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年江苏淮安市淮安区六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部编版).doc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资料共1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年江苏淮安市淮安区六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 答案(部编版) 按要求完成字词句练习 1. 看拼音写词语。 líng lì shòu xuē qín jiàn dǐ yù hé ǎi kāng kǎi zāo gāo rì kòu 【答案】伶俐 瘦削 琴键 抵御 和蔼 慷慨 糟糕 日寇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 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伶、瘦、琴、键、御、慷、慨、 寇”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选择题(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写在题目中的横线上)。 2. 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云涯 宾客 威风凛凛 B. 隆重 干燥 别出心栽 C. 错综 陶醉 汹涌澎湃 D. 跺脚 斗蓬 约定俗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考查汉字字形。 A 项云涯 ——云崖 B 项别出心栽——别出心裁 D 项斗蓬——斗篷 3.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心志、情志) B.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一会儿,不 久)
C. 尾搐入两股.间(大腿) D. 今乃掉.尾而斗(掉转)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考查字词解释。 A 项意思是伯牙正在弹琴但心里想的是高山。 B 项意思是过了一会儿,琴声又似表现出奔腾澎湃的波涛。 C 项意思是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 D 项错误,意思是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斗角。今乃掉.尾而斗(摇) 4. 在朗读“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这两句时要读出( )的语气。 B. 疑问 C. 急切 D. 难受 A. 责备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内容出自课文《桥》。结合课文内容可知,第一次“吼”是站在党员的 角度,是因为生气、愤怒。老汉揪出儿子让他排到后边去,体现了他大公无私、不徇私情的高尚品质。这 时候的老汉是责备的,选项 A 正确。 5. 小说还会借环境来突显人物形象。《穷人》把故事安排在一个风雨大作、又黑又冷的夜晚,有利于( ), 反衬桑娜夫妇的善良以及他们内心世界的富有。 A. 总领全文 B. 推动情节发展 C. 表现穷人生活的艰辛 D. 场面描写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把故事安排在一个风雨大作、又黑又冷的夜晚,表现在如此恶劣的天气,渔夫还要出海打渔,足见渔夫一 家的贫穷;另一方面,为后文衬托他们宁愿自己受苦,也要抚养邻居的孩子这种善良品质做铺垫。 6. 下列作家与作品对应出现错误的一项是( ) A. 戴嵩 《书戴嵩画牛》 B. 老舍 《草原》 C. 鲁迅 《少年闰土》 D. 列夫·托尔斯泰 《穷人》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掌握。 《书戴嵩画牛》》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先写杜处士爱好书画,尤为珍惜戴嵩所作《斗牛 图》一轴;然后在此铺垫基础上突出一牧童拊掌大笑斗牛画的情景;最后以古语结束全篇,暗讥当政者不 尊重现实而胡乱变法改制的错误行为。 《草原》作者是老舍。文章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这三幅生动的画面 。作者在 最后引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抒发了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 1921 年写的短篇小说《故乡》。这篇文章塑造了一个在鲁迅眼中“聪明、机智勇 敢、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形象。 《穷人》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发表于 1846 年的中篇小说。小说通过杰符施金与瓦莲卡的通信,描绘 了“小人物”的悲惨经历和悲剧命运。 7. 下列说法错误或与原文不一致的是( ) A. 柳公权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瘦硬挺拔,骨力遒劲。《兰亭集序》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B. 《开国大典》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让我们感受到了阅兵式的庄严、隆重。 C.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两句诗的停顿是正确的。 D. 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课文内容理解、朗读句子和阅读方法和策略。 A 项:《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 353 年),书圣王羲之在浙江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 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B 项:《开国大典》记叙了 1949 年 10 月 1 日下午 3 时,首都 30 万人聚集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新中国开国大典中的阅兵式,历时两个半小时,受阅部队共 1.64 万余人,场面非常壮观,揭示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欣喜之情。开国大典有三 项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仪式;人民群众游行活动。 C 项: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两句诗的停顿是正确的。 D 项: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8.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
如:这幅画构图新颖,用色巧妙,他_____________:“真是太美了!”(填写代替“说”的词)盲姑娘听 完曲子,她___________:“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不用与“说”有关的词语) 2.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__________。月亮_________,穿过一缕一缕_________。忽然,海面上 ________________,卷起了_________。(《月光曲》) 3.《过故人庄》中“___________, 青山郭外斜 ”描写了山村美丽的景色;《春日》中“ 等闲识得东风面 , ____________”则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4.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这就是中国 的脊梁。(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答案】 ①. 竖起大拇指赞叹 ②. 激动地说 ③. 洒满了银光 ④. 越升越高 ⑤. 轻纱 似的微云 ⑥. 刮起了大风 干的人 ⑪. 为民请命的人 ⑫. 舍身求法的人 【解析】 ⑦. 巨浪 ⑧. 绿树村边合 ⑨. 万紫千红总是春 ⑩. 拼命硬 【分析】 【详解】1.本题考查词语应用。 代替“说”的词有很多,例如说、细语、唧哝、喁喁、呢喃、喊、夸赞、称赞等,这里要根据语境,可以 填写“赞叹”“说”等。 2.