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年四川南充营山县六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卷及答
案(部编版)
一、选择题(24 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日寇.(kò)悬崖.(yá)芭.蕉(bā)摔.跤(shuāi)
B. 妩.媚(wǔ)茅.店(máo)逶.迤(wēi)山涧.(jiàn)
C. 豪迈.(mài)瞻.仰( zhān)协.商(xéi)沉着.(zháo)
D. 盔.甲(kūi)辐.射(fú)诞.生(dàn)叉.腿(chā)
【答案】B
2.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词语是(
)
A. 襟飘带舞
意味深长
自做自受
呆头呆脑
B. 庞然大物
C. 全神贯注
D. 戚风凛凛
【答案】C
斩钉截铁
悬涯峭壁
跌跌撞撞
粉身碎骨
排山倒海
五颜六色
技高一筹
大步流星
心满意足
3.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B. 《江城子·密州出猎》借历史典故抒发了苏轼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
C. 我们同敌人同仇敌忾....,奋战了几天几夜。
D.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答案】C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班会上,同学们互相做了深刻的自我批评。
B. 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的任务终于基本全部完成了。
C. 一个班级班风的好坏,是搞好班级工作的关键。
D. 让孩子远离网吧,健康成长,这是许多家长的心愿。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
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
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A.有误。前后不一致,“深刻的”后面添加“批评和”。
B.有误,语意重复,删去“终于”或“基本”。
C.有误,一面对两面,在“搞好”前面加“能否”。
D.正确。
5. 与“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这句运用了相同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
B.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C.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D.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窜”“舔”中,
突出了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
A 项:“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运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
B 项:“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运
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C 项:“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 项:“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洪水的凶猛
以及人们的恐惧。
6.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子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
是对老班长的(
)描写。
B. 动作
C. 外貌
D. 心理
A. 语言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写作手法之一的人物描写的方法。
常见的描写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要结合内容联
系上下文理解。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子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 从
“个子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可知,运用了外貌描写。
7.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泸州油纸伞作为一项民间工艺,________太追求时尚,________失去了油纸伞本身的文化韵
味,________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文化元素,________会拥有更多的消费者,
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A. 因为
所以
即便
也
那么
就
所以
即使
只有
不但
也
才
而且
B. 如果
C. 如果
D. 因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语意可知,“太追求时尚”与“失去了油纸伞本身的文化韵味”之间应是假设
关系,可排除 A、D。后面用“只有 ......才”连接,整个语段的意思更顺畅。
故选 C。
8. 对句中加点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移舟泊.烟渚(划船)
B. 明月别枝..惊鹊(横斜的树枝)
C. 金沙水拍云崖..暖(高耸入云的山崖)
D. 路转溪桥忽见.(同“现”出现)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A 项: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翻译: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落时新愁又涌上了心头。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
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泊:停船靠岸。
9. 下列作品、作家相符的一项是(
)
A. 老舍《草原》
辛弃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B. 孟浩然《宿建德江》
苏轼《春日》
C. 鲁迅《穷人》
贺知章《回乡偶书》
D.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孟浩然《过故人庄》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A 项: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
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B 项:宋代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
总是春。
C 项:《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10. “地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B. 列数字
C. 作比较
D. 举例子
A. 打比方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列数字是说明文常见的一种说明方法,从数量上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方法,使语句更准
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数字要准确无误,估计数字要有可靠根据。注意事项列
举时间年代不属于列数字。
“地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文
语言的准确性!。通过具体数字,表现语言的准确性,更具说服力。
11. 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开国大典》中的场面描写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B. 《宇宙生命之谜》告诉我们其他星球也有生命的存在。
C. 《穷人》这篇课文赞美了桑娜和渔夫淳朴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
D. 《丁香结》的课文题目运用了象征的修辞手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B 项:《宇宙生命之谜》主要内容是: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
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12. 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读小说,应该关注情节、环境、感受小说的人物形象。
B. 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
C. 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将重要部分写得简略写,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D. 阅读的时候能想开去,不仅可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创造
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对阅读方法的理解。
读小说,应该关注情节、环境、感受小说的人物形象。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
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阅读的时候能想开去,不仅可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
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阅读文章时,我们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ABD 说法正确。
C.说法错误。围绕着一个意思表达时,要将重要的部分写的详细、具体,才能给读者留下
深刻印象。
判断题。
13. 《七律·长征》是首七言绝句。(
