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3-2024学年湖南省长沙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资料共2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3-2024 学年湖南省长沙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 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 24 分) 1. 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瞥.(piě)见 忧戚.(qī) 聘.婷 原驰蜡.象 B. 鲜妍.(yàn) 秘.(mì)诀 汲.取 忸昵.作态 C. 箴.言(jiān) 红晕.(yùn) 嘶.哑 心无旁鹜. D. 宽宥.(yòu) 艾.(ài)青 剪.影 相得益彰.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瞥.(piě)见 ——piē,聘.婷——娉婷; B.鲜妍.(yàn)——yán,忸昵.作态——忸怩作态; C.箴.言(jiān)——zhēn,心无旁鹜.——心无旁骛; 故选 D。 2. 下面这段话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开学典礼上,学生代表小可做主题发言。她呼吁全体同学在新学期里,勤学善思,从文 质兼美、底蕴深厚的文学作品中断章取义....、丰富阅历;勤于修身,向古圣先贤、师长同伴学 习,顺境中能自吹自擂....,逆境中能悦纳自我;多走进红色教育基地,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 功伟绩...,赓续红色血脉;多走进平时可望而不可即 ......的绿水青山,感受祖国山河的大好风光。 我们生逢其时,全体同学应早立志,争做一名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 A. 断章取义 B. 自吹自擂 C. 丰功伟绩 D. 可望而 不可即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断章取义(duàn zhāng qǔ yì):截取文章的某一段或谈话中的某一句,而不依循全篇文 章或谈话内容的原意,为贬义词,用在此处不恰当; B.自吹自擂(zì chuī zì léi):比喻自我宣传、吹嘘,为贬义词,用在此处不恰当;
C.丰功伟绩(fēng gōng wěi jì):伟大的功绩、事业,此处形容革命家的功绩之大,符合 语境; D.可望而不可即(kě wàng ér bù kě jí):只能远望却不能接近,此处用来形容祖国的大好 河山,不恰当; 故选 C。 3. 下面是某同学听到的“长沙天气预报”中的一段话,其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①高温天气继续盘踞,阳光炙烤大地,9 月的长沙仿佛是“初夏”。但本周内,我们熟 悉的冷空气即将到来,雨水也会跟着“王者回归”,日最高气温会猛跌到“2”字头。②市 民朋友应关注天气变化,出门备好雨具,及时增减衣物。预计今晚到明天,晴天间多云,气 温 27-36℃。③明晚到 22 日,受冷空气南下影响,有一次降温降雨及风力加大。总体来看, 未来一周长沙降水偏少,气温有起伏。④前期多晴热高温天气,市民应注意补水防晒;19 日晚开始气温下降大约 8℃左右,全市应防范降水、低能见度天气对交通出行的不利影响, 山塘水库要注意科学蓄水保水。 B. ② C. ③ D. ④ A. ①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A.搭配不当,应将“9 月”和“长沙”的位置互换; C.缺少宾语,应在“风力加大”后面天上“的过程”; D.语义重复,应删除“大约”或者“左右”; 故选 B。 4. 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的毛笔是举世无双的书写工具,它代表着文明,是文化人及其形象、事业的化身。 尖、齐、圆、健为笔之四德,可以用来描述文士心怀;尖, ;齐, ; 圆, ;健, 。 ①平易的眼界 ②敏锐的文心 ③自强不息的精神 ④兼收并融的气度 A. ③②①④ B. ②①④③ C. ③④①② D. ②④①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排序 空一,根据“尖”有尖锐、灵敏之意,与“敏锐”对应,可知应选②; 空二,根据“齐”有平整、划一之意,可知“平易”与“齐”对应,应选①; 空三,根据“圆”有圆满、周全之意,而“兼收并融”有把内容不同、性质相反的东西吸收 进来之意,可对应“圆”,应选④; 空四,根据“健”有强健和指在某一方面显示的程度超过一般的意思,而“自强不息”表示 自己努力上进,永远不懈怠;两者相对应,应选③; 因此排序为②①④③。 故选 B。 5. 看完《长安三万里》后,小双同学自制了“李白相关文学知识表”并作出了一些推测, 其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 作品名称 创作时间/表现手法 作者经历 《渡荆门送 开元十二年(724)。“仍怜故乡 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 别》 水,万里送行舟”运用拟人。 24 岁时辞亲远游,出川至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行路难》 (其一) 天宝三载(744 年)。本诗用“冰 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 路上的艰难险阻。 江陵。 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 奉,却没被玄宗重用,两年 后被“赐金放还”,被迫离 开长安。 《闻王昌龄 天宝八载(749 年)。借助杨花、 左迁龙标遥 子规、明月、风等意象,抒发了 有此寄》 对朋友真挚情感。 李白在金陵,听闻王昌龄被 贬的不幸遭遇。 天宝十三载(754 年)。“桃花 《赠汪伦》 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运用了夸张。 李白自秋浦往泾县(今属安 徽)漫游。
