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年四川攀枝花市西区六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部编版).doc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资料共16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年四川攀枝花市西区六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卷及 答案(部编版) 语言文字运用。 填答题 1. 看拼音写词语。 rè xuè fèi téng bié chū xīn cái ( ) ( ) shēn yín dǐ yù xuán yá lǐ mào ( ) ( ) ( ) ( ) 【答案】 ①. 热血沸腾 ②. 别出心裁 ③. 呻吟 ④. 抵御 ⑤. 悬崖 ⑥. 礼貌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 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腾、裁、吟、御、崖、貌”容 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 优秀诗文积累。 (1)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_________。(苏轼《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__。(毛泽东《七律·长征》) (3)_______________,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4)_______________,死而后已。(诸葛亮) (5)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朱熹《春日》) (6)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_________。(贺知章《回乡偶书》) (7)_______________,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8)_______________,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9)_______________,谁持彩练当空舞。(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 (10)祖宗疆土,当以死守,_______________。(李纲)
【答案】 ①. 路转溪桥忽见 ②. 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 卷地风来忽吹散 鞠躬尽瘁 ⑤. 万紫千红总是春 ⑥. 乡音无改鬓毛衰 ⑦. 待到重阳日 ④. ⑧. 野旷天低树 ⑨. 赤橙黄绿青蓝紫 ⑩. 不可尺寸与人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诗词名句的默写,注意不写错别字。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出自宋代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 中》翻译: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 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 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 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 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七律·长征》翻 译: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 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 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 笑逐颜开。 (3)“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出自苏 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翻译: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 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 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意思为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多用来形容人 的伟大。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 (5)“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自朱 熹《春日》翻译: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 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6)“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出自贺 知章《回乡偶书》翻译: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
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 里来的呀? (7)“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出自孟浩然《过故人庄》翻译: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 我到他好客的农家。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 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8)“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自孟浩然《宿建德江》 翻译: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 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9)“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 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出自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翻译:空中有赤橙黄 绿青蓝紫,而谁又在手持这彩虹临空舞蹈?黄昏雨之后又见夕阳,延绵的群山正渐次变得葱 茏。想当年在此激战,昔日的弹洞仍留在村庄的壁头。就让它来点缀面前的江山吧,如今看 上去却更加妖艳。 (10)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尺寸与人。的意思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土地,应当拼死捍卫, 不能让人分毫。出自《宋史·列传·卷一百一十七》。 3. 按要求改写句子。 (1)桑娜对丈夫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死的。”(改为转述 句) 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的这种不良行为不再发生,每个人心中都必须绷紧一根安全弦。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桑娜对丈夫说,他们的邻居西蒙死了,她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死的。 ②. 为了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的这种不良行为再发生,每个人心中都必须绷紧一根安全弦。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句型转换以及修改病句的能力。 (1)转述句是指将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的表达句式。 在这个句子中属于直述句的部分是“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死的。”,
所以前半句不变,将冒号和前引号改为逗号,将第一人称的“咱们”和“我”改为第三人称 “他们”和“她”,再将最后的后引号去掉,最后结果是: 桑娜对丈夫说,他们的邻居西 蒙死了,她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死的。 (2)本句属于否定不当,句子中的“杜绝”和“不再”都属于否定词,应去掉“不”,只 使用一次否定,最后结果为:为了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的这种不良行为再发生,每个人心中都 必须绷紧一根安全弦。 选择题。 4.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作自受 热呼呼 心惊肉跳 意味深长 B. 狂风怒号 跌跌撞撞 全神惯注 斩钉截铁 C. 百拆不回 心惊肉跳 湿淋淋 兴高采烈 D. 忘乎所以 念念有词 流连忘返 威风凛凛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字形易错字的辨析。 A.“热呼呼”改为“热乎乎”。 B.“全神惯注”改为“全神贯注”。 C.“百拆不回”改为“百折不回”。 D.书写正确。 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如此出色的成绩。 B. 这些伪劣产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C. 班长李华学习好,品德好,在班上德高望重....。 D. 无数革命先烈们为了新中国成立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 英雄赞歌。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四字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A 选项中,自命不凡:是指自以为很了不起,自以为比别人高明。出自清·淮阴百一居士《壶 天录》。在句子中他是因为有了理想,所以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达到了自己想达到的高度, 而自命不凡指的是达不到自己以为的高度,所以自命不凡用在此句中不当。 