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资料共18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语文期中 考试题及答案 一、(25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一粒熬过冬天的种子,都有一个关于春天的梦想。”在美好的 guāng yīn 中,我 们蓬勃向上;在浩瀚的学海里,我们尽情遨游;在 guǎng mào 的天地间,我们奋力拼搏 A 哪怕遇到坎坷,也会勇敢坚强,充满信心地面对挑战;哪怕经历挫折,也会持之以恒,满腔 热忱.地拥抱来来。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guāng yīn_____ guǎng mào_____ 满腔热忱._____ 2. A 处应填的标点符号是_______。 3. 从分句间的关系来看,画线句子属于________复句。 【答案】1. ①. 光阴 ②. 广袤 ③. chén 2. 句号或省略号 3. 假设 【解析】 【1 题详解】 考查字音字形。 光阴,guāng yīn,时间,时光。 广袤,guǎng mào,广阔,宽广。 热忱,rè chén,热情。 【2 题详解】 考查标点运用。可以有两种理解。第一种:“在美好的光阴中,我们蓬勃向上;在浩瀚的学 海里,我们尽情遨游;在广袤的天地间,我们奋力拼搏 A 哪怕遇到坎坷,也会勇敢坚强,充 满信心地面对挑战”语意表达已经完整,是一组完整的排比句,故可用句号。第二种:在生 活中,我们还会经历很多的场景,以及很多种积极向上的表现,此处可用省略号,表示列举 未完。 【3 题详解】 考查复句类型。根据“哪怕”“也”可知,这是一个假设复句。 4. 学校将开展“君子自强不息”主题沙龙活动,安排你担任活动主持人,你的语文老师想 考考你,看你能否胜任主持工作。 (1)【选一选】中国自古不乏表现自强不息风骨的诗文警句,以下不能体现这种风骨的一项 是( ) A.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B.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C.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写一写】初中语文课本里有许多具有自强不息风骨的典型人物,请选择一个人物仿照 示例写一写。 示例:“两弹元勋”邓稼先,心怀祖国,鞠躬尽瘁。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一说】学校拟邀请 2021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江梦南参加活动,请你以主持人身份围 绕主题向她提一个问题。 【链接资料】 江梦南,半岁失聪,通过读唇学会“听”和“说”,克服困难完成学业,成为清华大 学博士研究生。 【答案】(1)D (2)示例 1:中国脊梁鲁迅,自尊自强,弃医从文 示例 2:革命先驱闻一多,足不出户,潜心研究 (3)合乎题意即可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理解及运用。应根据“君子自强不息”的意思,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 选择。 A.“老骥伏枥,志在干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意思是:年老的干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 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干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表现的 是应有胸怀天下一统河山的伟大抱负;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意思是: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 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诗人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 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 C.“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是指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而 那些小人,出现麻烦总是想方设法推卸责任,撇清自己,从不会去反思自己,从自身找原因。 表现的是君子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决不后悔。这句话体现了中国文化, 特别是儒家文化中强调自省、自强不息的精神。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意思是: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 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看完了。