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怀柔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资料共2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北京市怀柔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1.本试卷共 8 页,共五道大题,23 道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 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学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注 意 事 项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考试材料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 14 分) 中华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三山五岳,巍峨屹立;如五谷丰熟,养育万方。一代代中华儿女,在诗 词的熏陶下,怡情悦性、奋发向上。为充分领略体会古诗词魅力,初二年级开展了“古诗苑漫步·走近杜 甫”主题学习活动。 专题一 声情并茂读杜甫 1. 活动中,第 1 小组的同学精选了杜甫创作的诗歌,并撰写了朗诵小贴士 。阅读其选段,完成各题。 朗诵诗歌最重要的是准确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望岳》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 气。诗人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塑造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所以应该以一种积极 的【甲】昂扬的、奋发向上的感情基调来读。《石壕吏》讲述了官吏为了补充兵力,深夜捉人的悲惨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杜甫的心是痛的,也是矛盾的:他同情老妇人一家的悲惨遭遇,为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巨 大灾难而深感悲痛【乙】他歌颂老妇人一家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支持唐王朝这场正义的战争,并对以大 局为重的百姓深感敬佩;他痛恨战争,希望战争早日结束,人民得以安乐……所以应该以一种低沉的、哀 痛的、忧伤的感情基调来读。 (1)文中的画线句子,有两处表达欠妥 。请你帮助第 1 小组的同学进行修改。 (2)在文段的【甲】【乙】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逗号 ②逗号 C.①逗号 ②分号 专题二 精读细研品杜甫 B.①顿号 D.①顿号 ②分号 ②逗号 2. 活动中,第 2 小组的同学自认为学习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后,对诗圣的精神理解得还不够透彻, 于是找到了如下的参考资料,请你协助第 2 小组同学完成如下任务。 任何一个诗人不会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的痛苦或幸福而显得伟大。任何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 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扎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杜甫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在这个狂风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他不仅仅是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而失眠,而大声疾呼,还在为“天下寒士” 大声疾呼。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仅是“吾庐独破”,还有“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杜甫这种炽.热的忧 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震(hàn)着读者的心灵,并发生着积极 的作用。 (1)选段中横线处加点字的注音和应填写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chì 憾 C.zhì 憾 B.chì D.zhì 撼 撼 (2)请你阅读文段,帮助第 2 小组同学解释“翻腾 ”一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 翻腾:_________。 (3) 同学们想用一幅书法作品展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呈现出的杜甫的博大胸怀, 下列对甲乙两 幅书法作品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甲 鲜于枢书法作品 乙 陈士荣书法作品 A.甲是行书,行云流水、潇洒飘逸、灵动自如,展现出杜甫广济苍生、心忧天下的博大胸怀。 B.乙是行书,笔断意连、端庄浑厚、庄重严肃,展现出杜甫为人正直、忧国忧民的浩荡胸襟。 C.甲是草书,点画飞动、气势磅礴,让杜甫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情感从字里行间喷薄而出。 D.乙是楷书,方正质朴、端庄大气,让我们更能感受到杜甫正气凛然、一心为民的浩荡胸怀。 (4)第 2 小组一名同学看完上面的补充材料后,准备向本组负责写读书札记的同学提出自己的一些感受, 下列选项中语句表达和画线词语的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个材料帮了你的大忙了吧,你只有理解了杜甫的伟大之处,才能在写读书札记时随心所欲。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B.这个材料可能对你有些帮助,你只有理解了杜甫的伟大之处,才能在写读书札记时得心应手。 C.这个材料帮了我们的大忙,我们只有理解了杜甫的伟大之处,才能在写读书札记时得心应手。 D.这个材料对我们有些帮助,我们只有理解了杜甫的伟大之处,才能在写读书札记时随心所欲。 专题三 气脉相传赞杜甫 3. 第 3 小组同学想为杜甫写一副对联,表达对杜甫的赞美之情。请你选出最恰当的一项,将对联补充完整。 ( ) 半 生 流 离, 记 民 众 ① , 终 成 ② ; ③ 谋 求, ④ 国 家 兴 衰,永 铸 圣 心! A. ①疾苦 ②诗史 ③一世 B. ①奔走 ②史诗 ③一世 ④忧 ④叹 C.①奔走 ②诗史 ③一生 ④忧 D. ①疾苦 ②史诗 ③一生 ④叹 【答案】1. (1)诗人描绘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2)B 2. ①. B ②. “翻腾 ”是指反复思考。杜甫在失眠时不仅仅想到自身的不幸遭遇,并 为此哀叹、大声疾 呼。他还想到了天下寒士,为天下寒士大声疾呼,他希望天下寒士都有广厦可庇,都能 过上幸福的生活。 ③. C ④. C 3. A 【解析】 【1 题详解】 (1)本题考查病句和标点符号的修改。 首先,“塑造……景象”搭配不当,应该改为“描绘……景象”;其次,整个句子的语序不当。“描绘了 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是方式,“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是目的,因此前后顺序应 进行调整。 (2)由“积极的”“昂扬的”“奋发向上的”可知,其中三个词语表示并列,故甲处应填顿号;“他同 情……”“他歌颂……”“他痛恨……”可知,这里是三个并列的句子,故这里应填分号。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词义。 (1)炽热:chì rè,形容温度极高;极热;极烈。 震撼:zhèn hàn,震动;摇撼。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故选 B。 (2)翻腾的本义:上下翻滚,来回翻身。更具“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仅是‘吾庐独破’,还有‘天下寒 士’的茅屋俱破”可知,这里指的是不仅想到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更是想到了天下寒士,他希望天下 寒士都有广厦可庇,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据此回答即可。 (3)本题考查书法作品的赏析。行书的特点:笔画连绵,行云流水,潇洒飘逸,灵动自如,秀美遒劲气韵 生动;草书的特点:点画飞动,气势磅礴,,恣意奔放。 A.甲是草书作品,故不正确; B.“笔断意连、端庄浑厚、庄重严肃”是楷书的特点,故不正确; D.乙是行书作品,“方正质朴、端庄大气”是楷书特点;故不正确; 故选 C。 (4)本题考查语言得体和成语使用。 随心所欲:意思是指随着自己心里想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现多含贬义。得心应手:心里怎么想, 手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由题干可知,这里是说补充材料有助于写读书札记,故 应选“得心应手”,故 AD 不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原本是一名成员向本组成员说感受,应该选用第一人称 “我们”,故 AB 不正确。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 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 ①下联“兴衰”是并列结构,故应选并列结构“疾苦”;②“史诗”历史诗歌;“诗史”诗一般的历史, 故应选“诗史”;③“上联“半生”表示时间对应下联“一世”;④由“记”可知,应填动词,根据“杜 甫忧国忧民”,故应选“忧”。 故选 A。 二、古诗文阅读(共 19 分) (一)(共 6 分) 4. 默写 (1)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_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诗经·周南·关雎》) (2)_______________ , 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周南·蒹葭》) (3)四面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___ 。(柳宗元《小石潭记》)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4)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 ,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 ( 5 )《 桃 花 源 记 》 中 表 现 桃 花 源 中 的 人 们 生 活 悠 闲 、 快 乐 、 幸 福 的 句 子 是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答案】 ①. 寤寐思服 ②. 蒹葭萋萋 ③. 悄怆幽邃 ④.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⑤. 黄 发垂髫 ⑥. 并怡然自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 本题注意“寤寐、蒹葭、邃、髫”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二)(共 5 分) 阅读《卖炭翁》,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 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 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5.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其中“伐薪”和“烧炭”体现出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满面尘 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写出了卖炭翁劳动的艰辛。 B.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了卖炭翁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的内心矛盾,体现出劳动人民 在饥寒交迫中苦苦地挣扎。 C. “翩翩”二字,形象地写出了使者趾高气扬、目中无人的神态;“把”“称”“叱”“牵”,几个简洁 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蛮横掠夺的行为。 D. 全诗讲述了卖炭老人以伐薪烧炭艰难维持生计却横遭掠夺的悲惨故事,刻画了卖炭翁饱受压榨、欺凌, 但敢于斗争、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6. 本诗是一首叙事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通篇只是“客观”地叙述,并无情感的直接表露, 但作者的情感又饱含在叙述之中。请你以诗中画线句为例,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答案】5. D 6. 画线句客观叙述了故事的结局:宫使用半匹纱和一丈绫换走了老翁千余斤的炭。在看 似平淡的客观叙述中却饱含深情。半匹纱和一丈绫与这老翁通过艰辛劳动烧出的千余斤的炭,在价值上完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全不对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出宫市制度的不合理以及统治者们抢劫百姓财物的野蛮行径, 表达了作者对统治阶级不顾百姓死活的行为的批判,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解析】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歌。 D.“但敢于斗争、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理解分析不正确。结合“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可 知,卖炭翁面对宫使的压榨欺凌只有接受,并没有勇气斗争与反抗。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写作手法。 结合“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可知,诗句的意思是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 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这两句诗用平静客观的语言讲述了卖炭翁卖炭的结局,千余斤炭就这样被太监拉 走了,留给卖炭翁的不过是半匹红纱一丈绫而已。