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四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资料共16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四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真 题及答案 一、计算题。(共 26 分) 1. 直接写得数。 900×7= 30×60= 120÷40= 2100÷30= 800÷80= 200×42= 50×400= 810÷9= 【答案】6300;1800;3;70 10;8400;20000;90 【解析】 【详解】略 2. 用竖式计算。 45×274= 308×55= 840×50= 【答案】12330;16940;42000 【解析】 【分析】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依次相乘, 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依次相乘,乘到哪一位,积的个位就与哪一 位对齐,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再把两次相乘的积加起来。 【详解】45×274=12330 308×55=16940 840×50=42000 3.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43+397+57 658-236-64 630÷18÷5 36×101-36 125×56 28×45+45×72 【答案】497;358;7 3600;7000;4500 【解析】
【分析】(1)利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简算;(2)利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3)利用除法的性 质进行简算; (4)利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简算;(5)利用乘法结合进行简算;(6)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 简算。 【详解】43+397+57 =43+57+397 =100+397 =497 658-236-64 =658-(236+64) =658-300 =358 630÷18÷5 =630÷(18×5) =630÷90 =7 36×101-36 =36×(101-1) =36×100 =3600 125×56 =125×8×7 =1000×7 =7000 28×45+45×72 =45×(28+72) =45×100 =4500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0 分。) 4. 一个八位数,它的最高位上是 4,百万位上是 5,千位上是 8,其余各位上都是 0,这个
数写作( ),读作(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万。 【答案】 ①. 45008000 ②. 四千五百万八千 ③. 4501 【解析】 【分析】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每一级末尾的 0 都不读出来,其他数 位有一个 0 或连续几个 0 都只读一个“零”。 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 上写 0。 整数的近似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整数的近似数,也就是去掉万位后面的尾数,对 千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再在数的后边加上单位“万”。 【详解】一个八位数,它的最高位上是 4,百万位上是 5,千位上是 8,其余各位上都是 0, 这个数写作:45008000,读作:四千五百万八千。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4501 万。 【点睛】熟练掌握整数的读写和求近似数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 36×420 的积是( )位数,积的最高位在( )位。 【答案】 ①. 五 ②. 万 【解析】 【分析】计算出 36×420 的积,即可知道积是几位数,积的最高位在什么位。 【详解】36×420=15120,36×420 的积是五位数,积的最高位在万位。 【点睛】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 720 是 12 的( )倍,460 的 23 倍是( )。 【答案】 ①. 60 ②. 10580 【解析】 【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720÷12=60 460×23=10580 【点睛】熟练掌握倍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关键。 7. 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________。 【答案】180° 【解析】 【分析】只要是三角形,它的内角和就是 180°,不管三角形是大还是小,它的内角和都是 180°,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 【点睛】解答此题的主要依据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8. 下图竖式,箭头部分算的是( )×( ),乘法笔算的过程应用了哪一个 运算律?( )。 【答案】 ①. 145 ②. 10 ③. 乘法分配律 【解析】 【分析】观察竖式可知,箭头部分是 145 与 12 的十位上 1 的乘积,即 145×10,表示 1450, 290 是 145 与 2 的乘积,然后把它们相加即等于 145×12 的积,所以乘法笔算的过程应用了 乘法分配律;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竖式中,箭头部分算的是 145×10,乘法笔算的过程应用了乘法分 配律。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整数乘法和乘法分配律的掌握及灵活运用。 9. 李小菲坐在教室第 5 列第 3 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刘佳君的位置用数对 表示(3,5),他坐在教室第( )列第( )行。 【答案】 ①. (5,3) ②. 3 ③. 5 【解析】 【分析】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李小菲坐在教室第 5 列第 3 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5,3) ,刘佳君的位置用 数对表示(3,5),他坐在教室第 3 列第 5 行。 【点睛】熟练掌握数对与位置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 如图,一张三角形纸片被撕去了一个角,撕去的这个角是( )度,原来这张纸 片的形状是( )三角形,也是( )三角形。 【答案】 ①. 67 ②. 锐角 ③. 等腰
