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分值:150 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 28 分)
1. 根据课文默写
①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②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③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④欲说还休,__________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⑤阅读古诗文,就是阅读人生百味。我们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读出了一个失意文人可贵的乐观襟怀;在范仲淹《岳
阳楼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读出了一个仁人志士崇高的政治抱负。
【答案】 ①. 人迹板桥霜
②. 山雨欲来风满楼
③. 春蚕到死丝方尽
④. 却
道天凉好个秋
⑤.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⑥.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⑦. 先天下之忧而忧
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
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满、
畔、病”等字词容易写错。
2.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江南风景四季如画。春天绿柳吐翠,夏日荷花摇曳.( ),秋季菱香四溢,寒冬银装素
guǒ( )。近年南行的次数多,愈发喜欢看那莺飞草长,月笼烟雨;看那碧云黄叶,于粉
墙黛瓦间生出别样的绚丽;喜欢临一面湖水,看镜湖月影,一半是水,一半是岸,岸边古建
筑疏密相间,错落有致。文人雅士偏爱江南,为江南留下了许多诗篇和
的画卷。正是
他们浓浓的江南情结,fù( )予了江南深厚的人文
。
(1)给加点字注音。
摇曳._______
(2)根据拼音写汉字。
银装素 guǒ _______
fù_______予
(3)联系上下文,选择最合适的一组词语( )
A. 美妙绝伦 底色
C. 美轮美奂 底色
B. 美妙绝伦 底蕴
D. 美轮美奂 底蕴
【答案】(1)yè
(2)
①. 裹
②. 赋
(3)B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汉字的字音。
摇曳,读音为 yáo yè ,是一个动词。指逍遥;轻轻地摆荡, 形容东西在风中轻轻摆动的
样子,也指优游自得的样子。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
银装素裹,读音为 yín zhuāng sù guǒ,意思比喻户外的雪景素洁美丽。
赋予,读音为 fù yǔ 。意指给予,交给,寄托(重大任务、使命等)。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
美妙绝伦,意思是形容风景美丽,无与伦比;美轮美奂,多用于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
堂皇;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这里是用来形容画卷,故用“美妙绝伦”;
底色,意思是底子的颜色,也用于比喻;底蕴,意思是内心蕴藏;底细;事情的内涵;文化
的涵养。这里是形容江南的文化内涵,故用“底蕴”;
故选 B。
3. 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列顺序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①直至今日,这一问题受到高度关注,但真正落实到位,让每一位学生均掌握一定的劳动技
能,面临诸多现实困难。
②一方面劳动教育如何才能成为学校易于开展的一门功课。
③谁都知道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可现实中的学校劳动教育长期被弱化。
④因此,只有因地制宜解决好现实困难,学生的劳动技能才能够提高。
⑤另一方面如何才能调动学生对劳动教育的兴趣。
A. ③①②⑤④
B. ③④①②⑤
C. ④①②⑤③
D. ④③①②⑤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仔细阅读每个句子。中心词是“劳动教育”,中心议题是“现
实中的学校劳动教育长期被弱化”,然后解释原因。据此分析,③句是首句。①句子的“这
一问题”是指③句中“现实中的学校劳动教育长期被弱化”。①句子的“诸多现实困难”是
指②句的“一方面”和⑤句中“另一方面”。④句是总结语。排序为:③①②⑤④。故选 A。
4.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诗文中有不少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桑梓”指家乡,“青鸟”指信使,“庙堂”
指朝廷。
B. 古人称谓有谦敬之别,如“世先生”“晚生”是谦辞,“垂询”“见教”是敬辞。
C. 科举考试中的“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秀才方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
人。《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参加乡试而中为举人。
D.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与俄国的契诃夫、
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B.“世先生”是对有世交的人的敬称,是敬辞。“见教”指对方指教自己,是谦辞。故选 B。
5. 你所在班级举行“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群策群力定主题】班级向全班同学征集此次活动主题语,小慧拟出了主题语的前半句,
请你从下面语段中的划线句寻找有用信息,帮助她续写后半句,上下句要对仗。
提起小说,你一定不陌生,那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一定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
丰富的情感因经典小说而形成,美好的灵魂因经典小说而塑造,人生的真谛因经典小说而悟
得。既然这样,我们何不携起手来,再度走进那一片动人的文学天地?