唐代商品交易,多用绢帛等丝织品充作一般等价物来代 替货币,宫廷购买货物,往往按照官方高抬丝织品价格计算,而不依民间流行的实价,因此太监们仅用半 匹纱一丈绫来支付千余斤炭钱,实际等于强行掠夺。“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形成了鲜 明的对比,在价值上完全不对等,揭露了老百姓承受剥削阶级肆意剥削的现实,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也同时表现出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诗人采用这种“让事实说话”的形式,既使诗歌语言朴 实简练,又在客观记叙中融入了己的情感倾向,同时给读者留下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让读者自己去作 结论。 (三)(共 8 分) 阅读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虽有嘉肴 《礼记》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 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 劝 学 荀子 乎?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②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③功在不舍。【乙】 锲④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 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①已:停止。②骐(qí)骥(jì):骏马,千里马。③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到达。④锲(qiè): (节选于荀子《劝学》有删改) 用刀雕刻。⑤镂(lòu):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 7. 请根据短文内容,给《劝学》中的画线句准确划分停顿,以“/”隔开。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8.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学”的意思与“是故学.然后知不足”中的“学”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教学.相长也 C. 学.不可以已 B. 弗学.,不知其善也 D. 学.学半 9. 下列对文中【甲】【乙】两句的翻译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翻译: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也不知道它的美味;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理解:类比引入。由“弗食嘉肴,不知其旨”引出“弗学至道,不知其善”,强调了吃饭对于学习的重要 性。 B.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翻译:雕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理解:用雕刻过程中不放弃才能成功,来类比学习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论述了持之以恒对学习的重要 性。 10. 这两篇短文都是有关“学习”的论述。不同的是《虽有嘉肴》侧重论述①______ 的关系,强调②______ (用原文回答); 《劝学》侧重论述持之以恒和③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对学习的重要性,并借用大 量的类比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证明。 【答案】7.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8. D 9. A 10. ①. 教与学 ②. 教学相长也 ③. 专心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结合“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分析,“骐骥一跃”中“骐骥”是主语,“一跃”是谓语, 故在“跃”后断句;“不能十步”是“骐骥一跃”的结果,故在“步”后断句;“驽马十驾”中“驽马”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是主语,“十驾”是谓语,故在“驾”后断句;再结合句意“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连 走十天也能到达,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可断句为: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句意: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学:学习。 A.句意:教与学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学:学习; B.句意: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学:学习; C.句意:学习不可以停止。学:学习; D.句意: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学:教导。 故选 D。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与理解文言语句。 A. “强调了吃饭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理解不正确。由“弗食嘉肴,不知其旨”引出“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故选 A。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 结合《虽有嘉肴》“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 曰:教学相长也”可知,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自己的不足,这之后 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这之后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据此可 知,《虽有嘉肴》侧重论述教与学的关系,强调“教学相长也”; 结合《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可知,作者借用大量的类比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持之以 恒和专心(用心专一)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点睛】参考译文: 虽有嘉肴 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自己的不足,这之后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的 不足之处,这之后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兑命》上说:“教导别人占自己 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