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2021学年北京西城区初三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4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8页 / 共24页
资料共2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0-2021 学年北京西城区初三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及答 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45 分) 本部分共 3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 要求的一项。 1. 有一首诗中是这样称颂尼罗河的:“万岁,尼罗河!……无论何时,当人们饮水,一切 眼睛都充满谢意,因他的赐予。”尼罗河流域诞生了 A. 古埃及文明 B. 古巴比伦文明 C. 古希腊文明 D. 古印度 文明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发源于尼罗河流域,A 符合题意古巴比伦文明发源于两 河流域,B 排除;古希腊文明是海洋文明,C 排除;古印度文明发源于恒河和印度河流域,D 排除。故选择 A。 2. 下列有关雅典民主政治的说法中,指出了其局限性的是 A. 津贴制度有助于保证贫穷公民正常参政议政 B. 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 发展到极盛 C. 公民大会体现了城邦一切权力属于雅典公民 D. 占人口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 没有政治权利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是占人口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 有政治权利,D 符合题意;ABC 项与雅典民主政治相关,但不是其局限性,排除。故选择 D。 3. 如下图所示,亚历山大帝国的疆域“地跨欧亚非三大洲”,下列选项中,同样具有这一 特点的古代国家是 A. 2 世纪的罗马帝国 B. 5 世纪的法兰克王国 C. 7 世纪的日本国 D. 8 世纪 的中国唐朝 【答案】A 【解析】
【详解】公元前 27 年以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疆域不断扩大, 到 2 世纪达到最大规模,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A 符合 题意;BCD 项没有地跨欧亚非三洲,排除。故选择 A。 4. “公元前 450~前 449 年的是最早的罗马成文法,它体现了当时平民对贵族斗争的一次 巨大胜利。因为在此以前,立法和司法权力基本上由贵族垄断,而且法律也主要是不成文的习 惯法,这就更便于贵族的专横。”这段话中,适合填入横线的内容是 A. 《汉谟拉比法典》 B. 《查士丁尼法典》 C. 《十二铜表法》 D. 《拿破 仑法典》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公元前 450~前 449 年 的是最早的罗马成文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 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始终是古罗马的基本法,C 符合题意;《汉谟拉比法 典》是古巴比伦文明,A 排除;《查士丁尼法典》是拜占庭文明,B 排除;《拿破仑法典》是 在 1804 年颁布,D 排除。故选择 C。 5. 下侧出示的这则材料,能够佐证的是 A. 幕府统治建立 B. 教会权力高于王权 C. 城市实现自由自治 D. 西欧封 建制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材料中“巴伐利亚公爵塔西卢以手行臣服礼而成为封臣……像一个封臣那 样维护他和封君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8 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革土 地分配制度,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 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 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这次改革后西欧逐渐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D 正确;
幕府统治建立于古代日本,A 排除;教会权力高于王权以及城市实现自由自治发生在中世纪 欧洲,但是题干没有体现,BC 排除。故选 D。 6. 下列文明成果中,能够了解到古代阿拉伯文化的有 ①《荷马史诗》②《医学集成》③帕特农神庙④《天方夜谭》 B. ①② C. ①④ D. ②③ A.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排除;②《医学集成》是阿拉伯医学成就,符合题 意;③帕特农神庙是希腊文明,排除;④《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符合题意。所 以 A 符合题意,BCD 排除。故选择 A。 7. 历史课上,某同学介绍下图“这是英国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最后的晚餐》,它以 现实人物为主题,展现生命的活力,充分地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该同学对这幅名画的介 绍正确的是 ①作者的国籍②画的作者③画的名称④体现的核心思想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A. ①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蒙 娜丽莎》,它以现实人物为主题,展现生命的活力,充分地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所以②④ 符合题意,①③排除,D 符合题意,ABC 排除。故选择 D。 8. 下侧材料说明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航运和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这种转移是 A. 由阿拉伯半岛转移到欧洲西部 B. 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 由欧洲西部转移到欧洲南部 D. 由大西洋沿岸转移到地中海沿岸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意大利各城市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尼德 兰的安特卫普所排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意大利位于地中海沿岸,“葡萄牙的里斯本、西 班牙的塞维利亚、尼德兰的安特卫普”位于大西洋沿岸,所以材料反映的是商贸中心由地中 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B 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 ACD 项不符,排除。故选择 B。 9. 一集历史纪录片播放的内容中,多次出现下图图示,本集纪录片合理的主题是 A. 欧洲的文艺复兴 B. 进步的工人运动 C. 血泪的三角贸易 D. 民主的 政治历程 【答案】C 【解析】 【详解】三角贸易中,奴隶贩子从欧洲出发,乘船到非洲,携带枪支、杂物等换买黑奴,这 是“出程”。接着,满载黑人的运奴船到达美洲,这叫“中程”。最后,满载金银和原料的 船只返回欧洲,这叫“归程”。三角贸易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但使非 洲丧失了难以计数的人口,导致了非洲的落后。三角贸易为欧洲聚敛了大量财富,加快了资 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的繁荣,C 符合题意;ABD 项图示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 C。 10. 在早期殖民活动中,荷兰一度控制着波罗的海、印度及美洲的全部贸易,被称为 A. 殖民大帝国 B. 海上马车夫 C. “日不落帝国” D. 无敌舰 队 【答案】B 【解析】 【详解】荷兰一度控制着波罗的海、印度及美洲的全部贸易,因而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B 符合题意;殖民大帝国称号与荷兰无关,A 排除;“日不落帝国” 指的是英国,C 排除; 西班牙拥有无敌舰队,D 排除。故选择 B。 11. 下表是某同学整理出的部分欧洲重要历史人物的资料,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B. B C. C D. D A. A 【答案】B 【解析】 【详解】5 世纪后期至 16 世纪前半期,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达到鼎盛,出现了“美术三杰”: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B 符合题意;达尔文提出进化论,A 排除;罗伯斯庇尔是法 国大革命时期的领导人,C 排除;文艺复兴发生在步入近代时期,D 排除。故选择 B。 12. 下图是一位教师关于英国革命的教学板书,从中得出的结论是 A. 资本主义发展是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 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得以确立 C. 《权利法案》是革命结束的标志 D. 英国革命具有曲折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序幕拉开、处死国王、实行护国主政体、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可知,英国资 产阶级革命曲折发展,D 符合题意;ABC 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故选择 D。 13. 有史学家评论“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 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著名的法典。这些改革意味着进步,或至少意味着 维新。”对于这段话,解读正确的有
