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怀柔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资料共16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北京市怀柔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基础•运用。(共 14 分) 1. 活动中,第 1 小组的同学关注到了书中谈到的土地革命,并据此撰写了交流发言稿。阅读其选段,完成 小题。 如此比例悬殊的土地分配,势必会造成广大农民阶级的不满和_______(pàn)乱。而在广大的苏维埃 地区,中国共产党为广大人民群众着.想,执行的第一条基本政策就是实施土地再分配。每一位农民都实现 了最基本的愿望——拥有自己的土地,所以广大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一个磐石般的坚强集体。苏区中 的每一个人,都准备为抵制压迫而战,为着他们的信仰而战。所以苏区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坚 强后盾。这应该就是【甲】_______(朝代)时期的【乙】_______(作者)所说的“得道多助”吧! (1)选段中横线处应填写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叛 zháo B. 叛 zhuó C. 判 zháo D. 判 zhuó (2)根据你的积累,文段中【甲】【乙】两处均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秋 孟子 B. 春秋 孔子 C. 战国 孟子 D. 战国 孔子 (3)文中的画线句子,表达欠妥,请你帮助第 1 小组的同学进行修改。 【答案】(1)B(2)C (3)苏区中的每一个人,都准备为反抗压迫而战,为着他们的信仰而战。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叛乱:pàn luàn,武装叛变。 着想:zhuó xiǎng,作打算,操心。 故选 B。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得道多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是战国时期的孟子所说。 故选 C。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划线句搭配不当,“抵制压迫”搭配有误,应改为“反抗压迫”。 故划线句应改为:苏区中的每一个人,都准备为反抗压迫而战,为着他们的信仰而战。 2. 活动中,第 2 小组的同学摘录了书中关于长征的一段文字,仔细阅读,完成小题。 红军一共越过了 18 个大山岭(有五个是全年被雪笼罩着的),一共渡过了 24 条河流。他们经过了 12 省的地方,占领了 62 县,除了打败【甲】逃避或包围了去攻打他们的各种军队以外,他们还冲破了十省不
同的地方军阀的封锁线【乙】他们走入并且成功地通过了六种不同的土著民族的区域,深入了几十年来中 国军队从没到过的地方。 (1)在文段的甲乙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①逗号 ②句号 B. ①顿号 ②分号 C. ①逗号 ②分号 D. ①顿号 ②句号 (2)读完这段文字,同学们想到了毛泽东主席写的《七律•长征》,并搜集到了两幅关于《七律•长征》的 书法作品。你最想把哪幅作品献给我们的红军将士?结合书体特点和长征精神说说你的理由。 七律•长征 毛泽东(1935.10)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选择:_____理由:_____ (3)下列选项中,修辞方法的判断及其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中“万水千山”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了长征路上困难重重,“只等闲”写出了红军将士在长征 途中蔑视困难、无所畏惧的革命精神。 B. 颔联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把绵延不断的五岭看做是微波细浪,把气势磅礴的乌蒙山看做是小小 的泥丸,极言其小,衬托红军将士敢于战胜困难的高大形象和英雄气概。 C. 颈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红军将士们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战斗情况。“暖”字表现出将 士们征服天险后激动喜悦的心情;“寒”字,传递出他们九死一生后的回味。 D. 尾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岷山喜欢红军的到来,欣喜于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 渡的种种战绩,借此赞美了红军将士们的乐观主义精神。 【答案】(1)D(2) ①. 示例:甲:笔法潇洒奔放,一气呵成。完美地展现了诗中磅礴的气势及作者 的胜利豪情。 ②. 乙: 笔法行云流水,又布局整齐,既表现了作者对红军战士不惧困难的豪情的赞颂, 也展现了胜利的喜悦。(3)C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 “打败”“逃避”是带有共同宾语的并列动词,二者之间用顿号;“他们还冲破了十省不同的地方军阀的 封锁线”是陈述句末尾,后面用句号。 故选 D。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字体欣赏。 看图可知,第一幅作品“状似连珠,绝而不离”,结构简省,笔画勾连,不拘章法,笔势流畅,为草书; 第二幅作品收放结合,大小相兼,疏密得体,为行书。因为这首诗回顾了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 阻,表现了作者的壮志豪情,结合书体特点,有理有据地说明理由即可。 示例 1:选甲。笔法奔腾肆意,流畅自如。展示出红军长征胜利的豪迈之情。 示例 2:选乙。笔法大小相兼疏密得体,收放自如,似行云流水,表现出红军长征胜利后的喜悦和豪迈乐观 之情。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C.有误,“寒”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并非“传递出他们九死一生后的回味”; 故选 C。 3. 第 4 小组的同学对本次读书交流活动进行总结,请你用一两句话将这位同学的发言稿补充完整,要紧扣 主题,并用上“理想”“本领”“担当”这几个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人自成立以来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自 1921 年中国 共产党成立以来至今已 101 年,已经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头目标,那就是带领全国人民全面 建成了小康社会。习近平主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 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指从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到建国 100 年时的奋斗目标。算算时间,恰 恰我们就成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得以实现的中坚力量。 同学们:_____。 【答案】示例: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 民族就有希望。让我们踔厉奋发,开拓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提炼和语言表达。 总结类发言稿,意味着发言的内容要带有总结性,按照题干要求须涉及到“理想”“本领”“担当”这几 个关键词。结合发言的对象是同学们,故还要有一定的倡议性。 示例: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路上,我们青
