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
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
一、我会填。(每空 1 分,共 25 分)
1.
涂色部分占图形的
,再涂(
)份就是
5
8
。
3
8
;2
【答案】
【解析】
【分析】把整个正方形看作一个整体,将它平均分成 8 份,每份占整个正方形的
1
8
,其中 3
份涂色,即涂色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
3
8
,
5
8
表示 5 个
1
8
,即其中 5 份涂色,已经涂 3 份,要
再涂 2 份。
【详解】
涂色部分占图形的
3
8
,再涂 2 份就是
5
8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成
的份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
2.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红身高 135(
);小汽车每小时行 80(
);
一辆卡车的载重是 5(
);小朋友每天大约要睡 9(
)。
【答案】
①. 厘米##cm
②. 千米##km
③. 吨##t
④. 小时##h
【解析】
【分析】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和数据的大小认识,可知计量小红
身高用“厘米”作单位;计量小汽车每小时行的距离用“千米”作单位;计量一辆卡车的载
重用“吨”作单位;计量小朋友每天的睡眠时间用“小时”作单位;据此填空即可。
【详解】小红身高 135 厘米;小汽车每小时行 80 千米;
一辆卡车的载重是 5 吨;小朋友每天大约要睡 9 小时。
【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
大小,灵活的选择。
3. 王芳步行去书店,9:25 从家出发,9:40 到书店,王芳从家到书店走了(
)分
钟;她每分钟大约走 50 米,王芳家到书店大约有(
)米。
【答案】
①. 15
②. 750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用到书店的时刻减去从家出发的时刻即可;再用王芳从家到书店走
的时间长乘她每分钟走的路程即可。
【详解】9 时 40 分-9 时 25 分=15(分钟)
15×50=750(米)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普通的行程问题,熟练掌握经过时间的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 一名同学的体重是 25 千克,(
)名这样重的同学重 1 吨。
【答案】40
【解析】
【分析】把 1 吨化成 1000 千克,就是求 1000 千克里面有多少个 25 千克,根据整数除法的
意义即可解答。
【详解】1 吨=1000 千克
1000÷25=40(名)
所以:一名同学的体重是 25 千克,40 名这样重的同学重 1 吨。
【点睛】此题考查的知识有质量的单位换算、整数除法的意义及应用。
5. 在括号里填上“>”“<”或“=”。
5
7
35 毫米(
4
7
)4 厘米
1
9
1 吨(
(
)
(
)
1
8
3
4
(
)1
)1000 千克
2 分-50 秒(
)
150 秒
【答案】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解析】
【分析】分数之间的大小比较方法:分子相同时,就比较分母,分母越小,则这个分数就越
大;当分母相同时,就比较分子,分子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大;当分子和分母相等时,这个
分数等于 1。
1 厘米=10 毫米,1 吨=1000 千克,1 分=60 秒,依此将括号前、后单位统一后再比较。
【详解】(1)5>4,即
5
7
>
4
7
;
(2)9>8,即
1
9
<
1
8
;
(3)
41=
4
,即
3
4
<1;
(4)4 厘米=40 毫米,即 35 毫米<4 厘米;
(5)1 吨=1000 千克;
(6)2 分=120 秒,即 2 分-50 秒=70 秒,因此 2 分-50 秒<150 秒。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各单位之间的换算与比较,以及分数的大小比较,应熟练掌握。
6. 要使□29×3 的积是三位数,□最大能填(
)。
【答案】3
【解析】
【分析】在算式□29×3 中,□29 十位上的数乘 3 不满十,此时要使□29×3 的积是三位数,
只要□29 最高位上的数乘 3 不满十即可,找出与 3 相乘不满十且最大的数即可解答。
【详解】因为 3×3=9,
所以 329×3=987,987 是三位数,即□最大能填 3。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要使□29×3 的积是三位数,必须□29 最高位上的数乘 3
不满十。
7. 长 4 厘米,宽 3 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边长 5 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
是(
)厘米。
【答案】
①. 14
②. 20
【解析】
【分析】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把数据代入计算即可解
答。
【详解】(4+3)×2
=7×2
=14(厘米)
5×4=20(厘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掌握。
8. 学校为每个学生编了一个考试号,每个考试号均为五位数。方方是六年级三班学号为 22
的同学,考试号为 60322;红红的考试号为 31018,她是(
)年级(
)班
学号为(
)的学生。
【答案】
①. 三
②. 10
③. 18
【解析】
【分析】考试号的第 1 位数表示年级,第 2-3 位数表示班,第 4-5 位数表示学号,据此即
可解答。
【详解】红红的考试号为 31018,她是三年级 10 班学号为 18 的学生。
【点睛】分析清楚编码规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 下图是三(1)班同学参加学校体育周运动员情况。
(1)两项比赛都参加的有(
(2)参加两项比赛的共有(
)人。
)人。
【答案】(1)3
(2)13
【解析】
【分析】(1)根据图示可知,笑笑、欢欢、赵军 3 人两项比赛都参加;
(2)只参加跳长绳的人数+只参加投篮的人数+两项都参加的人数=总人数。
【小问 1 详解】
两项比赛都参加的有 3 人。
【小问 2 详解】
7+3+3
=10+3
=13(人)
参加两项比赛的共有 13 人。
【点睛】此题考查了集合问题,解答此题关键是看懂图意。
10. 用两个边长都是 4 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这个大长方形的周长是
(
)厘米,比原来两个小正方形周长的和减少(
)厘米。
【答案】
①. 24
②. 8
【解析】
【分析】先用 4 加 4 计算出大长方形的长,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计算即可;
这个大长方形的周长比原来两个小正方形周长的和减少了 2 个正方形的边长,依此计算即
可。
【详解】4+4=8(厘米)
(8+4)×2
=12×2
=24(厘米)
4+4=8(厘米)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平面图形的拼接,以及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应熟练掌握。
二、我会选,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 1 分,共 5 分)
11. 你认为一分钟能完成下列哪件事,(
)。
A. 步行 1 千米
B. 做完教室清洁
C. 口算 10 道题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时间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步行 1 千米大约需要 10 分钟,
做完教室清洁大约需要 15 分钟,口算 10 道题大约需要 1 分钟,据此解答。
【详解】A. 步行 1 千米需要的时间要比一分钟多;
B. 做完教室清洁需要的时间要比一分钟多;
C. 口算 10 道题大约需要一分钟;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解答。
12. 在下图中,AB 是中点,甲图和乙图的周长比较,(
)。
A. 甲的周长长
B. 乙的周长长
C. 一样长
【答案】C
【解析】
【分析】观察上图可知,中间的曲线段是甲、乙两图的公共边,AB 是中点,所以甲、乙两
个图形相邻的两条边分别相等,甲、乙两图相对的两条边是长方形的宽,也相等,所以甲图
和乙图的周长相等,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上图中,甲图和乙图的周长相等。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和灵活运用。
13. 用 12 个边长是 1 厘米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的是( )。
A.
