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资料共2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19 分) 1.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所谓冬藏,实为迎春生。在这岁暮时节,大可不急不(zào)______,不纵不拘,温温 柔柔地,把身心都住在这冬天里。安居若素.——在翻腾急涌的世事之中,那些依然保留了冷 静、克制的人们,在他们的忍(nài) ______与沉默之中,生长着一个新的______。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不急不(zào) ______ 忍(nài)______ (2)与文中加点字“素”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一荤一素 B. 银装素裹 C. 素不相识 (3)根据文意,在结尾处填上一个词。 生长着一个新的__________。 【答案】(1) ①. 躁 ②. 耐 (2)C (3)春天(世界/希望/生命/未来/开始/花蕾/期待/期望……)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读拼音写汉字. 不急不躁:读音 bù jí bù zào,形容心情平静,不急躁,行动从容,依次进行,不越轨, 不逾格,工作谨慎踏实。躁:读音 zào,急躁。 忍耐:读音 rěn nài,把痛苦的感觉或某种情绪控制住不使表现出来。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字义的辨析。 安居若素:(遇到不好的情况或异常情况)毫不在意,跟平常一样对待。素:平日,平素 A.一荤一素:指吃饭的时候搭配的菜一道是肉菜一道是素菜。素:素菜,非肉类的食品; B.银装素裹:指雪下过之后的场景或冬天雪后的美丽景色,一切景物都被银白色包裹。素: 白色; C.素不相识:向来不认识。素:平素,向来; 故选 C。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句段的补写。 据“藏,实为迎春生”及“生长着一个新的”可知,这里指的是春天、新的世界、花蕾等新 生事物,也可引申为新世界的期待、未来的希望、全新的开始、未来的期望……故此空可填 入:春天、希望、春蕾、花蕾、期望、期盼等词。 2. 古诗文名句默写。 落在 季节 里的 古诗 文 季节里 古诗文名句 出处 春花浪漫 (1)有桃花红,____,____。 秦观《行香子》 夏木阴阴 (2)野芳发而幽香,___。 欧阳修《醉翁亭 记》 冰雪塞途 (3)____,___。 李白《行路难》 (4)____,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秋心一点 (5)鸟下绿芜秦苑夕,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愁 (6)__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7)___,半竿斜日旧关城。(纳兰性德《浣溪沙》) 【答案】 ①. 李花白 ②. 菜花黄 ③. 佳木秀而繁阴 ④. 欲渡黄河冰塞川 ⑤. 将登太行雪满山 ⑥. 秋草独寻人去后 ⑦. 蝉鸣黄叶汉宫秋 ⑧. 欲说还休 ⑨. 却道“天凉好个秋” ⑩. 一抹晚烟荒戍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 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繁 阴、满、戍”等字词容易写错。 3. “冬”字溯源。 (1)下图是“冬”字的甲骨文,“冬”的本义是“终”,即“终结”,请你结合下图进行 解说。
