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北京市大兴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1.本试卷共 9 页,共五道大题,22 道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说
明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ID 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答题卡上选择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一、基础·运用(共 14 分)
某校观鸟社的同学们三月份学习了《大雁归来》一文后,决定趁着春意渐浓,一路向北去寻找大雁的身影。
伴随着内蒙古民歌《鸿雁》的旋律,他们来到了这首民歌的发祥地——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走进了
美丽的乌梁素海湿地。
1. 同学们希望做一次讲解志愿者,向更多的游客介绍灵动的大雁,他们准备了一份讲解词,请你帮助他们
把读不准的字注上拼音。
欢迎您来到美丽的乌梁素海湿地参观游玩!缄.(①_____)默了一整个冬天的湿地,终于伴着
大雁归来的脚步逐渐恢复了生机与活力。大雁的迁徙之路是很漫长的,它们冲破层层雾霭.
(②_____),越过道道险峰,经过重重沼泽,躲过狩猎者残忍的猎枪,最终回到了北方家乡。
您看,雁群正秩序井然地追逐夕阳,让我们共同欣赏这曼妙的舞姿吧!
2. 在小明同学的研学手册上,有一段关于大雁入水的记录十分生动,但有两处词语是用拼音代替的,请你
帮助他写出正确的汉字。
大雁入水
大雁翱翔在广阔的天空,它们似乎累了,在水面上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终于慢慢地、静静地
向水面滑翔下来。一 jiēchù(①____)到水面,它们便喧嚷起来,水面溅起阵阵水花,欢畅喜悦的
气氛 shùnjiān(②____)荡漾开来。
观
察
场
景
场
景
描
述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3. 研学过程中,同学们围绕“大雁的文化意蕴与大雁的生活习性”进行了知识竞答,请对以下各项进行判
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雁有仁心——壮年大雁助老爱幼
B. 雁很顺从——安排警卫,站岗放哨,守护安全
C. 雁有礼序——飞行时有长幼秩序
D. 雁讲诚信——从不爽期,秋而南翔,春而北归
4. 晚上回到营地,大家彼此交流观雁感受。班长小戴提议,来次“诗词大会”活动,去寻找中国传统文化
中的“雁影”,请你仿照示例谈谈感受。
示例: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两句,表达边塞秋日带给人
的苍凉悲壮之感。
(1)王维在《使至塞上》中用“征蓬出汉塞,①____”两句,表达轻车简从远离中原故地的②____之感。
(2)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乡书何处达?①____”两句,表达岁末年初漂泊在外的②____之感。
5. 离开乌梁素海湿地之前,很多同学都在游客留言簿上写下了本次研学的体会,下面是几位同学的留言,
其中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里有北国最美的春光!乌梁素海湿地,我们后会有期....!
B. 大雁南来北往,诉说着四季的故事。很高兴在这草长莺飞....的时节来到鸿雁的故乡。
C. 保护环境的意识应绵延不断....,让鸿雁故乡自由永在,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D. 乌梁素海湿地山水如画,纯净自然,美若仙境,引人入胜....!
6. 在长途汽车站,几位同学对广告牌上的宣传语非常感兴趣,但因为句子太长,大家一时不明白这句话在
宣传什么,请你帮助大家提取该长句的主干,让大家更容易明白。
乌梁素海湿地,湖面碧波荡漾,苇丛如诗如画,百鸟啼鸣婉转,鸟的世界,鱼的乐园,青
山、绿草、碧波相映成辉,天鹅、大雁、野鸭相映成趣的与乌拉山北麓的乌拉特草原融为
一体,是集湖泊、草原和山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
句子主干:______
【答案】1.
①. jiān
②. ǎi
①. 接触
②. 瞬间
3. B
①. 归雁入胡天
②. 孤独漂泊
③. 归雁洛阳边
④. 思乡惆怅
5. C
2.
