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湖南省长沙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 24 分)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箴.(zhēn)言
娉.(pīn)婷
濡养 走头无路
B. 矗.(chù)立
瞥.(piē)见
旁鹜 孜孜不倦
C. 豢(..juàn)养
停滞.(zhì)
拮据 郑重其是
D. 游弋.(yì)
端详.(xiáng) 惊骇 眼花缭乱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娉.(pīn)婷——pīng,走头无路——走投无路;
B.旁鹜——旁骛;
C.豢.(juàn)养——huàn,郑重其是——郑重其事;
故选 D。
2. 下面这段话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即使我们的学习成绩现在不太理想,也不要自惭形秽....。我们要心怀梦想,努力奋斗,耕
耘着,收获着,一意孤行....地奔向生命的远方。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矫揉造作....,敢于创新,使学
业和生活呈现缤纷和谐,相辅相成....的局面。
A. 自惭形秽
B. 一意孤行
C. 矫揉造作
D. 相辅相
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
A.自惭形秽:指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使用正确;
B.一意孤行:不听劝告,固执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褒贬误用,使用错误;
C.矫揉造作:形容很不自然地故意做作。与语境不符,使用错误;
D.相辅相成:指两种事物互相辅助,互相促成,缺一不可。与语境不符,使用错误;
故选 A。
3. 下面一段话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①“一带一路”打造了共同发展的合作平台,助力许多发展中国家加强了迈向现代化的
步伐。②10 年来,我们坚守初心,携手同行,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从无到有,蓬勃
发展,取得丰硕成果。③“一带一路”合作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超过 150 多个国
家、30 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④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使中国
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市场同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
B. ②
C. ③
D. ④
A. ①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
①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加强”不能搭配“步伐”,应该将“加强”改为“加快”;
③成分赘余,“超过”和“多”语义重复,任意删去其中一个即可;
④缺少主语,介词淹没主语,任意删去“通过”或“使”其中一个;
故选 B。
4. 下面有关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
A. 2023 年是癸卯年,小雅今年十四岁,小雅的生肖属“牛”。
B. 范仲淹、欧阳修均有散文名篇传世,他们与韩愈、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并
称“唐宋八大家”。
C. “庆历四年春”、“崇祯五年十二月”中“庆历”、“崇祯”采用了年号纪年法。
D. 古诗词中可见到“节气”的身影,比如“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霜草苍苍虫切
切,村南村北行人绝”,分别写到了“惊蛰”、“霜降”两个节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综合。
B.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
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询、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本项中“范仲淹”
不是“唐宋八大家”里面的人物,表述错误;
故选 B。
5. 古诗文默写。
诗文名句及出处
情感
①“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心系天下,先忧后乐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自强不息,乐观进取
③“ 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思念家乡
④“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美好祝愿
⑤“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爱情坚贞,至死不渝
⑥“爱上层楼,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
少不更事,无愁说愁
山道中壁》
【答案】 ①. 先天下之忧而忧
②.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③.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④.