(2)以下分别是“冬”字的金文、篆文,选择其中一个,说说“冬”字里藏着的冬天。 (金文) (篆文) 我选( ),_____________ 【答案】(1)【示例 1】甲骨文的“冬”字,就像一段丝或者一根绳索,两头都打上结,表 示两个顶端,也就是“终结”的意思。 【示例 2】图为一条绳子两端打结,第一个结为开始,中间弧度为过程,第二个结为终结, 意味着事情完成或时间结束,即“终结”。 (2) ①. 【示例 1】金文的“冬”字, ②. 中间有个“日”,“日”被包了起来, 表示不太温暖,冬天到了。 【示例 2】金文的“冬”字,绳子两边各打一个结,遮盖住太阳,阻挡热量,天气寒冷,和 冬的寒冷环境一致。 【示例 3】篆文的“冬”字,“日”被去掉了,下半部分加了两片“冰”,表示寒气逼人的 冬天来了。 【示例 4】篆文的“冬”字,无“日”有“冰”,寒冷天气出现结冰现象,突出天气十分寒 冷,是冬的季节特征。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字义。图画是一根绳子,两端都打上了结,表示终结,意味着事情或时间的终 结。即“冬”的本义是“终”。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字义。 示例一:金文的“冬”字,中间为“日”,即太阳,但是“日”的周围是一根绳子,且两端 打结,绳子遮盖了太阳的光芒和温暖,表示冬天到了。 示例二:篆文的“冬”字,绳子和绳结还在,但是“日”没有了,意味着天气更加寒冷。而 且下面还加了两片冰,寒冷天气出现结冰现象,意味着寒气逼人的冬天来了。 二、阅读(56 分) (一)名著阅读(10 分) 4. 【小说中那场雪】下列作品中,哪个雪中故事令你印象最深刻?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述。
A.《世说新语》 B.《水浒传》 C.《聊斋志异》 【答案】【示例 1】《世说新语》中,王徽之雪夜访戴令我印象最深刻。一个下雪的冬夜,王 徽之夜半醒来,望着四面白雪皑皑,兴致大发,吟诵起《招隐诗》。忽然念起远在剡溪的戴 安道,于是雪夜中乘船去找老朋友。天明抵达老友家门,却没有敲门便折返。乘兴而来,兴 尽而归,着实洒脱。 【示例 2】《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那一段令我印象最深刻。说的是一个风雪交加 的夜晚,林冲出门买了酒肉返回草料场,却见草棚被大雪压塌了,只得到附近的山神庙里借 宿。谁知半夜被大火惊醒,听到陆谦等人对话,方得知他们是受高衙内指使专程前来害他性 命的。于是怒从心头起,冲出庙门杀死三人,怒上梁山。 【示例 3】《聊斋志异》中《夏雪》一篇令我印象最深刻。丁亥年一个夏日,苏州下大雪, 百姓吓得赶紧向大王庙祈祷,但雪仍一直下。大王附人身上让百姓称其为“大老爷”,百姓 照做后,雪果然停下来了。原来如大王一般的神仙也喜欢别人阿谀奉承,着实讽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理解识记。围绕三部著作中与雪相关的故事加以阐述,言之有理 即可。 示例一:《世说新语》中《咏雪》印象最深刻,谢道韫说出“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名句时才 7 岁,小小年纪才气就已外显,她长大后成为了一个才女,人们因此句叫她为“咏絮”才女, 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才华横溢的谢道韫。 示例二:《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印象最深刻。林冲被刺配后,几经周折,分到 看守草料场的工作。因大雪压塌住处,无奈来到一个破旧的山神庙暂住一宿。正因此才凑巧 听见门外陆谦、富安和差拨的谈话,得知自己已被陷害,差点被害死。恼怒中,林冲终于爆 发,提枪戳死三人,并将陆谦剖腹剜心。可以说,正是这次事件,使得林冲对官场的仅存的 美好愿景化为泡影,被逼上梁山。 示例三:《聊斋志异》中《夏雪》一篇令我印象最深刻。丁亥年七月初六,苏州下了大雪。 百姓吓得了不得,一齐到大王庙去祈祷。大王忽然附在一人身上说话了:“现如今叫谁老爷, 前面都加了‘大’字;难道因为我这个神小,担不得一个‘大’字吗?”众人惊得赶忙喊: “大老爷!”雪立刻住了。由此看来,神也喜欢有人奉承。怪不得当官的门前车马多呢。该 篇有力讽刺了阿谀奉承之辈的丑恶嘴脸。 5. 【诗歌中那颗心】有人说艾青诗歌中能看到寒冷与热望相伴相生,你认同吗?结合作品 内容阐述理由。
