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学年天津市和平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
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l6
F 19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K 39
Ca 40
Mn 55
Fe 56
Cu 64
Zn 65
Ag 108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最符合题意)
1.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形成溶液的是
A. 碘
B. 汽油
C. 高锰酸钾
D. 面粉
【答案】C
【解析】
【详解】碘不溶于水,汽油不溶于水,面粉不溶于水,均不能形成溶液,高锰酸钾溶于水,
能形成均一稳定混合物,形成溶液,故选:C。
2. 下列位置或场所的标识,错误的是( )
A.存放浓硫酸的试剂柜 B.运输酒精的槽罐车 C.面粉加工厂
D.居民住宅区
B. B
C. C
D. D
A. A
【答案】B
【解析】
【详解】A、浓硫酸具有腐蚀性,故存放浓硫酸的试剂柜,应张贴“腐蚀品”标志,不符合
题意;
B、酒精属于可燃物,无毒,不应张贴“有毒品”标志,符合题意;
C、面粉属于可燃性粉尘,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应张贴“禁止
烟火”标志,不符合题意;
D、燃放鞭炮会造成空气污染,引发火灾等,目前已经明文禁止燃放鞭炮,故居民住宅区内
应张贴“居民住宅区”标志,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3. 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要沉着应对。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
B. 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C. 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D. 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
【答案】D
【解析】
【详解】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水不能扑灭油着火,反而引起油滴的飞溅,导致
火势的蔓延,故 A 错误;
B、室内起火不能开门窗,会加快气体流通,加剧火势,故 B 错误;
C、燃气容易和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打开排气扇容易产生静电,电火花,发生爆炸,故
C 错误;
D、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有毒有害气体,且远离着火区域,故 D 正确。
故选:D。
4. 2020 年世界环境日中国宣传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不
相符的是
A. 垃圾分类投放
B. 野炊明火烧烤
C. 控制汽车鸣笛
D. 坚持绿色出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A、垃圾分类投放,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野炊明火烧烤,会增加污染物的排放,造成空气污染,符合题意;
C、控制汽车鸣笛,可以减少噪音污染,不符合题意;
D、坚持绿色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5. 2020 年 6 月 23 日,“北斗三号”收官之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北斗”信号实现全
球覆盖。发射用的火箭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关于该燃料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热值高,推力大
B. 反应方程式是 2
2H O
点燃
2
2H O
2
C. 绿色无污染
D. 贮存、运输和加注都容易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同质量甲烷的两倍多,热值高,推力大,不符合
题意;
B、氢气燃烧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H O
点燃
2
2H O
2
,不符合题意;
C、氢气燃烧的产物只有水,不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D、氢气的制取成本较高,贮存和运输都比较困难,符合题意。
故选 D。
6. 森林火灾现场救援的方法有:飞机投水、砍出隔离带、人工扑打等,其中“砍出隔离带”
采用的灭火原理是
A. 隔绝氧气
B. 降低着火点
C. 隔离可燃物
D. 降低至
着火点以下
【答案】C
【解析】
【详解】森林发生灭火时,砍出隔离带是常用灭火方法,其操作方法是距火势蔓延方向一段
距离提前将一部分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阻止火势继续蔓延,其灭火原理是隔离可燃
物,故选 C。
7. 某同学探究 X、Y、Z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了以下实验:(1)取样,分别加入到 CuSO4
溶液中,发现 X、Z 表面出现红色物质而 Y 却没有;(2)取 X、Z 大小相等的颗粒,分别加入
到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 H2SO4 中,发现 X 表面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 Z 快。则 X、Y、Z 的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是
B. Z>Y>X
C. X>Y>Z
D. Z>X>Y
A. X>Z>Y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置越靠前,反应的越剧烈,
位置在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可以比较金属的活泼性。
【详解】由题意可知,X、Y、Z 分别加入到 CuSO4 溶液中,发现 X、Z 表面出现红色物质而 Y
却没有,说明 X、Z 在铜前,Y 在铜后;
取 X、Z 大小相等的颗粒,分别加入到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 H2SO4 中,发现 X 表面产生气泡
的速度明显比 Z 快,说明 X 在 Z 的前面。
所以,三种金属的活泼性是:X>Z>Y 。
故选:A。
【点睛】
8. 20℃时,NaCl 的溶解度为 36g。配制此温度下 20g 质量分数为 5%的 NaCl 溶液,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 配制该溶液需要 5g NaCl
B. 该溶液为饱和溶液
C. 将该溶液长时间敞口放置,最终有晶体析出
D. 配溶液时,量取所需体积的水倒入烧杯,有少量水洒出,则所配溶液浓度小于 5%
【答案】C
【解析】
【详解】A、需要氯化钠的质量: 20g 5%=1g
,故选项错误;
B、20℃时,NaCl 的溶解度为 36g,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质量分数:
36g
36g+100g
100% 26.5%
,故选项错误;
C、将该溶液长时间敞口放置,水会不断蒸发,当溶液饱和后,水继续减少,氯化钠会以晶
体形式析出,故选项正确;
D、配溶液时,量取所需体积的水倒入烧杯,有少量水洒出,导致水的质量减少,则溶液的