原指读书人考中后的得意心情, 现在一般形容事情办成功,达到目的后那种得意洋洋的情态。 根据上述理解和分析,“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与“君子自强不息”无关。 故选 D。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仿写。根据要求内容上需从初中语文课本中选择自强不息的人物,写出其精神和贡 献即可。句式:四字词语+人物姓名,四字词语,四字词语。示例:巾帼英雄花木兰,保家 卫国,十年征战。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作为主持人,向 2021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江梦南提一个问题,有称呼,围绕“自强不息”的 主题,提问有针对性,表达得体。 示例:梦南姐姐,您能谈谈是什么让你充满无限动力的吗? 九(2)班开展《艾青诗选》整本书阅读系列活动,同学们积极参加,踊跃展示。 5. 小海和小澄参加《艾青诗选》封面创意设计活动,小海说:“我觉得《艾青诗选》封面 的背景图案应突出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土地与太阳,主色调应该由淡淡的土黄色与灰蓝色 构成,你认为呢?”小澄思考后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作者经历或 时代特征或作品风格补全小澄的话) 【答案】示例:赞同。艾青经历坎坷,他所生活的社会动荡不安,用意象土地和太阳既能渲 染阔大、凄美的气氛,又能表达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用土黄色和 灰蓝色契合艾青所处的时代特征,以及他诗歌忧郁美的风格,更显凝重、深厚又大气。) 【解析】 【详解】考查名著赏析。对这一想法应持赞同的态度。艾青诗歌中两个最重要意象是土地和 太阳。“淡淡的土黄色”是大地的颜色,与“土地”这一意象契合,表现了出艾青对祖国的 热爱。灰黄色是一种令人忧郁的色调,符合艾青诗歌的特点。“忧郁”是艾青诗歌创作的灵 魂,诗人在感受和表现人民苦难时,流露出他固有哀伤、忧郁的情调。这种“忧郁”并非一 己的悲苦与感伤,而是民族的哀感,时代的愤懑。土黄色显得凝重浓厚。灰蓝色显得沉稳大 气。 6. 小海参加艾青诗歌朗读会,选择了艾青在 1937 年春天创作的《太阳》这首诗。 从远古的墓莹 从黑暗的年代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太阳向我滚来……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1)如果配乐朗诵,小海应该选择的背景音乐风格是( ) A. 高亢激越 B. 平静舒缓 C. 欣喜轻快 D. 低沉忧 伤 (2)小海在朗诵画横线句子时把握不准重音和语速,请你给他提出朗诵建议。 【答案】(1)A (2)示例:建议将句中的“遮掩”“呼吸”“舞蹈”“奔”这几个动词 作为重音突出,朗诵第一句时语速应稍慢,表达太阳历史漫长;朗诵二、三、四句时语速应 逐渐加快,读得高亢坚定,读出激动之情。 【解析】 【小问 1 详解】 考查诗歌的感情基调。节选部分是《太阳》的第一节,写太阳到来时的悲壮场景。在艾青的 感受世界里,太阳竟是从远古的墓茔、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穿过黑暗的年代滚来的,这 暗示着光明诞生于黑暗和死亡。他潜在地感悟到:时代的光明和民族的新生必须用大量鲜血 和生命换来,而这种代价付得越大,光明的到来也将势不可挡:“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太阳向我滚来”,确有点悲壮情调,也真有点显赫气势。第二节由第一节发展而来,暗示着: 光明的到来,不仅将使万物复苏,众生一片欢欣鼓舞,还将出现一个科学文明的新时代。这 首诗异常典型地体现了那些年月热爱祖国、投身战争、谋求解放的热血青年的时代思潮。所 以朗读时语调应高亢激越。故选 A。 【小问 2 详解】 考查诗句赏析。“遮掩”“呼吸”“舞蹈”“奔”这几个动词应重读。难“遮掩”表现了太 阳光芒的势不可挡。“呼吸”强调了太阳对于生命的重要。“舞蹈”“奔”强调了太阳对于 世间万物的吸引。这几个动词重读,可以表现了诗歌对太阳光来的渴望与激动之意。在朗读 时,第一句语速稍慢,以表现了太阳历史的漫长,以及太阳到来的艰难,还有虽然艰难却必 将到来的坚定。后三句应语速逐渐加快,语调高亢激动,以表现出太阳到来的不可阻挡和世 间万物因太阳到来而生发出的喜悦之情。 7. 用课文原句填空。 中国文人常在诗文中道尽人间百态:刘长卿过贾谊宅,悲叹“汉文有道恩犹薄,(1) 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愁叹“(2)________,凫雁满回塘”;欧阳修滁州宦游, 慨叹“醉翁之意不在酒,(3)_________”;韩愈虽被降职远调,仍高呼“(4)_________,
