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北京西城四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真题及答案
一、下面每题都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括号里。(共
16 分)
1.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条直线长 30 米
B. 线段有两个端点
C. 过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D. 角的两条边是线段
【答案】B
【解析】
【分析】先对每个选项中的说法进行分析并判断,然后选择正确的一项即可。
A.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直线,直线没有端点,是无限长的,不可以测量出
长度;
B.一根拉紧的线,绷紧的弦,都可以看作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出长度;
C.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D.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依此选择。
【详解】A.不能测量出直线的长度,即原说法错误;
B.线段有两个端点,即原说法正确;
C.过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即原说法错误;
D.角的两条边是射线,即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直线和线段的特点,过一点画直线的条数,以及角的
特点。
2.
我在算盘上拨出一个数,如图。
四位同学用不同的方式表示这个数,其中错误的是(
)。
A. 410500
B. 由 41 个万和 500 个一组成
C. 400000+1000+500
D.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算盘上,每颗上珠代表 5,每颗下珠代表 1,读图可知,这个数的百位上是 5,
万位是 1,十万位是 4,其余数位没有计数单位用 0 补足,据此写出这个数。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算盘上的数写作 410500;
A.410500,符合题意;
B.由 41 个万和 500 个一组成的数是 410500;
C.400000+1000+500=401500,不符合题意;
D.
故答案为:C
,符合题意。
【点睛】写整数时,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写;写出这个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 小明用一副三角尺分别拼出四个角(如图),其中(
)的度数是105 。
B.
2
C.
3
D.
4
A.
1
【答案】D
【解析】
【分析】一副三角板有两个三角尺,其中一个三角尺的角的度数是 90°、60°、30°,另
一个三角尺角的度数是 90°、45°、45°。要用三角尺中的两个角拼出 105°的角,只有用
60°和 45°的锐角才能拼出。根据三角尺角的度数,即可解答。
【详解】A.图中的∠1 是由 90°的直角和 30°的锐角拼成的,所以∠1=120°,不符合题
意;
B.图中的∠2 是由 30°的锐角和 45°的锐角拼成的,所以∠2=75°,不符合题意;
C.图中的∠3 是由 90°的直角和 45°的锐角拼成的,所以∠3=135°,不符合题意;
D.图中的∠4 是由 60°的锐角和 45°的锐角拼成的,所以∠4=105°,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尺的认识和角的度量,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牢记三角尺每个角的度数。
4. 一个除法算式的商是 15,被除数、除数都乘 3 以后,商是(
)。
B. 15
C. 45
D. 135
A. 5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商不为 0 的除法算式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 0 的数,商的大小
不变;依此选择。
【详解】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可知,一个除法算式的商是 15,被除数、除数都乘 3 以后,商
还是 15。
故答案为:B
【点睛】熟练掌握商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 密云水库是北京最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水源地,水库面积大约有 900 个国家体育场(鸟巢)
那么大。水库的面积约 180(
)。
B. 公顷
C. 平方千米
D. 千米
A. 平方米
【答案】C
【解析】
【分析】鸟巢的面积大约是 20 公顷,用鸟巢的面积乘 900,即可算出水库的面积是多少,
再根据数值进行单位换算即可。据此解答。
【详解】20×900=18000(公顷)
18000 公顷=180 平方千米
水库的面积大约是 180 平方千米,选项 C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面积单位换算的掌握。牢记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是解决此题
的关键。
6. 王叔叔是自行车骑行爱好者,下表是他四次骑行的情况。
骑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骑行时间 30 分 2 小时 40 分 2 小时
骑行路程 6 千米 22 千米 6 千米 20 千米
在这四次骑行中,骑行速度最快的是第(
)次。
B. 二
C. 三
D. 四
A. 一
【答案】A
【解析】
【分析】速度=路程÷时间,依此分别计算出每次骑行速度,然后再进行比较即可,1 小时
=60 分钟,依此计算并比较。
【详解】1 小时=60 分,2 个 30 分是 60 分,6×2=12(千米),即第一次每小时骑行 12 千
米。
22÷2=11(千米/时),即第二次每小时骑行 11 千米。
第一次 30 分钟骑行 6 千米,第三次 40 分钟骑行 6 千米,即第一次的骑行速度>第三次的骑
行速度。
20÷2=10(千米/时),即第四次每小时骑行 10 千米。
12>11>10,由此可知,第一次骑行的速度最快。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普通的行程问题,熟练掌握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
的关键。
7. 用 8 根小棒交叉摆放(如图),其中 a
b ,c
d∥ ,涂色部分是四个四边形。下面说法
错误的是(
)。
A. ①是梯形
C. ③是平行四边形
【答案】D
【解析】
B. ②既不是平行四边形也不是梯形
D. ④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先对每个选项中的说法进行分析并判断,然后选择错误的一项即可。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依此
选择。
【详解】A.由于 a
b ,即①是梯形,原说法正确;
B.②既不是平行四边形也不是梯形,是一个四边形,原说法正确;
C.由于 a
b , c
d∥ ,即③是平行四边形,原说法正确;
D.由于 c
d∥ ,即④是梯形,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平行的特点,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
