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150 分钟,试卷总分:150 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 27 分)
1. 根据课文默写
①秋草独寻人去后,__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③___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④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⑤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抱负。
⑥中秋夜,他轻声吟诵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以此表达对
故乡亲人的祝福。
【答案】 ①. 寒林空见日斜时
②.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 露从今夜白
④. 鸡
声茅店月
⑤. 先天下之忧而忧
⑥. 后天下之乐而乐
⑦. 但愿人长久
⑧.
千里共婵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
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
题中注意“时、济、露、婵、茅、愿、婵娟”的正确书写。
2.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这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根部能够分泌.一种酸性物质,腐蚀石头表面,使其化为养分
被自己吸收。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壁,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
与摧(zhé)
,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bó)
斗着,最终【甲】地穿入坚如钢铁
的石体。细心便能看到,这些松根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从中挣裂!还有什么树木有如
此顽强的生命力?
(1)给加点字注音。
分泌.
(2)看拼音写汉字。
摧(zhé)________(bó)______斗
(3)文中【甲】处应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可理喻
B. 不可思议
C. 不可捉摸
【答案】(1)mì
(2)
①. 折
②. 搏
(3)B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注音。
分泌:读音为 fēn mì,生物体的某些细胞、组织或器官产生出某种物质。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看拼音写汉字。
摧折:拼音是 cuī zhé,意思是折断;打击,挫折。
搏斗:拼音是 bó dòu,是使用身体、器械等,双方或多方相互间进行的一种实战行为。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
不可思议: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不可捉摸: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
结合语境,这里表示松树的根竟然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让人无法想象。故应用“不可思
议”。
故选 B。
3. 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横线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青年处于人生积累阶段,
特别是要克服浮躁之气,静下来多读经典,多知
其所以然。
①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
②又要突出主干、择其精要
③广大青年既要惜时如金、孜孜不倦
④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
⑤需要像海绵汲水样汲取知识
A. ③④②⑤①
B. ⑤③①②④
C. ③⑤①②④
D.
⑤①④③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首先,划线句前边“青年处于人生积累阶段”中“积累”,指的是集聚,增长,和句⑤“汲
取知识”相对应,故⑤在最前;其次,根据关联词“既要”“又要”可知,③在②前,又因
为③的“孜孜不倦”和①的“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相对应,②的“突出主干、择其精要”
和④的“又博又专、愈博愈专”相对应,故排序③①②④。因此,整体排序:⑤③①②④;
故选 B。
4.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为清代小说家。
B. 《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又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C. 《月夜忆舍弟》中“舍弟”是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类似的还有“家父”“令嫒”。
D. 词,依据篇幅可分为小令、中令、长调。词有词牌名,如“丑奴儿”“行香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C.“令嫒”是“令爱”的俗写,敬辞,敬称别人的女儿,多用于敬称对方的女儿,而非题干
“对人谦称”;
故选 C。
综合性学习
5. 一年一度的校园读书节到了,班级为此组织了一个“小说阅读”交流活动,其中一项任
务是以“读书卡片”的形式,为小说建立阅读档案。你们小组负责整理《孤独之旅》。大家
设计的“读书卡片”如下,请你根据卡片样式及要求,将它补充完整。(④中的内容请以排
比句的形式表达,不超过 50 字。)
项 目
①____
②____
③____
内 容
杜小康
杜小康因家境败落,被迫辍学与父亲去放鸭。其间历经孤
独与恐惧,终于战胜自我,变得坚强。
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对人物来说意味着什么?杜小
康找到鸭子后不应该高兴吗,为什么会“哭”?
