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年江苏宿迁泗阳县六年级下册期中语文试卷及答
1.看拼音,写词语。
案(部编版)
luò
tuo
zhēng
róng
jīng
huáng
xī
shēng
yòu
zhì
(
)
(
)
(
)
(
)
(
)
【答案】
①. 骆驼
②. 蒸融
③. 惊慌
④. 牺牲
⑤. 幼稚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
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
“融”“慌”“牺”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单项选择题。
2. 下列词句中,音、形、义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 汤匙.(chǐ)
抽噎.(yè)
B. 暂.时(zhàn)
道观.(guān)
焚.烧(féng)
收敛.(niǎn)
C. 铺.户(pù)
D. 剔.除(tì)
【答案】D
【解析】
严峻
恐俱
浓绸
通霄
泣涕零.如雨(眼泪)
精兵简.政(缩减)
喜出望.外(意料)
或.重于泰山(或者)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字义的识记能力。
解答本题时,先看清楚题干要求,再从 4 个选项中选出错误最多的一项。
A 答案,“汤匙”的读音应为“tāng chí”,“抽噎”的读音应为“chōu yē”,“零如雨
(眼泪)”中的“零”是落下的意思。A 答案有 3 处错误。
B 答案,“暂时”的读音应为“zàn shí”,“道观”的读音应为“dào guàn”,“恐俱”
应为“恐惧”,B 答案有 3 处错误。
C 答案,“焚烧”的读音应为“fén shāo”,“浓绸 ”应为“浓稠”,C 答案有 2 处错误。
D 答案,“剔除”的读音应为“tī chú”,“收敛”的读音应为“shōu liǎn”,“通霄”
应为“通宵”,“或重于泰山(或者)”中的“或”是有的人的意思。D 答案有 4 处错误。
故选 D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生命需要奋斗,奋斗不奋斗,造就的结果截然不同....。
B. 她唱歌时随心所欲....,和原唱几乎一模一样。
C. 《汤姆·索亚历险记》里的印江·乔埃,最后饿死在山洞里了,真是死得其所....。
D. 衡水中学创造了多年的高考神话,主要是因为学校有一群乌合之众....。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首先我们要明白词语的意思。
A.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题干中“奋斗不奋斗”是指两种事物)
故符合逻辑。
B.随心所欲:欲:想要,希望。凭着自己的意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逻辑不符合。
C.死得其所:所:地方,处所。得其所:得到恰当的地方。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用在
此处,不符合语境。
D.乌合之众:像乌鸦聚集在一起。形容临时凑合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题干中与前半
句“衡水中学创造了多年的高考神话”搭配不当)故用词不当。
综上所述,答案选 A。
4. 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为悼念雷锋写的一篇演讲稿。
B. 《马诗》《石灰吟》《寒食》这三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C. 《匆匆》和《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D. 《十六年前的回忆》全文都是按照时间顺序叙事,而且做到了前后照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A 项,错误。《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于 1944 年 9 月 8 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B 项,错误。没有《寒食》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
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
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
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
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C 项,正确。《匆匆》和《那个星期天》相同点:都描写得是时间的流逝。不同点:《匆匆》
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那个星期天》表达了作者在等待中的孤寂、落寞、
痛苦。
D 项,《十六年前的回忆》运用了倒叙的写法,记叙了“我”的父亲李大钊在局势和处境极
其危险的情况下仍坚持党的工作,被捕时处变不惊,法庭上镇定沉着,被害后全家人无比悲
痛的事。
5.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妈妈对我说:“等我把衣服洗完就带你出去玩。”(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注意加点部分,围绕词语意思仿写句子)
盼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思德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用合适的关联词将前后
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心情好:路旁的一朵朵鲜花,好像在对我微笑,树上的鸟儿也在不停地欢唱。(仿写句
子)
心情不好: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妈妈对我说,等她把衣服洗完就带我出去玩。 ②. 我盼望下雪,盼得
心都冻凉了。 ③. 之所以张思德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是因为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
④. 一大早太阳就那么热,前面的人还那么慢,旁边两个人还一直说话,真是吵死了。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直述句改为转述句。
直接引用改为间接引用(转述句)的方法:①改变标点:去掉表示直接说话的冒号和引用,
改用逗号。②改变人称代词:如把“我”改为“他”。“你”改为提示语中的受话者。③看
句子的内容,有些句子中个别或少量的文字需要改动。
去掉表示直接说话的冒号和引用, 改用逗号。把引号中的“我”改为“她”,把“你”改
为“我”。
(2)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例句“喜得快要发疯了”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将八儿欢喜的情感夸大化,突出八儿非常的
欢喜。夸张: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
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仿写的句子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将“盼望”的程度或者感受夸大
化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
使句子连贯。
这两个句子是因果关系,可以用“之所以……是因为……”相连。
(4)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例句通过环境描写表现人物的心情,据此仿写。以不同的心情来看同样的景物,当然是不一
样的。因此人物的心情可以通过环境描写间接表达出来。
心情不好时看到的景物也是消极的。示例:路旁的花儿耷拉着脑袋,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地
叫着,仿佛在嘲笑我。
积累与运用。
6. 课文传真
(1)《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______;替法西斯卖力,______,______。
(2)《匆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______,像______,我的日子______,没有声音,
也没有影子。
【答案】 ①. 泰山还重
②. 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
③. 就比鸿毛还轻
④. 已经从我手中溜去
⑤. 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⑥. 滴在时间的流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现代文的背诵默写能力。
