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年江苏无锡市惠山区六年级上册期中数学试卷及答案(苏教版).doc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资料共15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年江苏无锡市惠山区六年级上册期中数学试卷及 答案(苏教版) 总分:100 分 时间:60 分钟 一、填空题。(共 10 题) 1. 直接写出得数。 3 10 ×3= 5 6 = 4× 2 5 × 2 5 = 12 13 ÷8= 1 3 ÷ 1 6 = 10 21 = 2÷ 12 17 = 0÷ 4 3 × 3 4 = 1÷ 9 10 ; 4 25 ; ; 21 5 【答案】 ; 10 3 3 26 【解析】 ;2;0 9 16 【详解】略 2. 化简下列各比并求比值。 4 8 ∶ 15 35 0.3 小时 40∶ 分钟 40 32∶ 0.251.5∶ 【答案】5∶4; 5 4 ; 1∶6; 7∶6; 1 6 7 6 9∶20; ; ; 9 20 【解析】 【分析】根据比的基本性质作答,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数(0 除外) 比值不变;用最简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即可。 【详解】(1)40∶32
=(40÷8)∶(32÷8) =5∶4 5∶4 =5÷4 = 5 4 (2)0.25∶1.5 =(0.25×4)∶(1.5×4) =1∶6 1∶6 =1÷6 = 1 6 (3) 4 8 ∶ 15 35 4 15 =28∶24 =(  15 7  )∶( ×15×7): 8 35 =(28÷4)∶(24÷4) =7∶6 7∶6 =7÷6 = 7 6 (4)0.3 小时∶40 分钟 =(0.3×60)∶40 =18∶40 =(18÷2)∶(40÷2) =9∶20 9∶20 =9÷20 = 9 20 3. 解方程。
3 10 1 6 1 6 90%x 5 1.8  =  = x 11 3 4 9 = ; x 10= 1 6 x 80%x + = = ; x 【答案】 x 【解析】 【分析】x+80%x= 3 10 ,把百分数、分数化成小数,将方程化简为 1.8x=0.3,方程两边同 时除以 1.8 即可; 11 3 4 9 1 6 x- = ,方程两边同时加 4 9 ,然后把方程两边同时除以 11 3 即可; 90%x÷5=1.8,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方程两边同时乘 5,然后把方程两边同时除以 【详解】(1) x 80%x + = 解: x 80%x + = 3 10 3 10 9 10 即可。 1.8x 0.3= 1.8x 1.8 0.3 1.8 =  1 6 x = 解: (2) 11 3 11 x 3 11 11 3 18 11 11 3 3 x = = x  x 11 3 18 11 1 6 x = x  = 4 9 4  = 9 1 6 1 6 = 11 11 18 3  = (3)90%x 5 1.8  = 解:90%x 5 1.8 9 x 9 = 10 9 9 10 10 10 x 9 = 9 9 10 = x 9  x 10=
4. 一个容器内已注满了水。现在有大、中、小三个球。第一次把小球沉入水中;第二次把 小球取出,把中球沉入水中;第三次取出中球,把小球和大球一起沉入水中。现在知道每次 从容器中溢出的情况是:第一次是第二次的 球的体积的比是( )。 1 3 ,第三次是第一次的 2.5 倍,大、中、小三个 【答案】118 2∶∶ 【解析】 【分析】根据溢出的水与球的体积的关系解答,根据题意先设小球的体积是 1,第一次溢出 水的体积就是小球的体积;第二次溢出的水是中球的体积减去小球的体积;第三次溢出的水 是大球的体积+小球的体积-中球的体积,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第一次溢出的水等于小球体积,可以看作1份,第二次溢出的水等于中球和小球的 体积差,那么中球的体积就是 4 份,第三次溢出的水等于小球、大球的体积之和再减去中球 的体积,那么大球和小球的体积合起来就是 6.5 份,大球的体积就是 5.5 份,体积比为 118 2∶∶ 。 【点睛】明确溢出的水与球的体积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5. 在横线上填上“>”“<”或“=”。 __________ (2) __________ (1) 9 24  11 3 13  7 7 12 3 5 【答案】 7 3 2 (3)  __________ (4)  __________ 9 11 8 13  7 7 12 3 5 ②. < ①. > ③. < ④. < 【解析】 【分析】(1)根据一个数(0 除外)乘大于 1 的数,结果大于这个数比较即可; (2)一个数(0 除外)乘小于 1 的数的积小于一个数(0 除外)乘大于 1 的数的积; (3)(4)根据一个数除以大于 1 的数(0 除外),结果小于这个数比较即可; 【详解】(1) 9 11 9 24  > 11 8 13 3 13   < 7 7 (2)
