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资料共1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语文期中 考试题及答案 一、(25 分) 班级开展“诗意青春”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1. 班长撰写了主持词,请阅读语段后完成题目。 在窗前读诗,静静地读,把一首小令读成向晚的天空,把一曲长歌读成广袤.的大地。我 们穿行在诗行里,为之欢欣,为之忧戚.,为之深思……( )你踏上诗歌的沃土,( ) 能采撷清香的谷穗。去读诗吧,从诗中 jí取力量,丰厚我们的底蕴;去悟诗吧,在诗中 rú 养精神,丰盈我们的生命。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①广袤.( (2)填入选段括号内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②忧戚.( ) ③jí取( ) ④rú养( ) A. 因为……所以 C. 倘若……就 B. 虽然……但是 D. 不但……而且 【答案】(1) ①. mào ②. qī ③. 汲 ④. 濡 (2)C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广袤:读音 guǎng mào;形容广阔得望不到边际,辽阔无边,比喻非常广阔,一般用于修饰 土地面积天空,也可形容辽阔的草原、湖泊等; 忧戚:读音 yōu qī;意为忧愁哀伤; 汲取:读音 jí qǔ;意为吸取; 濡养:读音 rú yǎng;意为滋养。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关联词的使用。“你踏上诗歌的沃土”“能采撷清香的谷穗”之间是假设关系时, 符合语境意思。 A.“因为……所以”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B.“虽然……但是”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 C.“倘若……就”是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 D.“不但……而且”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 故选 C。 2. 小组同学搜集了下面的古诗文名句,寄语青春,请你补全。 (1)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寂寂江山摇落处,____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________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今日听君歌一曲,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7)小宁在校运会上错失金牌,你选用郑燮的《竹石》或者杜甫《望岳》中的诗句勉励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②. 怜君何事到天涯 ③. 欲为圣明除弊事 ④. 暂凭杯酒长精神 ⑤.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⑥. 人有悲欢离合 ⑦. 月有阴晴 圆缺 ⑧. 会当凌绝顶##千磨万击还坚劲 ⑨. 一览众山小##任尔东西南北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 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 注意易错字词:涯、弊、长、凌、坚劲。 3. 小宁准备参加“诗意青春”诗歌朗诵会。请阅读所选诗歌,帮助他完成任务。 青色的池沼 艾青 青色的池沼,长满了马鬃草; 透明的水底,映着流动的白云…… 平静而清潋…… 像因时序而默想的 蓝衣少女, 坐在早晨的原野上。 当心啊—— 脚蹄撩动着薄雾 一匹栗红色的马 在向你跳跃来了…… 一九四〇年三月 (1)小宁对这首诗进行了朗读设计,你认为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一节描绘了幽静的青色池沼,色彩明丽,画面静美,应该用轻柔舒缓的语气来读。 B. “像因时序而默想的/蓝衣少女”妙用转行,“蓝衣少女”前稍作停顿,留下想象空间。 C. “当心啊——”应该用低缓的语调来读,读出诗人的小心翼翼,担心马儿会惊扰少女。 D. “栗红色的马”让清晨宁静的画面顿时生动起来,应重读“跳跃”,读出生机、喜悦。 (2)小宁反复诵读这首诗后,理解仍有困难,请你写几条具体的阅读策略帮助他。
