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北京市朝阳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 10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 14 分)
在朝阳区建区 65 周年之际,学校组织大家以“我们爱朝阳”为主题开展演讲活动。活动前,你所在的小组
完成了一篇演讲稿。老师建议你们开展讨论交流,进行检查和修改。
演讲稿第一部分:探秘朝阳的由来
①日出东方,梦起朝阳。当今日的繁荣盛景勾勒出朝阳这片热土 65 载光辉轮廓,追
①
着光
影方寸的足迹,我们似乎也听到了历史的声音……
②朝阳区位于北京市中心城区的东部,辖区面积 470.8 平方公里,自古就被赋予.京畿腹地的美誉。早
在距今 2000 多年前的秦代,这里就已经有行政区属。其辖域名称
②
经多次调整,因地处朝阳门
外,1958 年正式更.名为朝阳区。随着五大工业基地的兴建,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工人体育场等北京十大
建筑相继落成,以及使馆区的开辟建设,朝阳区开始成为北京新兴工业区、对外交往窗口区,大踏步向阳
而行的新篇章就此掀开。
1. 同学们对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的读音把握不准。下列各项中依次给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赋予.( yǔ ) 更.名( gēng )
B. 赋予.( yú ) 更.名( gēng )
C. 赋予.( yǔ ) 更.名( gèng )
D. 赋予.( yú ) 更.名( gèng )
2. 同学们对语段①②横线处的字形产生争议。下列选项中依次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朔
②力
C. ①朔
②历
B. ①溯
②力
D. ①溯
②历
演讲稿第二部分:认识朝阳的发展
①孟夏之日,万物并秀,朝阳区走过了 65 个年头。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朝阳区始终在“中国式现
代化”的辽阔征程上奋力前行。
②65 年,从首都“菜篮子”“米袋子”,到五大工业区,再到一座功能全、经济强、流动性高、社会
活力足的现代化城区,朝阳区以全国 1/20000 的土地创造了 1/154 的 GDP,在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创造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多个第一。
③65 年,从农田里长出新城,在工业区里孕育繁华。朝阳区的每一天,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长。
时代潮流
①
(浩浩荡荡/震耳欲聋),唯弄潮儿能勇立潮头。从无到有,由 0 到 1,定格朝阳发展
的照片中,不仅有越来越美的首都风景线,更有不断向上的经济社会发展线。
④数字最直观地体现了活力朝阳的发展速度。凭借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冬奥会冬残奥会、亚运会、绿
隔建设等一次次发展机遇,朝阳区 GDP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路攀升至 2022 年的 7911.2 亿元,增长超过
250 倍。
②
(日新月异/瞬息万变)、蒸蒸日上的朝阳,闯出一片新天地、干出一番新作为,是当
之无愧最具活力“60 后”。通过高瞻远瞩的规划和热火朝天干事业的激情,使这片热土始终保持高速发展。
3. 你认为在语段①②处依次填写四字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①震耳欲聋
②日新月异
B. ①浩浩荡荡
②日新月异
C. ①浩浩荡荡
②瞬息万变
D. ①震耳欲聋
②瞬息万变
4. 你发现画线的句子存在问题,请修改。
修改:
演讲稿第三部分:憧憬朝阳的未来
①当你在清晨眺望东三环,目光与碧空下那方极具辨识度的天际线交织,你会感到东方古都扑面而来
的青春气息,你会聆听到机遇与未来在“碰杯”,那里就是我们的朝阳啊!
②我们热爱朝阳
①
这里有聚焦“一核”打造的千亿级商圈,这里是自信和荣耀并
③肩的“双奥之城”主承载区,这里有多点开花、各美其美的文创园,这里有星罗棋布、异彩纷呈的
博物馆,这里是温榆河的焕新
②
这里是亮马河的蝶变……
④我们热爱朝阳。
⑤朝阳,是你是我是他,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朝阳。
⑥这是一片充满活力的热土,就像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鲲鹏,就像
③
。
⑦“60 后”朝阳,正青春,再出发!