本题考查现代文识记默写。 《月光曲》这篇课文叙述了贝多芬从了解到盲姑娘的家境及爱好从而走进茅屋为她亲自奏了两曲,从而产生 激情,在月光如水的夜晚谱写了《月光曲》的情景。默写时注意洒、微、刮字的笔画。 3.本题考查古诗识记默写。 《过故人庄》作者是唐代孟浩然,全文: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 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春日》作者是宋代朱熹,全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 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4.本题考查名言识记默写。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鲁迅先生在民国时期所著的一篇驳论文,这篇驳论文作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 之际,反驳了当时社会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以及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的言论,鼓舞了民族自信心和 抗日斗志。 “广阅读”内容考查 9. 填空。 (1)绿遍山原白满川,____________。(翁卷《乡村四月》)
(2)天下三分明月夜,____________。(徐凝《忆扬州》) (3)_____________,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4)《童年》是苏联作家___________的小说。 (5)《爱的教育》以___________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四年级小男孩的成长故事。 (6)两本选读书,我最喜欢的一本是__________,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是__________。 【答案】 ①. 子规声里雨如烟 ②. 二分无赖是扬州 ③. 旧时王谢堂前燕 ④. 高尔基 ⑤. 第一人称 ⑥. 《草房子》 ⑦. 桑桑 【解析】 【分析】 【详解】主要考查默写。 (1)出自翁卷的《乡村四月》,全诗为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 插田。 (2)出自徐凝的《忆扬州》,全诗为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 州。 (3)出自刘禹锡的《乌衣巷》,全诗为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 姓家。 (4)《童年》是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它 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5)《爱的教育》采用日记的形式,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建记录了 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 着感人肺腑的力量。 (6)选择自己喜欢的书说一说,比如:我最喜欢的一本是《青铜葵花》,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是青铜。 选择。 10. 《童年》中外祖父第一次打阿廖沙是因为( ) A. 顶针的事情 B. 不愿意学习 C. 桌布染色的事情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考查名著阅读。
《童年》原文:我费力地把桌布拖出来,抱到院子里。可布角才沾到水桶里的“宝蓝”色,小茨冈人就不 知从什么地方蹿了出来了,一把夺过我手里的布,用他的大手拧着浸湿过的布角,对站在屋里的表哥喝道: “快去把你外婆找来!”……外公冲过来,推开她,一把把我夺过去,拖到长板凳前。我拼命挣扎,扯他 的红胡子,咬他的手指。他怒吼着,夹紧我,用力把我往板凳上摔过去,摔得我的脸生疼。我还记得他疯 狂的号令:“把他给我绑起来!我要打死他!”我也记得母亲吓得煞白的脸和瞪得老大的眼睛。她在长板 凳前跑来跑去,急切地恳求着:“别打,父亲!放了他吧!”外公一直把我打昏了才罢手。 11. 《爱的教育》一书中扫烟囱的孩子哭泣的原因是( ) A. 弄丢了钱怕主人责罚 B. 扫烟囱太累 C. 腿受伤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考查名著阅读。 出自《爱的教育》,结合“他哭着告诉她们,说他扫了好几处烟囱,才挣了 30 个索尔多,可不知什么时候 却从背着的口袋的破洞中漏掉了。说完,他指着那个破洞给大家看,并且告诉她们,钱丢了,他不敢回家。” 可知扫烟囱的孩子哭泣的原因是弄丢了钱怕主人责罚。 阅读理解 小古文阅读。 晏子使楚。楚人以①晏子短②,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③晏子。 晏子使楚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④更道,从大门入。 【注释】①以:因为 ②短:长短,这里指人的身材矮小。③延:请。④傧者:指招待宾客的人。 12.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1)晏子使.楚______________ (2)傧者更.道______________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________________ 14. 晏子是个聪明机智、能言善辩的人。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用“ ”在文中画出。 15. 尝试用小古文形式的语言,写一两句话,赞美齐国的晏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 ①. 出使 ②. 更改 13. 在大门旁边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进城。 14.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15. 晏子,聪颖机智,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为后人颂。 【解析】 【分析】译文:晏子被派遣到楚国。楚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 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 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1)“晏子使楚”意思是出使到楚国。“使”出使。 (2)“傧者更道”意思是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更”更改。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翻译为“在大门旁边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进城”,其中“延”意 思是“请、迎接”。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注意题干要求是找出符合晏子“聪明机智、能言善辩”的语句。通过晏子的语言“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可以分析出晏子的性格。当面对楚人的刁难,晏子以“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 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进行反驳,告诉楚人,如果不让自己从大门进入,那 么楚人就是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了。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口语交际。 《晏子使楚》的晏子是个齐国的一个大夫,矮个子,相貌一般。但是却是一位机智灵活、巧言善变的思想家, 政治家,外交家。内辅国政,屡谏齐君。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 和国威。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可以围绕晏子的性格特点组织语言。 课外阅读。 ①只看过一次昙花的开放:那种感觉,凄美而壮烈。 昙花 ②一共五盆,排在大厅的一旁。圆筒形的主枝,傲然直立。分枝多,呈叶状形,枝上巍巍然地挂着即 将灿烂地开放的花蕾。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