4.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6. 乌梁素海湿地是综合旅游区。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1)缄.默:读音 jiān mò,闭口不言。
(2)雾霭.:读音 wù ǎi,雾气。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1)接触:读作 jiē chù,挨着;碰着;接近并交往。
(2)瞬间:读作 shùn jiān,刹那;顷刻间。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理解有误。“安排警卫,站岗放哨,守护安全”说明雁很机警,而非“顺从”。
故选 B。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和内容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
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1)本题中注意“雁”等字的正确书写。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意思是:(我)像蓬草飘出了汉塞,像归雁飞入了北方的天空。。“征蓬”
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
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
(3)本题中注意“雁、洛”等字的正确书写。
(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意思是: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
阳那边!表达了诗人思乡却无法回到故乡的一种遗憾之情。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
A.后会有期:以后还有相见的时候(多用于离别时安慰对方)。此处形容以后还有见到乌梁素海湿地的时候,
使用正确;
B.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此处形容春季,使用正确;
C.绵延不断: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此处形容人的环保意识,使用不当;
D.引人入胜:引人进入美妙的境地。后多指山水风景或文学艺术等特别吸引人。此处形容乌梁素海湿地美
好,吸引人,使用正确;
故选 C。
【6 题详解】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本题考查提炼句子主干。
“乌梁素海湿地,湖面碧波荡漾,苇丛如诗如画,百鸟啼鸣婉转,鸟的世界,鱼的乐园,青山、绿草、碧
波相映成辉,天鹅、大雁、野鸭相映成趣的与乌拉山北麓的乌拉特草原融为一体”是主语部分,由主谓短
语构成,主语是“乌梁素海湿地”;“是集湖泊、草原和山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是谓语部分,“是”
谓语;“集湖泊、草原和山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是宾语部分,中心语是“综合旅游区”。可提炼句子
主干为:乌梁素海湿地是综合旅游区。
二、古诗文阅读(共 20 分)
(一)(共 10 分)
结合《诗经》主题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蒹葭
关关雎鸠, ① 。
蒹葭苍苍, ③ 。
窈窕淑女, ② 。
所谓伊人, ④ 。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7. 默读两首诗,在横线上补写相应诗句。
8. 这两首诗都吟咏了个人的情感追求。《关雎》记叙了男子对“①____”思慕、追求的过程,表达了对美
好爱情的向往;《蒹葭》摹写了主人公左右求索、反复寻找“②____”的行动,抒发了③____。
9. 《关雎》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多人都用现代的表达方式对它进行了创造性的翻译,下面是对第一章
两句的两个版本的翻译,请你参考、模仿,任选《关雎》中其他连续的两句进行翻译,做到句式整齐,韵
律和谐。
版本一:雎鸠鸟关关合唱,在河心小小洲上。
版本二: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
【答案】7. ①在河之洲 ②君子好逑 ③白露为霜 ④在水一方
8.
①. 淑女
②. 伊人
③. 爱而不得的惆怅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9. 示例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示例二: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
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注意“洲、逑、霜”等字的正确书写。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1)(2)《关雎》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
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淑女”
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
声传情的生动性。
(3)(4)《蒹葭》是一首情歌,描写了一个热恋者对“伊人”左右求索、反复寻找的过程,蕴含着追求所
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表现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的精神。写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
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翻译。任选《关雎》中其他连续的两句进行翻译,做到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即可。
示例: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水荇菜长短不齐,采荇菜左右东西。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好姑娘苗苗条条,追求她直到梦里。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追求她成了空想,睁眼想闭眼也想。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夜长长相思不断,尽翻身直到天光。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长和短水边荇菜,采荇人左采右采。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好姑娘苗苗条条,弹琴瑟迎她过来。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水荇菜长长短短,采荇人左拣右拣。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好姑娘苗苗条条,娶她来钟鼓喧喧。
(二)(共 10 分)
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面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0. 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隔篁竹”中的“篁”,根据其偏旁是“⺮”,可推测其意与“竹”相关。
B. “空游无所依”中的“依”,运用组词法,可解释为“依傍”。
C. “不可知其源”中的“源”,以成语“源远流长”来印证,可知其意为“源头”。
D. “隶而从者”中的“从”,通过勾连“择其善者而从之”中的“从”,可理解为“学习”。
11. 下列选项中,对句子的翻译和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甲】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翻译:(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白天晚上都可以看见。