8. 小明用计算器计算 1350 乘 48。他依次按
这七个键
后,计算器上显示出 10800。这时,小明发现自己在按第二个因数时少按了
。如果要得
到 1350 乘 48 的正确结果,但又不取消重按,那么应该继续依次按(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计算 1350 乘 48 时,错误地输入了 1350 乘 8,相当于因数 48 除以 6,要想积不变,
应当再乘 6。
【详解】如果要得到 1350 乘 48 的正确结果,但又不取消重按,那么应该继续依次按×6=。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积的变化规律。
二、填空。(共 12 分)
9. 10 个(
) 是十万,(
)个一千万是一亿。
【答案】
①. 万
②. 10
【解析】
【分析】根据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整数的计数单位从右
往左依次为: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依此填空。
【详解】10 个万是十万,10 个一千万是一亿。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十进制计数法,应熟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10. 在括号里填上“>”“<”或“=”。
784370(
)5390080
63 亿(
)6299900000
【答案】
①. <
②. >
【解析】
【分析】根据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如果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大;如果位数相同的两个数,
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
上的数。
【详解】784370<5390080
63 亿>6299900000
【点睛】本题考查整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11. 故 宫 博 物 院 2021 年 参 观 量 为 五 百 八 十 七 万 四 千 零 九 十 人 次 , 横 线 上 的 数 写 作
(
),省略这个数万位后面的尾数,得到的近似数是(
)万。
【答案】
①. 5874090
②. 587
【解析】
【分析】整数的写法是从高位到低位开始,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
就在那个数位上写 0,依此写出这个数即可。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就先找到万位,然后看千位上的数是否大于 5,
当千位上的数小于 5 时就直接省略,当千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 5 时就直接向万位进“1”后
再省略,最后在数的末尾加一个“万”字;依此计算。
【详解】五百八十七万四千零九十写作:5874090。
5874090 千位上的数是 4,即 5874090 省略这个数万位后面的尾数,得到的近似数是 587 万。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应熟练掌握整数的写法,以及近似数的计算方法。
12. 下图中的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已知 1
3
, 2 110
,那么 1 (
) 。
【答案】35
【解析】
【分析】1 平角=180°,因此用 180°减去∠2 后,再除以 2 即可,依此计算。
【详解】180°-110°=70°
70°÷2=35°,即∠1=35°。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角的分类与换算,熟练掌握平角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 要扩大一块长方形绿地的面积,长由原来的 20 米增加到 100 米,宽不变。绿地扩大后
的面积是 600 平方米,扩大前的面积是(
)平方米。
【答案】120
【解析】
【分析】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宽不边,长扩大多少倍,则面积就扩大多少倍,因此先计
算出长扩大的倍数,再用扩大后的面积除以长扩大的倍数即可,依此计算。
【详解】100÷20=5,即长扩大 5 倍
600÷5=120(平方米)
即扩大前的面积是 120 平方米。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熟练掌握积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 甲、乙两店都卖同一种折叠椅,单价相同。现在两店都有优惠活动。
甲商店
乙商店
每买 10 把折叠椅,赠送 1 把同款
购买数量超过 30 把(含 30 把)时,
折叠椅,不足 10 把不赠送。
所买的折叠椅每把均便宜 8 元。
某社区要买 66 把这种折叠椅,选择在(
)商店买更省钱。
思考过程:
【答案】乙;思考过程见详解
【解析】
【分析】分别计算出在两个商店买 66 把椅子的总钱数,然后再进行比较;
甲商店:每买 10 把折叠椅,赠送 1 把同款折叠椅,因此可将 11 把椅子看成 1 组,然后用椅
子的总数除以每组椅子的数量,从而计算出赠送的数量和实际需要付款的数量,然后再用实
际需要付款的数量乘每把椅子的价钱即可。
乙商店:66 把>30 把,因此满足条件,则用每把椅子的价钱减 8 元,从而计算出买 66 把椅
子时每把椅子的价钱,然后根据“单价×数量=总价”计算出买 66 把椅子需要的钱数,依
此计算并比较即可。
【详解】思考过程:先分别计算出在两个商店买 66 把椅子的总钱数,然后再进行比较。
甲商店:
10+1=11(把)
66÷11=6(把)
66-6=60(把)
58×60=3480(元)
乙商店:
66 把>30 把
58-8=50(元)
50×66=3300(元)
3300 元<3480 元,乙商店便宜
即某社区要买 66 把这种折叠椅,选择在乙商店买更省钱。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经济问题的计算,熟练掌握总价、单价、数量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
的关键。
三、按要求计算。(共 22 分)
15. 竖式计算(第(4)题要验算)。
(1) 213 13
(3) 405 70
(2)8400 600
(4) 962 28
验算:
【答案】(1)2769;(2)14;
(3)28350;(4)34……10,(验算见详解);(竖式见详解)
【解析】
【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先是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相乘;接着用两
位数的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当乘数末尾有 0 时,可先不让
0 参与计算,最后将 0 的个数补在积的末尾处即可。
当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 2 个 0 时,应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 100 再进
行计算。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数不够除,看被除数的前三位数,除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