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资料共17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 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34 分 1. 三(1)班有 32 人获得“环保少年”称号,有 21 人获得“绿化少年”称号,其中有 8 人既是“环保少年”也是“绿化少年”。全班每位同学至少获得了这两个称号中的一个,三 (1)班共有( )人。 【答案】45 【解析】 【分析】用获得“环保少年”称号的人数加上获得“绿化少年”称号的人数,再减去既是“环 保少年”也是“绿化少年”的人数,求出三(1)班的人数。 【详解】32+21-8=45(人) 则三(1)班共有 45 人。 【点睛】在集合问题中,各部分的总和减去重叠部分,求出实际总量。 2. 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答案】见详解 【解析】 【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图 1,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 8 份,其中的 1 份是 1 8 ; 图 2,把一个三角形平均分成 9 份,其中 3 份是 3 9 ; 图 3,把 6 个圆平均分成 3 份,其中的 2 份是 2 3 ; 图 4,把 20 五角星平均分成 4 份,其中的 3 份是 3 4 ;据此解题即可。 【详解】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如下: 【点睛】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 下图竖式中的“4”表示 4 个( )。
【答案】百 【解析】 【分析】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三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 哪一位上的数相乘,乘得的结果就和那一位对齐,当乘数末尾有 0 时,可先不让 0 参与计算, 最后将 0 的个数补在积的末尾处即可。 【详解】190 的十位上是 9,表示 9 个十,9 个 10 是 90,90×5=450,十位上写 5,向百位 上进“4”,因此表示 4 个百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进位乘法的理解与实际运用。 4. 用竖式计算“165+283”,十位上 6 加 8 等于 14,向( )位进 1,在和的( ) 位上写 4,为什么十位满 10 要向百位进 1?我是这样想的: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百 ②. 十 ③. 位数相加时,当得数大于 10 时,因位数上的数字 只能是 0~9 之间的数,所以必须向高位进 1 【解析】 【分析】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 向前一位进一。 【详解】165+283=448  1 6 5 2 8 3 4 4 8 即用竖式计算“165+283”,十位上 6 加 8 等于 14,向百位进 1,在和的十位上写 4,位数 相加时,当得数大于 10 时,因位数上的数字只能是 0~9 之间的数,所以必须向高位进 1。 【点睛】本题考查了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要熟记计算的法则,并灵活运用。 5. 某位同学的身份证号码是 360724201108180236,我知道他是出生于( )年 ( )月( )日,是( )性。 【答案】 ①. 2011 ②. 8 ③. 18 ④. 男 【解析】 【分析】身份证号码从左往右:第 7~14 位数字表示:出生年、月、日;第 17 位数字表示 性别:奇数表示男性,偶数表示女性;依此填空。 【详解】第 7~14 位数字是 20110818,即他是出生于 2011 年 8 月 18 日;
第 17 位数字是 3,即这位同学是男性。 【点睛】熟练掌握身份证号码的组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 下图,用一根长 30 厘米的小棒测量瓶子里水的高度,瓶子里水的高度是( )厘 米( )毫米。 【答案】 ①. 20 ②. 4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用 30 厘米减去 9 厘米 6 毫米即可,1 厘米=10 毫米,依此换算并 计算。 【详解】30 厘米-9 厘米 6 毫米 =29 厘米 10 毫米-9 厘米 6 毫米 =20 厘米 4 毫米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厘米与毫米之间的换算,熟记它们之间的进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 做时间的主人。 【答案】4:30;25;4:55;15;5:10; 【解析】 【分析】根据钟面时间的读法,分别读出各个钟面显示的时间。再根据经过时间=结束时间 -开始时间,分别求出中间经过的时间。 【详解】第 2 块表 4:30;第 3 块表 4:55;第 4 块表 5:10; 从第 2 块表到第 3 块表经过的时间:4 时 55 分-4 时 30 分=25 分钟;从第 3 块表到第 4 块 表经过的时间:5 时 10 分-4 时 55 分=15 分钟。 