理解:作者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比小溪之貌,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溪跃然纸上。
【乙】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翻译:(鱼)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一起欢乐。
理解:形为写景,实则写心。作者将自己的心情投射到鱼儿身上,仿佛鱼儿也会和人一样感到快乐。
12. 请根据原文,概括柳宗元游小石潭时的心情变化,并说说这种变化在链接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
永州①于楚为最南,状于越相类。仆②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③复不乐。何者?譬如囚
拘圆土④,一遇和景⑤,伸展支体,亦以为适,然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
(取材于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有删改)
_________________
注:①永州:柳宗元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至此地。②仆:对自己的谦称。③已:过一会儿。④
譬如囚拘圆土:好像被囚禁在圆形围墙之中。⑤和景:温暖的日光。
13. 在小石潭旅游景点设计活动中,你们旅游社团的成员各抒己见,请仿照示例,在横线处写下你的设计。
【示例】
小明说:我想设计一个“听水轩”,依据是“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感觉在这里静静地听听悦耳
的流水的声音,一定是惬意舒适的。
你说:
【答案】10. D
11. 乙
12. 示例:作者经历了从“乐”到“凄”的心情变化。材料中“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可以看出柳宗
元出游时快乐喜悦的心情,既而“囚居圆土”“终不得出”表露出被贬后苦闷、忧愁的心情。
13. 示例:我想设计一个“望远亭”,依据是“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
可知其源。”在亭中,远看那曲曲折折没有尽头的溪身,会让人充分感受自然的博大。
【解析】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
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D.“隶而从者”的意思是“跟着同去的人”。句中的“从”是跟从的意思,不能理解为“学习”;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甲】“明灭可见”的意思是“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不能翻译为“白天晚上都可以看见”;
故选乙。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作者情感分析。
结合原文中的“隔篁竹……心乐之”可以看出,作者先写听到水声引起内心之“乐”,带着愉悦之情对小
石潭关注欣赏;接着写清潭中的游鱼,感到鱼儿“似与游者相乐”,此时物与我融而为一,作者从自然界
中得到充分的慰藉;最后当作者坐潭上时,由“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
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可知,此时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哀怨。
从链接材料中的“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可以看出柳宗元为解闷而出游,见到美景,暂时
感到快乐喜悦;然而又“已复不乐”,因为想到自己“譬如囚拘圆土”“终不得出”,因此不能“久为舒
畅”。印证了作者在《小石潭记》中的由“乐”转“凄”的心情变化。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阅读迁移。依照示例,进行景点设计,能结合原文合理解释即可。
示例:我设计的是奇石园。依据是“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可以
在这里欣赏不同石头的形状,千奇百怪,高低起伏,甚是有趣。
【点睛】参考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
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
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
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
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
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
不见。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
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录下了此地就离开。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
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链接材料:永州在楚地最南端,情况和越地相似。我心闷就出游,有时走到幽静的树木、美丽的石头
边,暂时能笑一笑,不久就不快乐了。为什么?比如因禁在圆形围墙之中,一旦碰到温暖的日光,伸展肢
体,也是舒适的,然而终究不能出去,怎么还能长久地舒畅呢?
三、名著阅读(共 6 分)
14. 班级将要开展“阅读经典,师法古人”《经典常谈》阅读汇报会,请你在横线上填写作者姓名,将此
简介补充完整。
书生________,
满腹好词,
《荷塘月色》,
《春》有《背影》。
三尺讲台七尺汉,
国学博达活用,
文章天下美名。
【答案】朱自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朱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中
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荷塘月色》《春》《背影》均是朱自清的散文作品。
《荷塘月色》是中国现代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创作的散文,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写了清
华园中荷塘月色的美丽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
杂的思想感情,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为后人留
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最初发表于 1933 年 7 月。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
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
自由境界的向往。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 1925 年创作的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作者离开南京去北京大学,父亲送
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而作者印象最深刻的是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
上攀下时的背影。全文语言既忠实朴素又典雅文质,作者运用白描及侧面烘托等手法,把父亲对儿子的爱,
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和爱护。
15. 阅读不同的文本,可以采取快速阅读、选择性阅读、精读与跳读相结合等不同的方法。请结合《经典
常谈》的相关内容,介绍你在阅读这部名著时采取的阅读方法,以及阅读后的收获。(100 字左右)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