乾元二年(759 年)。此诗运用 《早发白帝 夸张和奇想把诗人遇赦后愉快 城》 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 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 李白流放途中,到白帝城遇 赦,终于获得了自由,随即 顺着长江东下江陵。 A. 表格中“开元”“天宝”“乾元”和《岳阳楼记》中的“庆历四年春”的“庆历”、《湖 心亭看雪》中的“崇祯五年十二月”的“崇祯”一样,都是年号。年号一般由皇帝发起,有 时因天降祥瑞或大事要事,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年号可能更换多次。 B.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 一泻千里的气势,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C. 李白经历了“赐金放还”的挫折后,心中就一直充满了怀才不遇的悲愤和友人受贬的悲 悯之情,情感真挚而澎湃。 D. 从标题,可以看出李白一生游历了许多美丽山川,也结交了很多至交好友,这应该与他 豪放胸襟和不羁个性有关。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表信息的理解与辨析能力。 C.有误,从图表中可知,李白是天宝三载(744 年)被“赐金放还”的,《闻王昌龄左迁龙 标遥有此寄》《赠汪伦》《早发白帝城》都是这一时期这后的作品。其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遥有此寄》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 怀念之意;《赠汪伦》是诗人李白于泾县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朴 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早发白帝城》是一首借江水浩荡湍急、 舟行轻快倏忽以抒发诗人遇赦后欢快心情的抒情诗。从后两首诗的内容可以看出,他在经历 了“赐金放还”的挫折后,并不是“一直充满了怀才不遇的悲愤和友人受贬的悲悯之情”; 故选 C。 6. 古诗文默写。 (1)我们常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表明 远大的志向和夺取胜利的信心。 (2)拥有一颗宠辱不惊、得失泰然的赤子之心,如先贤范仲淹在《岳阳楼记》所“_________,
____________ ”,才能在面对人生挫折时保持勇敢和乐观,在面对鲜花和掌声时,保持清 醒和谦逊。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发展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5)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6)“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醉翁亭记》中与它意 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答案】 ①.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②. 不以物喜 ③. 不以己悲 ④. 沉舟侧畔千 帆过 ⑤.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⑥. 露从今夜白 ⑦. 人迹板桥霜 ⑧. 醉翁之意 不在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 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易错字有“畔、酒”。 综合性学习(共 6 分) 初三(9)班准备开展“自强不息·心怀天下”主题活动,班主任钟老师说,他希望同学们 自强不息、心怀天下,在文化自信中坚定爱国志向,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争做顶天立 地的中国人。请你参与策划这次主题活动。 7. 【采访自强不息身边人】班级计划采访湖南好人彭凯云,请你根据以下信息,仿照示例 拟定一个有价值的采访问题。 “湖南好人”彭凯云,因小儿麻痹症导致跛足。但身体残疾、无缘高考这些人生沉重的 打击,都未曾让他丧失对生活的热爱。靠着永不放弃、勇往直前的拼搏,他靠一门电器修理 “真本事”,成为家庭的“顶梁柱”;靠一颗崇德向善的“真心”,成为人人称赞的“暖心 人”。截至目前,彭凯云累计志愿服务时长已超过 1000 小时,累计服务 200 人次。 【示例】采访问题 1:您多年来潜心钻研修理电器的“真本事”,是什么力量在鼓舞着您? 采访问题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云游“照见天地心”展】班级准备出一期“君子自强不息”宣传展板。同学们刚好云 参观了故宫博物院“‘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展”,以下是本次书房展的部分展品。郡 郡打算从中下载一幅作为展板配图,你认为哪一幅合适?请说明理由。
【展品一】 南宋何签“草堂客话图页”——图中将草庐与亭组合,使人想起诸葛亮奉命于危难,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品质。 【展品二】 明代文徽明“猗兰室图”——文徽明一生坎坷,但他始终矢志不渝,以画表“芝兰生于 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穷困而变节”。 【展品三】 明代唐寅“双鉴行窝图并书记册”是唐寅为他的好友汪荣的“双鉴行窝”书屋所作,画 中的书房被如镜的水面围绕,以表静心养性的重要性。 我选择展品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 【答案】7. 您觉得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具备哪些条件?/1000 小时、200 人次,这样 的志愿服务时长和强度,对于您来说肯定不容易,请问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您? 8. ①. 