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2021学年北京海淀区初三第一学期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资料共2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0-2021 学年北京海淀区初三第一学期历史期中试卷及答 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 本部分共 24 小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古代埃及人创造并使用的文字是 B. D. A. C.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B 正确;楔形文字是 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排除 A;甲骨文是古代中国创造的,排除 C;腓尼基字母 是腓尼基人在楔形字基础上将原来的几十个简单的象形字字母化形成,排除 D。故选 B。 2. 下图为某同学课堂学习笔记。依据笔记内容,可以判断学习的内容是 A. 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B. 古代希腊的建筑和文学 C. 马其顿亚历山大远征 D. 古代罗马的哲学与宗教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某同学的课堂学习笔记“城邦公职人员在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公民大会是 最高权力机构”“津贴制度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结合所学可知是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 内容,其中在伯利克里统治时期实行的津贴制标志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故选 A;BCD 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3. 公元 646 年(大化二年)政府颁发“改新诏”:建立中央集权体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实 行租庸调制。这次仿唐制进行改革的国家是 A. 拜占庭帝国 B. 阿拉伯帝国 C. 古代日本 D. 法兰克 王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 646 年,日本实行“大化改新”,模仿唐朝律令制度建立 中央集权国家,故选 C;ABD 并没有仿唐制进行改革,排除。 4. 学者研究表明,到 16 世纪中期时,英国 99%的庄园已被出租出去;1568 年佩姆布鲁克伯 爵的 32 个庄园中有 29 个庄园的自营地已被出租。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庄园经济得到确立 C. 租地农场普遍建立 【答案】C 【解析】 【分析】 B. 国际贸易得到发展 D. 手工工场发展迅速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庄园已被出租……32 个庄园中有 29 个庄园的自营地已被出 租”可知,这体现出当时英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广泛发展,租地农场普遍建立,故 C 符合题意; 庄园经济是欧洲中世纪的产物,故 A 不符合题意;材料是说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故 B、 D 均不符合题意。故选 C。 5. 下图是一位同学拓展阅读欧洲近代历史著作后写的读书札记。从中可知这位同学阅读的 内容是
A. 古代希腊文化 C. 英国殖民扩张 【答案】B 【解析】 B. 欧洲文艺复兴 D. 美国独立战争 【详解】根据材料“以索古、复古为主要表现形式……促进了欧洲文学、艺术的发展”结合 所学可知是 14—17 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即欧洲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 动以人文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世纪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故选 B;A 是表面现象,排除; CD 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6. 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指出:15 世纪末期的欧洲,社会分工不断扩大,资本主义萌芽 出现,商品经济日益发展,货币的需要量大大增加…西欧的国王、贵族和商人到处追求黄金 白银,形成一股贵金属热。这段叙述可以用来说明 A. 西欧大学出现的条件 B.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C. 光荣革命的影响 D. 启蒙运动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品经济日益发展,货币的需要量大大增加”“追 求黄金白银,形成一股贵金属热”可知属于西欧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可知资本主 义萌芽出现导致“寻金热”的出现,即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故选 B;西欧大学出现的时间是 12 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A 错误;C 是 1688 年,排除;启蒙运动是 17—18 世纪,排除 D。 7. 陈紫华在《英国的黑奴贸易》中指出:“黑奴的鲜血浇灌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幼芽,使它 茁壮成长;但在非洲、大西洋和美洲留下的是黑奴的累累白骨、痛苦和灾难。”这段叙述揭 示出三角贸易的影响包括 ①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推动英国参与瓜分非洲 ③给非洲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④促进非洲地区经济开发 A. ①③ 【答案】A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黑奴的鲜血浇灌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幼芽……”可知,这体现的是 三角贸易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所学和材料“黑奴的鲜血……累累白骨、痛苦和 灾难。”可知,这体现出三角贸易给非洲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故 A 符合题意。材料是说三 角贸易的影响,不是说瓜分非洲;材料是说三角贸易对非洲的危害,不是说它促进非洲地区 经济开发;故 BCD 均不符合题意。故选 A。 8.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等传播到欧洲、亚洲和非洲,小麦、葡萄、 马匹、牛、猪等也从欧洲传播到美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这段叙述反映出的主题是 A. 欧洲列强殖民扩张的危害 C. 人文精神和冒险精神萌发 B. 亚非拉民族觉醒 D. 全球物种大交换 【答案】D 【解析】 【详解】15 世纪末到 16 世纪初的新航路开辟,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了一起,打破了以往世 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题干中“美洲的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等传播到欧 洲、亚洲和非洲,小麦、葡萄、马匹、牛、猪等也从欧洲传播到美洲”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 促进了各地区物种的交流,故选 D;ABC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9. 绘制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式之一。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B. 美国 C. 法国 D. 俄国 A. 英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结合所学可知斯图亚特王朝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导致 1640 年英国资产革 命的爆发,1688 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1689 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英 国的君主立宪制,图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英国,故选 A;BCD 不符合题意,排除。
