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
考试题及答案
第 1~10 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10 分)
1. 2022 年 6 月 5 日 10 时 44 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十四运载火箭在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下列操作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燃料注入
B. 点火发射
C. 船箭分离
D. 飞船对
接
【答案】B
【解析】
【详解】A、燃料注入,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点火发射,发生了燃烧,一定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C、船箭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D、飞船对接,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 B。
2. 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滴加液体
B. 倾倒液体
C. 点燃酒精灯
D. 过滤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胶头滴管垂直悬空滴加,滴管不可
伸入试管内,防止污染药品,图示正确;
B、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标签要向手心,图示错误;
C、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图示错误;
D、过滤时需要玻璃棒引流,图示错误。
故选 A。
3. 某学生在实验室练习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先是仰视液面读数为
40mL,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俯视液面,读数为 30mL,则该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A. 大于 10mL
B. 小于 10mL
C. 等于 10mL
D. 无法判
断
【答案】A
【解析】
【详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
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高。
该学生倾倒液体前仰视液面,其读数会比实际偏低,那么实际体积应大于 40 毫升;他倾倒
液体后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实际体积应小于 30 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
积大于 10 毫升。
故选 A。
4. 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铁生锈实验,取一块废旧铁丝网,将铁丝网剪成几小片,用稀盐酸
除去铁锈后,放入锥形瓶中、在锥形瓶中加入 3~4mL 浓食盐水,塞紧带导管的单孔塞后,将
导管的另一端伸入滴有红墨水的水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浓食盐水的作用是加快铁丝网生锈
B. 水中滴加红墨水,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C. 实验过程中,烧杯中的导管口会冒气泡
D. 一段时间后,铁丝表面出现红棕色物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铁在食盐水中生锈速度会加快,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由于铁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时会生锈,则装置中由于氧气的减少而压强较小,则烧杯中的
水会倒吸入锥形瓶中,则水中滴加红墨水,便于观察实验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
C.实验过程中,锥形瓶中的氧气被消耗,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会沿导管倒吸入锥形瓶中,
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铁锈是红棕色,则一段时间后,铁丝表面出现红棕色物质,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干电池工作时释放电能
B. 燃料燃烧时发生化学变化并放出热量
C. 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
D. 面粉、蔗糖灼烧后都变成炭黑,说明它们是相同的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干电池工作时把化学能转化 为电能,说法正确;
B、燃料燃烧时发生化学变化并放出热量,说法正确;
C、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吸收太阳能,说法正确;
D、面粉、蔗糖灼烧后都变成炭黑,说明它们的物质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但不能证明是同
种物质,说法错误;
故选:D。
6.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
4
5
,含有氧气
1
5
B. 空气是成分固定不变的气体
C. 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D.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方法制取氧气是化学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按体积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
4
5
,约含氧气
1
5
,而不是按质量计算,该选项说
法不正确;
B.空气中的成分相对稳定,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如冬天燃煤较多,二氧化
碳含量会增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都有十分重要的用途,因此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
资源,该选项说法正确;
D.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中只是将氮气、氧气分离,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
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C。
7.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红磷可以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氧化镁
C.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D. 氯化氢和氨气两种无色气体混合,产生白烟
【答案】D
【解析】
【详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不是白雾,该选项描述不正确;
B.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名称,该选项描述不正确;
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该选项描述不正确;
D.氯化氢和氨气混合,会产生白烟,该选项描述正确,
故选 D。
8.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二氧化锰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
B. 加入二氧化锰能使双氧水分解放出氧气的总量增加
C. 催化剂能增大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
D. 要使双氧水分解放出氧气,必须要加入二氧化锰,否则反应就不能发生
【答案】C
【解析】
【详解】A、有许多化学反应不需要催化剂就能进行,有许多反应需要的催化剂不是二氧化
锰,二氧化锰也不是只做催化剂用的,也可做反应物,故 A 错误;
B、二氧化锰可以加快双氧水生成氧气的速率,不会改变生成氧气的质量,故 B 错误;
C、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
不改变的物质,故 C 正确;
D、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加入的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速率,并不是说不加
入反应就不能发生,故 D 错误。故选 C。