5. 有同学对语段①②两处使用的标点符号有疑问。你认为这两处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
A. ①冒号
②逗号
B. ①冒号
②顿号
C. ①句号
②逗号
D. ①句号
②顿号
6. 你为语段横线③处补写一个句子,使语意连贯。
7. 同学们就演讲场地背景板上“朝阳”两字的书体展开讨论。请你结合对朝阳区的认识,选择一种书体,
说明理由。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甲】
【乙】
选择:
理由:
【答案】1. A
2. D
3. B
4. 答案示例:删掉“通过”
5. C
6. 答案示例:迎着朝阳展翅高飞的凤凰
7. 答案示例:
选择:乙
理由:飘逸灵动的行书“朝阳”,与朝阳区社会活力足、发展速度快的现代化城区特点相符。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赋予.:读音 fù yǔ,交给(重大任务、使命)。
更.名:读音 gēng míng,改易名称、更改名字。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追溯:逆水而行,后引申为追求根源,探索缘由。
历经:遍经,所有的都经历过。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空一,根据“时代潮流 ① (浩浩荡荡/震耳欲聋),唯弄潮儿能勇立潮头”语境,此处是时代潮流声势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浩大的意思,应使用“浩浩荡荡”。排除 AD;
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发展、进步很快。
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千变万化。形容变化很快、很多。
空二,根据“
② (日新月异/瞬息万变)、蒸蒸日上的朝阳,闯出一片新天地、干出一番新作为”
语境,此处是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的意思,应使用“日新月异”,排除 C;
故选 B。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病辨识与修改。
④段画线句“通过高瞻远瞩的规划和热火朝天干事业的激情,使这片热土始终保持高速发展”语病是主语
残缺,删掉“通过”或“使”。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①处,根据“我们热爱朝阳”句意完整,下一句“这里有聚焦……”另起一层意思,可知应使用句号;
②处,根据“这里是温榆河的焕新”与“这里是亮马河的蝶变”是并列分句,句子内部没有停顿,可知应
使用逗号;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或仿写)。
根据语境“这是一片充满活力的热土,就像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鲲鹏,就像 ③ ”,形式上使用偏正结构
短语,内容上把朝阳比作某物,表达对朝阳的赞美。
示例:乘着东风振翅远飞的雄鹰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书体(书法)欣赏。从【甲】【乙】两种书体中任选一种,结合对朝阳区的认识,说明理由即可。
示例:我选【甲】。一波三折的隶书“朝阳”,与朝阳 65 年的发展历程相切合,继往开来,变化创新。
二、古诗文阅读(共 20 分)
(一) (共 8 分)
8. 默写。
(1)潭西南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小石潭记》)
(2)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能自强也。(《礼记·虽有嘉肴》)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3)“鸟”是古诗文中的常见意象。《诗经·关雎》用“ __________,__________”起兴,引出对美丽贤
淑的好姑娘的爱慕之情。《庄子·北冥有鱼》形容鹏鸟“怒而飞,__________ ”,展现了庄子文笔的奇幻。
请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个含有“鸟”的意象的句子:“__________”。(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
音替代,本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
【答案】
①. 斗折蛇行
②. 明灭可见
③. 然后能自反也
④. 知困
⑤. 关关雎鸠
⑥. 在河之洲
⑦. 其翼若垂天之云
⑧. 示例:几处早莺争暖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
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①②③④⑤⑥⑦中注意“折、反、困、雎、洲、翼”等字的正确书写。
⑧题,写出一个含有“鸟”的意象的诗句即可,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不写错字。
示例:归雁洛阳边。
如写例句中的句子,注意“莺、暖”等字的正确书写。
(二) (共 5 分)
阅读《卖炭翁》,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
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
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9. 《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诗。第一节写卖炭翁劳苦悲惨的生活。诗人用“__________”两句,指出老翁辛
苦劳作只是为了换取起码的温饱。第二节写__________ ,将宦官及其爪牙的飞扬跋扈、颐指气使、蛮横无
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10. 本诗与李绅的《悯农(其一)》都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强烈同情。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两位诗人是如
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悯农(其一)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答案】9.