展品二 ②. 因为它展现了古人在困境面前不屈不挠、不改气节、矢志不渝, 力争奋进的精神,与“君子自强不息”的主题相吻合。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采访问题的设计,开放性试题,结合材料,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您一路走来经历了不少磨难,您是如何看待这些磨难的? 示例:您认为战胜生活的磨难最重要的是什么?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阅读拓展。 展品一“图中将草庐与亭组合,使人想起诸葛亮奉命于危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此, 展品一重在表现一种奉献和担当的精神; 展品三“明代唐寅‘双鉴行窝图并书记册’是唐寅为他的好友汪荣的‘双鉴行窝’书屋所 做,画中的书房被如镜的水面围绕,以表静心养性的重要性”与“君子自强不息”的主题不 相吻合; 展品二“文徵明一生坎坷,但他始终矢志不渝,以画表‘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 君子修道立德,不以穷困而变节’”分析,因此展品二展现了古人力争奋进的精神,与“君 子自强不息”的主题相吻合,故选择展品二,较为合适。 二、阅读与理解(共 46 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 18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依韵和并州郑宣徽见寄 范仲淹① 西湖载客恣游从②,湖上参差半佛宫。 回顾隙驹曾不息,沉思樽酒可教空。 层台累榭皆清旷,万户千门尽郁葱。 向此行春无限乐,却惭何道继文翁③。 【注】①北宋皇佑二年,吴中发生饥荒。此时范仲淹任杭州知府,他发动各地整修寺院,翻 修官仓,借工程雇佣大批饥民,使百姓度过饥荒。②从:同“纵”,放任。③文翁,名党, 字仲翁,西汉循吏,曾任蜀郡守,政绩卓著。 9. 下面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饥荒年月达官贵人在西湖恣意游玩,烧香拜佛,表达了诗人的批评和谴责之意。 B. 颔联中的“隙驹”指白驹过隙,比喻时光消逝迅速,诗人惋惜时光易逝,因此借酒浇愁。 C. 颈联中的“清旷”“郁葱”写杭州人民生活幸福,流露出诗人作为地方官的欣喜之情。 D. 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这是全诗的主旨。 10. 请你说出诗人“向此行春无限乐”的原因。 【答案】9. C 10. ①为春天所见的西湖美景陶醉。②为自己施政有方,百姓安居而欣慰。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 A.“西湖载客恣游从”,作者与客人在西湖上纵情游览。并非是“达官贵人在西湖恣意游 玩”更谈不上“批评和谴责之意”; B.“隙驹”指过去的时间,此句作者写自己过去一刻也不曾停息地忙碌,静下来想喝一杯酒, 都让作者觉得是虚度光阴,并非是“惋惜时光易逝,因此借酒浇愁”; D.表明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这不是全诗的主旨,而是表明作者想要学习西汉的文翁,想为人 民造福; 故选 C。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向此行春无限乐”,联系“西湖载客恣游从”“万户千门尽郁葱”,作者游览西湖, 看到眼前郁葱之景,表现了作者为春天所见的西湖美景陶醉; 根据“却惭何道继文翁”,联系诗句“层台累榭皆清旷”,注释“北宋皇佑二年,吴中发生 饥荒。此时范仲淹任杭州知府,他发动各地整修寺院,翻修官仓,借工程雇佣大批饥民,使 百姓度过饥荒”“文翁,名党,字仲翁,西汉循吏,曾任蜀郡守,政绩卓著”可知,作者为 政一方诗人和朋友在西湖泛舟,看到眼前美景和人民的生活幸福安静,家家户户房屋开阔明 亮,门前生机勃勃,作者因施政有方,百姓安居而欣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①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 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 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 新敖仓②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奏动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 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 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 皆文正之惠也。岁饥发司农③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④。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 此先生之.美泽也。 【注释】①殍殣:指饿死的人。②敖仓:储藏粮食的仓库。③司农:官职名,这里指司农粮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官政一·范文正荒政》) 仓。④著为令:形成法令。 11. 下面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守日出宴于湖上”的“日”和“日星隐曜”(《岳阳楼记》)中的“日”的意思不同。 B. “好为佛事”中的“为”和“事在人为”中的“为”意思不同。 C. “役”有“差事”“门徒”“驱使”等义项,“日役千夫”中的“役”是“差事”的意 思。 D. “此先生之美泽也”中的“之”和“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中的“之” 用法相同。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 B. 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