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四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资料共16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四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 真题及答案 一、算一算。(共 35 分) 1. 直接写出得数。 240÷8= 25×4= 120÷30= 520÷20= 360-360÷6= 86÷2= 6×13= 560÷70= 91÷7= 312-55-45= 【答案】30;100;4;26;300; 43;78;8;13;212 【解析】 【详解】略 2. 直接写出得数。 9×99= 0÷74= 1000÷50= 8×15= 8×2÷8×2= 108÷3= 138÷23= 156+34= 240×5= 120+80÷2= 【答案】891;0;20;120;4; 36;6;190;1200;160; 【解析】 【详解】略 3. 列竖式计算。(打“★”的要验算) 315÷39= 900÷54= ★7400÷60= 【答案】8……3;16……36;123……20 【解析】 【分析】根据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315÷39=8……3 900÷54=16……36 ★7400÷60=123……20
验算:   1 2 3 6 0 7 3 8 0 2 0 7 4 0 0 4. 递等式计算。 276+324÷3×5 42×[169-(78+35)] (165-65÷5)×6 75×12+280÷35 630÷[(97+29)÷21] 476÷(51-23)+24 【答案】816;2352;912; 908;105;41 【解析】 【分析】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没有括号的算式,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有括号的算式,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再算中括号里的算式, 最后计算即可。 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有括号的算式,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再算小括号里外的即 可。 【详解】276+324÷3×5 =276+108×5 =276+540 =816 42×[169-(78+35)] =42×[169-113] =42×56 =2352 (165-65÷5)×6 =(165-13)×6 =152×6 =912
75×12+280÷35 =900+8 =908 630÷[(97+29)÷21] =630÷[126÷21] =630÷6 =105 476÷(51-23)+24 =476÷28+24 =17+24 =41 二、填一填。(共 23 分) 5. 720 秒=( )分;5 升 60 毫升=( )毫升。 【答案】 ①. 12 ②. 5060 【解析】 【分析】(1)根据时间进率:1 分=60 秒可知,低级单位转化 为高级单位时,用除法。 (2)根据容积进率:1 升=1000 毫升可知,高级单位转化为低级单位时,用乘法。 【详解】(1)720 秒=12 分 (2)5 升=5000 毫升 5000 毫升+60 毫升=5060 毫升 【点睛】此题考查了时间单位和容积单位的应用,关键是明确:1 分=60 秒;1 升=1000 毫升。 6. 在括号里填“升”或“毫升”。 一辆汽车的油箱能盛汽油 50( );一个病人一次喝药水 25( )。 【答案】 ①. 升 ②. 毫升 【解析】 【分析】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数据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详解】一辆汽车的油箱能盛汽油 50 升; 一个病人一次喝药水 25 毫升; 【点睛】根据情景选择计量单位,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掌握。
7. 要使□48÷37 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可以填( );算式 5□6÷18,□内填 ( )或( )时,商的末尾是 0。 【答案】 ①. 4 ②. 4 ③. 5 【解析】 【分析】(1)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大于或等于除数,商是两位数;如 果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小于除数,商是一位数。 (2)5□6÷18 中,要使商的末尾是 0,首先商是两位数,5□>18,如果商的末尾是 0,5 □是除数 18 的倍数,或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 18 余下的数,与个位上的 6 合起来,比除 数小,由此求解。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要使□48÷37 的商是两位数,□4≥37,□里面可以填 4、5、 6、7、8、9,□里最小填 4。 (2)算式 5□6÷18,当□填 4 时,546÷18=30……6,商的末尾是 0。当□填 5 时,556 ÷18=30……16,商的末尾是 0。 【点睛】熟练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试商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 钟面上 3 时 30 分,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 )°。经过 30 分钟,钟面上的 分针转了( )°,这时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 )角。 【答案】 ①. 75 ②. 180 ③. 钝 【解析】 【分析】3 时 30 分,分针与时针相隔 2.5 个大格,钟面上一大格是 30°,2.5 乘 30°即可 求出此时所成角的度数;经过 30 分钟,分针走了 6 大格,正好走了个半圆,即 180°;经 过 30 分钟,分钟指向 12,时针指向 4,此时两针相隔 4 大格,30°乘 4 即可求出此时时针 与分针所成的角。 【详解】30°÷2+30°×2 =15°+60° =75° 钟面上 3 时 30 分,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 75°。经过 30 分钟,钟面上的分针转了 180°; 30°×4=120°,这时所成的角是钝角。 【点睛】钟面上一大格 30°,一小格 6°。平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1 平角=180°。 9. 有一排字母:A,A,B,C,B,A,A,B,C,B,A,A,B,C,B,A,…,照这样排下去, 第 99 个字母是( ),在前面 50 个字母中共有( )个 B。