感悟“孤独”
④_____
【答案】
①. 主要人物(主人公)
②. 故事梗概(主要情节)
③. 我的困惑/
我的思考/读后疑思(意思相近即可)
④. 示例:孤独让我们变得勇敢,直面困难;孤
独让我们学会做事,获得经验;孤独让我们长大成人,走向成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综合性学习。
《孤独之旅》节选自《草房子》作者是曹文轩。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主人公杜小康,因家景败
落,被迫与父亲离家去遥远的地方牧鸭生活的故事。杜小康在放鸭时所遭受的磨难,尤其是
寻找失散的鸭子给自己带来的磨难和自己的成长体验,其间历经孤独与恐惧,终于战胜自我,
变得坚强。
据此可知,“杜小康”是本文的主人公;“杜小康因家境败落,被迫辍学与父亲去放鸭。其
间历经孤独与恐惧,终于战胜自我,变得坚强”是本文的主要情节;“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
个人,对人物来说意味着什么?杜小康找到鸭子后不应该高兴吗,为什么会哭”是读者的阅
读感受,读者的疑问。据此回答①至③。
“感悟孤独”,根据题干“④中的内容请以排比句的形式表达,不超过 50 字”。
示例:忍受孤独,我们才能获得内心真正的平静,扫除内心真正的迷茫;忍受孤独,我们才
能享受内心给予的美好,更加坚定地一步步往前走。
二、阅读与赏析(63 分)
(一)(10 分)
6.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甲】
史进会意,在梯子上叫道:“你两个都头都不要闹动,权退一步,我自绑缚出来解官请
赏。”那两个都头却怕史进,只得应道:“我们都是没事的,等你绑出来同去请赏。”史进
下梯子……把庄里有的没的细软等物,即便收拾,尽教打叠起了;一壁点起三四十个火把。
史进和三个头领,全身披挂,枪架上各人跨了腰刀,拿了朴刀,拽扎起,把庄后草屋点着……
就中堂又放起火来,大开了庄门,呐声喊,杀将出来。史进当头,朱武、杨春在中,陈达在
后,和小喽啰并庄客,一冲一撞,指东杀西……
【乙】
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
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
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轮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
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林冲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智深听
得,收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晌,动掸不得。林冲道:“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
虞候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
(1)请围绕“闹”简要概况两个故事的主要内容,限 10 字。
【甲】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
(2)小说最忌讳内容重复,但《水浒传》中有十几个回目都写到了“闹”,请简要分析以
上两个故事的“闹”有何异同。
(3)请再写出一个《水浒传》中有关“闹”的故事,并简述故事情节。
【答案】(1)
①. 史进(九纹龙)大闹史家庄
②.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2)相同点:都是为了兄弟间的“义”;
不同点:史进大闹史家村,是自己与山贼结交被揭发,只好烧了自家庄院,有点无理取闹;
鲁智深是为了救林冲,是见义勇为,嫉恶如仇的表现。
(3)示例一:鲁智深大闹五台山。鲁达出逃避祸五台山,假借过往僧人名义喝酒吃狗肉,
趁酒醉大闹一场,被长老喝住。
示例二:武松大闹飞云浦。武松因怒打蒋门神,被张团练、张都监等人陷害。蒋忠又暗使差
人杀武松于飞云浦,不料被武松得知,杀死差人回到城里,登上鸳鸯楼将楼上之人杀尽而去。
示例三:花荣大闹清风寨。宋江在清风山上救了清风寨正知寨刘高夫人反被陷害,刘高抓了
宋江又设计陷害抓到花荣,二人押解途中被救,花荣杀了刘高后上了梁山。
【解析】
【小问 1 详解】
