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北京市延庆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资料共1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北京市延庆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基础•运用(共 14 分) 赤日炎炎,小暑、三伏、大暑这些“热”词扑面而来。暑假来临之前,学校将举办关于“古人如何消暑” 的主题活动,邀请你参与完成相关准备工作。 1. 山林避暑,夏日之趣。 下面是第一小组选择的文本材料,请你完成问题,进行补充完善。 “天气热,找个凉快地儿待着。”避暑不是咱们现代人的专利,古人寻幽的足迹可不少,“避暑空林 酌,行歌采绿薇”,①____,绿荫重重,恰是夏日好去处。自然之中,自有幽凉处,湖边、山林、洞内纳 凉是较为平常的办法。明代的钱塘名士高濂在其作《四时幽赏录》中分享了他去飞来洞避暑的经历:“灵 鹫山下,②____,周回虚敞,指为西域飞来一小岩也。气凉石冷,入径凛然【甲】无数的文人墨客都将避 暑作为夏日之趣,赏荷、读书、垂钓【乙】当素朴的避暑需求遇上文人墨客,夏日③_____。 (1)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四字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①山林修篁 ②岩洞玲珑 ③又添雅意 B.①岩洞玲珑 ②山林修篁 ③又添雅意 C.①又添雅意 ②岩洞玲珑 ③山林修篁 D.①山林修篁 ②又添雅意 ③岩洞玲珑 (2)文中【甲】【乙】处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 ) A.【甲】。” 【乙】, B.【甲】”。 【乙】, C.【甲】。” 【乙】…… D.【甲】”。 【乙】…… 2. 降温妙招,夏日之享。 下面是第二小组收集的资料,请你完成问题,帮他们修改完善。 古人藏冰、用冰、凿冰的历史由来已久。《诗经》中就有关于凿冰、藏冰的记录,如“二之日凿冰冲冲, 三之日纳于凌阴”。意思是说在十二月凿冰,一月藏冰于冰窖。古代的冰块非常珍贵,专供.达官贵人享用。 冰块置于室内,如“原始空调”般散发凉气,起到降温处.暑。还有一些冰块被制作成各式冰点,唐代的“酥 山”便是如此。“酥”是一种乳制品,做法是先将“酥”加热到近乎融化、非常柔软的状态,然后向盘子 一类的器皿上滴淋,淋出山峦的造型,最后放到冰窖里冷冻,成品是一种颇有现代冰激凌之感的食物。随 着经济的发展,到了两宋时期,一些商户也建造了自己的小规模冰窖,并制造出各种冰食。有人将牛乳之 类的食物加工后冰镇,很受欢迎。这些都可谓是古人的消夏_____。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专供(gòng) 处暑(chù) B.专供(gōng) 处暑(chǔ)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C.专供(gòng) 处暑(chǔ) D.专供(gōng) 处暑(chù) (2)文中画波浪线的总领句表达欠妥,请加以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最后一句话的横线上,有人建议填入“‘凉’方”一词,你是否同意,并结合文段内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3. 大暑赏荷,夏日之乐。 下面是第三小组收集的古人夏日娱乐的材料,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①传说在唐朝大历年间江南吴郡有个才女晁采,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大暑)这天,与她的丈夫各以 莲子互相馈赠。 ②有人问之,此举何由? ③她引诗以答:“闲说芙蕖初度日,不知降种在何年?” ④于是从那以后,在江南一带便有了庆祝“荷花生日”的旧俗。 ⑤每逢这一天,人们便都扶老携幼,到荷塘泛舟赏荷。 ⑥有人制作纸灯,点上蜡烛,任之似小船逐水漂流,以表祝愿;有人制作香囊,绣以图文,佩在身上, 以保平安;有人制作美食,绿荷包饭,清香入口,以求康健。 ⑦此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这天,便被称为“观莲节”或者“观荷节”。 ⑧大暑赏荷,渐渐成为古人最喜欢的度过三伏天的惬意方式之一。 (1)下列选项中修辞方法判断及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①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晁采和丈夫之间的感情就像“莲子”一样,紧密联系。 B.第②③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晁采用两句诗回答了夫妻互相馈赠莲子的原因。 C.第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荷花比作小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其逐水漂流的美好样子。 D.第⑥句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从多个角度写出了夏日里人们与荷花有关的庆祝活动,让我们感受到 活动的丰富多彩。 (2)第三小组准备为上面的文字材料,配上延庆东湖公园的荷花图片。请你用四字词语....为这幅图片起一个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名字:__________________。(要求题目中有“荷”这个字) 【答案】1. ①. A ②. C 2. ①. C ②. “藏冰、用冰、凿冰”改为“凿冰、藏冰、用冰”。 ③. 示例:我同意使用“‘凉’ 方”一词,“酥山”、牛乳类的冰镇食物,能填写“凉”字,该词语又与“良方”谐音,这些方法确实是 解暑的好方法,所以能体现“‘凉’方”一词的意思。 3. ①. D ②. 曲院风荷 【解析】 【1 题详解】 (1)本题考查衔接。 根据“避暑空林酌,行歌采绿薇”“绿荫重重”,可以判断出:①填“山林修篁”。 根据“灵鹫山下”“周回虚敞,指为西域飞来一小岩也。气凉石冷,入径凛然”,可以判断出:②填“岩 洞玲珑”。 根据“当素朴的避暑需求遇上文人墨客”,可以判断出:③填“又添雅意”。 故选 A。 (2)本题考查标点。 甲是直接引用,所以句号在双引号内。乙列举的活动还未结束,所以用省略号。故选 C。 【2 题详解】 (1)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 “专供”的“供”应读作“gòng”;专供某些人或某种需求所使用。 处暑,chǔ shǔ,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 故选 C。 (2)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该句属于语序不当,“藏冰、用冰、凿冰”改为“凿冰、藏冰、用冰”。