主题语:走进小说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读文本品形象】老师要求同学们从读过的教材推荐名著中,挑选一个小说人物交流
阅读体会,仿照小慧写的人物点评,请你再选一个人物,也来写几句阅读心得。
【示例】祥子,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拉着一辆黄包车在烈日和暴雨下四处奔跑,我从他
身上读出了下层百姓生活的辛酸苦难。
(3)【积极思辨明方法】在小说阅读班级网络论坛上,同学们对阅读长篇小说这个话题展开
激烈讨论,有同学发表如下帖子,请你根据小慧写的回帖,帮助小慧提炼一个清晰明了的观
点。
同学发帖:我认为比起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更适合青少年学生阅读。长篇小说的篇幅太
长,人物太多,读起来费时费力,而短篇小说篇幅短小,情节动人心弦,人物形象鲜明,短
时间内就可以读到多个优秀小说家的作品,获得丰富而多样的阅读体验。
小慧回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典的长篇小说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髓,
在阅读中领略精巧的结构和叙事,解读人物性格的演进变化,理解宏大的主题表达,这不仅
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还能提升我们的思维深度,有益于综合阅读能力的提高,这些都是
阅读短篇小说达不到的效果。
【答案】(1)形成丰富情感;塑造美好灵魂;感悟人生真谛
(2)保尔,一个自觉的、无私的革命战士,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同敌人浴血奋战,我从他身
上读到了甘愿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
(3)阅读长篇小说具有短篇小说无法替代的作用;与短篇小说比,阅读长篇小说有更大的
收获。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续写。
“走进小说世界”为动宾结构,结合“丰富的情感因经典小说而形成”可续写“形成丰富情
感”;结合“美好的灵魂因经典小说而塑造”可续写“塑造美好灵魂”;结合“人生的真谛
因经典小说而悟得”可续写“感悟人生真谛”;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示例:唐僧。一个一心慈悲为怀的虔诚佛教徒。历尽千辛万苦十四年,餐风露宿十万八千里,
过穷山恶水,遇魔障毒害,他对取经事业的信心毫无动摇,这使他能巩固地保持西行四众(或
包括白马为五众)精神领袖的地位,终于完成大业而成为旃檀功德佛。我从他身上读出了为
了信念锲而不舍的精神。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结合下句“经典的长篇小说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髓”“这些都是阅读短
篇小说达不到的效果”可知,补写的句子应是在与短篇小说的对比中肯定长篇小说的作用。
示例:长篇小说在某些方面是短篇小说不可相提并论的;与短篇小说比,青少年学生更适合
读长篇小说。
二、阅读与赏析(共 62 分)
(一)(10 分)
6. 阅读下列《水浒传》中的选段,回答问题。
宋江听罢,吃了一惊,肚里寻思道:“A 是我心腹弟兄。他如今犯了迷天大罪,我不救
他时,捕获将去,性命便休了。”心内自慌,宋江且答应道:“A 这厮奸顽役户,本县内上
下人没一个不怪他。今番做出来了,好教他受!”何涛道:“相烦押司便行此事。”宋江道:
“不妨,这事容易,瓮中捉鳖,手到拿来。只是一件:这实封公文须是观察自己当厅投下,
本官看了,便好施行发落,差人去捉,小吏如何敢私下擅开!这件公事,非是小可,勿当轻
泄于人。”何涛道:“押司高见极明,相烦引进。”宋江道:“本官发放一早晨事务,倦怠
了少歇。观察略待一时,少刻坐厅时,小吏来请。”何涛道:“望押司千万作成。”宋江道:
“理之当然,休这等说话。小吏略到寒舍分拨了些家务便到,观察少坐一坐。”何涛道:“押
司尊便,请治事。小弟只在此专等。”
宋江起身,出得阁儿,分付茶博士道:“那官人要再用茶,一发我还茶钱。”离了茶坊,
飞也似跑到下处。先分付伴当去叫直司在茶坊门前伺候,“若知县坐衙时,便可去茶坊里安
抚那公人道:‘押司便来。’叫他略待一待。”却自槽上鞁了马,牵出后门外去。宋江拿了
鞭子,跳上马,慢慢地离了县治。出得东门,打上两鞭,那马不剌剌的望东溪村撺将去,没
半个时辰,早到 A 庄上。
(1)结合原著,选文中 A 是_______。他犯的“迷天大罪”是指______________。
(2)A 被宋江私放逃逸后,投奔梁山泊落草,《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聚义梁山的原因有
多种,请结合原著,填写表格。
聚义梁山原因
代表人物
因 a____而逃上梁山
因遭权贵迫害而逼上梁山
因本就做强盗而 c____
因被好汉用计而赚上梁山
A
b_____
孙二娘
d_____
(3)宋江救 A 逃出法网,是“义”;鲁达救金氏妇女,也是“义”。你更推崇哪一种“义”?