年一代就是中坚力量,让我们砥砺前行,积极奋进,努力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拼搏! 二、古诗文阅读。(共 19 分) 4. 默写。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崔颢《黄鹤楼》) (2)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3)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_____。(李清照《渔家傲》) (4)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认为经受艰苦磨难的益处是:_____,_____。 【答案】 ①. 芳草萋萋鹦鹉洲 ②. 征蓬出汉塞 ③. 蓬舟吹取三山去 ④. 所以动心忍性 ⑤. 曾益其所不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萋、鹦鹉洲、蓬”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5. 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完成小题。 春望 杜甫 (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望岳 杜甫(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杜甫这两首诗都紧扣一个“望”字展开,但时局不同、心境不同,作者所望见的景色以及由此产生的 情感又各有不同。《春望》写于安史之乱时期,长安沦陷,自己被俘。虽然春风又绿,作者却望见了长安城 ①_____的景象,借此表达了自己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望岳》写于杜甫青年时期,虽然科场失利, 但理想信念正盛,作者四处游历,望见了连绵不断、高大雄伟、景色秀美的泰山,借此表达了②_____。 (2)下列选项中,“鸟”所传达出的情感与“恨别鸟惊心”中的“鸟”相近的一项是( ) A.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D.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3)《春望》颔联中的“溅”“惊”二字和《望岳》颔联中的“钟”“割”二字都能达到“一字传神”的
表达效果请任选一联,加以赏析。 【答案】(1) ①. 破败 ②. 乐观积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2)D (3)“钟”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割”字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泰山的 巍峨高大。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情感主旨的理解。 《春望》中的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意为:国都遭侵但山河依旧,长安城里的杂草和树木茂盛 地疯长。结合“安史之乱时期,长安沦陷,自己被俘”的背景,可知看见的是一幅破败的景象。 《望岳》中的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为: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 山。此时诗人二十四岁,正过着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 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 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意象。 《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意为:感伤国事,看到花开不禁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 鸟鸣,竟觉得那叫声也很揪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方法写出了诗人痛感国 破家亡的苦恨以及对家人的思念。 A.意为:升腾的层层云气,使心胸摇荡;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隐入了山林。“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 说明已是薄暮时分作者还未曾离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B.意为: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 春晓景象。 C.意为: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飞鸟朝去夕回,山林乃其归宿,正像本 人厌恶官场而隐。 D.意为:悲叹昔日还在园林里游玩的情景,今年春天花开鸟鸣更引发我在边疆的哀愁。花鸟之物使诗人更 想起自己正在流放去边疆的途中,以“花鸟”与“边愁”形成对比,是从反面来衬托边愁。 故选 D。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炼字。 《春望》中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溅:落下、留下。惊:受惊、 惊悸。作者触景生情,移情于物,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 《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描写泰山的近景。一个“钟”字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 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 (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用一个“割”字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6. 阅读《富贵不能淫》,完成小题。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 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 谓大丈夫。” (1)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得.道多助 B. 以.顺为正者/不以.疾也 C. 行天下之.大道/春冬之.时 D. 或王命.急宣/父命.之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以顺从为常法,是妇女遵循的规则。 理解:女子出嫁时,母亲会教导她到了夫家一定要恭敬谨慎,不要违背自己的丈夫。孟子通过妾妇之道来 巧妙地比喻君臣之道,认为臣对于君,也应该完全顺从。 B.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 “义”上。 理解:孟子赞赏的大丈夫要胸怀儒家所说的仁、礼、义,还要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立身处世的态 度,时刻奉行仁、礼、义,时刻坚守仁、礼、义,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动摇。 (3)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苏武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 律①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②,富贵如此。苏君今 日降,明日复然。”武不应。律知武终不可胁,白③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④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⑤。“羝乳⑥乃 得归。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节选于《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①卫律:本是长水胡人,与协律都尉李延年关系亲密,受到李延年举荐出使匈奴,等到使团返回的时候却 恰逢汉朝诛灭李延年家族。卫律害怕受到牵连一并伏诛,便逃出汉朝投降了匈奴。匈奴单于喜爱他,封他 为丁灵王。②弥山:满山。③白:告诉。④旃:zhān,通毡,毛毡。⑤羝:公羊。⑥乳:用作动词,生育, 指生小羊。公羊不可能生小羊,故此句是说苏武永远没有归汉的希望。
【答案】(1)C(2)A (3)卫律用富贵劝降苏武,武不应。体现了他的“富贵不能淫”。单于幽禁苏武不给饮食,苏武卧啮雪, 与旃毛并咽之,体现了苏武的“威武不能屈”。苏武没有粮食,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体现了苏武“贫贱不 能移”。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能够/顺应; B.把/这样; C.的/的; D.命令/训导; 故选 C。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A 有误,“孟子通过妾妇之道来巧妙地比喻君臣之道,认为臣对于君,也应该完全顺从”说法错误,孟子通 过这样的比喻是告诉君主这样的不是大丈夫。 故选 A。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卫律用“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句劝降苏武,武不应。体 现了他的“富贵不能淫”;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体现了苏武的“威武不 能屈”;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可知,苏武贫困没有粮食,但“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节旄尽落”,体现了他的“贫贱不能移”。 【点睛】参考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 他们平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 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 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 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 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 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做有节气有作为的男子。”
【链接材料】卫律说:“苏君!我卫律以前背弃汉廷,归顺匈奴,幸运地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让 我称王;拥有奴隶数万、马和其他牲畜满山,如此富贵!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苏武毫无反 应。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 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以为神奇, 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苏武迁移到北海后, 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 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三、名著阅读。(共 4 分) 7. 读完《红星照耀中国》你会发现作品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就是斯诺笔下的那颗红星。他们 身上的种种伟大的红星精神,将带领中华民族逐步走向胜利,走向美好的未来。请结合书中你印象最深的 人物及其事迹,说一说他或他们身上有着怎样突出的红星精神,这个精神为什么能照耀中国?(100 字左右) 【答案】贺龙。他参加共产党后一直忠于党,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听取意见,这体现了他谦虚、忠诚的 性格特点。他在长征路上背着部下行军,不计较个人财物,生活和部下一样简单,这体现了他关心部下、 大方节俭的性格特点。他为了夺回战马又去攻打敌军,说明他性格急躁、英勇善战。他仇视地主和士绅, 善待俘虏,说明他爱憎分明同时守纪律,识大体。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所给材料和《红星照耀中国》相关内容,组织合理的语 言回答即可。 示例:毛泽东。他平易近人,生活简朴;感情深邃,他与战士同甘共苦;他工作专注,一丝不苟;他非常 熟悉当时的世界政治;他个性坚毅,待人真诚;他纯真机智,富有幽默感;他在中国的共产党势力范围内 影响最大。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没有官架子,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 略家;说话平易,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 四、现代文阅读。(共 23 分) 8.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中国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舱、梦天实验舱、问天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天舟飞船)五个模块 组成。天和核心舱,主要任务包括为航天员提供居住环境,支持航天员的长期在轨驻留,支持飞船和扩展 模块对接停靠并开展少量的空间应用实验,是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甲】核心舱有五个对接口,可以 对接一艘货运飞船、两艘载人飞船和两个实验舱,另有一个是供航天员出舱活动的出舱口。 ②空间站系统空间应用系统副总师、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研究员刘国宁介绍,【乙】通过梦天实验舱先 期携带的 8 个科学实验柜,能够在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等方向开 展相关的科学和应用研究,预期能够做出具有国际水平的科学成果。【丙】目前,已在相关研究方向规划安 排了约 40 项在轨科学实验项目。【丁】 【节选自百度百科:中国空间站和《人民日报》(2022 年 11 月 04 日第 08 版)】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