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
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
一、填一填。(每空 1 分,共 25 分)
1. 4 千克=(
)克
10000 千克=(
)吨
300 秒=
(
)分
【答案】
①. 4000
②. 10
③. 5
【解析】
【分析】高级单位千克换算成低级单位克,应乘单位间的进率 1000;
低级单位千克换算成高级单位吨,应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1000;
低级单位秒换算成高级单位分,应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60。
【详解】4 千克=4000 克
10000 千克=10 吨
300 秒=5 分
【点睛】本题考查质量单位和时间单位的换算。把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就乘单位间的
进率。把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就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2.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阿姨的体重是 55(
);老师一天上班时间约是 8(
);
教室黑板面的周长约是 8(
);广丰到上饶的公路长约 23(
)。
【答案】
①. 千克##kg
②. 小时##h
③. 米##m
④. 千米##km
【解析】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和实际数据,以及对质量单位、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的认识可知,
计量阿姨的体重以“千克”为单位,
计量老师一天上班的时间长以“时”为单位,
计量教室黑板面的周长以“米”为单位,
计量广丰到上饶的公路长以“千米”为单位。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阿姨的体重是 55 千克;
老师一天上班时间约是 8 小时;
教室黑板面的周长约是 8 米;
广丰到上饶的公路长约 23 千米。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
据的大小,灵活选择。
3. 比 460 多 28 的数是(
),460 比 28 多(
);8 的 9 倍是(
),
48 是(
)的 8 倍,30 是 5 的(
)倍。
【答案】
①. 488
②. 432
③. 72
④. 6
⑤. 6
【解析】
【分析】计算比 460 多 28 的数,用加法计算;计算 460 比 28 多多少,用减法计算;计算一
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一个数的 8 倍是 48,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计算一个
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详解】460+28=488,即比 460 多 28 的数是 488;
460-28=432,即 460 比 28 多 432;
8×9=72,即 8 的 9 倍是 72;
48÷8=6,即 48 是 6 的 8 倍;
30÷5=6,即 30 是 5 的 6 倍。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三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计算,以及对倍的认识,应熟练掌握。
4. 学校操场一圈是 400 米,小红每天早晨跑 2 圈,她每天早晨跑(
)米;再跑
(
)米就是 1 千米。
【答案】
①. 800
②. 200
【解析】
【分析】一圈是 400 米,小红每天早上跑 2 圈,就是跑了 2 个 400 米,即 400×2=800 米;
1 千米是 1000 米,减去跑的 800 米,就是再跑的距离,即(1000-800)米。
【详解】400×2=800(米)
1 千米=1000 米
1000-800=200(米)
即她每天早晨跑 800 米,再跑 200 米就是 1 千米。
【点睛】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进行解答,注意单位之间的换算。
5. 在括号里填“>”“<”或“=”。
1
4
【答案】
4
7
②. <
(
)
1
6
①. >
(
)
6
7
9
10
(
)1
③. <
【解析】
【分析】同分母的分数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同分子的分数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反
而小。
【详解】因为 6>4,所以
1
4
>
1
6
;
因为 6>4,所以
4
7
<
6
7
;
因为 1=
10
10
,10>9,所以
9
10
<1。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要熟练掌握。
6. 要使 345×□的积是三位数,□内最大可以填(
);要使积是四位数,□内最小
可以填(
)。
【答案】
①. 2
②. 3
【解析】
【分析】分别将 2、3、4 代入 345×□中,并计算出此算式的积,然后根据积填空即可。
【详解】345×2=690,此时积是三位数;
345×3=1035,此时积是四位数;
345×4=1380,此时积是四位数;
因此要使 345×□的积是三位数,□内最大可以填 2;要使积是四位数,□内最小可以填 3。
【点睛】熟练掌握三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 某列火车应该在 10:30 准时到站,结果因大雾而晚点 35 分钟,这列火车会在(
)
到站。
【答案】11:05
【解析】
【分析】用准时到站的时间加上晚点的时间,求出实际到站的时间。
【详解】10 时 30 分+35 分钟=11 时 5 分
则这列火车会在 11:05 到站。
【点睛】本题考查时间的推算,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8. 一块长方形菜地,长 7 米,宽 5 米。四周围上篱笆,如果一面靠墙(如图所示),篱笆至
少长(
)米。
【答案】17
【解析】
【分析】要使篱笆的总长度最短,那么应将长方形菜地长的一面靠墙,因此需要篱笆的长度
就是用长方形菜地的长再加 2 个宽即可,依此计算。
【详解】7 米>5 米
7+5+5
=12+5
=17(米)
【点睛】熟练掌握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
5
时,可以这样想:1 里面有(
9. 计算 1-
2
5
)个
,减去(
)个
1
5
,得 3
个
1
5
,就是(
)。
【答案】
①. 5
②. 2
③.