【答案】认同。在艾青的诗歌中,我们会看到一个个苦寒的画面,比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 上》“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此诗通过描写大雪纷扬下的农夫、少 妇、母亲的形象,表现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展现了旧中国的苦寒图景;在艾青的诗歌中 又有内心的热望,比如在《向太阳》中,诗人憧憬地写道,太阳让他想起博爱、平等和自由。 又比如《我爱这土地》中,他化身为鸟,哪怕喉咙嘶哑、躯体腐烂,也要为被暴风雨所打击 的土地歌唱。诗人眼前的土地遍布伤痕,一片苦寒,但现实愈是寒冷,诗人心中的热望愈是 强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寒冷”可以理解为一些残酷的现状,一些痛苦的事实;“热望”指的是充满希望、充满光 明的期盼、追求。 《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所塑造的大堰河的形象就是一个令人感到“寒冷”的形象,她一 声饱受苦难,痛苦,她是中国底层劳动妇女的代表,是中国底层群众的代表,他们经历苦难, 饱尝艰辛,展现了“寒冷”的旧中国图景; 《我爱这土地》的结尾“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 土地爱得深沉……”写出诗人对国家、民族的热爱的深沉、热烈,即使死亡也要投入大地的 怀抱,誓死不渝,表现出一种炽热的情感,是“热望”的表现。 “寒冷”的现实,“热望”的情感,交织在一起,用“寒冷”突出“热望”,表现诗人对祖 国、民族爱的热烈、真挚。 (二)文学作品阅读(16 分) 小姑娘 曼斯菲尔德 ①在小姑娘的眼里,他是个可怕的人,得躲开着他些。每天早晨,上班之前,他来到儿 童室里,像是例行公事似的吻她一下;她呢,回他一句:“再见,爸爸。”噢,松了一口气, 真舒服啊——因为她听见那轻便马车声在那长长的大路上越来越轻微了! ②有一天,她得了感冒,关在家里。奶奶告诉她,爸爸的生日就在下星期,还出了个主 意,叫她用一块漂亮的黄緞子做一个针插,作为送给爸爸的礼物。 ③小姑娘用双股棉线好不容易把三边都缝了起来,但是把什么东西往里塞呢?这可是个 问题呀。奶奶在外边花园里,她溜到妈妈的卧室里,找“屑片儿”。在床边的桌子上,她发 现好多好多考究的纸张,就都拿了起来,把它们撕个粉碎,塞进套子里,缝上了那第四边。
④当天晚上,只听得整个宅子掀起一阵大叫大嚷。爸爸的那篇为港口管理局辩护的重要 讲稿不见了。一间间房间都翻查遍了——仆人们一个个都问了。最后母亲走进了儿童室。 ⑤“凯齐雅,我想你没有看到我们卧室中桌子上那一堆纸张吧?” ⑥“噢,看到了,”她说道,“我把纸张都撕了,好做一个‘讨欢喜’。” ⑦“什么!”妈妈尖叫起来,“这会儿马上给我到餐室里去。” ⑧她就这样给一把拖下楼去,拖到了爸爸跟前,只见爸爸正背着手,在那儿踱来踱去。 ⑨“怎么啦?”他问道,口气好凶。 ⑩妈妈把事情说了出来。 ⑪他站定了脚步,只顾瞪眼看着女孩子,发了呆。 ⑫“是你干的吗?” ⑬“卜——卜——不,”她屏着气说。 ⑭“你干的好事,我这就要抽你一顿了!”他说。 ⑮“噢,别,别!”她尖声叫道,在被子底下缩成一团。 ⑯他把被子一把掀了开来。 ⑰“坐起来,”他命令道,“把两只手伸过来。一定得好好地教训教训你,不是你的东 西就不许你碰!” ⑱“可这都是为了你的孙一孙一生日呀。 ⑲戒尺重重地落在她那嫩红色的小手心上。 ⑳几个钟点后,奶奶用一条披肩把她裹了起来,正抱着她在摇椅上来回摆动地摇她,女 孩子蜷缩着紧贴在奶奶的柔软的怀里。 ㉑“上帝干吗要造出爸爸来呀?”她抽噎着说。 ㉒麦克唐纳一家住在隔壁。他家有五个孩子。隔着菜园子的篱笆,小姑娘从一个洞里望 过去,看见他们正在黄昏时分玩“拉尾巴”的游戏。那爸爸的肩上驮着娃娃麦克,两个小女 孩紧拉着他的外衣的“尾巴”,只管绕着花坛跑啊跑啊,笑得身子都摇摇晃晃了。有一次她 还看到那家男孩子们把水龙软管转过来对着他——把水龙软管转过来对着他——他做了一 个向他们抓去的大动作,逗引得两个孩子笑个不停,直到打起呃来。 ㉓于是这就是她作出的判断:原来天下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爸爸呢。 ㉔有一天妈妈突然病了,她和奶奶乘一辆闭紧的马车进城去看病。 ㉕宅子里只剩下小姑娘和阿丽丝那个“总管”。白天倒还好,可是到晚上,阿丽丝把她 放到床 上,她突然害怕起来了。
㉖“要是我做了噩梦,那我怎么办呢?” ㉗可是那一个老噩梦偏又来了--睡梦中,她喊道:“ !”她惊醒过来的时候, 身子还在发抖呢,只见爸爸正在她的床边,手里拿着一支蜡烛。 ㉘“什么事呀?”他问道。 ㉙“哎哟,一个宰猪的——一把刀——” ㉚他吹灭了蜡烛,俯下身来,把孩子托了起来,抱着她穿过了过道,进入了那间大卧室。 一张报纸摊开在床上,一支吸了一半的雪茄搁在他的台灯上。他把报纸往地板上一摔,把雪 茄扔进壁炉里,于是小心地把孩子裹严密了。他就在她身边躺了下来。她还有些半醒半睡, 那宰猪的脸上 的微笑还浮现在她眼前,她仿佛觉得自己爬过去紧贴着他,把她的头舒适地 藏在他胳肢窝下,紧紧地捏着他那作睡衣的短上衣。 ㉛这时候呀,黑暗就不用管它了;她安安静静地躺着。 ㉜“来,你的脚擦擦我的腿,也好让你这两只脚暖和暖和。”爸爸说。 ㉝他很累,比小姑娘先睡熟了。一种怪有趣的感情在她心里浮了起来。可怜的爸爸!原 来他并不是那么大——又没有一个人照顾他……他比奶奶严格,可这严格也很好呀……他每 天得工作,他太累了,那他还做得成麦克唐纳先生吗……她把他写得那么漂亮的字都给撕 了……她转动了一下身子,叹了口气。 ㉞“什么事呀?”父亲问,“又做梦啦?” ㉟“嗳,”小姑娘说,“我的头靠着你的心口,我听到你的心儿在跳。你那颗心儿可真 大呀,好爸爸!” (选自《外国短篇小说经典 100 篇》,有删改) 6. 根据小说内容,补全相关情节或小姑娘的心情。 7. 小文和小语就文中画线句展开讨论,请阅读他们的对话,补全语音部分。
8. 小姑娘害怕的“老噩梦”还是来了,睡梦中她最可能喊的是谁?请选择并说明理由。 可是那一个老噩梦偏又来了——睡梦中,她喊道:“_____!” A.爸爸,爸爸 B.妈妈,妈妈 C.奶奶,奶奶 9. 好的小说常有丰富的意蕴。请你结合内容谈谈对本文主题的理解。 【答案】6. ①充满期待 ②挨爸爸打 ③夜晚做噩梦 ④欣喜温暖 7. 这句话出现两次,运用反复,强调了麦克唐纳先生与孩子们亲昵玩耍的情形,就像一个 特写镜头,让读者印象深刻;让读者更能感受到凯齐雅看到这一情景时内心的震惊羡慕,使 人自然地将文中的两位父亲进行对比,引起深思。 8. 【示例 1】我选 C。理由:小姑娘和奶奶的关系很亲密。是奶奶提醒小姑娘给爸爸做生日 礼物,也是奶奶安慰挨打后的小姑娘;小姑娘对奶奶也很依恋,她会“紧贴”在奶奶的怀里, 奶奶和妈妈不在家,她担心做噩梦。在她做噩梦极度恐惧的时候,自然喊的是最信任、最亲 近的人。而爸爸平常对她很严格,妈妈也不如奶奶那样无微不至,所以最可能喊“奶奶”。 【示例 2】我选 A。理由:小姑娘从噩梦中惊醒时,爸爸正在床边。可见是小姑娘叫“爸爸” 的声音引来父亲。 【示例 3】我选 B。理由:孩子对妈妈往往是很依恋的。前文写妈妈生病,和奶奶一起进城 看病,她害怕晚上做噩梦,因此她睡梦中喊“妈妈”自然合理。 9. 小说以“小姑娘”为题,赞赏儿童对成人难能可贵的体谅与理解,也提醒成人反思自己 对儿童的忽视,呵护敏感纯真的童心。 小姑娘为爸爸准备生日礼物,却委屈挨打;夜晚噩梦时,爸爸却出现在身边,让她欣喜温暖。 爸爸忙于工作,很是严厉,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让孩子觉得可怕。可噩梦中的安抚,让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