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2021学年新疆阿克苏新和县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资料共1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0-2021 学年新疆阿克苏新和县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 卷及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12.0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倜.傥(tì) 惩.戒(chéng) 虐.待(nüè) 畏罪潜.逃(qiǎn) B. 确凿.(záo) 侍.弄(sì) 殉.职(xùn) 混.为一谈 (hùn) C. 静谧.(mì) 热忱.(chén) 庇.护(bì) 骇.人听闻 (gāi) D. 蜷.伏(quán) 粗犷.(guǎng) 鄙.薄(bǐ) 拈.轻怕重(niān)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酝酿 轻捷 凌乱 接然不同 B. 分岐 感慨 硬朗 刨根问底 C. 蓬勃 怂恿 荫蔽 随声附和 D. 贮蓄 决别 缥缈 神采奕奕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先生的杂文言辞犀利,具有极强烈的战斗性,气势咄咄逼人....。 B. 我们看着建国七十周年阅兵式那壮观场面,一股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C. 对于一些重要的文章,他总是不求甚解....,反复仔细地阅读。 D. 某女士到韩国进行微整形,弄成“危”整形,脸被弄得参差不齐....,痛苦不堪。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学校组织和策划了“我爱你中国”的快闪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同学们的爱国情 怀。 B. 通过“十九大”知识竞赛,使同学们丰富了相关知识,更加关心国事。 C. 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交通监察部门加大了整治力度。 D. 畅销读物能否成为经典作品,关键在于它是否具备经受时间考验的思想性和艺 术性。 5. 依次填入下列文段画线处的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辽阔的冀中平原, _______,田野里散发着麦子成熟的香气;浩渺的白洋淀, _______。小渔船轻快地穿梭于芦苇丛间;_______,_______,闪现着抗日军民的 身影。
A. 微风拂过 湖水波动 在层层的麦浪里 在密密的芦花荡中 B. 湖水波动 微风拂过 在层层的麦浪里 在密密的芦花荡中 C. 微风拂过 湖水波动 在密密的芦花荡中 在层层的麦浪里 D. 湖水波动 微风拂过 在密密的芦花荡中 在层层的麦浪里 6.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抓住春天的特点,围绕“春”写了盼 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B.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 学》《尚书》《孟子》合称为“四书”。 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鲁迅先生的代 表作还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等。 D. 《皇帝的新装》是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著名的童话作品,这个童话讲了一个昏 庸无能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 二、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0 分) 7. 古诗文背诵默写。 树木丛生,______ 。(曹操《观沧海》) 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______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 , ______ 。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 8.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哥呵,你晓得,那老和尚可会降妖?我二人复去与战。不知那怪神通广大,将沙僧 又捉了。我败阵而走,伏在草中。那怪变做个俊俏文人入朝,与国王认亲,把师父 变作老虎。又亏了白龙马夜间龙身,去寻师父。师父倒不曾寻见,却遇着那妖怪在 银安殿饮酒。他变一宫娥,与他巡酒、舞刀,欲乘机而砍,反被他用满堂红打伤马 腿。就是他教我来请师兄的,说道:“师兄是个有仁有义的君子。君子不念旧恶, 一定肯来救师父一难。”万望哥哥念“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情,千万救他一命! 《西游记》是一部很有趣的书,鲁迅先生称之为“______ ”。它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 富有______ 的作品之一。小说围绕______ 的主线,写了许多______ 的故事。
以上语段出自《西游记》的下列哪个情节之后?______ A.唐僧收服了孙悟空,师徒路遇强盗打劫,孙悟空一怒之下打死强盗,反被唐僧赶走。 B.唐僧师徒路过比丘国,昏庸的国王听信妖言,要用一千多个男孩的心肝做药引。 C.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被唐僧赶走。在宝象国,唐僧被妖怪施了法术,不得脱身。 D.孙悟空在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观主将师徒众人囚禁,孙悟空四处寻访医树之方。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8.0 分) 9.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猫(节选) 郑振铎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 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 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 欢游玩,好象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 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 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和三妹的足下。三妹有 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对于前几只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 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 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白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咛着张妈换 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 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没有了,笼板上都是血。 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 多。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 !”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 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 !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