肯将衰朽惜残年”;苏轼陷入徘徊矛盾中,仍对月抒怀“但愿人长久,(5)__________”; 李白知前路艰难,仍心怀远大理想“(6)_________,(7)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范仲淹更是以积极的忧乐观与友人共勉“(8)_______,(9)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 记》)。 【答案】 ①. 湘水无情吊岂知 ②. 因思杜陵梦 ③. 在乎山水之间也 ④. 欲 为圣明除弊事 ⑤. 千里共婵娟 ⑥.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⑦.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⑧. 先天下之忧而忧 ⑨. 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 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 注意易错字词:陵、弊、婵娟、济、沧。 二、(60 分) (一)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① 【唐】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②无馀地③,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①刘禹锡谪居多年,受好友窦员外之邀,参观他的新居。②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 甚多。③馀地:余地。 8. 请自选角度赏析“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一联。 9. 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答案】8. 虚实结合,实写碧松、红药,虚写(想象)明月松间照,春日花满园的情景, 表达诗人内心的愉悦以及对景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9. 好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位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解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文赏析。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意思是:院子里种植着几棵松树,晚上可以欣赏明月 松间照的美景,院子里还栽种了很多芍药,等到春天就可以欣赏芍药花开满园的美丽景色。 “碧松”“红药”是诗人眼前所见,为实写;“通月朗”是作者由眼前的“碧松”想象到夜 晚皎洁月光朗照松树的景象,为虚写;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待”赋予“红药”以人的
情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寓情于景,通过展现眼前景致的美好,来表现对眼前景 物的喜爱与赞美,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诗题“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写秋日的一天,刘禹锡受朋友窦员外之邀,参观了他在 京城长安买的新居并为其题诗,作者因好友新居落成而开心;根据首联“到君居处暂开颜(来 到窦员外新居之处突然喜笑颜开)”亦可体会到; 根据颔联“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清光门外,有一溪渠水缭绕着院子,从墙头 望出去,可以看到远山的点点秋色)”“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院子里种植着 几棵松树,晚上可以欣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院子里还栽种了很多芍药,等到春天就可以欣 赏芍药花开满园的美丽景色)”可知,作者按由近及远的顺序,展现了清溪绕院,远山秋色 的景致,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展现了明月松间照,春日花满园的情景,通过展现优美的景 致,来表现自己闲适自在的心情;尾联“莫言堆案无馀地,认得诗人在此间(不要说室内案 牍堆积满地,我在此和你相识成为志趣相投的好朋友)”,写喜爱文章,喜爱幽静清雅的景 致,主人品位高雅,作者与友人志趣相投,宾主志同道合。据此回答意对即可。 (二)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少环水亭记 【清】卢梁 岁辛酉,余客授①剡西敬义堂。堂之北,翼然有亭临于云表者,环水亭也。屡欲登览而 余以羁旅,只增仲宣故土之思,不果往。方春始和,杂树丛绿,时鸟唤人,老叟过谓余曰: “兰亭之会,谭者美焉,先生盍往环水亭游乎?”诺之,遂与俱行。 泥径数曲,缘.小溪不百步,过石桥而亭至矣。亭凡三层,制盖朴甚……迤逦而东.,有峰 缥缈,深秀之气不可言传,则曰:“此独秀山也。王右军尝读书其地。”相与徘徊者久之。 时,但闻水声淙淙如戛玉如理琴,杳不知其何来。凭栏俯视,则双溪汇流,带萦亭侧,波纹 绉绮②,荇澡拖蓝③,因询曰:“此环水所由名.乎?”叟曰:“然。望气家④谓余乡宜于此地 建亭以善其后。而余与乡人实嗜此水之胜也。” 余闻而难曰:“叟其志在流水乎?上善莫如水,今叟含华隐曜.,天君⑤泰然,其有鉴于 水乎?叟之乡,士农乐业,比户亲睦,其有于水之不争乎?且闻之,游雎、涣者,学藻绩之 彩⑥,而叟固文靖裔也,遥遥华胄⑦,文献世其家,佳子弟往来亭畔,将必有斐然之志,奋文 辞以表见于世。至如捉鳞未撼⑧,频年内热,亦得朝夕娱情水旁,涤瑕荡垢而镜至清,则斯 亭之作,非第为骚人逸士流连觞咏助一时之欢也。” 【注】①客授:被请作教师。②波纹绉绮:波纹像绉绮一样。③拖蓝:漂浮着蓝色的叶子。 ④望气家:风水师。⑤天君:人心。⑥游雎、涣者,学藻绩之彩:在雎水、涣水中游泳的人