露从今夜白
⑤. 千里共婵娟
⑥. 蜡炬成灰泪始干
⑦. 为赋新词强说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
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
注意易错字词:帆、沧、婵娟、蜡炬、赋。
综合性学习(共 9 分)
光明中学初三七班开展以“走进小说天地”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邀请你参加。
6. 【选主题曲】同学们想表演“拳打镇关西”这个节目,他们需要一首歌曲作为背景音乐,
请你帮他们选出最合适的一首( )
A. 《好了歌》歌词节选: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古来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
草没了。
B. 《好汉歌》歌词节选: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
C. 《男儿当自强》歌词节选:我发奋图强,做好汉,做个好汉子,每天要自强。
D. 《滚滚长江东逝水》歌词节选: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
阳红。
7. 【读小说,谈观点】初三学生王彬学习了小说单元后,对古典白话小说很感兴趣,想多
花点时间去读,而他的母亲坚决反对,认为读古典白话小说太花时间了,还不如留出时间学
数理化,且古典小说中某些思想会误导孩子。请根据你读古典小说的体验和认识,写一段
120 字左右的文字,劝王彬的母亲同意王彬利用课余时间读古典白话小说《水浒传》《三国
演义》《红楼梦》《儒林外史》。(要求:观点鲜明;条理清楚。)
【答案】6. B
7. 示例:王彬妈妈,您好!(称呼)初三学生学习任务重,确实数理化需
要天天花时间做练习题,但是腾出点时间读读名著,让王彬换换思维,感受阅读经典名著的
快乐也是非常必要的,也许各科的学习效果更好。其次,古典小说的绝大多数思想是能涵养
孩子精神品质,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如《西游记》就能启示学生: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
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水浒传》能启示学生:路见不平,要挺身而
出,有担当精神。您还是同意王彬利用课余时间读古典小说吧!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及拓展运用。
A.歌词表达人们对世俗功名的追逐以及世态炎凉的感慨;
B.歌词表达绿林好汉伸张正义的的赞美;
C.歌词表达人要发奋图强,自强不息;
D.歌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世事无常人生感慨;
“拳打镇关西”是表现梁山英雄鲁智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三拳打死镇关西的好汉故事。
故选 B。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劝说的目的是让王彬的母亲同意王彬利用课余时间读古典白话小
说《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儒林外史》,注意语言得体。
示例:王彬妈妈,您好!我理解您的担忧。古典白话小说确实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去阅读,
但是它们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读这些小说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
化,培养我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此外,这些小说中的思想并不会误导孩子,相反,它
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因此,我建议您支持王彬利用课余
时间读古典白话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儒林外史》。
二、阅读与理解(共 46 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 20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忆滁州幽谷①
[宋]欧阳修
滁南幽谷抱千峰,高下山花远近红。
当日辛勤皆手植,而今开落任春风。
主人不觉悲华发,野老犹能说醉翁。
谁与②援琴③亲写取,夜泉声在翠微④中。
【注释】①滁州幽谷:即在滁州城西约一里的大丰山北麓,是欧阳修发现的。这里的幽谷泉
如今仍留存。②与:即“与我”的省略,替我。③援琴:弹琴。④翠微:指青山。
8.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颔联的上句回忆辛苦经营幽谷的往事,下句遥想如今幽谷的风景,“任”字显出作者不
为外物所拘,洒脱旷达的心境。
B. 颈联中的“悲华发”是诗人对自己现状的感慨,表达年华老去的伤感,愈发怀念往昔时
光。
C. 欧阳修曾谪居滁州,自号醉翁,他想象田夫野老还会记得当年的自己。
D. 尾联以景结情,表明作者希望有人能亲自陪伴自己再访滁州,听着泉声,抚琴为乐。
9. 某同学想拍摄微视频将《醉翁亭记》与本诗进行对比学习,请你完成下面脚本。
作品
诗句
拍摄角度
表达情感
《醉翁亭
野芳发而幽香,
从春至夏按季节拍
记》
佳木秀而繁阴。
摄
滁州景色优美,令人陶醉。
《忆滁州幽
滁南幽谷抱千峰,
①____________
谷》
高下山花远近红。
②____________
【答案】8. D
9.