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 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 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 !”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的,以为惩戒的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 !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 地跳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 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 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 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 至此,我家永不养猫。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10.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 杨慧 ①有没有人告诉你,下雪了? ②大片大片的雪花,像白色的羽毛从天空飘然落下,霎时间,山峦、田野、村庄、 小路都陷入白色的忧郁。 ③可是对于孩子,这白色永远是快乐的。那是一场罕见的大雪,一夜之间就把村庄 包装成了童话世界。童话世界里怎么少得了我们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呢! ④清晨起来,房门已经被大雪封住了,母亲正拿着一把小铁锹从门缝处一点一点把 雪挖开,慢慢开辟出一条小路来。我和妹妹也陆续穿好了棉袄棉鞋,戴上了帽子手 套,跑到院子里和母亲一起“扫雪”,那是最愉悦的劳动。与其说是在帮母亲,不
如说是在给母亲添乱,母亲前脚刚扫出来的小道,我们打闹着,又把雪扬的到处都 是。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 ⑤树上、房顶、鸡舍、草棚,闪着亮晶晶的银光,在与红日的交相辉映中分外妖娆。 ⑥妹妹欢快地跳着,和我一起堆雪人。我们用瓶盖做眼睛,用红辣椒做鼻子,而我 总怕小雪人会冷,心疼地把自己脖子上的红围巾摘下来给它围上。一会儿,我们的 新伙伴就伫立在庭院里,真是可爱极了!这时,母亲已经做好了早饭,开个门缝对 着我们高喊:“吃饭啦……吃饭啦……”我和妹妹好像都没有听见,磨磨蹭蹭谁也 不愿意回屋。广阔苍穹,母亲是见证这份快乐的唯一观众,望着她的两个白雪公主, 母亲的微笑是甜的。 ⑦洁白的雪花舞动着我童年的快乐,也翩飞着我少年的轻狂。初三那年寒假,我和 同学们约好去县城的书店买些参考书,早上临出门时母亲就叮嘱我穿那件厚一点的 棉衣,可是少女的我是爱美的,怎么能把自己变成臃肿的面包?没想到从县城回来 时就下起了大雪,汽车晚点了两个多小时,当我背着书包又冷又饿走回家时,看见 母亲像一座白色的雕像立在门口,睫毛上沾满了霜白,每眨一下眼睛似乎都能发出 吧嗒吧嗒的声响。那天我吃饱喝足就有了精神,母亲却病倒了,高烧 40℃。至今 我都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究竟站了多久。 ⑧多年以后,我也成为了一位母亲。我的孩子和我一样热爱这北方的大雪。 ⑨春节,我带着孩子回老家。当我们像雪花一样从远方匆匆赶来,哒哒的马蹄声溅 起一地飞雪,多多如花。那一天,村庄如故,母亲却白发如雪。 ⑩年迈的母亲依然站在自家的门口张望着、等待着。仿佛这几十年来,一直站在这 里,从未离开过。母亲这几天一直念叨着:“要下大雪了,也不知道通不通车。” 母亲是不看天气预报的,但每一次比天气预报还要准确。慢慢我才知道,原来是母 亲的老寒腿,每次下雪前都会疼。 ⑪母亲这一生几乎都是在劳动中度过的。夏天她忙着菜园子、庄稼地;冬闲时她 忙着给人做衣服补贴家用。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家住的是 简陋的茅草房,虽然窗户外面钉上了塑料布,门上也安上了棉布帘,但在墙壁的上 还是会结霜,四处透风。母亲长时间坐在靠南墙的缝纫机旁做工,两条腿不知不觉 中就得了风湿病。母亲腿疼是从来不对我们说的,粗心的我们怎么会知道母亲的腿 病这般严重! ⑫雪花落在村庄,落在田野,也落在我隐隐作痛的心里。 ⑬这个世界因为有雪,风景如此美丽,空气如此清新,步伐变得轻快,灵魂得到 了洗涤。雪,如母亲的爱,时刻安抚我这颗烦躁的心,让我活的简单快乐,就像一
朵雪花吹开了另一朵雪花的春天。 ⑭传说,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是最爱你的人,我相信这个美丽的传说,因为母 亲就是最好的例子。电话嘀铃铃响了,是母亲在叮嘱我,要下雪了,记得多穿点衣 服--母亲的老寒腿又在播送天气预报了。我诺诺的应着,却透过那场即将到来的雪, 看到了母亲的疼痛。 ⑮如果可以,我多愿让自己变成一贴温暖的膏药,敷在她疼痛的关节。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7 年第 2 期,有删改) 本文写了母亲的哪几次“等待”?请简要概括。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当我背着书包又冷又饿走回家时,看见母亲像一座白色的雕像立在门口,睫毛上沾满了 霜白,每眨一下眼睛似乎都能发出吧嗒吧嗒的声响。 第⑪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请谈谈你对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2.0 分) 11. 文言文阅读。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 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 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______ A.其一犬.坐于前 B.狼不敢前. C.一狼洞.其中 犬:狗 前:前进 洞:打洞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隧:从隧道里 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全文分两部分,前四段叙事,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环环相扣,紧张曲折。
B.最后一段是作者发表的议论,写出了狼的狡黠,也直接赞扬了屠户的勇敢机智。 C.文章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D.文章情节引人入胜,语言精练形象。描述一屠毙两狼的惊险过程,使人如临其境。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2. 文言文阅读。 卞庄子刺虎卞庄子①欲刺虎,馆竖子②止之,曰:“两虎方且③食牛食甘④必争争则必 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 须④之。有顷⑤,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 功。 (选自《史记•张仪列传》)注释:①卞庄子:传说为鲁国勇士。②馆竖子:旅馆 的童仆。③方且:正要。④食甘:吃料有味。甘,甜。⑤须:等待。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______ A.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 B.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 C.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 D.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 与这则故事意义相近的成语是______ 。 六、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4.0 分) 13. 古诗阅读理解。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寄愁心与明月,将自己的同情怀念带给友人,以慰藉朋 友的愁苦。 B.诗中的“杨花”“子规”“明月”都是客体意象,“愁心”给客体意象涂上了一 层忧郁的色彩。 C.第一句写景,点明时令是在初春,第二句由写景转入言事,正扣题面“闻王昌龄 左迁龙标”。
D.诗歌后两句抒情,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它看成友好的使者,让明月带去对朋友 的关怀。 七、作文(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30.0 分) 1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家里、在学校、在社会有血多的事,像一盏 盏灯,照亮了你的心扉,给予你精神力量,指引你前进的方向。生活告诉了你做人 要诚实,面对困难要乐观,荣誉不仅属于自己,要关心别人。 请以《这件事告诉我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写出自己的亲身 经历和切身感受。不少于 500 字。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