【答案】 ①. C ②. 20 【解析】 【分析】这一排字母按照 A,A,B,C,B,一组 5 个字母循环排列的,要求第 99 个字母是 哪个,用 99 除以 5,余数是几,就从第 1 个字母开始数到几;要求前 50 个字母中有几个 B, 用 50 除以 5,能整除,一组中有 2 个 B,再用所得商乘 2 即可。 【详解】99÷5=19……4,第 99 个字母是 C。 50÷5=10 10×2=20(个),前 50 个字母中共有 20 个 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找对字母的排列规律。此题是 5 个字母一组循环排列的。 10. 给综合算式 525-75÷5×3 添上括号,如果要先同时算减法和乘法,然后算除法,那么 添括号后的算式是( );如果要使得添括号后的计算结果最大,那么添括号后的算 式是( )。 【答案】 ①. (525-75)÷(5×3) ②. (525-75÷5)×3 【解析】 【分析】(1)要先同时算减法和乘法,然后算除法,就是把乘法和减法提前算了,分别给它 们加上小括号即可。 (2)要使得添括号后的计算结果最大,最后算乘法,先算除法,接着算减法,给 525-75 ÷5 加上小括号即可。 【详解】(1)给综合算式 525-75÷5×3 添上括号,如果要先同时算减法和乘法,然后算除 法,那么添括号后的算式是(525-75)÷(5×3)。 (2)(525-75÷5)×3 =(525-15)×3 =510×3 =1530 如果要使得添括号后的计算结果最大,那么添括号后的算式是(525-75÷5)×3。 【点睛】此题考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关键是认识括号的作用:改变运算顺序。 11. 下图中,两块三角尺拼成的钝角是( )°,拼成的锐角是( )°。
【答案】 ①. 135 ②. 75 【解析】 【分析】图中是一副三角尺,钝角是由 90°的角与 45°的角拼在一起的,把 90°与 45°相 加即可求出这个钝角;拼成的锐角是由 30°的角与 45°的角拼成的,把 45°与 30°相加即 可求出这个锐角。 【详解】90°+45°=135°,钝角是 135°; 45°+30°=75°,锐角是 75°。 【点睛】一副三角尺的度数是 90°、45°、45°或 90°、30°、60°。同学们要熟记三角 尺中三个角的度数。 12. 小红参加独唱比赛,有 5 个评委,其中 4 个评委的平均成绩是 89 分,第 5 个评委打了 99 分,她这次比赛的平均成绩是( )分。 【答案】91 【解析】 【分析】用 89 乘 4 求出 4 个评委的总分,再加上 99 求出 5 个评委的总分,最后除以 5 即可 解答。 【详解】(89×4+99)÷5 =(356+99)÷5 =455÷5 =91(分) 所以她这次比赛的平均成绩是 91 分。 【点睛】熟练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 在括号里填“一定”“可能”或“不可能”。 (1)把两个锐角拼起来( )是一个直角。 (2)2022 年 2 月( )有 29 天。 (3)最大的三位数除以最小的两位数,商( )是两位数。 【答案】 ①. 可能 ②. 不可能 ③. 一定
【解析】 【分析】(1)小于 90°的角是锐角,等于 90°的角是直角,大于 90°而小于 180°的角是 钝角;10°+10°=20°,是锐角;45°+45°=90°,是直角;80°+80°=160°,是 钝角; (2)2022÷4=505……2,2022 年是平年,2 月份有 28 天; (3)999÷10=99……9,商一定是两位数;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1)把两个锐角拼起来可能是一个直角。 (2)2022 年 2 月不可能有 29 天。 (3)最大的三位数除以最小的两位数,商一定是两位数。 【点睛】事件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可以用“一定”“经常”“偶尔”“可能”“不可能”等词语 来描述。 14. 长方形有两组对边,其中一组对边的长都是 8 厘米,已知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40 厘米, 这组对边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答案】 ①. 12 ②. 96 【解析】 【分析】用 40-2×8 求出另一组对边的和,再除以 2 即可求出这组对边之间的距离;长方 形的面积=长×宽,代入相关数据即可解答。 【详解】40-2×8 =40-16 =24(厘米) 24÷2=12(厘米),所以这组对边之间的距离是 12 厘米; 12×8=96(平方厘米),所以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96 平方厘米; 【点睛】本题考查了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学生应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 15. 粗心的马小虎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 68 误写成了 86,结果得到的商是 5 余数是 46,那 么正确的结果是( )。 【答案】7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得,计算时把除数 68 看成了 86,可先将错就错,根据“商×除数+余数
=被除数”求出被除数,然后根据“被除数÷除数=商”解答即可。 【详解】86×5+46 =430+46 =476 476÷68=7 【点睛】此题考查了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将错就错先算出被除数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括号里)(共 12 分) 16. 5 名同学测身高,其中最高的是 150 厘米,最矮的是 135 厘米,5 名同学的平均身高可 能是( )厘米。 A. 150 【答案】B 【解析】 B. 144 C. 135 D. 134 【分析】平均数介于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四个选项中,只有 144 介于 135 和 150 之间,所以他们的平均身高可能是 144 厘米。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17. 甲、乙两数相除,商 18 余 20。把甲数和乙数同时除以 2 后,所得的商和余数是( )。 A. 商 9 余 10 B. 商 9 余 20 C. 商 18 余 10 D. 商 9 余 20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除法的商不变规律可知: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不为 0), 则商不变,余数同样也乘或者除以一个数(不为 0)。 【详解】甲乙两数相除,商 18 余 20,把甲数和乙数同时除以 2 后,所得的商不变,余数也 除以 2。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了商不变的规律,关键是明确商和余数的变化规律即可。 18. 下图是一张长方形纸折起来以后的图形,已知∠1=50°,∠2=( )。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