(1)《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于 1994 年 9 月 8 日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追悼张思德同志而
召集的会议上所做的演讲。这句话用鸿毛和泰山做比喻,反应了一切为人民服务而死的都是
有意义的,而为剥削人民压迫人民而死的都是没有价值的。体现了毛泽东对逝去的同志的高
度赞扬。
(2)《匆匆》是朱自清写的一篇散文。这几句话运用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
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多么的渺
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7. 名句积累
《增广贤文》:______,胜读十年书。书到用时方恨少,______。
《淮南子》:______,不必法古;苟周于事,______。
【答案】 ①. 听君一席话
②. 事非经过不知难
③. 苟利于民
④. 不必循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积累。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摘自《增广贤文·上集》解释: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
但是受益很大。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摘自《增广贤文·上集》解释:知识只有到实际运
用的时候才恨自己读太少了,事情如果没有亲身经历就不知道其中的艰难。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出自于汉朝刘安的《淮南子》,就是说只要
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
规矩。
8. 词语积累,填入表示获得第一、但说法不同的词语:校园趣味运动会上,大山在自行车
慢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单腿斗鸡比赛中______,思雨在飞盘点球大赛中______。
【答案】
①. 喜夺金牌
②. 摘得桂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词语积累运用的能力。
表示第一的四字词语有:首屈一指、独占鳌头、遥遥领先、名列前茅、拔得头筹、喜夺金牌、
摘得桂冠等等,解答此类题时需要读懂题干,再根据语境选择比较适合的词填空,特别注意
填写表示第一的词时答案不唯一,但也不要重复。
9. 诗词集粹:诗中有景: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诗中有情: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中有志: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最后这句诗中的石灰被赋予了______的品格。
【答案】 ①. 寒食东风御柳斜
②. 今夜月明人尽望
③. 要留清白在人间
④.
坚贞不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诗歌默写。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
全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
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全诗: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
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
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
全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
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从诗的译文中去体会石灰被赋予的品格。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古诗文阅读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0. 这首诗运用了______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诗人______的思想感情。
11. 最后一句中的“笑”字用得好吗?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
①. 对比
②. 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11. “笑”字用得好,人去景在,在诗人的心中引起了难言的惆怅、失落乃至悲凉;可桃花
却浑然不察,依旧笑对春风!喜滋滋、乐呵呵,多么不合时宜的笑,多么不解人意的笑!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描写手法的赏析和思想感情的领悟。
“去年是有人面,也有桃花,而且‘人面桃花相映红’,今年是‘人面不知何处去’,但是
桃花依旧笑春风”,通过这样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内心那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怅惘之情。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字词的赏析。
“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意思是:桃花依旧笑春风。句中的“笑”字用得好,人去景在,在诗
人的心中引起了难言的惆怅、失落乃至悲凉;可桃花却浑然不察,依旧笑对春风!喜滋滋、
乐呵呵,多么不合时宜的笑,多么不解人意的笑!
【点睛】参考译文: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从这扇门里望去,只见那美丽的脸庞和桃花彼此朴互映衬的绯红。今日
再来此地,那丽人已不知所踪,桃花依旧笑春风。
文言文阅读
盲人过桥
有盲子道涸①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②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曰:
“毋怖,第③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子哂④曰:
“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
【注释】①涸:水干②自分:自料③第:只管④哂(shěn):嘲笑
12. 解释加点字。
(1)有盲子道.涸溪______
(2)握楯长号.______
13. 翻译句子。
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__________
14. 文中的话填空。
“盲子不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5. 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
①. 路过、经过。
②. 呼号。
13. 早知道是实地,何必自讨苦吃呢!
14. 自分失手必堕深渊矣。
15.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应该善于听取他人意见,大胆尝试新鲜事物,走出自己陈
旧的思维定式。否则,就会像故事里的盲人一样,困守于自己假想的困难之中了。
【解析】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字的解释。
“有盲子道涸溪”意思是:有盲人经过干枯的小溪。故“道”的意思是:经过。
“握楯长号”意思是:握住栏杆长声哭号。故“号”的意思是:哭号。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参考下方点睛里的译文,对应句子即可。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理解。
在文中找出“盲子不信”的原因,根据译文可知,盲子自己想失手一定坠下深渊!所以才不
信路人说的话。对应文中的话是:自分失手必堕深渊矣。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理解与感悟。
根据 “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这句话来分析告诉我们
的道理。这句话的意思是:大路是很平坦的,只限于在空中想,守着某个一点矜持自负的人,
看到这个故事该醒悟了吧!
【点睛】译文:有盲人经过干枯的小溪,在桥上失足坠下,两手攀住栏杆,哆嗦着紧紧抓住
栏杆,自己想失手一定坠下深渊!过路人告诉他:“不要怕,放手就是踏实的地面。”盲人
不信,握住栏杆长声哭号,时间久了累了,手一松掉到地上,于是自己嘲笑自己说:“嘻嘻!
早知道是实地,何必累了那么久自己把自己害苦了”。大路是很平坦的,只限于在空中想,
守着某个一点矜持自负的人,看到这个故事该醒悟了吧!
课外阅读
______
这倒是件新鲜事。于是,本停止了啃苹果。汤姆灵巧地用刷子来回刷着——不时地停下
来退后几步看看效果——在这补一刷,在那补一刷——然后再打量一下效果——本仔细地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