B.
C.
【答案】B
【解析】
【详解】A.周长是 6×2+2×2=16(厘米)
B.周长是 4×2+3×2=14(厘米)
C.周长是 12×2+1×2=26(厘米)
故答案为:B
14. 在下列算式中,与 199+402 结果相等的是(
)。
A. 200+400-1
B. 200+400-1+2
C. 200+400+2
【答案】B
【解析】
【分析】先计算出 199+402 的和,以及每个选项中的算式的结果,然后再选择即可,199
+402=601。
【详解】A.200+400-1=600-1=599;
B.200+400-1+2=600-1+2=599+2=601;
C.200+400+2=600+2=602;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三位数与三位数的加法计算,以及整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应熟练
掌握。
15. 方方买了 6 本作业本共用了 12 元。如果她买 9 本作业本要用(
)元钱。
A. 18
【答案】A
【解析】
B. 16
C. 54
【分析】先计算出一本作业本的价钱,再乘 9 即等于 9 本作业本的价钱。
【详解】12÷6×9
=2×9
=18(元)
故答案为:A
【点睛】熟练掌握归一问题解题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我会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每题 1 分,共 5 分)
16. 小学生用的铅笔长 15 分米。(
)
【答案】×
【解析】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计量小学生用的铅笔长度应用
“厘米”作单位;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小学生用的铅笔长 15 厘米,长 15 分米不符合实际;所以原题的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在选择长度单位时,应联系实际判断其大小,再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17. 一捆书有 15 本,其中
1
3
【答案】√
【解析】
是科技书,科技书有 5 本。(
)
【分析】把这一捆书的本数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 3 份,每份是它的
1
3
,求每份的
本数,用总本数除以 3 即可。
【详解】15÷3=5(本)
科技书有 5 本,所以原题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关键是理解分数的意义,将分数转化成整数除法,再进行解答。
18. 在 3×8=24 中,3、8 都是因数。(
)
【答案】×
【解析】
【分析】因为 3×8=24,则 24 是 3 和 8 的倍数,3 和 8 是 24 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对的,
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据分析可知:在 3×8=24 中,3、8 都是因数,此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9. 在身份证号码 511322201108191013 中,20110819 是出生日期。(
)
【答案】√
【解析】
【分析】身份证的第 7~14 位表示出生日期,其中第 7~10 位是出生的年份,11、12 位是
出生的月份,第 13、14 位是出生的日;由此判断。
【详解】在身份证号码 511322201108191013 中,7~14 位是 20110819,这是他的是出生日
期,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是考查身份证的数字编码问题,身份证上:
1、前六位是地区代码;
2、7~14 位是出生日期;
3、15~17 位是顺序码,其中第 17 位奇数分给男性,偶数分给女性;
4、第 18 位是校验码。
20.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只有对边相等。(
)
【答案】×
【解析】
【详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所以判断错误。
四、我会算。(32 分)
21. 直接写得数。
22×4=
400×4=
140+73=
296×4≈
700×2=
3
5
【答案】88;1600;213;1200
130×0=
1
9
4
9
1
5
+
=
-
=
90-45=
1
7
1-
=
302×6≈
1
8
+
7
8
=
1400;0;45;1800
4
5
【解析】
3
9
6
7
;1
;
;
【详解】略
22. 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46×9=
245×6=
304×7=
☆359+148=
390×2=
☆804-446=
【答案】414;2128;507
1470;780;358
【解析】
【分析】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两、三位数每一位上
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乘得的结果就和那一位对齐,当乘数末尾有 0 时,可先不让 0
参与计算,最后将 0 的个数补在积的末尾处即可。
三位数加三位数时,应将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
前一位进 1;三位数减三位数时,应将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
减,就要向前一位退 1,在本位上加 10 再减;依此计算即可。
【详解】46×9=414
304×7=2128
☆359+148=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