考查概括事件。
甲中的主要人物是史进,根据其中的“史进下梯子”“史进和三个头领,全身披挂,枪架上
各人跨了腰刀,拿了朴刀,拽扎起,把庄后草屋点着……就中堂又放起火来”“史进当头,
朱武、杨春在中,陈达在后,和小喽啰并庄客,一冲一撞,指东杀西”可概括事件为:史进
大闹史家庄。
乙中的主要人物是鲁智深。根据其中的“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
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智深听得,收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晌,动掸不得”
可概括事件为: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小问 2 详解】
考查比较阅读。
甲:少华山有一伙强盗,三个头领,分别是朱武,陈达,杨春。半年后,少华山的头领陈达
来史家庄借粮,被史进活捉。朱武和杨春便到史家庄求情,恳求史进放了陈达,史进见这伙
人都是忠义之士,便放了陈达,与这三个人结为兄弟。从此来往密切华阴知县知道此事后,
诬陷史进私通草寇,史进只得烧了史家庄,逃奔江湖,寻找师父王进。
乙:林冲的上司太尉高俅义子高衙内霸占林冲的妻子不成,便设下毒计要害林冲。于是,林
冲被判了重刑,刺配沧州,又用重金收买了押送的差役,让他们在半路上结果林冲的性命。
走了不几天,来到一个险恶的地方,叫野猪林。正准备下手,只听“当啷”一声,薛霸的棍
子没有打着林冲,却被打飞了。从树后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抡起禅杖就打,吓得两个差役慌
忙跪地求饶。林冲睁眼一看,原来是鲁智深前来相救。鲁智深听说林冲被发配沧州,一直在
暗地里跟着,果然在野猪林救了林冲。并一路护送着林冲到了沧州。
由此可知,两个故事中的“闹”都体现了兄弟之间的义。不同点是,史进与山贼结交,引来
了官府,无奈之下,只好烧了自家的庄子。史进先做了不法之事,不得以才大闹史家庄,多
少有些无理取闹。鲁智深是为了救出林冲才大闹野猪林,可见他是见义勇为,嫉恶如仇。
【小问 3 详解】
考查名著情节。
李逵元夜闹东京:大聚义之后,在菊花之会上,宋江提出招安之事,李逵大闹以示不满,宋
江假意要斩其头。第二年元宵,宋江等人去东京看灯,李逵也要跟随。到了东京之后,宋江
等与名妓李师师见面,李逵见了大怒,先打翻在附近的杨太尉,又放火并大闹,幸得梁山军
马到城下将众人护送出城。
(二)(15 分)
倪瓒
倪瓒,字元镇,无锡人也。家雄于赀①,工诗,善书画。四方名士日至其门。
所居有阁曰清閟,幽迥绝尘。藏书数千卷,皆手自勘定。古鼎法书,名琴奇画,陈列左
右。四时卉木,萦绕其外。高木修篁,蔚然深秀,故自号云林居士。时与客觞.咏其中。为人
有洁癖,盥濯不离手。俗客造庐,比去,必洗涤其处。求缣素②者踵至,瓒亦时应之。
至正初,海内无事,忽散其赀给亲故,人咸怪.之。未几兵兴,富家悉被.祸,而瓒扁舟箬
笠,往来震泽、三泖间,独不罹患。张士诚累欲钩致之,逃渔舟以免。其弟士信以.币乞画,
瓒又斥去。士信恚.,他日从宾客游湖上,闻异香出葭苇间,疑为瓒也。物色渔舟中,果得之。
抶③几毙,终无一言。
及吴平,瓒年老矣,黄冠野服,混迹编氓。洪武七年卒,年七十四。
【注释】①赀:财产。②缣素:书画;③抶:用鞭子或竹板打。
7.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时与客觞.咏其中 觞:饮酒
C. 富家悉被.祸 被:遭受
8. 下列句中的“以”和“士信以币乞画”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人咸怪.之 怪:奇怪
D. 士信恚.恚:恚:愤怒
)
)
A. 不以物喜
C. 徐以杓酌油沥之
9. 翻译下列句子。
①俗客造庐,比去,必洗涤其处。
②物色渔舟中,果得之。
B. 扶苏以数谏故
D. 以顺为正者
10. 简要概括文中能体现倪瓒孤傲不俗、清高、自洁品质的事例。
【答案】7. B
8. C
9. (1)有庸俗的客人到他家,等人离开,一定要清洗客人触碰过的各个地方。
(2)张士信在渔船中寻找,果然找到了他。
10. 客人到访,洗涤其坐立之地;散家财避祸;拒绝张士诚做官;拒绝张士信求画。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解释。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