10. 18 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北美殖民地有“自由树”“自由旗杆”“自由的儿女”以及数 不清的类似于《论自由之美丽的演说》这样题目的传单,表达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心愿。反 映北美人民愿望的历史文件是 A. 《大宪章》 B. 《权利法案》 C. 《独立宣言》 D. 《人权 宣言》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美国独立战争中,1776 年,发表《独立宣言》,体现了殖民地人 民争取自由和独立的精神,故 C 符合题意;《大宪章》是英国的法律文献,《权利法案》 为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人权宣言》体现了法国大革命的精神,故 ABD 均不 符合题意。故选 C。 11. 1789 年,法国政治活动家西耶斯撰写的《第三等级是什么》中提出:第三等级“是一 切,是被束缚被压迫的一切……没有第三等级,将一事无成,没有特权等级,一切将更为顺 利"。他写作的目的是 A. 呼吁增税用以解决财政困难 B. 宣扬平等反对“旧制度” C. 宣传制宪会议通过的新宪法 D. 号召抗击普奥联军进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第三等级是除了教士和贵族的特权等级之外的其余的人,主 要是被特权等级压迫的人,作者的目的是主张消灭特权等级,即消灭特权等级的根源是封建 制度,B 符合题意,故选 B;ACD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12. 1800 年、法军再度进入意大利,拿破仑废除了 22 个关卡;拍卖教会的土地并取消了其 封建特权;1809 年,还废除了教皇的世俗政权等等。这些说明拿破仑战争给意大利带来的 影响是 A. 推动意大利文艺复兴 C. 冲击当地的封建制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 B. 巩固教皇宗教权威 D. 阻碍科学技术传播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废除了 22 个关卡……拍卖教会的土地并取消了其封建特 权……废除了教皇的世俗政权等等”可知,这体现了拿破仑战争对意大利封建势力的打击, 故 C 符合题意;意大利文艺复兴是在 14 到 16 世纪,拿破仑战争打击了巩固教皇宗教权威, 拿破仑鼓励教育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传播,故 ABD 均不符合题意。故选 C。 13. 历史评价与史实陈述不同。下列关于华盛顿的表述,属于对他的评价的是 A. 担任大陆军总司令 B. 主持召开制宪会议 C. 是世界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家 D. 出任美国联邦政府首任总统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史实叙述是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的客观史实,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 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据此分析 ABD 属于华盛顿生平中重要活动的客 观史实,C 是对华盛顿历史地位的评价,C 正确,ABD 排除。故选 C。 14. 英国的棉布产量相当于世界的 2/3,煤和铁的产量相当于世界的 1/2,造船业全球第一。 这种现象出现于 A. 文艺复兴时期 B. 新航路开辟时期 C. 光荣革命时期 D. 工业革 命时期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工业革命后英国的棉布产量、煤和铁等产量在世界上占重要比重,故选 D;ABC 与材料内容 不符,排除。 15. 阿尔都尔·阿尔努曾任巴黎公社委员,他在出版的《巴黎公社的人民和议会史》(1879 年)中写道:“在公社短暂的执政期间,虽然没有比它更清廉的政府,虽然在钱的问题上没 有比它更谨严的,虽然它没有动用存在巴黎的无数财产——巴黎的最无情的敌人的财产,却 没有一个成年人、一个儿童、一个老人挨饿受冻、流离失所。”这则记载,可以用来说明巴 黎公社 A. 爆发的原因 B. 军事斗争的策略 C. 政权的组织 D. 执政的 效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在公社……没有一个成年人、一个儿童、一个老人挨饿受冻、流 离失所。”可知,这体现了公社在促进民生方面贡献很大,故 D 符合题意;临时政府要解除 巴黎的武工人装,这是原因,故 A 不符合题意;材料是说公社在促进民生方面的巨大成就, 不是说军事斗争的策略、政权的组织,故 BC 均不符合题意。故选 D。 16. 和圣马丁一起被誉为“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的历史人物是 B. 章西女王 C. 玻利瓦尔 D. 卡 A. 麦哲伦 尔·本茨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玻利瓦尔与圣马丁被誉为“拉丁美洲的解 放者”,他们领导拉美人民推翻了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C 正确;麦哲伦是新航路 开辟过程中的航海家,章西女王是印度民族反英大起义中的领导者,卡尔本茨是第二次工业 革命时期汽车发明者,ABD 排除。故选 C。 17.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俄国农奴不仅要为他们在 1861 年得到的份地 交纳赎地费,还要缴纳各种地方税,还要承担俄国工业化的大部分费用,因为很高的保护关 税使他们所购买的制成品费用上升。这段叙述的观点是 A. 关税保护了农奴的利益 B. 农奴在经济上遭到了掠夺 C. 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巩固 D. 礼节和生活方式开始西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俄国农奴……交纳赎地费……缴纳各种地方税……承担俄国工业 化的大部分费用……”可知,这体现了农奴的沉重负担,故 B 符合题意;材料是说关税保护 加重了农奴的负担,故 A 不符合题意;材料是说农奴的经济负担,不是说中央集权制度得到 巩固,也不是说礼节和生活方式开始西化,故 CD 均不符合题意。故选 B。 18. 近代日本学校课程设置出现新变化,到 19 世纪 70 年代,日本小学的教学科目中有西方 算数、地理学、物理学、绘画、几何等,中学规定由外籍教师教授外语。导致这些变化的政 策是 A. 文明开化 B. 殖产兴业 C. 废藩置县 D. 实行征
兵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到 19 世纪 70 年代,日本小学的教学科目中有西方算数、地理学、物理 学、绘画、几何等,中学规定由外籍教师教授外语”结合所学可知与 1868 年的日本明治维 新的内容中,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故选 A;BCD 不符合材料内容, 排除。 19.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磁感应学说的应用促进新产业的兴起,该产业是 A. 电气工业 B. 采矿冶金业 C. 塑料制造业 D. 石油化 学工业 【答案】A 【解析】 【详解】1831 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后来,人们根据这一现象发明 了早期的电动机和发电机,到 19 世纪 70 年代,经过不断完善的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电力 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电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人类 社会进入电气时代,A 正确;据此分析 B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 20. 19 世纪发生了系列反对殖民者的斗争。下图所示①处应该补充的历史事件是 A. 英法殖民战争 C. 萨拉热窝事件 【答案】D 【解析】 B. 拉丁美洲独立 D. 印度民族大起义 【详解】根据题干“19 世纪”结合所学知识,①是印度。故历史事件是 1857 年爆发的印度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