【答案】(1)C (2)把握诗歌的意象,如诗中“池沼”“马鬃草”“白云”等意象营造 了宁静幽美的意境;品味凝练优美的语言,如“流动”二字写出了白云悠悠的情态,衬托出 池沼的清澈、平静;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如“一匹栗红色的马/在向你跳跃来了”运用转 行的技巧,留有诗意的空白,突出马的活跃。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朗读设计的理解。 C.根据“当心啊——脚蹄撩动着薄雾,一匹栗红色的马,在向你跳跃来了”可知,诗人担心 马儿会惊扰少女,很着急的在提醒,因此,此处应该用紧张的语调来读,读出诗人的内心的 着急。 故选 C。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青色的池沼》中,当时的诗人经历了第一次婚变,而民族抗战也已进入相持阶段,国内反 动势力正积极亲日反共,整个局势如一团迷雾。 诗歌中有很多意象,注意把握。诗中有“池沼、马鬃草、白云、原野”等意象,营造了宁静、 幽静的意境; 诗歌中有很多优美凝练的语言,注意把握。水底映着白云,白云是“流动”的,表现出了水 的清澈,白云的悠悠,“白云”“蓝衣少女”与“青色池沼”“透明”的背景,组合成一幅 宁静、平和的画面。这应该看作是在大的历史语境下,诗人内心心理积淀下意识的流露,显 示了诗人个性中宁静、平和的一面; 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诗人无法无法在这幅图画中沉迷。于是,那匹冒冒失失闯入的“栗红 色的马”,破坏了画面的和谐,也破坏了整个宁静的氛围。“一匹栗红色的马/在向你跳跃 来了”运用转行的技巧,留出空白,给人想象空间。这匹冒失的小马或许可以看作对特定的 人的暗指,或许可以看作诗人清醒的现实意识对自己处于沉迷边缘状态的提醒。 4. 以“青春”为主题,选取合适的意象,创作一首小诗,不少于五行。 【答案】示例:青春的风铃摇动/滴露流芳的清晨/眼眸清澈/书声琅琅/青青庭中树在扎根/ 红绿相间的操场/马尾辫、运动衫,汗珠在飞奔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写作。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现代诗 的形式比较优美。现代诗歌有三个明显而具体的要素:语言,意境和韵律,在写作诗歌要注 意:韵律和节奏的把握;语言和意境的运用,诗歌结构的把握。语言可以采用拟人法,排比 法,比喻法。诗歌的结尾的巧妙处理,在结尾时利用寥寥数字,或将主题拉到高处,或提出 问题,或留下思索,或巧妙解答问题,打开主题和空间的深度,给读者留下思考或哲理,余
味深长。结合本题要求,以“青春”为主题,要求运用意象,选好合适的意象,表达深刻的 主题。 示例:致青春 我曾用,无数个夜晚追忆, 散落在来路上的花瓣和云朵, 无数个瞬间闪过的无数个画面, 竟凑不齐,一朵初绽的蔷薇。 再回头,问那一路相伴走来的人, 他们所说的昨天、青春,及年少, 我可都曾经历? 路过的风儿不说话, 一季悲秋——满地的枯叶不作答, 用一种目光凝望远方, 那里一定有着绝美的景色…… 那么她呢?——那个已忆不清全貌的女孩, 她很美吧?一定是的…… 二、(40 分) (一)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衢州寄晏尚书① 范仲淹某罪有余责,尚叨一麾②,敢不尽心,以求疾苦。二浙之俗,躁而无刚。豪者如 虎,示之以文;弱者如鼠,存之以仁。吞夺之害,稍稍而息.。乃延见诸生,以博以约。非某 所能,盖师门之礼训也。 郡之山川,接于新定。谁谓幽□,满目奇胜。衢、歙二水,合于城隅,一浊一清,如济 如河。百里而东,遂为浙江,渔钓相望,凫鹜交下。又群峰四来,翠盈轩窗。白云徘徊,终 日不去。岩泉一支,潺湲斋中。春之昼,秋之夕,既清且幽,大得隐者之乐。 且有章、阮③二从事,具.富文能琴,夙宵为会,迭唱交和,忘其形体。郑声④之娱,斯实 未□。往往林僧野客,惠然投诗。其为郡之乐,有如此者。 (选自《范仲淹全集》,有删节) [注]①本文是范仲淹谪守睦州(今属浙江)期间在衢州所写。晏尚书,即晏殊,对范仲淹有 举荐之恩。②尚叨一麾:况且念及您的指点。③章、阮:即章岷、阮逸,二人是范仲淹在睦 州的僚属。④郑声:轻靡的音乐。 【乙】