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B.有误,句意为:人们都感到奇怪。怪:对……感到奇怪(意动用法);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例句中的“以”为介词,用;
A.介词,因为;
B.介词,因为;
C.介词,用;
D.与“为”连用,把……作为;
故选 C。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注
意重点字词的翻译。重点词语:
①造:到;比:等到;去:离开;②物色:寻找;果:果然。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俗客造庐,比去,必洗涤其处”可概括 为:倪瓒有洁癖,客人到访,洗涤其坐立之
地;根据“至正初,海内无事,忽散其赀给亲故,人咸怪之。未几兵兴,富家悉被祸,而瓒
扁舟箬笠,往来震泽、三泖间,独不罹患”,可概括为:倪瓒散尽家财,躲避战乱;根据“张
士诚累欲钩致之,逃渔舟以免”,可概括为:倪瓒拒绝张士诚做官邀请;根据“弟士信以币
乞画,瓒又斥去”,可概括为:倪瓒拒绝张士诚弟弟张士信求画。
【点睛】参考译文:
倪瓒,字元镇,无锡人。家颇有资财,工于诗,善书法和绘画,四方名士差不多每天都有人
来拜访。
所居之阁,叫“清阁”,十分幽静,如脱离尘世。藏书数千卷,都是他亲手勘定的。古鼎、
字画、名琴,陈列于阁内两边,四时花木,萦绕其外,高大树木,挺直的竹林,绿荫葱葱,
故自号“云林居士”。常与客在此饮酒咏诗。倪瓒有个爱清洁的怪癖,一天不停地洗手。一
般客人来,走后他必把客人坐立的地方加以洗刷。不断有人来求他的书画,瓒也随时给予。
元至正初年,海内无事,倪瓒突然将其家财散给亲戚朋友,人们都感到奇怪。不久战乱兴起,
富家都遭到兵乱之祸,而瓒却乘小舟,戴箬笠,往来于震泽、三泖之间,毫无忧患。张士诚
多次要请他去,他乘渔舟逃避。士诚之弟士信以重金向瓒求画,瓒又将士信斥走。士信怀怨
于心。有天士信与宾客游于湖上,闻异香出于芦苇之间,以为是倪瓒。到渔船中去找,果然
是他,把他几乎打死,但瓒始终无一言。
太祖平吴,瓒已年老,头戴黄帽,身穿平民服装,夹杂于平民之中。洪武七年逝世,享年七
十四岁。
(三)(8 分)
11. 寄韩潮州愈①
唐·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②。
【注】①韩愈被贬潮州,途中写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即诗中“隔岭篇章”,贾岛读
后即作此诗。②浪西楼:潮州名楼。
(1)首联中的“__________”字表明诗人与韩愈交往甚密;“直到天南潮水头”寄寓了诗
人对韩愈的______(限 4 字内)之情。
(2)颈联中“__________”字描绘了山高路险的画面;“浸”字写出了潮州_____(限 4
字内)的自然环境。
(3)本诗的尾联和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结尾“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在情感的抒发上有何不同?
【答案】(1)
①. 曾;
②. 眷恋,担忧,关切。
(2)
①. 悬;
②. 潮湿寒冷(处境凄苦)
(3)本诗:借景抒情,表达对友人的美好祝愿;韩诗:借叙事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前途的
悲观和凄苦难言的悲愤之情。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意为我的心与你相随共同乘上木兰舟,一直到达遥远
的天南潮水的尽头。“曾”意为曾经,一开头就表达了与韩愈不同寻常的交契;“天南潮水
头”写出路途遥远,表现了忠臣遭斥逐,寒士心不平,甘愿陪同贬官受苦的深厚友情,故可
概括为:担忧、关心。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意为险峰上驿路高悬被片片流云遮断,海涛汹涌浸蚀
城根棵棵老树含秋。“悬”、“浸”二字,一高一下,富于形象。望不到尽头的驿路,盘山
而上,好像悬挂在耸入云霄的峰峦上。这是途中景色。潮州滨海,海潮浸到城根,地卑湮湿,
老树为之含秋。这是到任后的景色。“峰悬驿路”是写道路险阻;“海浸城根”则说处境凄
苦。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情感表达及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