浓度会大于 5%,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9. 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方法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小颖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A. ①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燃烧的条件是:有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空气接触,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
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的变量是否与空气接触,其它两个条件必须符合燃烧的条件,即
有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也就是说都需要在热水中,故选 C。
点睛: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只允许有一个变量,其它必须相同。
10. 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较,完全正确的是
A. 危害:CO2 会导致酸雨;CO 会引起中毒
B. 性质:CO2、CO 都有可燃性
C. 用途:CO2 可用于灭火;CO 可用于人工降雨
D. 组成:CO2、CO 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不会导致酸雨,二氧化硫会导致酸雨,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二氧化碳制成干冰后可用于人工降雨,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碳原子和
一个氧原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含有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 D。
二、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有 1-2 个符合题意,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多选不得
分,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只选一个且符合题意得 1 分,若选 2 个有一个不符合题意则不得
分)
11. 甲、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如图所示,甲发生一步反应转化为乙有两种途径,乙
发生一步反应转化为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甲是 Fe3O4,则乙是 Fe
B. 若乙是金属,则单质、氧化物中可能含有同种元素
C. 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小 16,则甲、乙一定分别是 H2 和 H2O
D. 若甲是氧化物,则反应①和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不一定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若甲是 Fe3O4,则乙是 Fe,是因为高温条件下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或与碳)反应
生成铁和水(或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铁在氧气中燃烧
生成四氧化三铁,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 A 中分析可知,乙是金属铁,单质可以是碳、氧化物,可以是碳、一氧化碳,碳和一
氧化碳中都含有碳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小 16,则甲、乙不一定分别是 H2 和 H2O,甲可能是一氧化碳,
乙可能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D、若甲是氧化物,反应①,可能是高温条件下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反应生成铁和水,属于置
换反应;反应③是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属于化合反应;反应①和③的基本反应
类型不一定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2.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
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除去 CO2 中的 CO
将混合物通过灼热的 CuO 固体
鉴别 CH4 和 H2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鉴别固态的氯化钠与氢氧
取样加水溶解,测量溶解前后的温度,温度不变的是氢
化钠
氧化钠
分离铁粉、铜粉
用磁铁吸引固体粉末
B. B
C. C
D. D
A. A
【答案】BC
【解析】
【详解】A、将混合物通过灼热的 CuO 固体,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铜和二氧化碳,可以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B、甲烷和氢气都能燃烧生成水,烧杯内壁都有水雾出现,现象相同,无法区分,符合题意;
C、取样加水溶解,测量溶解前后的温度,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的是
氢氧化钠,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符合题意;
D、铁能被磁铁吸引,铜不能被磁铁吸引,可以用磁铁吸引固体粉末,分离铁粉和铜粉,不
符合题意。
故选 BC。
13.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关系的是
A.
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汽水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
加热一定质量木炭粉和氧化铜混合物
B.
C.
酸
D.
【答案】AC
【解析】
【详解】A、一定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符合题意;
B、汽水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逸出到空气中,
汽水中溶质质量减小,不符合题意;
C、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锌比铁活泼,反应
速率快;锌与稀盐酸反应:
Zn+2HCl ZnCl +H
=
2
2
,铁与稀盐酸反应:
Fe+2HCl FeCl +H
=
2
2
,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铁大,故等质量的锌和铁与稀盐酸全部反
应,铁生成的氢气质量大。符合题意;
D、加热一定质量木炭粉和氧化铜混合物,氧化铜与木炭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固体质量逐渐减小,但是不会减少至零,不符合题意。
故选 AC。
14. 现有铁和另一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在 5.6g 该混合物种加入 100g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