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资料共2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试 题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C1-35.5 选择题(共 40 分) 单项选择题(包括 20 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北京时间 2022 年 10 月 5 日下午,2022 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以表彰三位获得者在“点 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创造新物质、发展新技术、研究新理论。诺贝 尔化学奖的颁奖史可谓是一部现代化学的发展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下列人类活动与当今 化学发展理念相符合的是 A. 秸秆露天焚烧 C. 燃放烟花爆竹 【答案】B 【解析】 B. 废气达标排放 D. 垃圾随意丢弃 【详解】A、秸秆露天焚烧,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B、废气达标排放,有利于保护空气,符合题意; C、燃放烟花爆竹,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D、垃圾随意丢弃,污染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2. 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树根”变“根雕” C. “水果”变“果汁” 【答案】D 【解析】 B. “玉石”变“印章” D. “葡萄”变“美酒”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 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树根“变”根雕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玉石“变”印章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水果“变”果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葡萄“变”美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3. 性质决定用途,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石墨有金属光泽,可用作干电池电极 B. 氮气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制造氮肥 C.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火箭发射的燃料 D. 固态二氧化碳升华能吸热,可用于 人工降雨
【答案】D 【解析】 【详解】A、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作干电池电极,错误; B、氮气含有农作物所需营养元素氮元素,可用于制造氮肥,错误; C、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火箭发射的助燃剂,错误; D、固态二氧化碳升华能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正确。 故选 D。 4. 下列仪器名称书写正确,且与图形一致的是 A. 量桶 B. 铁夹 C. 漏斗 【答案】C 【解析】 D. 坩埚钳 【详解】A、该仪器为量筒,而不是量桶,该选项不正确; B、该仪器为试管夹,而不是铁夹,该选项不正确; C、该仪器 为漏斗,该选项正确; D、该仪器为镊子,而不是坩埚钳,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 C。 5. 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B. 二氧化碳 C. 氯化钠 D. 金刚石 A. 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水(H2O)由水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CO2)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NaCl)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C)由碳原子构成,符合题意。 故选: D。 6. 下列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通过观察颜色,可以鉴别氧气和氮气
B.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C. 通过滴加澄清石灰水并振荡,可以鉴二氧化碳和氧气 D. 用肉眼能看到水杯中有很多水分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气和氮气均为无色气体,不能通过观察颜色鉴别,错误; B、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性的硫酸钙,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进行,错 误; C、滴加澄清石灰水并振荡,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的是氧气,可 以鉴别,正确; D、水分子很小,肉眼看不到,错误。 故选 C。 7. 18 8 O (质子数为 8,相对原子质量为 18)是一种与普通氧原子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它 8 O 和普通氧原子属于 与普通氧原子的化学性质相同,在有机化学反应中被用作示踪原子。18 A. 相同分子 B. 相同原子 C. 相同元素 D. 相同单 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 18 8O 和普通氧原子属于原子,而不是分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 18 C、 18 8O 和普通氧原子为不同种原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8O 和普通氧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该选项符合题意; 8O 和普通氧原子都是原子,而不是单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 18 故选 C。 8. 实验室可以用加热 KMnO4 的方法制取氧气,KMnO4 加热后能分解成 K2MnO4、MnO2 和 O2,下 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 KMnO4 【答案】C 【解析】 B. K2MnO4 C. MnO2 D. O2 【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详解】A、高锰酸钾由 K、Mn、O 三种元素组成, 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锰酸钾由 K、Mn、O 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锰是由 Mn、O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D、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9. 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A. C. 【答案】A 【解析】 B. D. 【详解】A、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2+8=10,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符合题 意; B、质子数=10,核外电子数=2+8=10,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不符合题意; C、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2+8=10,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不符合题意; D、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2+8=10,质子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10. 下列人体所缺元素与引起的健康问题关系错误的是 A. 缺锌会使儿童智力低下 B. 缺碘会引起龋齿 C. 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 D. 缺铁会引起贫血 【答案】B 【解析】 【详解】A、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生长迟缓。发育不良,使儿童智力低下,说法正 确; B、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说法错误; C、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缺钙易患佝偻病或发生骨质疏松,说法正确; D、铁是血红蛋白的成分,缺铁会引起贫血,说法正确。 故选:B。 11. 某化合物中含有由 5 个氮原子构成的 5N 等微粒,则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B. 1 个 5N 共含有 35 个质子 5N 是一种单质 A.