【点睛】熟练掌握经过时间的计算公式,正确读出各钟面显示的时间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8. 某小学,三年级有 160 名学生,四年级有 140 名学生。两个年级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1)我知道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要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是这样解答的: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是这样检验的: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三年级有 160 人,四年级有 140 人。 ②. 两个年级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③. 160+140=300(名) ④. 300-160=140(名)(答案不唯一) 【解析】 【分析】(1)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就是知道的信息; (2)问题就是要解决的问题; (3)学生总数=三年级学生数+四年级学生数; (4)用减法检验加法的计算是否正确。 【详解】(1)我知道的信息:三年级有 160 名学生,四年级有 140 名学生; (2)我要解决的问题是:两个年级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3)我是这样解答的:160+140=300(名) (4)我是这样检验的:300-160=140(名)(答案不唯一)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解决问题题意的理解和把握,掌握三位数加、减法和验算是解答本 题的关键。 9.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珠穆朗玛峰高约 8844( );一头蓝鲸重约 150( )。 小红系鞋带大约需要 12( );看书时眼睛离书本约 30( )。 一把尺子厚约 2( );做课间操要用 20( )。 【答案】 ①. 米 ②. 吨 ③. 秒 ④. 厘米 ⑤. 毫米 ⑥. 分 【解析】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长度单位、时间单位、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结合实际 情况可知:计量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用“米”作单位;计量一头蓝鲸的质量用“吨”作单位; 计量小红系鞋带需要用的时间用“秒”作单位;计量看书时眼睛离书本的距离用“厘米”作 单位;计量一把尺子的厚度用“毫米”作单位;计量做课间操要用的时间用“分”作单位。 【详解】珠穆朗玛峰高约 8844 米; 一头蓝鲸重约 150 吨; 小红系鞋带大约需要 12 秒; 看书时眼睛离书本约 30 厘米; 一把尺子厚约 2 毫米; 做课间操要用 20 分。 【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 大小,灵活的选择。 10. 丽丽今年 4 岁,今年刘叔叔的年龄是她的 6 倍。明年刘叔叔的年龄是丽丽的( )
倍。 【答案】5 【解析】 【分析】先求出刘叔叔今年的年龄,再把两个人的今年的年龄数分别加上 1,再相除。 【详解】刘叔叔今年的年龄:4×6=24 岁 (24+1)÷(4+1) =25÷5 =5 丽丽今年 4 岁,今年刘叔叔的年龄是她的 6 倍。明年刘叔叔的年龄是丽丽的(5)倍。 【点睛】如果没有细读“明年”,就会直接把两个今年的年龄数相除,导致结果错误。 11. 4 个边长是 3cm 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拼成长方形的周长是( )cm。 【答案】30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4 个边长为 3 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那么只有将四个正 方形拼成一排才能拼成一个大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为 4 3=12 方形的周长等于长加宽的和乘以 2,列式即可解答。 【详解】 3 4 3    = 15×2 cm,宽为 3cm。又因为长 2   =30(厘米)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求出大长方形的边长,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解答。 12. 在括号里填上“>”“<”或“=”。 1 6 4 分( 1 5 )400 秒 ( ) 208×3( 6800 千克( )5 吨 )624 【答案】 ①. < ②. > ③. < ④. = 【解析】 【分析】(1)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分母小的分数大。 (2)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是 1000,据此将 5 吨换算成千克,再和 6800 千克比较大小。 (3)分和秒之间的进率是 60,据此将 4 分换算成秒,再和 400 秒比较大小。 (4)根据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求出 208×3 的积,再和 624 比较大小。 【详解】 1 6 < 1 5 5 吨=5000 千克,6800 千克>5000 千克,则 6800 千克>5 吨 4 分=240 秒,240 秒<400 秒,则 4 分<400 秒 208×3=624