①.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②. “宫使”对卖炭翁的掠夺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0. 答案示例:
《悯农》中诗人将“四海无闲田”的景象与农民饿死的结果形成对比,表达对农民的同情。《卖炭翁》中诗
人通过描写老翁单薄的衣着与担心炭价低廉而希望天气寒冷的矛盾心理,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句内容。
根据题干“指出老翁辛苦劳作只是为了换取起码的温饱”可知,所填诗句应是表示老翁卖炭的原因。第一
节中“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意思是: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
的食物。一问一答,说明了这位老翁已被剥削得贫无立锥,别无衣食来源,全指望他千辛万苦烧成的千余
斤木炭能卖个好价钱。
根据题干“将宦官及其爪牙的飞扬跋扈、颐指气使、蛮横无理表现得淋漓尽致”可知,所填内容应是描写
宦官恶劣行为的。第二节,就在卖炭翁心里盘算着怎样才能卖个好价钱的时候,远处两骑人马翩翩而来,
原来是“黄衣使者白衫儿”驾到。“翩翩”二字本来是用以形容英俊潇洒之态,用在这里却含有讽刺、挖
苦的意味,揭露了这两员太监趾高气扬,目中无人的嘴脸。因为是皇帝派来的,所以称“使者”。他们手
里高举皇帝颁布的文告,口称皇帝的命令,不由分说,强行扭转车头,驱赶着老牛向皇宫方向走去。千余
斤炭就这样被太监拉走了,留给老翁的不过是半匹红纱一丈绫而已。太监们仅用半匹纱一丈绫来支付千余
斤炭钱,实际等于强行掠夺。所以第二节写了“官使”对卖炭翁的掠夺。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写作手法和理解诗歌主旨。
《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一句。“身上衣正单”是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而“心
忧炭贱愿天寒”是对人物的心理描写。“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
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
冷。“衣正单”与“愿天寒”构成了对比,反衬了这位老翁内心的挣扎和生活的苦难。诗人通过描写老翁
单薄的衣着与担心炭价低廉而希望天气寒冷的矛盾心理,把当时在饥寒交迫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痛苦有力
地揭示了出来,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悯农》中,“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是说,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土地,但劳苦农民仍然要饿
死。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前后的情况形成鲜明的
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中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把矛头直指不合理的社会财富分配制度,从而表达对农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人的同情(悯)。
据此作答即可。
(三)(共 7 分)
阅读三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
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
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大道之行也》)
【乙】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
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
道也。”
【丙】
(节选自《桃花源记》)
兼足①天下之道在明②分。掩地表亩③,刺屮殖谷④,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也。守时力民,进事长功⑤,
和齐百姓,使人不偷,是将率⑥之事也。若夫兼而覆之⑦,兼而爱之,兼而制⑧之,岁虽凶败水旱⑨,使百姓
无冻馁⑩之患,则是圣君贤相之事也。
(节选自《荀子·富国》)
【注】①[兼足]都很富足。②[明]明确。③[掩地表亩]开垦田地,画好地界。④[刺屮殖谷]除草种植农作
物。⑤[进事长功]促进生产,增加收益。⑥[率]同“帅”,行政长官。⑦[兼而覆之] 庇护所有的民众。
⑧[制]管理。⑨[凶败水旱]旱涝年岁,饥荒欠收。⑩[冻馁]受冻挨饿。
1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大道.之行 得道.多助
津津乐道.
B. 外户.而不闭 夜色入户. 足不出户.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C. 便舍.船
屋舍.俨然
舍.身取义
D. 复.行数十步 不复.出焉 山重水复.
12. 对文中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句子: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 为己。
理解:人们厌恶那种在公共劳动中不出力的人,但也觉得没有必要事事争先。
B. 句子: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理解: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C. 句子: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理解:桃源中人一一向渔人介绍他们的见闻,渔人对桃源人的经历觉得十分惋惜。
D. 句子: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理解:渔人一一向桃源中人叙述自己进入桃源的经过,桃源中人都非常惊叹。
13. 依据三篇短文的内容,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陶渊明借虚构的桃花源中的故事表达了自己的社会理想——___________;孔子认为,儒家大同社会理想的
核心是“___________”;荀子则认为,要做到富国就要___________。他们用不同方式表达了对“理想社
会”的设想。
【答案】11. B
12. B
13.
①. 没有战争,没有苛政
②. 天下为公
③. 人们尽职责本分
【解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治国的正道,仁政/谈、讲、说;
B.均译为:门;
C.放弃、舍弃/屋舍/舍弃;
D.又、再/又、再/许多的,不是单一的;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理解。
A.“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句意:力气人们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
的私利;指大家都愿意为公共的事业劳动做事,不谋求私利;本项理解有误;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中“此人”指的是渔人,“为”后省略(桃花源人),“具言所闻”指详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