C. 5N 是由 5 个氮原子构成的分子 D. 1 个 5N 共含有 35 个电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 5N 为离子,而不是单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氮元素为 7 号元素,则 1 个氮原子中含有 7 个质子,则 1 个 5N 中含有 7×5=35 个质子, 该选项说法正确; C、 5N 为离子,而不是分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1 个氮原子中含有 7 个电子,则 1 个 5N 中含有 7×5+1=36 个电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B。 12. 下列一些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B C D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温度升高,汞原子体积变大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H2O 和 H2O2 的化学性质不同 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 B. B C. C D. D A. A 【答案】B 【解析】 【详解】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该选项解释正确; B、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但汞原子体积不变, 该选项解释错误;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该选项解释正确; D、1 个水分子中含有 1 个氧原子,1 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 2 个氧原子,它们的分子构成不 同,化学性质不同,该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 B。 13. 钨在生活中具有重要的用途,常用作灯泡里的灯丝。如图是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 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钨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74 B. 钨属于金属元素 C. 钨原子中的质子数是 74 D. 钨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83.8g 【答案】D 【解析】 【详解】A、钨的原子序数是 74,钨原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74,正确; B、钨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正确; C、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74,正确; D、钨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83.8,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错误; 故选 D。 14. 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 Fe 【答案】A 【解析】 B. 2Mg C. H D. O2 【分析】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 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详解】A、Fe 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还能表示铁这一纯净物, 故选项符合题意。 B、该符号可表示 2 个镁原子,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H 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 项不符合题意。 D、该符号是氧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睛】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 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15. 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时,连接好装置并检查不漏气后再 进行后续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用红磷要过量,以保证集气瓶内空气里的氧气能充分反应 B. 在空气里点燃红磷后,应缓慢把燃烧匙伸入瓶内并塞紧橡皮塞 C. 红磷燃烧时,要打开止水夹,以免瓶因温度升高,气压较大,造成橡皮塞从瓶口脱落 D. 仍用本装置,只把红磷换成燃烧的本炭,能够更精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A、该实验所用红磷要过量,以保证集气瓶内空气里的氧气能充分反应,确保实验 结果的准确,故 A 正确; B、在空气里点燃红磷后,为防止集气瓶中空气逸出,应迅速把燃烧匙伸入瓶内并塞紧橡皮 塞,故 B 错误; C、红磷燃烧时,要夹紧止水夹,以防止集气瓶中空气逸出,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故 C 错 误; D、仍用本装置,不能只把红磷换成燃烧的本炭,因为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气体,瓶内的气 压不降低,水不能倒流,不能够更精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故 D 错误。故选 A。 【点睛】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可燃物的要求是足量且燃烧产物是固体;在空气中 就能燃烧且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16.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 相同的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 C. 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 D. 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不含带电的微粒 【答案】A 【解析】 【详解】A、原子中一个质子的质量约等于一个中子的质量,约等于电子质量的 1836 倍,所 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 A 说法正确; B、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分子,例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也可以构成臭氧分子,故 B 说法错误; 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是原子中并不一定含
有中子,例如氢原子中就不含有中子,故 C 说法错误; D、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且两者数量相等,故 D 说法 错误。 故选 A。 17.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镁条加入白醋中,产生大量气泡 B. 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D. 铜在氧气中加热,固体由绿色逐渐变成黑色 【答案】A 【解析】 【详解】A、白醋中含有醋酸,镁能与醋酸反应生成氢气,该选项描述正确;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不是白雾,烟为固体小颗粒,雾为小液滴,该选项 描述不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该选项描述不正确; D、铜为紫红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由红色逐渐变成黑色,该选项描述不正确。 故选 A。 18.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溶有氧气 B. 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完全纯净的水 C. 自然界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 CO2,释放 O2 D.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 CO2 的含量比 O2 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溶有少量的氧气足以支持水中生物呼吸,选 项正确; B、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完全纯净的水,选项正确; C、自然界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 CO2,释放 O2,选项正确;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占比很少,且呼出气体中仍含有较多的氧气,氧气含量依然高于二 氧化碳含量,选项错误,故选 D。 19. 下列各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