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理由阐述。解答时先表明观点,然后阐述理由。如可以同意使用“‘凉’方”一 词,因为“‘凉’方”与“良方”谐音,既能体现语段上述方法是夏天解暑的方法,又能体现这些解暑的 方法很好。 【3 题详解】 (1)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把握。 A.有误,未用修辞;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B.有误,自问自答才是设问,②③不是自问自答; C.有误,⑥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纸灯”比作“小船”; 故选 D。 (2)本题考查拟标题。用四字词语为这幅图片起一个名字,注意题目中有“荷”这个字即可。示例:荷塘 月色、曲院风荷、荷香满园等。 二、古诗文阅读(共 17 分) 4. 默写。 (1)吏呼一何怒!__________!(杜甫《石壕吏》) (2)________,___________;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 (3)是鸟也,_____________。(庄子《北冥有鱼》) (4)《卖炭翁》一诗中“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两句,生动地写出了卖炭翁的极度反常、矛 盾的心理,真实地反映出老翁的悲惨处境。 【答案】 ①. 妇啼一何苦 ②. 知不足 ③. 然后能自反也 ④.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⑤. 可怜身上衣正单 ⑥. 心忧炭贱愿天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易错字词:啼、反、徙、冥、炭。 5. 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 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 冻死亦足!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的是诗人自己在一场暴风雨中的经历。诗以描述开篇,先写秋风的威力, “①_______”是其声势,卷走屋上茅草是其“战绩”。诗人面对这样的遭遇,却在诗末发出愿得万千广厦, “②________________”的呼喊。全文先叙事,后抒情,表达了作者的③______________之情。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到“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请你试着分析作者“叹息”的 原因有哪些。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答案】(1) ①. 怒号 ②.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③. 忧国忧民情怀和舍己 为人 (2)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 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意思是: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 草。运用写实的手法,写出了秋风的威力,“怒号”是其声势,卷走屋上茅草是“战绩”。在狂风猛雨无 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杜甫全家遭 遇雨淋,却能推己及人,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铿锵声音。这种舍己为人、炽 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激动读者的心灵,并发生过积极 的作用。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叹息的原因可以从自身、周围的人和人民几方面的悲惨处境分析。 结合前后文、背景可知,杜甫在亲朋的资助下建起了这座茅屋,作为安身之所,而一天茅屋的茅草被大风 吹走了,追赶而去,却又被群童抱走了,自己年老体衰,追不上,内心倍感凄凉,故叹息原因一:自己晚 年情境的凄凉,茅屋已经残破不堪,却遇上大风也就罢了,还有“盗贼”来偷草,“忍能对面为盗贼”, 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结合当时安史之乱的背景,以及杜甫的为人,他是一个心忧天下的诗人,叹息战 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在结尾发出了“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呼喊,可以知道, 在他心里是时时刻刻关心百姓生活的,作者也为他们的生活而忧心。 6. 阅读《大道之行也》,完成问题。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甲】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 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乙】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A. 男有分,女有归. 式微式微,胡不归. 殊途同归. B. 天下为.公 化而为.鸟 大有作为. C. 是.谓大同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由是.可知 D. 幼有所长. 教学相长长..幼有序 (2)依据上下文,对文中两处画线语句翻译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甲】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翻译: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理解:“选贤举能”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选举的标准是德才兼备;“讲信修睦”是 说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关系,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争斗。 【乙】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翻译: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 了自己的私利。 理解:这句话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都能够用尽自己的全力去工作,因为只有这样每个人才能追求到自己 理想的报酬。