【点睛】两个分数比较大小,分子相同时,比较分母的大小。不同单位的数比较大小,要先 换算成同一单位的数,再进行比较。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 分 13. 数轴上( )箭头所指的位置离 5 8 更近。 B. b C. c D. d A. a 【答案】A 【解析】 【分析】观察图中可知,0 到 1 之间的距离被平均分成 2 份,每一份之间的距离为 和 1 中间,也就是说 a 大约是 6 8 ,b 大约是 ,也可以表示为 4 8 ,a 在 4 8 1 中间是 1 2 得解。 【详解】据分析得出: 数轴上 a 箭头所指的位置离 5 8 更近。 故答案为:A ,0 和 ,据此 1 2 7 8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数轴的认识、小数的意义,得到数轴上表示的距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 某小学开展图书漂流活动。下面是三年级各班的漂流图书统计表,可是有 2 个数字看不 清楚了。整个三年级可能有( )本图书。 班级 三(1) 三(2) 三(3) 三(4) 图书数 156 175 19 1 B. 524 C. 656 D. 883 A. 476 【答案】C 【解析】 【分析】盖住的 19 最小是 190,最大是 199,盖住的 1 最小可能是 100,最大可 能是 199,据此算出图书总数最少是多少本,最多是多少本,位于此区间内的答案正确,据 此解答。
【详解】若 19 =190,1 =100,则图书一共是: 156+175+190+100 =331+190+100 =621(本) 若 19 =199,1 =199,则图书一共是: 156+175+199+199 =331+199+199 =729(本) 621<图书本数<729 A.476<621,错误; B.524<621,错误; C.621<656<729,正确; D.883>729,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求出图书本数最少多少本,最多多少本是 解答本题的关键。 15. 奶奶家有一块一面靠墙的菜地(如图),如果要给这块菜地围上篱笆,接头处不计,至 少需要( )米篱笆。 B. 18 C. 17 D. 13 A. 22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篱笆的周长为 2 条 4 米长的边加 1 条 5 米长的边再加 2 条 2 米长的边, 计算即可解答。 【详解】4+4+5+2+2 =8+5+2+2
=13+2+2 =15+2 =17(米) 故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图形的周长知识,周长的长度等于图形所有边的和,在这里需要去掉靠墙 的 5 米的边长。 16. 下面接近 1 吨的是( ) A. 10 瓶矿泉水 C. 25 名六年级学生的体重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题意得: B. 1000 枚硬币 D. 3 头大象的体重 10 瓶矿泉水大约是 5 千克,1000 枚硬币大约是 1 千克;25 名学生的体重大约是 1000 千克, 即 1 吨;3 头大象的体重大约是 10 吨。 故答案为:C 17. 下面可以用“36÷3”解决的问题是( )。 A. 停车场停了 36 辆小轿车,小轿车的数量是卡车的 3 倍。卡车有多少辆? B. 停车场停了 36 辆小轿车,卡车的数量是小轿车的 3 倍。卡车有多少辆? C. 停车场停了小轿车和卡车共 36 辆,小轿车的数量是卡车的 3 倍。卡车有多少辆? D. 停车场停了小轿车和卡车共 36 辆,卡车的数量是小轿车的 3 倍。小轿车有多少辆?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逐个分析每个选项的问题,然后再进一步解答。 【详解】A.有 36 辆小轿车,小轿车的数量是卡车的 3 倍,根据除法的意义可知,卡车有 36÷3=12(辆)。 B.36 辆小轿车,卡车的数量是小轿车的 3 倍,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那 么大卡车有 36×3=108(辆)。 C.停车场停了小轿车和卡车共 36 辆,小轿车的数量是卡车的 3 倍,那么 36 辆是卡车的 3 +1=4 倍,用 36÷4 求出卡车的辆数。列式为:36÷(3+1) =36÷4 =9(辆) D.停车场停了小轿车和卡车共 36 辆,卡车的数量是小轿车的 3 倍,那么两种车的数量就是 小轿车的 3+1=4 倍,根据除法的意义,用 36÷4 求出小轿车的辆数。列式为:36÷(3+1) =36÷4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