结合原作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1)
①. 晁盖
②. 劫取生辰纲
(2)
①. a:吃了官司(逃避官司、惹官司、触犯法律)
②. b:林冲(柴进、裴
宣、解珍解宝) ③. c:投上梁山(奔上梁山、归上梁山、汇入梁山、入伙梁山) ④.
d:卢俊义(秦明、朱仝、萧让、金大坚)
(3)我更推崇鲁达的“义”。鲁达救金翠莲父女,是保护弱小、扶危济困的大义;而宋江
私放晁盖,是出于兄弟情谊而罔顾法律的私义。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理解识记。
结合“出得东门,打上两鞭,那马不剌剌的望东溪村撺将去”可知,A 是晁盖。此文出自《水
浒传》第十八回《美髯公智稳插翅虎,宋公明私放晁天王》;晁盖犯的“弥天大罪”在第十
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有交待,即杨志押运生辰纲途径黄泥冈,被吴用、
晁盖等人用计劫走。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理解与概括。好汉们上梁山大致有五种原因。
一是吃了官司或逃避官司而逃上梁山,如,晁盖,晁盖与刘唐、吴用、公孙胜、阮氏三雄合
谋智取生辰纲事发后遭官府追杀,不得已投奔梁山泊落草。
因遭权贵迫害而逼上梁山,比如林冲,风雪山神庙,高俅欲致林冲死而后快,迫不得以,只
得上梁山自保。
二是因本就做强盗而投上梁山,比如孙二娘,她原与丈夫张青在孟州大树十字坡下开黑店,
武松刺配孟州途中,在其酒店中吃酒,她见武松包裹沉重,武松又为赚她,有意说些风话,
她便在酒中下蒙汗药,被武识破,将她打翻在地。恰张青赶回,问知是武松,夫妻二人陪礼
请罪,盛情款待,张青还与武松结拜为兄弟。武松于鸳鸯楼杀了张都监等人后,她帮助武松
改扮行者,投二龙山,不久她与张青亦去入伙。三山聚义打青州时同归梁山。
三是在江湖上作偷盗打劫勾当,主动投奔梁山的,比如时迁,是江湖上的惯偷,主动投奔了
梁山。
四是因为与梁山好汉或其他山头的好汉相好而随之上山的,比如李逵,为救宋江,劫了江州
法场,后随众人一起上山。
五是被梁山用计赚来的或硬拉上山的,比如秦明,宋江与花荣等人用计假扮秦明攻打青州府,
知府不明真相,迁怒于秦明,无法只得上了梁山。
六是被梁山打败后拉去入伙的,如扈三娘等。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能力。结合原著内容分析。
示例:我更推崇鲁达的“义”。鲁智深与史进李忠喝酒遇到卖唱两父女:金老汉和女儿金翠
莲。金翠莲被迫嫁与郑屠为妾,后来被其妻赶出门,到酒楼卖唱还钱给郑屠。鲁智深打抱不
平,先帮忙两人脱身,然后到集市找到正在卖肉的郑屠,故意挑唆并一切肉为名耗其体力,
最后郑屠不堪忍受与鲁智深冲突,鲁智深边骂边打三拳将其打死,急中生智称其诈死,扬长
而去。鲁达扶危救困,表现了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
晁盖等七个好汉黄泥冈劫生辰纲的事暴露后,被官府派人缉拿。宋江偷偷私传讯息,使晁盖
等人脱险。宋江作为郓城县的押司,却私放晁盖,是出于兄弟情谊而罔顾法律的私义。
(二)(8 分)
7.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冬夜书怀①
(唐)王维
冬宵寒且永,夜漏宫中发。
草白霭繁霜,木衰澄清月。
丽服映颓颜,朱灯照华发。
汉家方尚少②,顾影惭朝谒。
【注】①此诗大约作于天宝元年(742 年)前后。王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而一些年轻无行
文人却青云直上。②尚少:指汉代颜驷有才而至老不遇,喻为官久不升迁。
(1)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2)结合全诗,分析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颈联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以“丽服、朱灯”与“颓颜、华发”对照,
突出了年华逝去、容颜苍老,表现了诗人因日渐迟暮却又仕途失意的无奈和伤感。
(2)诗人表达了对自己年迈失意的感悲凉,流露出对自己长时间不受朝廷重用、年轻无行
文人却青云直上的不满。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表现手法。
“丽服映颓颜,朱灯照华发。”诗人在这句中用夜景中的“丽服”“朱灯”与自身的“颓
颜”“华发”进行对比,突出诗人自身年华逝去、容颜苍老的样子。联系注释背景此时“王