)
14. 开国大典在每年的 10 月 1 日举行。(
)
15.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中省略号的作用是列举的省略。(
)
16. 写演讲稿,一般先写适当的称呼,然后写主要内容,最后点明主题。(
)
17.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文学家、思想家。(
)
18. “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运用了对比的写
法。(
)
【答案】13. ×
14. ×
15. √
16. √
17. √
18. √
【解析】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意境鉴赏。
《七律•长征》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律,其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
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
两联要求对仗。七言绝句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因此,《七律·长征》是首七言绝句。说法
错误。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的知识点,重点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949 年 10 月 1 日下午 3
时,北京 30 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 1949 年 10 月 1 日成立,自此,每年的 10 月 1 日成为国庆日。而不是开
国大典在每年的 10 月 1 日举行。说法错误。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省略号的使用。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结
合句意进行选择。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十下,十一下……”表示后面还有钟发出的
声音,故表示列举的省略。说法正确。
【16 题详解】
考查了演讲稿,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用来交流思
想、感情,表达 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
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
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演讲稿的标准格式:1.顶格写适当的称呼(如:亲爱的老师)2.下一行空两格写问候(如:
大家好)3.正文,即演讲的主要内容。4.结尾,这一部分可以用简洁有力的话点明主题,
或向听众发出号召。说法正确。
【17 题详解】
考查了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
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
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列夫•托尔斯泰,他是俄国文学家、思想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复活》。说法正确。
【18 题详解】
考查了写作方法,写作方法属于艺术表现方法,常见的有: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
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首尾呼应(也叫前后呼应)、衬托对比。
“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这句话出自课文《穷
人》,是环境描写,句中强调“外面”与“屋里”截然不同,这是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
细读后我们还发现“温暖而舒适”不仅写出了屋里的环境,还刻画了桑娜勤劳善良的人物形
象。说法正确。
四、书法展示(3 分)
19. 请将“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后句工整地默写在田字格里
【答案】听取蛙声一片。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书写和诗词歌赋默写。
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南宋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五、积累运用。(11 分)
20. 把下面名言佳句补充完整。
(1)待到重阳日,_____________。
(2)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
(3)祖宗疆土,当以死守,_____________。
(4)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
(5)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_____。
(6)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还来就菊花
②. 视死忽如归
③. 不可以尺寸与人
④. 万紫千
红总是春
⑤. 笑问客从何处来
⑥. 江清月近人
【解析】
【分析】
【详解】(1)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
盛唐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
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本题考查名人名言。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意思: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3)本题考查名人名言。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意思:祖先留给我们的土地,应当拼死捍卫,不能
让人分毫。
(4)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
宋代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5)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
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
何处来。
(6)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
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1. 按要求改写句子。
(1)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
(2)泉水唱着歌儿,欢快地向前奔去。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
(3)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改为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马路时,要注意来往的车辆。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
(5)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②. 小河哼着小曲,高兴地向前奔
跑。
③. 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④. 我们过马路时,要注意来往的车辆。
⑤. 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他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解析】
【分析】
【详解】(1)本题考查句型转换。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
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2)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
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如:鸟儿哼着歌儿,开心的向前飞去。
(3)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夸张句: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
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如: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4)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修改病句不能改
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
“过马路时,要注意来往的车辆。”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在开头处加上“我们”。
(5)本题考查句型转换。
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①A 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
号。B 人称的变化:a 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
或“她”;b 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
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②陈述转转述句,要将冒号和双引号去除,主观人物的主语由第一人
称变为第三人称。
六、阅读理解。(22 分)
诗歌赏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2. 这首诗是毛泽东写的《___________》。
23. 请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逶迤: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