可以从水藻中学织彩绸。⑦华胄:显贵者的后裔。⑧捉鳞未撼:事业未成。 10. 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而 余 与 乡 人 实 嗜 此 水 之 胜 也 11. 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 ) (1)缘.小溪不百步( (2)迤逦而东.( (3)此环水所由名.乎( (4)今叟含华隐曜.( 12. 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 ) 堂之北,翼然有亭临于云表者,环水亭也。 13. 环水亭得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句回答) 14. 作者登亭临水,他眼中的“水”有哪些内涵? 【答案】10. 而/余与乡人/实嗜此水之胜也 11. ①. 沿着 ②. 向东 ③. 命名 ④. 光芒 12. 堂的北面,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一样耸入云霄,那是环水亭。 13. 双溪汇流,带萦亭侧 14. ①水向低处流,象征人谦卑平和。像文中的“老叟”,富有才华却隐去光芒,以平静泰 然的心态生活。(含华隐曜,天君泰然)②水滋润养育万物却与万物毫无利害冲突,象征不 与他人争夺利益得失(士农乐业,比户亲睦)。像生活在这里的百姓彼此和睦相处。③水有 很强的净化能力(有斐然之志、涤瑕荡垢)。像文中的读书人虽然功业未成,却能激励自己, 洗去身上的污秽,保持高洁的情趣志向。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要求断两处,再 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此句大意为:并且我和乡人确实喜欢这方优美的水景,(所以建造了这座亭子)。 “而”是连词,其后断开;“余与乡人”是主语,“实嗜此水之胜也”是谓语。 据此断句为:而/余与乡人/实嗜此水之胜也。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义的理解。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 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是:沿着小溪走不到百步。缘,沿着,顺着; (2)句意是:连绵向东。东:向东; (3)句意是:这就是环水亭名字的由来吧?名:命名;
(4)句意是:现在您满腹才华隐藏光芒。曜,光芒。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 结合,关注特殊句式。 重点词意为:之,助词,的。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也,判断句标志。 “翼然有亭临于云表者”是一个倒装句,“环水亭也”是一个判断句。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筛选信息。要求用文中原句回答。 结合文中第二段“凭栏俯视,则双溪汇流,带萦亭侧,波纹绉绮,荇澡拖蓝,因询曰:‘此 环水所由名乎?’叟曰:‘然’”可提取“双溪汇流,带萦亭侧”作答。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把握。把握文章主旨,在记叙类文本中要善于抓住文中的议论抒情句。 本文着重记叙了环水亭的周边景色和建造亭子的原因、亭名的由来,以及作者由生活在从这 里的人物引发的感慨。感慨用墨最多,主旨就集中在这一段。题目要求“谈谈对文中的‘水’ 的文化内涵的理解。解答时可以紧扣文章主旨来谈,文中的“水”在作者心目中已经具有了 象征意义,象征世间的一切美德: 结合第三段“上善莫如水,今叟含华隐曜,天君泰然,其有鉴于水乎?叟之乡,士农乐业, 比户亲睦,其有于水之不争乎?”可知,水流向低处,象征人的谦卑,如同文中满腹才华, 却不露光芒的老人; 结合第三段“且闻之,游雎、涣者,学藻绩之彩,而叟固文靖裔也,遥遥华胄,文献世其家, 佳子弟往来亭畔,将必有斐然之志,奋文辞以表见于世”可知,水滋润养育万物却与万物不 争利,就像这里那些和睦相处,不争名夺利的乡民一样; 结合第三段“至如捉鳞未撼,频年内热,亦得朝夕娱情水旁,涤瑕荡垢而镜至清”可知,水 能冲刷洗涤污垢,脏东西到水里,都被水净化了,常在水边生活娱乐的读书人,能自觉在水 边自省,保持高洁的志趣。 【点睛】参考译文: 辛酉年,我被请去剡西敬义堂做教师。敬义堂的北面,有一座像鸟张开的翅膀一样耸入 云霄的亭子是环水亭。我多次想登临揽胜却因为羁旅在外(不能遂愿),只能徒增仲宣思乡 之情,最终没有去成。正值春天天气才开始变得和暖,树木草丛渐渐变绿,当季的鸟儿鸣啭 不停,仿佛在呼唤人们去游赏美景。老人过对我说:“像兰亭聚会一样,在这里交流沟通是 件多磨美好的事情啊!先生为什么不到环水亭游玩呢?”我答应了,于是和他一起前往(环 水亭)。 几条泥泞的小路弯弯曲曲,沿着小溪走不到百步,跨过一道石桥就到环水亭了。亭子总 共有三层,构造很朴素……连绵向东,有一座山峰高远隐约看起来若有若无,幽深秀丽的气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