张裂;(2)B;C;(3)不对,“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
19.读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
、
、
、
。
运动。
、
板块。
板块,澳大利亚属于
板块和
字 , 依 次 写 出 ① ∽ ⑥ 板 块 的 名
板块。
板块的互相碰撞挤压。
(1)根据图上的数
称:
(2)我国属于六大板块中的
(3)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4)喜马拉雅山脉不断长高,其原因是
(5)红海不断扩大,其原因是两大板块正进行
进行
【答案】(1)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2)亚欧;
(3)太平洋;印度洋;(4)亚欧;印度洋(5)张裂;碰撞挤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板块分布及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
【详解】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
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
块、印度洋板块;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
震;火山、地震;(1)根据板块分布和海陆轮廓判断,下列板块分别是:①太平洋板块;②美洲板块;
③非洲板块;④南极洲板块;⑤亚欧板块;⑥印洋板块;(2)我国位于六大板块中的亚欧板块;(3)
运动;地中海不断缩小,其原因是两大板块正
几乎完全位于大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澳大利亚属于印度洋板块;(4)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
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呈碰撞挤压运动,导致山脉不断升高;(5)红海地处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的交界处,呈张裂运动,导致红海在不断扩张;地中海地处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呈碰撞挤压
运动,导致地中海在不断缩小;故答案为:(1)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亚
欧板块;印度洋板块;(2)亚欧;(3)太平洋;印度洋;(4)亚欧;印度洋(5)张裂;碰撞挤压
20.(综合思维)读板块分布示意图及板块碰撞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板块边缘地壳比较
。
和
形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
(1)板块内部地壳比较
(2)板块的
【答案】(1)稳定;活跃;(2)碰撞;张裂
【解析】【分析】整体分析:该题以读板块分布示意图及板块碰撞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板块构
造学说的三个观点,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解能力。
【详解】【详解】(1)读图可知,板块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分为六
大板块:欧亚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几乎全部位于海
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2)板块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
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3)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在板块交界地带,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两个板块发生
碰撞,在陆地上常常形成山脉。所以板块的碰撞或挤压和张裂形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
21.(区域认知)如图所示,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它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
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它宽约 50∽80km,底部是宽条带状的低地,夹嵌在两侧高原之间,仿佛是
一条干涸了的巨大河谷在群山中延伸。
(1)请你说说东非大裂谷是怎样形成的。
(2)据推算,近 1000 万年来,东非大裂谷不断向两侧扩张,近 200 万年来,平均扩张速度为每年 2
∽4cm.请你根据板块构造学说,预测一下一亿年以后东非大裂谷的变化趋势。
【答案】(1)东非大裂谷是一个断层陷落带,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巨大的断裂作用形成的。
(2)在地球的发展史上,非洲大陆从东非大裂谷这里开始分离,新的海洋在这里孕育。照这样的速
度发展下去,一亿年以后,这里将出现一个新的大洋。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壳变动的有关内容,试题难度一般。
【详解】(1)据所学知识可知,东非大裂谷是一个断层陷落带,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受到巨大的断裂作
用形成。(2)据题干可知,近 1000 万年来,东非大裂谷不断向两侧扩张,近 200 万年来,平均扩张
速度为每年 2-4 厘米,那么一亿年以后东非大裂谷的变化将是越来越大,非洲大陆从东非大裂谷这里
开始分离,新的海洋在这里孕育,一亿年以后,这里将出现一个新的大洋。
22.地壳和地表形态都在不断地变化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岩石圈由大小相同的六大板块组成
B.火山和地震多发生在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处
C.外力作用主要是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不平
D.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D
【解析】地壳运动即地质运动,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岩石的变形、
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地壳变动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
有时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
【分析】本题考查了地壳变动的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结合所学理解解答此题。
【详解】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的大小是不相同的;故 A 错误;火山和地震多发生在板块
交接或边缘处地壳活跃处;故 B 错误;地球表面高低不平是内力的作用导致的;故 C 错误;海陆变化
是内力作用导致的,即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故 D 正确;故选:D.
23.读南美洲和非洲的古老地层及动、植物化石相似性图,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图中显示
的信息有( )
B.①②④
D.②③④
C.①③④
①大陆发现古海洋生物的化石②相邻的大陆轮廓形状基本吻合 ③两块大陆发现相似动、植物化石 ④
两块大陆古老地层顺序大致相同
A.①②③
【答案】D
【解析】魏格纳天文学博士,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20 世纪初,魏格纳首先对大陆漂移假说进
行了系统的论述。他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
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样向外越漂越远。距
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轮廓。
【分析】本题考查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理解记忆即可。
【详解】读图可知,图中显示的信息有:②相邻的大陆(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轮廓形状基本吻合,
③两块大陆发现相似动、植物化石,④两块大陆古老地层顺序大致相同,这些都是大陆漂移假说的有
力证据。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