送韩渎殿院①出守岳阳 范仲淹 仕宦自飘然,君恩岂欲偏。 才归剑门②道,忽上洞庭船。 坠絮伤春目,春涛废夜眠。 岳阳楼上月,清赏浩无边。 (选自《范仲淹全集》) [注]①韩渎,范仲淹友人,刚从四川归朝,被宰相李迪任命为御史。又因任命不合祖制,调 任岳州知州。殿院,官职名。②剑门:即大剑山,在今四川剑阁县。 5. 依次填入甲文方框内的字,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遐 暇 B. 遐 瑕 C. 暇 瑕 D. 暇 遐 6. 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1)稍稍而息. (2)具.富文能琴 7. 对以上诗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某罪有余责”中的“某”一般代称自己或代自己的名,这里是范仲淹自称。 B. “如济如河”中的“河”特指黄河,“长河落日圆”中的“河”也是指黄河。 C. “才”“忽”二字写出韩渎来去匆匆,照应了上联中的“仕宦自飘然”一句。 D. 乙诗颈联实写了韩渎见柳絮而伤春、听江涛而无眠的情形,可见他失意郁闷。 8. 结合加点字,赏析甲文的画线句。 又群峰四来,翠盈轩窗。 9. 根据以上诗文内容,探究范仲淹面对逆境的态度。 【答案】5. A 6. (1)停歇(2)同“俱”,都 7. B 8. “来、盈”化静为动(拟人),写出了群山高大、连绵、青翠,富有生机,流露出作者的 喜爱之情。 9. 甲文范仲淹被贬到睦州,抑强扶弱,平息吞夺之害;他还欣赏山水,唱和诗文,不在意 个人得失,心胸豁达。乙诗中范仲淹安慰失意友人不必埋怨仕途坎坷,可改变心态,去欣赏 岳阳楼无边月色。两则诗文都体现了范仲淹笑对逆境的豁达胸怀。 【解析】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幽遐:意为“僻远;深幽”;斯实未暇:意为“这实在没有空闲的功夫”。 故选 A。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词含义。 (1)稍稍而息:稍稍停歇一下;息:停歇; (2)具富文能琴:都能够做文章还可以弹琴;具:同“俱”,都。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文的理解。 C.有误,“才、忽”二字并非是指的韩渎的来去匆匆,而是指的韩渎不得重用,在官场飘忽 不定的状况,所以选项错误;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词句。 由“来”和“盈”这两个字可知,它们是动词,同时,“群峰”和“翠绿的颜色”其实都是 静态的,用上动词,可以说是“化静为动”;同时动词一般是人使用,所以这里还运用了拟 人的修辞,在这里写出了群峰的众多和翠蔓的繁盛。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 由甲文“吞夺之害,稍稍而息。乃延见诸生,以博以约。非某所能,盖师门之礼训也”可知 这是范仲淹虽然被贬,但还是为当地的政事繁忙; 由甲文“春之昼,秋之夕,既清且幽,大得隐者之乐”可知范仲淹在闲暇之余还会游山玩水, 对外面的景物进行欣赏,自得其乐; 由乙文“岳阳楼上月,清赏浩无边”可知范仲淹劝慰朋友虽然被贬,但是仍然可以欣赏岳阳 楼的美景,可见他的乐观豁达。 【点睛】参考译文: 【甲】我虽然有罪,但是仍然想着天下的疾苦,不敢不尽心。在这二浙地方的习俗,是急躁 但是不够坚强;有些人想老虎一样,我就用文章感化他们;像老鼠一样的弱者,我就用仁者 之心对待他。这才使得这样的巧取豪夺,稍稍平息。于是开始请有文化的人来做客,这不是 我所能够做到的,但是也大概让师门的礼节得以传播。 这里的山川河流,接近新定。是谁所这里比较偏远的呢?我觉得这里到处都是奇特美丽的景 色。衢州歙县的河流,在这里合二为一,一个是污浊的一个是清澈的,就像是济水和黄河一 样。向东百里,就是浙江了,两岸钓鱼的人可以互相看见,鸟儿在这里翻飞。再加上群峰四 面而来,翠绿的颜色充盈着我们的窗户。白云徘徊,一天都不离开。有山泉一个,在这个地 方。春天的早晨,秋天的傍晚,清澈而又幽静,实在让隐居的人很快乐。 并且我还有章岷、阮逸两位僚属,都能作诗也能弹琴,昼夜聚会,吟唱合唱,忘掉了自身。 轻靡的音乐所带来的的愉悦,实在是让人应接不暇。经常还有一些山林里的僧人和朋友,来 作诗记录这样的事迹。这个地方的快乐,就是如此。
(二)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给儿子的信 苏霍姆林斯基 亲爱的儿子: ①你好!我非常高兴,因为这封关于自我教育的信会引起你这样大的兴趣。你十分敏锐 地看到了现代青年人的一个点那就是非常容易激动,有时甚至达到神经过敏的程度。我相信, 人们之间的许多冲突,以及时常发生的争吵,其原因往往是他们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更 有甚者,有些人根本不注意感情的自我培养。 ②然而,培养自己的情感境界,这在我们这个时代,特别是对青年人来说,是一个非常 严肃的问题。几千年来,人的生活基本上是由肌肉力量以及诸如固执和残忍等神经系统的粗 野本性所决定的。 ③每个年轻人最主要的是要记住,不要用粗野的情感,如喊叫、暴躁和凶狠来填补思想 上的空虚。在人的心里,在潜意识里隐藏着一种本能,即动物的恐惧心理、凶恶和残忍。一 个人越是缺乏文化修养,缺乏智力和美感,那么这些人的不好的潜质就会表现得越突出,让 人感到粗暴无礼。