①. 从低至高/由远到近/由高到下(低)的空间角度拍摄(任
选一个角度即可); ②. 对滁州幽谷、山峰,山花的喜爱与陶醉;深情回忆,难以忘怀。
【解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D.“希望有人能亲自陪伴自己再访滁州,听着泉声,抚琴为乐”表述有误,“谁与援琴”流
露出知音难觅的感伤;
故选 D。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一空:“滁南幽谷抱千峰,高下山花远近红。”的意思是:滁州琅琊山中的幽谷被千万座山
峰怀抱,山中的花卉高低错落,远近相映,点缀谷中到处都是红彤彤的。据此可知,从低至
高/由远到近/由高到下(低)的空间角度拍摄都可。
二空:这里的“抱”的意思是怀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幽谷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
现出幽谷被山峰环绕的景象,体现出自然景色的可爱,流露出作者对滁州的怀念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举进士,调西京推官。
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庆历三年,知谏院。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
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
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修论
事切直,人视之如仇。
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
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人率为闻人。熙宁五年,
卒,谥曰文忠。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仁宗更用大臣”与“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两句中“更”的意思不同。
B. “延”有“延长,伸展”“引进,邀请”“推迟,延迟”等义项。“帝延问执政”中“延”
应为“邀请”之意。
C. “修乃为《朋党论》以进”中的“进”与“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意思相同。
D. “其言简而明”中的“而”与“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中的“而”意思
不同。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人率为闻人。
B. 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人/率为闻人。
C. 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人率为闻人。
D. 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人/率为闻人。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13. 结合所选文段及《忆滁州幽谷》诗歌,请你分析欧阳修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语
言加以分析作答。
【答案】10. C
11. B
12. (欧阳修)与梅尧臣交游,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于是凭借(因为)文章名扬天下。
13. ①聪敏过人,读书过目不忘,文章名扬天下;
②为人正直,伸张正义,不怕牵连:为杜衍、范仲淹等被贬一事直言上疏;
③坚持道义,履行忠信,珍惜名节:对朝廷的事,无论是皇帝的问询还是同僚被贬斥,都坚
持这个原则;
④提携奖掖后辈,不遗余力,令人敬重。
⑤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与民同乐。(从《忆滁州幽谷》中的“野老犹能说醉翁。”可以读
出)
⑥热爱山水,寄情山水。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C.“修乃为《朋党论》以进”:欧阳修于是作《朋党论》一文来进献仁宗。进:进献;“进
亦忧,退亦忧”:他进也忧虑,退也忧愁。进:在朝廷做官;由此可知,两个“进”字的意
思不一样;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句意为:提携后进者,唯恐不及,得到他赏识、举荐的人,大多成为天下的名士。
“奖引后进”“如恐不及”是两个动宾短语,“奖引后进”表示所做的这件事,“如恐不
及”表明做事的态度,二者之间应断开;“赏识之人”偏正短语作主语,“率为闻人”为动
宾短语,具体阐释“赏识之人”的结果,故二者之间应断开;故断句为:奖引后进/如恐不
及/赏识之人/率为闻人;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重点字词:游:结交;倡和:唱和;遂:于是,就;以:凭借;名冠天下:天下闻名。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忆滁州幽谷》全诗:滁南幽谷抱千峰,高下山花远近红。当日辛勤皆手植,而今开落任春
风。主人不觉悲华发,野老犹能说醉翁。谁与援琴亲写取,夜泉声在翠微中。
根据第一段“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可知,欧阳修年幼的时候就
聪慧过人,读书读一遍就会背诵,后来文章名冠天下,由此可以看出欧阳修是一个聪明过人、
有才华的人;
根据第二段“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可知,范仲淹被贬官后,
欧阳修因为为范仲淹之事直言上疏,一同被贬,由此可以看出欧阳修是一个直言敢谏、为人
正直、不怕牵连之人;
根据第第二段“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修乃为《朋党论》以进。修论事切直”
可知,欧阳修不管是面对皇帝的问询还是被同僚贬斥,都坚持同样的原则,论事切直了当,
由此可以看出欧阳修是一个坚持道义,履行忠信,珍惜名节的人;
根据第三段“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人,率为闻人”可知,欧阳修提携后进者,唯恐
不及,得到他赏识、举荐的人后来都成了名仕,由此可以看出欧阳修是一个善于提携后辈、
尊重人才的人;
根据《忆滁州幽谷》中“野老犹能说醉翁”可知,当年与欧阳修同乐的老田夫们仍记得当年
的太守醉翁,可见欧阳修能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能够与民同乐;
根据《忆滁州幽谷》中“谁与援琴亲写取,夜泉声在翠微中”可知,欧阳修希望能够有人可
他一起共作一曲,把幽谷泉深夜在青山中淙淙流动的美妙声音记录下来,由此可见欧阳修是
一个热爱自然山水、能寄情山水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即死了父亲。年幼时,欧阳修就聪明过人,读过一遍书就能
够背诵下来。后来考中了进士,并被任命为西京推官。此时欧阳修结交梅尧臣,吟诗作歌,
相互唱和,从此以文章名扬天下。以后欧阳修回京返朝,升为馆阁校勘。
庆历三年,兼掌谏院。当时仁宗对在朝大臣进行人事更动,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都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