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而一些年轻无行文人却青云直上”,可知表现出诗人因日渐迟暮却又
仕途失意的无奈和伤感。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主旨情感的理解。
“汉家方尚少”,王维在这首诗的尾联借用颜驷有才而至老不遇的典故,类比自身的官宦遭
遇,感慨自身年迈,仕途失意;“顾影惭朝谒”,诗人回首自己一生的辛苦遭逢,不被朝廷
重用,一腔报国热情无处施展,反而让那些年轻无行的文人青云直上,隐隐地流露出对当朝
援引朋党、年少竞进的不满。
(三)(15 分)
李愬雪夜袭蔡州
李愬谋袭蔡州。愬每得降卒,必亲问内情,故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李祐言于李愬
曰:“蔡之精兵皆在洄曲及四境拒守,守州城者皆羸老之卒,可以乘虚直抵其城。”愬然.之。
李愬命李祐、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自与监军将三千人为中军,命李进诚将三千人
殿其后。行六十里,夜至张柴村,尽杀其戍卒,据营寨,命士卒少休。命丁士良将五百人断
洄曲及诸道桥梁,复夜引兵出门。诸将请所之.,愬曰:“入蔡州取吴元济!”诸将皆失色。
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天阴黑,自张柴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人人
自以为必死,然畏愬,莫敢违。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近城有鹅鸭池,愬令惊
之以混军声。
四鼓,愬至城下,无一人知者。李愬、李忠义掘城墙为坎以先登,壮士从之。守门卒方
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知觉。鸡
鸣,雪止,愬入居元济外宅。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元济尚寝,笑曰:“俘囚为盗耳!
晓当尽戮之。”又有告者曰:“城陷矣!”元济曰:“此必洄曲戍卒就吾求寒衣也。”起,
听于廷,闻愬军号令,应者近万人,始惧,乃帅左右登牙城拒战。愬遣李进诚攻牙城,毁其
外门,得甲库,取其器械,烧其南门,民争负薪刍助之,城上矢如猬毛。门坏,元济于城上
请罪,进诚梯.而下之。愬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8.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愬然.之
C. 雪愈.甚
9.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然:认为……正确
愈:更加
B. 诸将请所之.
D. 进诚梯.而下之
之:到,往
梯:梯子
例句:愬令惊之以混军声
A. 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
C. 自以为必死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B. 属予作文以记之
D. 策之不以其道
①命丁士良将五百人断洄曲及诸道桥梁,复夜引兵出门。
②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
11. 请简要说说李愬谋袭蔡州的“谋”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答案】8. D
9. B
10. ①(李愬)命令丁士良带领五百人断绝洄曲和各条交通要道的桥梁,又连夜带兵出门。
②看守城门的士兵正熟睡,全被(他们)杀死,却留下打更的人,让他照旧打更。
11. 作战前掌握敌情虚实;断绝洄曲和各条交通要道的桥梁,阻断精锐敌军支援;风雪之夜
出兵出其不意;让“击柝者”照旧打更,瞒天过海。
【解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A.句意:李愬认为这意见是对的。然:认为……正确;
B.句意:各将领请示所要去的地方。之:到,往;
C.句意:(到)半夜,雪越下越大。愈:更加;
D.句意:进诚用梯子引他下来。梯:名词作状语,用梯子;
故选 D。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例句:目的连词,来;
A.介词,用;
B.目的连词,来;
C.动词,认为;
D.介词,用、依照;
故选 B。
【10 题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