当一个人无法更好地证明自己正确时,他或者直截了当地说,或者大喊大 叫,即用“本能的反抗”来填充思想上的贫乏。要记住,现在对人来说,需要细腻的情感, 如同需要空气一样。 ④怎样培养出自己细腻的情感呢?首先,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生活在人们中间。任 何时候都要记住,同你一起劳动的人,他们都有自己各自的忧虑、牵挂、思想和感受,各自 的喜怒哀乐。要学会尊重每一个同你一起生活和劳动的人,看来,这是人的最大的技能。细 腻的情感只有在集体中,只有在同你周围的人们经常的精神交往中才能培养起来。 ⑤没有比在充满智力和美感的亲密友谊中能更好地“磨砺”和锤炼情感的了。要在友谊 中培养自己的情感。友谊帮助你培养对周围每个人的细腻情感。然而,能使人的精神丰富, 帮助人战胜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本性的这种真正的友谊需要什么呢?需要你个人精神上 的充实。只有当你给你的朋友以某种帮助时,你的精神才能变得更充实起来。 ⑥如果我现在有机会到你那里去,那我就去了,把你同屋的同学聚集在一起,并邀请其 他一些同学,跟他们讲讲:“年轻的朋友们,要珍惜你们的情感,并去培养它。要记住,在 我们这个时代,人对于来自周围世界的影响,变得日益敏锐起来。“人与人是朋友、同志和 兄弟”这一思想里面,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但是它的深刻内涵远远没被理解。做一个朋友, 这首先意味着教育人,肯定他身上的人的特性。” ⑦教育的实质就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并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动物性就是 对一切有生命的和美好的事物缺少怜悯,对别人的精神世界漠不关心,这是所有暴行者的心 理基础。你要培养对一切有生命的和美好的事物的怜悯之心。你将来会有孩子,要记住,一
个小孩子,他们的道德和对人们的态度往往取决于他们从小对飞鸟、花草和树木的态度。 ⑧寄给你一本书,埃克絮佩里的《选集》。我希望你认真地读一读他的《小王子》这篇 童话并思考它的内容。 ⑨祝你健康,精力旺盛! ⑩拥抱你,吻你! (选自苏霍姆林斯基《给儿子的信》,有删改) 你的父亲 10. 根据信的内容,概括父亲给儿子写这封信的缘由。 11. 赏析下面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要记住,现在对人来说,需要细腻的情感,如同需要空气一样。 12. 青年人应该怎样培养出自己细腻的情感? 13. 下面这段材料跟这封信中父亲的观点是否一致?请阐述理由。 自我修养,与其说是注重行为举止,莫如说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 待世界:敬重社会,珍惜大自然,甚至珍惜动物,珍惜花草树木,珍惜当地的美丽风光,珍 惜你居住地的历史,等等。 (选自利哈乔夫《论教养》) 【答案】10. 儿子对自我教育很关注;青年人不善于控制感情,甚至不注意感情的自我培养; 培养自己的情感境界对青年人来说也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所以很有必要写信跟儿子谈培 养感情的话题。 11. 运用比喻(或比喻论证),把细腻的感情比作必不可少的空气,形象生动地写出(论述) 了青年们培养细腻感情的必要性(赖以生存,不可或缺也可)。 12. (1)要在友谊中培养自己的情感,培养对周围每个人的细腻情感。(2)要培养对一切 有生命的和美好的事物的怜悯之心。 13. 一致。这段材料论述了加强自我修养要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尊重、爱惜社会和自然, 与信中作者建议儿子要培养细腻的感情本质是一致的。另外,加强自我修养,往往需要克服 动物本能、培养细腻感情,也与作者的观点得一致。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 结合第①段“我非常高兴,因为这封关于自我教育的信会引起你这样大的兴趣”可知,儿子 对自我教育有很大的兴趣; 根据第①段“你十分敏锐地看到了现代青年人的一个点那就是非常容易激动,有时甚至达到 神经过敏的程度”“其原因往往是他们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更有甚者,有些人根本不注 意感情的自我培养”可知,青年人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不注意感情的自我培养;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