大同社会,人们要达到人尽其力的境界。 (3)根据《大道之行也》和下面的材料,在语段的横线处填写恰当内容。 【链接材料】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①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②怨恨,可使 毋③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注:①敖:同“傲”,傲慢、轻视。②篡:掠夺。③毋:本义是不要,表示禁止,引申也用作一般否定词。 作动词时,意思是无,没有。作副词时,意思是莫,不可。 人们对理想社会的想象和追求古已有之。《礼记》构想了以“①_________”(四个字)为最高追求的“大 同”社会,墨子则希望依靠“②_________”的理念来建立“兼爱”的社会。大同社会的人们应该具有 (选自《墨子•兼爱(中)》)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品质。 【答案】(1)C (2)【甲】 (3) ①. 天下为公 ②. 人皆相爱 ③. 选贤与能 ④. 讲信修睦 ⑤. 人皆相爱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词语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A.女子出嫁/回家/一起; B.是/成为/成就; C.这/这/这;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D.成长/促进/长辈,年长者; 故选 C。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 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 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乙】“因为只有这样每个人才能追求到自己理想的报酬”理解有误,在大同社会里,人们愿意自己多出 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故选【甲】。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找出相关的语句。 ①根据《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可知,构想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 人们所共有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天下为公”是人们最 高追求的“大同”社会。 ②根据【链接材料】“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可知, 墨子则希望天下的人皆相爱,这样天下就不会有祸患、掠夺、埋怨、愤恨。 ③根据《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和【链接材料】“天下之人皆相爱,强 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可知,大同社会的人们应该具有选贤与能、讲信修 睦、人皆相爱等品质。 【点睛】参考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 是人们所共有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孩子,(要)使老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够发挥自 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 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 (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 为了自己的私利。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之事)不会兴起,所以(家家户户) 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叫做“大同”社会(理想社会)。 【链接材料】天下的人都相爱,强大者就不会控制弱小者,人多者就不会强迫人少者,富足者就不会欺侮 贫困者,尊贵者就不会傲视卑贱者,狡诈者就不会欺骗愚笨者。举凡天下的祸患、掠夺、埋怨、愤恨可以 不使它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相爱而生产的。所以仁者称赞它。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三、名著阅读(共 5 分) 7. 八年级的小明同学最近因为演讲比赛失利,十分沮丧,整天闷闷不乐。请你借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本书中的具体内容,给小明写一段劝说或鼓励的话,帮他走出失利阴影。(100 字左右) 【答案】示例一:希望你能如保尔一般,以顽强执着、永不放弃的精神面对生活。保尔适遇了四次死里逃 生的经历,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依然能葆有对生活的信念、对工作的热情,愿你遇到人生的风 雨也不要害怕退缩,用钢铁般的意志勇敢地去迎接挑战。 示例二: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 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小明,希望你能像保尔一样,即使经历战争的残 酷、伤痛的折磨,也从不屈服妥协,在失利中振作起来,好好学习,成为有用之才,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发 挥无限的价值。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 1933 年写成。小说 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 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针对“八年级的小明同学最近因为演讲比赛失利,十分沮丧,整天闷闷不乐”这一问题,结合保尔身上不 怕困难、顽强乐观的精神,写一段鼓励他的话即可。 如:奥斯特洛夫斯基塑造的保尔勇敢坚强,虽然历经战场上的搏杀、生活中的苦难、伤病的折磨,但他从 不屈服。愿你像保尔一样选择坚强,战胜学习中的困难。好好学习,成为有用之才,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发 挥无限的价值。 四、现代文阅读(共 24 分) 8.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