3
5
【解析】
【分析】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5 份,每份是
1
5
,1 里面有这样的 5 份,即 1 里面有 5 个
2
5
表示 2 个
1
5
,想:5 个
1
5
减去 2 个
1
5
,剩下 3 个
1
5
,就是
3
5
;据此解答。
【详解】计算 1-
1
5
【点睛】此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分数减法的计算能力。
时,可以这样想:1 里面有 5 个
2
5
,减去 2 个
1
5
,得 3 个
1
5
,就是
1
5
3
5
,
。
10. 同学们到游乐场去玩,开碰碰车的有 46 人,坐旋转木马的有 25 人,两种玩具都玩的有
17 人,开碰碰车和坐旋转木马的同学共有(
)人。
【答案】54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开碰碰车的人数+坐旋转木马的人数-两种玩具都玩的人数=开碰
碰车和坐旋转木马的总人数,依此计算即可。
【详解】46+25-17
=71-17
=54(人)
【点睛】熟练掌握集合问题的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二、判一判(对的打“√”,错的打“×”)(5 分)。
11. 把一个蛋糕分成 6 份,每份是
1
6
。(
)
【答案】×
【解析】
【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分母表示平均分的总份数,分子表示取其中的份数,依此判
断。
【详解】一个蛋糕平均分成 6 份,每份是
1
6
,题中没有说明是平均分;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分数的意义: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 1 份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
一。注意“平均分”这个关键词。
12. 钟面上时针走 1 大格是 1 小时,秒针走 1 大格是 1 秒。(
)
【答案】×
【解析】
【分析】钟面上,一个大格有 5 个小格,时针走 1 大格的时间是 1 小时,秒针走 1 小格的时
间是 1 秒,依此判断。
【详解】钟面上时针走 1 大格是 1 小时,秒针走 1 大格是 5 秒。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经过时间的计算,熟练掌握对钟面指针的认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 两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它们的边长一定相等。(
)
【答案】√
【解析】
【详解】略
14. 268×0 和 268+0 的结果相等。(
)
【答案】×
【解析】
【分析】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0;任何数加 0 还得这个数,依此计算并判断。
【详解】268×0=0;268+0=268
0<268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有关的 0 的乘法、加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5. 小丽要去图书馆,她家距图书馆有 15 千米,她最好步行去。(
)
【答案】×
【解析】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和实际数据,以及对千米的认识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根据生活经验可知,小丽要去图书馆,她家距图书馆有 15 千米,她最好乘车去。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对千米的认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三、选一选。(把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写在括号里)(10 分)
16. 实验小学联欢晚会从晚上 6:30 开始,到晚上 8:30 结束,这场晚会进行了(
)。
A. 2 小时
【答案】A
【解析】
B. 2 小时 30 分
C. 1 小时 30 分
【详解】略
17. 一件上衣 298 元,一条裤子比一件上衣便宜 110 元,这套衣服要(
)元。
A. 188
【答案】C
【解析】
B. 408
C. 486
【分析】用一件上衣的价钱减去一条裤子比一件上衣便宜的钱数,就是一条裤子的钱数,再
加上一件上衣的钱数,就是这套衣服一共要花的钱数。
【详解】298-110+298
=188+298
=486(元)
这套衣服要 486 元。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整数加减法的意义。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求这个数,用减法进行
计算;求一套衣服一共多少钱,用加法进行计算。
18. 在计算 408×5 的时候,其中“4×5”表示(
)。
A. 5 个 4
【答案】C
【解析】
B. 5 个 40
C. 5 个 400
【分析】计算 408×5,4 在百位上,表示 4 个百,5 在个位上,表示 5 个一,4 乘 5 表示 4
个百乘 5 个一,即 400×5,也就是 5 个 400;据此解答。
【详解】在计算 408×5 的时候,其中“4×5”表示 5 个 400。
故答案为:C
【点睛】明确 4 在的数位,以及表示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9. 将一张正方形纸连续对折 2 次,其中的 1 份是这张纸的(
)。
A.
1
8
【答案】B
【解析】
B.
1
4
C.
1
3
【分析】将一张正方形纸连续对折 2 次,则这个正方形被平均分成了 4 份,根据分数的意义
选择即可;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分母表示平均分的总份数,分子表示取其中的份数,依此
选择。
【详解】将一张正方形纸连续对折 2 次,则这个正方形被平均分成了 4 份,因此其中的 1
份是这张纸的
1
4
。
故答案 为:B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分数的意义,熟练掌握图形的折叠问题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 下面的图形都是用 3 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其中周长最大的是(
)。
A.
B.
C.
【答案】C
【解析】
【分析】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假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 1 厘米;
A.通过平移可知,此图形的周长等于边长为 2 厘米的小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边
长×4,依此计算。
B.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依此计算;
C.此图形的周长=每个小正方形的周长×3,依此计算并比较每个图形的周长即可。
【详解】A.2×4=8(厘米);
B.(3+1)×2=4×2=8(厘米);
C.1×4×3=4×3=12(厘米);
12 厘米>8 厘米=8 厘米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以及通过平移的方法计算图形的周长,
应熟练掌握。
四、算一算。(24 分)
42 3
1008 6
12 5 8
202 6
980 760
31
7
21. 口算下面各题。
360 120
300 5
1
4
389 3
【答案】240;1740;126;6048;1500
3
4
【解析】
;480;1200;1200
2
4
;
4
7
22. 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289+675=
428×3=
☆804-259=
308×9=
650×8=
☆248+367=
【答案】964;1284;545
2772;5200;615
【解析】
【分析】整数加法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
位进一。加法验算时,用和减去加数,看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整数减法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
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减法验算时,用减数加上差,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多位数乘一位数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与
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在那一位的下面写上相应的积。
【详解】289+675=964
428×3=1284
2 8 9
6 7 5
9 6 4
☆804-259=545
8 0 4
2 5 9
5 4 5
4 2 8
3
1 2 8 4
验算:
5 4 5
2 5 9
8 0 4
308×9=2772
650×8=5200
3 0 8
9
2 7 7 2
☆248+367=615
2 4 8
3 6 7
6 1 5
6 5 0
8
5 2 0 0
验算:
6 1 5
3 6 7
2 4 8
五、画一画。(9 分)
23. 在每幅图里涂上颜色,分别表示出它们的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