【点睛】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9.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和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相比较,不正确的是
A. 反应都不需加热
B. 反应原理都是分解反应
C. 所用的药品的状态相同
D. 都能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收集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双氧水常温下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之下可以生成氧气,而大理石和稀盐酸反
应也是常温下进行的,不需要加热,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双氧水制氧气属于分解反应,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说法不正确,符
合题意;
C、双氧水为液体,而二氧化锰为固体,是固液反应;而大理石是固体,盐酸是液体,该反
应也是固液反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都大,都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法正确,不符
合题意。
故选 B。
【点睛】熟练掌握氧气和二氧化碳制取的原理、收集方法,知道分解反应的概念,利用已有
的知识来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是我们必备的能力。
10. 碳循环和氧循环是自然界中重要的循环,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主要通过化学变化实现
B. 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将大气中的 CO2 全部吸收
C. 每个人都在参与碳循环和氧循环
D. 碳循环和氧循环对维持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A.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主要通过动植物的呼吸,化石燃料的燃烧,植物的光
合作用等,这些过程中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分析正确;
B.光合作用不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该选项分析不正确;
C.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每个人都在参与碳循环和氧循环,该选项分析正
确;
D.碳循环和氧循环对维持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该选项分析正确,
故选 B。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30 分)
11.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加热碳酸氢铵固体______。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
(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分解制取氧气______。
【答案】(1)
碳酸氢铵 氨气 水 二氧化碳
加热
(2)
铁 氧气 四氧化三铁
点燃
二氧化锰
+
水 氧气
(3)
过氧化氢
【解析】
【小问 1 详解】
碳酸氢铵加热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为
加热
碳酸氢铵 氨气 水 二氧化碳 。
【小问 2 详解】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文字表达式为
铁 氧气 四氧化三铁 。
点燃
【小问 3 详解】
双氧水为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
水 氧气 。
12. A~H 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 A 是一种绿色固体,B、G
均为黑色固体,常温下 C 是无色液体,D、E 和 F 均为无色无味气体,且固态 D 可用于人工
降雨,E 具有助燃性,F 具有可燃性。(其中“→”表示转化)回答下列问题:
(1)写化学式:B______,H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反应②:______,反应③:______。
(3)固态 D 的俗称:______,写出 E 的用途:______。
(4)反应①~⑤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写序号)。
【答案】(1)
①. CuO
②. H2CO3
(2)
通电水
①.
氢气 氧气 ②.
碳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3)
①. 干冰
②. 医疗急救
(4)③④⑤
【解析】
【小问 1 详解】
A 是一种绿色固体,B 是一种固体,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和水和
二氧化碳,因此 A 是碱式碳酸铜,B 是氧化铜,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在
氧气中燃烧生成水,C 是水,D 是二氧化碳,G 是固体,碳和氧气不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因此 E 是氧气,F 是氢气,G 是碳,H 是碳酸,经过验证,推
导正确,所以固态 D 的俗称干冰;B 为黑色固体;E 的用途是供给呼吸或者支持燃烧等;
B 的化学式为:CuO,H 的化学式为:H2CO3;
【小问 2 详解】
反应②是水通电生成氧气和氢气,文字表达式为:
水 氢气 氧气 ;
通电
反应③是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为:
碳 氧气 二氧化碳 ;
点燃
【小问 3 详解】
D 是二氧化碳,固态二氧化碳叫干冰;E 是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医疗急救等
【小问 4 详解】
反应①是碳酸铜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和二氧化碳,是分解反应;
反应②是水通电生成氧气和氢气,是分解反应;
反应③是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是化合反应;
反应④是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是化合反应;
反应⑤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是化合反应。
13. 2022 年 3 月 22 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其主题为“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
(1)地下水是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为判断地下水是否为硬水,可向其中加入______进行检验。在实验室可通过______操
作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3)宇航员一部分生活用氧可通过电解水制得。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示意图,玻璃管______
(填“a”或“b”)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组成的。
(4)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设有许多直饮水机,能将自来水进一步净化处理得到可直接饮
用水,其处理水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吸附罐中固体颗粒的主要作用是吸附杂质,固体颗粒可选用______,紫外线灯管照射的作用
是______。
(5)如图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用一句话谈谈你对该标志的理解或得到的启示______。
【答案】(1)混合物
(2)
①. 肥皂水
②. 蒸馏
(3)
①. b
②. 氢元素和氧元素
(4)
①. 活性炭
②. 杀菌消毒
(5)节约每一滴水
【解析】
【小问 1 详解】
地下水中含有水、可溶性杂质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故答案为:混合物;
【小问 2 详解】
为判断地下水是否为硬水,可加入肥皂水,在实验室可通过蒸馏操作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小问 3 详解】
由“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玻璃管 b 中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
的木条复燃。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该实
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
【小问 4 详解】