B 选项中,骇人听闻:最早出自于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骇人听闻” 的意思是指事出怪诞,听起来令人害怕。该成语构词方式是兼语式;在句中作谓语、定语。 在句子中是伪劣产品本身造成的影响十分严重,而骇人听闻是指实际影响被人在传播中讲的 夸张化了,所以骇人听闻用在此句中不当。 C 选项中,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很有声望。德高望重常用来形容年纪高的老人,而句子中 的班长李华还是个小朋友,德高望重用在此句中不当。 D 选项中,前赴后继:意思是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 出自唐·孙樵《祭梓潼帝君文》。 6. 用“烈”字组词填入句子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 )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一条大家伙上钩了。 ②大家争论得很( )。 ③小组会上,同学的发言都很( )。 ④战场上炮火( )地攻击着。 ⑤今天的阳光十分( )。 A. 剧烈 激烈 猛烈 强烈 热烈 B. 剧烈 激烈 热烈 猛烈 强烈 C. 剧烈 激烈 强烈 猛烈 热烈 D. 猛烈 热烈 激烈 剧烈 强烈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选词填空应该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剧烈:指急剧变动或刺激厉害。 激烈:剧烈;强烈(指言论、动作等)。 猛烈:气势雄壮,力量大。 强烈:力量很大;强度很高的;鲜明的。 热烈:指具有强烈感情、激情或热情的。一般指人的情绪高昂、激动。 ①本题指鱼竿动的力度很强,应选择“剧烈”。 ②本题形容大家争论时的状态,应选择“激烈”。 ③本题形容大家的发言很有激情,应选择“热烈”。
④本题指战场上炮火气势很强,应选择“猛烈”。 ⑤本题指今天的阳光很强,应选择“强烈”。 7. 下列语境中说话最得体的一项是( ) A. 我们班的王强同学获奖了,同学们对他说:“祝贺你!有什么经验向我们介绍介绍,好 吗?” B. 张老师周末到我家家访,我说“你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 C. 我的好朋友邀请我周末去他家玩,我说:“行,届时我一定会光临寒舍的。” D. 夜深人静的夜晚,从领居家传来嘈杂的吵闹声,我大声说:“不要讲话了,影响别人休 息!”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生活中说话得体的了解。 从用词、语气等方面辨析语言是否得体。 A.得体。我们班的王强同学获奖了,同学们对他说:“祝贺你!有什么经验向我们介绍介 绍,好吗?” B.不得体。“无事不登三宝殿”意思:比喻没事不上门(三宝殿:指佛殿),含有贬义之义。 本句写的是张老师周末到家里家访,要对老师礼貌用语,比如,欢迎老师的到来,而不是对 老师说“无事不登三宝殿”。 C.不得体。“光临寒舍”这是谦称自己的家光临寒舍,别人到自己家来了,主人欢迎时的 谦称。本句写的是我的好朋友邀请我周末去他家玩,此处用“光临寒舍”不恰当。 D.不得体。“不要讲话了,影响别人休息!”句子没有礼貌用语,可以改为“邻居,已经 很晚,请小声说话,不要影响别人休息!” 8. 下列对课文内容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丁香结》:生活给了我们丁香的芬芳,同时也给了我们幽怨的丁香结,启示我们任何事 物都有两面性。 B. 《狼牙山五壮士》: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让我们既能感受到五位战士这个战斗群体的团结 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 C. 有目的地阅读常用的方法只有:浏览内容、勾画中心句、概括段意、提取关键信息 D. 《七律·长征》诗的颔联中“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激动;“寒”字冷
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赏析。 A 项赏析错误。课文《丁香结》作者描写了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他住了三十 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态,表达自己对丁香的喜爱赞美之情,由物及情,最后写到丁香结 是每个人一辈子中都有的不顺心的事,而我们能做的是采取乐观豁达的心态去对待。 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我 们既有赏花的情调,又有解结的心志。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 结”。这就是生活的常态,也是本文给我们的深刻启示。启示我们要采取乐观豁达的心态去 对待不顺心的事。并不是启示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B 项赏析正确。《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 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把敌人引上狼牙山峰顶,顽强歼敌,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 位战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课文有时对某个人进行聚焦描写,比如班长马宝玉就进行了细致地描写,如:他刚要拧开盖 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 志们!用石头砸!”有时对班里的五位壮士进行概括地描写,比如课文第二自然段,还有第 三、四自然段的开头“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五位壮士一面向顶 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这样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让我们既能感受到 五位战士这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 C 项赏析错误。“有目的地阅读”,就是读者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有目的地阅读”首先要明确阅读文章的目的和任务。然后要大致浏览文章,根据阅读目的 确定相关段落和内容。接着细读相关内容,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如找出中心句、提取关键 信息、勾画关键词等。最后查找其他资料,整合信息,解决问题,完成阅读任务。 “有目的地阅读”常用的阅读方法有:浏览内容法、勾画中心句、概括段意法、提取关键信 息 、比对筛选法、查找资料法等。并不是只有“浏览内容、勾画中心句、概括段意、提取 关键信息”这几种。 D 项赏析错误。《七律·长征》诗的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意思是五 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
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把逶迤的五岭比作跳跃的细浪,把磅礴的乌蒙山比作泥丸,比喻 中也带着夸张,这一句用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红军面对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 精神。 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意思是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 耸的山崖,溅起阵阵雾水,像是冒出蒸汽一样。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 索,寒意阵阵。“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暖”字 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激动;“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 9. 周末,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有欢快歌唱 的小鸟,( ) A. 有散发着鲜花的阵阵清香。 B. 有鲜花散发着的阵阵清香。 C. 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 D. 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了句子的补充,补充句子词和词组按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成为能 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话,这就是句子。为了把意思表达完整,句子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成分, 基本成分齐全的句子,叫做完整句。 注意结合前半句,句子中前面是总写后面是分写,联系“有色彩斑斓的金鱼,有欢快歌唱的 小鸟”可知句子的形式是有什么样的什么。因此,填“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 阅读。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①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 易容②⑥⑦曰:“小子不敏,何足③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 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④之;禄厚者,怨归之⑤。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 吾爵益⑥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 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⑦。” (选自《韩诗外传》卷七) 注释 :①仆闻之:我听说。仆,谦称。②蹴然易容:惊讶地改变脸色;③足:能够; ④恶:讨厌;⑤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归,归结。⑥益:更加;⑦尧、舜其犹病诸:这 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尧、舜,传说中的圣君。病,患苦。诸“之乎”的合音。 10. 划横线的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