①“基本原则”包括自由、平等、民主②著名“法典”指的是《拿破仑法典》 ③这段话认为拿破仑促进了欧洲的进步④作者否认拿破仑对外战争的侵略性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A.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法国大革命时期主张自由、平等、民主等,①符合题意;拿破仑统治时期颁布《拿破仑 法典》,②符合题意;根据“这些改革意味着进步,或至少意味着维新”可知,这段话认为 拿破仑促进了欧洲的进步,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作者否认拿破仑对外战争的侵略性, ④排除。所以 C 符合题意,ABD 排除。故选择 C。 14. 以下历史人物都曾经在其本国的历史发展中做出过突出贡献,受到后人长久的缅怀。下 列有关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 四人均带领本国民众进行过反对外国殖民主义的斗争 B. 图 1 和图 4 中的人物都反抗过西班牙的殖民统治 C. 图 2 中的人物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D. 图 3 中的人物推翻了法国的君主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1816 年以后的十年间,玻利瓦尔率领起义军转战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等地,解放 了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者,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C 符合题意;拿破仑没有带领本国民 众进行过反对外国殖民主义的斗争,A 排除;图 4 人物反抗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B 排除; 拿破仑上台之前法国的君主制度已经被推翻,D 排除。故选择 C。 15. 如果以“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你会发现拉丁美 洲的独立运动具有鲜明的特点,其特点之一表现为( ) A. 南北联合,协同作战 C. 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 【答案】A 【解析】 B. 由封建王公领导 D. 建立了统一的国家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的鲜明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拉丁美洲独立 运动,玻利瓦尔在北部领导独立运动,圣马丁在南部领导独立运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南北 联合,协同作战,共同打败了殖民者。故选 A。 16. 19 世纪中期俄国的一名农奴,在本国的改革中获准得到一块份地,只需现金支付 20%—25%的赎金,其余部分由政府以有息债务的形式支付。关于这场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使沙俄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B.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C. 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生活方式 D. 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 世纪中期俄国的一名农奴,在本国的改革中获准得到一块份地,只 需现金支付 20%—25%的赎金,其余部分由政府以有息债务的形式支付。”可知,材料反映 的是俄国 1861 年改革,1861 年改革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D 符合题意;使沙俄夺取 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与 1861 年改革无关,A 排除;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B 排除;彼得一世改革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生活方式,C 排除。故选择 D。 17. 1871 年的 10 月 1 日,日本越前藩的藩主召集数百名世袭家臣,命令他们将对藩主的忠 诚转换为忠于天皇和国家,他敦促家臣们要多考虑国家的利益。这一做法顺应了当时日本中 央政府所推行措施中的 A. 废藩置县 B. 实行征兵 C. 殖产兴业 D. 文明开 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日本越前藩的藩主召集数百名世袭家臣,命令他们将对藩主的忠诚转换 为忠于天皇和国家,他敦促家臣们要多考虑国家的利益”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日本明治维新 中的废藩置县,A 符合题意;BCD 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故选择 A。 18. 从 19 世纪 60 年代开始到 20 世纪初,美国不断增长的经济力量已经大约占全球国民生 产总值的 33%,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这说明美国内战 A. 使美国获得独立 C. 使南北矛盾加剧 【答案】D 【解析】 B. 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D. 清除了经济发展障碍 【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内战后经济快速发展,证明内战清除了经济发展障 碍,所以 D 项符合题意;美国独立于 1776 年、美国通过南北战争解决了南北矛盾、废除黑 奴制度与材料无直接关系,由此分析 ABC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D。 19. 19 世纪以来,欧洲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不断出现,到 1851 年,伦敦人口 236 万,巴
黎人口 100 万以上。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殖民主义的扩张 B. 市场需求的增加 C. 工业革命的影响 D. 社会制 度的转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19 世纪以来,欧洲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不断出现,到 1851 年,伦敦人口 236 万,巴黎人口 100 万以上”反映的是城市化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 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C 符合题意;ABD 项与材料现象的出现没有直 接关系,排除。故选择 C。 20. 科技创新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新变化。以下成果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是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A.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干所给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3 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是第 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③符合题意;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④符合题意; 珍妮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①排除;计算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③排除。所以 D 符合题意,ABC 排除。故选择 D。 21. 下图是某同学提炼出的部分学习内容要点,适合的学习主题是 A. 西欧封建社会的演变 C. 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 【答案】D 【解析】 B. 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D. 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 【详解】据“教育的大众化”“妇女社会地位提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使工业化 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妇女走出家庭成为主要劳动 者之一,使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提升了妇女的地位。工业革命促使欧洲国家推广大 众教育,所以 D 符合题意;ABC 项题干没有涉及,排除。故选择 D。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