(3) (4) 7 12 3 5 7 12 3 5  < 7 3 2  < 【点睛】解答此题的主要依据是:积与乘数的关系和商与被除数的关系。 6. 李师傅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棱长 5 厘米的正方体,这种铁丝 一根长_____厘米;围成的长方体的长 6 厘米、宽 4 厘米,它的高是_____厘米. 【答案】 ①. 60 ②. 5 【解析】 【详解】解:5×12=60(厘米), 60÷4﹣(6+4) =15﹣10 =5(厘米) 答:这种铁丝一根长 60 厘米,长方体的高是 5 厘米. 故答案为 60;5 7. 下面是一个有盖的长方体纸盒的展开图,纸盒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答案】30 【解析】 【分析】观察图形可知,长方体的长是 6 厘米,长方体的两条长和一条高合起来是 13 厘米, 求长方体纸盒的高,高=13 厘米-6 厘米×2;长方体的两条高和一条宽合起来是 7 厘米, 求长方体纸盒的宽,宽=7 厘米-高×2,代入数据,求出长方体的宽和高,再根据长方体 体积公式:体积=长×宽×高,代入数据,即可解答。
【详解】高:13-6×2 =13-12 =1(厘米) 宽:7-1×2 =7-2 =5(厘米) 体积:6×5×1 =30×1 =30(立方厘米) 下面是一个有盖的长方体纸盒的展开图,纸盒的体积是 30 立方厘米。 【点睛】本题考查长方体体 积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求出宽和高的值。 8. 甲数除以乙数商是1.2 ,乙数和甲数的最简比是( 【答案】 6 5: )。 【解析】 【分析】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 1.2,也就是甲数是乙数的 1.2 倍,把乙数看作单位“1”, 因此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1.2∶1,化简即可。 【详解】把乙数看作单位“1”,因此甲数与乙数的比是1.21∶。 1.21∶  1.2 5  = 1 5    ∶  6 5=∶ 。 【点睛】此题考查了比的意义,以及化简比的方法。
9. ( )千克的 【答案】 ①. 1 2 【解析】 5 8 是 ②. 千克,( 5 16 1 10 )千米是 7 10 千米的 1 7 。 5 16 除以 5 8 即可; 5 16 5 8 1 7 7 10 乘 1 7 【分析】要求多少千克的 是 千克,用 要求多少千米是 千米的 ,用 即可。 7 10 5 8 【详解】 ÷ 5 16 8 5 × 5 16 1 2 = = (千克) × 1 7 = 千克的是 7 10 1 2 1 10 5 16 (千米) 千克, 1 10 千米是 7 10 千米的 1 7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要熟练掌握。 10. 一块长方体木材,长10 分米、宽10 厘米、厚5 厘米,若锯成最大的正方体木块,可以 锯成( )块,每块体积应是( )立方厘米。 ①. 40 ②. 125 【答案】 【解析】 【分析】10 分米=100 厘米;根据长方体切割正方体的方法可知:要使木块的体积最大,木 料又不能有剩余,那么正方体木块的棱长应该是 100、10 和 5 的最大公因数,求出它们的最 大公因数,然后根据锯出的总块数等于长、宽、高上锯成的块数的连乘积,再根据正方体的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把数代入即可求出每块体积,由此即可解答。 【详解】10 分米 100= 厘米, 100=2×5×2×5 10=2×5 5=1×5 100、10 和 5 的最大公因数是 5。正方体木块的棱长是 5 厘米。 (100÷5)×(10÷5)×(5÷5) =20×2×1 =40×1
=40(块) 5×5×5 =25×5 =125(立方厘米) 一块长方体木材,长10 分米、宽10 厘米、厚5 厘米,若锯成最大的正方体木块,可以锯成 40 块,每块体积应是 125 立方厘米。 【点睛】熟练掌握最大公因数的求法,以及长方体体积公式、正方体体积公式是解答本题的 关键;注意单位名数的统一。 二、选择题。(共 6 题) 11. 两根都是 2 米长的钢管,第一根先用去 用去 3 4 米,用去部分比较( )。 A. 两根用去一样长 C. 第二根用去长 【答案】C 【解析】 3 4 米,再用去余下的 1 4 ,第二根先用去 1 4 ,再 B. 第一根用去长 D. 无法确定 【分析】第一个钢管:用 2 减去 3 4 两次用去的长度相加,即可解答。 米,求出剩余的长度,再乘 1 4 ,求出用去的长度,再把 第二个钢管:先用总长度× 即可解答。 1 4 ,求出用去的长度,再把两次用去的长度相加,再进行比较, 【详解】第一根钢管: 3 4 +(2- )× 3 4 1 4 (米) 第二根钢管: + × 1 4 5 4 5 16 5 16 + + = = = = 3 4 3 4 12 16 17 16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