【解析】 【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为 180°,因此用 180°减去 67°后,再减去 46°即可,最后根据 三个角的度数将三角形分类即可。 【详解】180°-67°=113° 113°-46°=67° 90°>67°=67°>46° 因此原来这张纸片的形状是锐角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三角形的分类,应熟练掌握。 11. 根据 400÷30=13……10,写出下面算式的商和余数。 40÷3=( )……( ) 4000÷30=( )…… ( ) 【答案】 ①. 13 ②. 1 ③. 133 ④. 10 【解析】 【分析】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商不变, 余数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详解】400÷10=40,30÷10=3,10÷10=1,所以 40÷3=13……1 4000÷30=133……10 【点睛】本题考查了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商和余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多位数除以两位数的 除法计算。 12. 比较大小,在括号里填“>”“<”或“=”。 690 万( )6899000 25×(4×40)( )25×4+25 ×40 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 )90° 125×100+1( )125×101 【答案】 ①. > ②. > ③. = ④. < 【解析】 【分析】(1)690 万是 6900000,根据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比较 6900000 和 6899000 的大小。 (2)根据乘法分配律可知,25×4+25×40=25×(4+40)。再比较 25×(4×40)和 25 ×(4+40)的大小。 (3)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 9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 180°可知,两个锐角的和是 180°-90°=90°。
(4)根据乘法分配律可知,125×101=125×100+125,再和 125×100+1 比较大小。 【详解】690 万=6900000,6900000>6899000,则 690 万>6899000 25×4+25×40=25×(4+40),25×(4×40)>25×(4+40),则 25×(4×40)>25× (4+40) 180°-90°=90°,则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90° 125×101=125×100+125,125×100+1<125×100+125,则 125×100+1<125×101 【点睛】本题考查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练 掌握即可。 13. 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是 6 万,这个数最大是( ),最小是 ( )。 【答案】 ①. 64999 ②. 55000 【解析】 【分析】一个整数的近似数是 6 万,最大是千位上的数舍去得到,舍去的数中 4 是最大的, 其它数位百位、十位、个位是最大的一位数 9 即可;最小是千位上的数进一得到,进一的数 中 5 是最小的,其它数位百位、十位、个位是最小的自然数 0 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得: 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是 6 万,这个数最大是 64999,最小是 5500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近似数的求法,注意最大是千位上的数舍去得到,最小是千位上的数 进一得到。 14. 在一个三角形中,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 5 厘米和 11 厘米,第三条边的长度最长是 ( )厘米,最短是( )厘米。(填整厘米数) 【答案】 ①. 15 ②. 12 【解析】 【分析】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一定小于第 三边;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5+11=16(厘米),16-5=11(厘米) 第三条边的长度比 16 厘米短,比 11 厘米长,则最长是 15 厘米,最短是 12 厘米。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出第三条边长度的取 值范围。 15. 如果一个长方形苗圃的宽增加 5 米,面积就增加 40 平方米;如果苗圃的长减少 5 米,
面积就减少 35 平方米,那么苗圃原来的面积是( )平方米。 【答案】56 【解析】 【分析】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面积=长×宽,用面积增加的 40 平方米除以宽增加的 5 米,计算出苗圃的长;再用面积减少的 35 平方米除以长减少的 5 米,计算出苗圃原来的宽, 苗圃原来的面积=苗圃原来的长×苗圃原来的宽。 【详解】苗圃原来的长:40÷5=8(米) 苗圃原来的宽:35÷5=7(米) 苗圃原来的面积:8×7=56(平方米) 【点睛】解答此题认真分析题意,弄清数量间的关系,求出长方形的长和宽,继而根据长方 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解答即可。 三、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8 分。) 16. 下面的数中,( )读的“零”最多。 A. 704040 【答案】B 【解析】 B. 7040404 C. 7004404 【分析】整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读亿级和万级时按 读个级的方法来读,读完亿级后加上一个“亿”字,读完万级后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 尾不管有几个 0 都不读,每级中间和前面有一个或连续几个 0,都只读一个 0。据此读出各 个数,再进行解答。 【详解】A.704040 读作七十万四千零四十,读了一个零; B.7040404 读作七百零四万零四百零四,读了三个零; C.7004404 读作七百万四千四百零四,读了一个零。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是考查整数的读法,分级读或借助数位顺序表读能较好的避免读错数中“0” 的情况。 17. 下面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图形是( )。 A. 正六边形 B. 正方形 C. 圆 【答案】C 【解析】
【分析】正六边形有 6 条对称轴,正方形有 4 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据此解答。 【详解】据分析可知,正六边形、正方形和圆中,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的数量最多。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常见图形对称轴数量的掌握和运用。 18. 25×17×4=17×(25×4),这是根据( )。 A. 乘法交换律 B. 乘法结合律 C. 乘法交换律和乘 法结合律 【答案】C 【解析】 【分析】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乘法结合律:三个数 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 的积不变;依此选择即可。 【详解】25×17×4 =17×(25×4) =17×100 =1700 这是根据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计算的。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运用是解题的关键。 19. 学校有一个长方形花圃,长 18 米,宽 16 米;还有一个正方形花圃,周长为 68 米。面 积较大的是( )花圃。 A. 正方形 【答案】A 【解析】 B. 长方形 C. 一样大 【分析】长方形花圃的长乘宽等于长方形花圃的面积;正方形花圃的周长除以 4 等于正方形 花圃的边长,边长乘边长等于正方形花圃的面积;然后两个花圃的面积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详解】18×16=288(平方米) 68÷4=17(米) 17×17=289(平方米)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